威宁自治县地理位置
1. 威宁在哪里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版试权点。位于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140.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3.1%。县府驻草海镇。
2. 威宁县的位置在什么时区
加勒比海(制英语:Caribbean Sea;西班牙语:Mar Caribe;法语:Mer des Caraïbes;荷兰语:Caraïbische Zee)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海域的一个海,西部与西南部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诸国,北部是大安的列斯群岛,包括古巴,东部是小安的列斯群岛,南部则是南美洲。
加勒比海的全面积为275.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1米。最低点是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达7680米,也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陆缘海。加勒比海的名称来自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土著居民加勒比人。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其中以麋角珊瑚居多。同时这片海域的珊瑚礁以健康、活跃、规模庞大 而闻名于世。西印度群岛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岛,岛屿数量仅次于亚洲的马来群岛。其中古巴岛是最大的岛屿,其它还有海地岛、波多黎各岛等大陆岛,其它多数属于珊瑚岛,风景秀丽,充满热带风情。
3.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于哪个市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专东经103°36′-104°45′,属北纬26°36′-27°26′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被誉为贵州的西大门。
4.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贵州西大门。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3.28%;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属毕节地区管辖。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县府驻草海镇。
春秋时为莫国之地。汉属犍为郡。唐置羁縻宝州。元置乌撒路,后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撒卫,隶云南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改隶贵州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乌撒府为威宁府。1914年改府为县。1954年11月成立民族自治县。
威宁80%以上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县。县境气候温凉,适于马铃薯、甜菜作物生长,是贵州马铃薯良种基地和甜菜生产基地。
高原草场面积大,畜牧业发达。特产威宁火腿。盛产黄梨和苹果。农收产品加工业发达。县城西边是著名的草海。中河区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1.2℃,1月均温3.9℃,7月均温17.0℃ ,年降水量739毫米 。森林面积 18 万公顷 。有煤 、石膏 、铅锌、铁、铜等矿产资源 。产玉米 、马铃薯 、小麦 、水稻 、豆类、荞麦、甜菜。有火腿、苹果、黄梨、党参等特产。工业以煤炭、地毯工业为支柱。贵昆、贵大铁路过县境。名迹胜地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
社会经济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2007年末总人口120.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5.1%。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太阳神的无私惠顾,使动植物大受其益,又因地处乌蒙之巅,山脊和空旷地带无静风时刻,春风浩荡,秋风送爽,常年艳阳高照与凉风扑面兼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威宁县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5亿公斤以上,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全县拥有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57.22万头(匹、只)以上,出栏77.47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
历史文化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和历史沿袭,使威宁县物华天宝、雄奇壮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风物特产在全国别具一格,形成"多彩贵州"中充满神奇魅力的高原风景线。
在县城东部的盐仓、板底两乡镇范围内,有面积40余万亩的中国南方天然大草原--百草坪;有彝族的火把节和歌舞阿西里西;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戏剧活化石"之称的彝族古戏"撮泰吉";有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这里还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口古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位于威宁县西北部的中水、石门坎旅游区,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和苗族风情见长。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石门坎,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内创造了若干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个倡导和实践双语教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首开男女合校先河的学校,是中国最早的麻风病、地氟病防治区,有贵州的第一个足球场,第一个学校游泳池遗址,石门坎因此被称为"西方人眼中的海外天国","西南苗族的最高文化区"。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中水遗址,所出土的文化遗物,填补了贵州史前考古的多项空白,其历史至少在2000-3500年前,为研究古夜郎的历史文化变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考古依据。
旅游资源
位于雪山镇、龙街镇范围的北部旅游区,为草海北 草海部岩溶丘陵区和多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是威宁县畜牧业和水果生产基地之一。这里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云雾缭绕的人工草场、花果飘香的万亩荞麦种植区和苹果园、民族风情浓郁的苗家村寨。
彝族、回族、苗族三个主体少数民族酿就了威宁浓郁的民族风情,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原始古朴的民族舞蹈,独特的音律,淳厚的风情,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鸟的王国",有"高原明珠"的美誉。1992年10月,国务院公布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草海逐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成为全球十大最佳湖泊观鸟区之一和鸟类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最新一版的全国小学德育教材中,《黑颈鹤之乡--威宁草海》一文被编入教材。草海属长江水系,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上源湖泊,是贵州高原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水面海拔高度2170米,比泰山主峰还高600米。湿地与农田为邻,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年补给水量800~900万立方米,湖区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5米,湖中遍布水生植物,现有海菜花、芦苇、蒲草、水葱、紫萍、金鱼藻等水生植物40余种,因此得名"草海"。草海之美,独臻其妙,广阔的水面,环海峰峦逶迤曲折,远近高低,层叠有次。东南海面,六洞桥长堤卧波,西海水域,阳关山苍然突兀。山围水抱、秀迤委婉。登山尽可观海,游海亦可见山,山水相依,浑然天成。草海是鸟的乐园,湖里共有鸟类208种10万余只。我国现有鸟类1186种,贵州有417种,而到草海栖息的鸟类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多,占贵州近一半,草海因此成为中国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金雕、黑鹤、白尾海雕等7种,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白鹭等20余种,中日候鸟协定保护的鸟类56种,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动物27种。各种珍稀鸟类中,以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最为珍贵,它是世界上迄今所发现的15种鹤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也是科学上记载最晚的一种鹤,全球仅存7000余只。据最新的观测数据显示,从2008年春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有1194只、灰鹤774只、斑头雁3820只。水是草海的另一景,特别清,特别蓝,像 透明的玻璃,一眼可望到游鱼、水草。
5.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地图
建在盐仓可以。
6. 想知道: 贵州省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 在哪
威宁位于贵州省的西部是贵州的西大门。三面相邻云南。坐火车从贵阳、昆明、昭通都可直接到威宁草海站转乘微型车即到县城
7. 贵州省威宁县属哪个市管辖
2013年7月1日起抄,威宁彝族袭回族苗族自治县由贵州省直管。
2013年4月26日和27日,《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出台,威宁与仁怀市一道成为贵州省两个“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试点县”。试点县(市)党委、政府直接向省委、省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试点县(市)党委、政府的各工作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党章的规定,直接接受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或领导。
(7)威宁自治县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部,是贵州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众多的县,辖39个乡镇(街道)629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2012年末总人口14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3.6万人,居住着彝、回、苗等19个民族,是全省唯一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
1949年,成立威宁各族各界人民联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威宁县,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毕节地区。
2013年7月1日起,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为贵州省直管试点。
8. 威宁自治县成立于哪年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
195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威宁县,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属毕节地区。2013年7月1日起,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为贵州省直管试点。
截至2019年8月,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共辖41个乡镇(其中6个街道、30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
6个街道:五里岗街道、六桥街道、海边街道、陕桥街道、开华街道、雄山街道;
30个镇:草海镇、么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哲觉镇、观风海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龙街镇、雪山镇、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东风镇、二塘镇、猴场镇、金斗镇、岔河镇、麻乍镇、海拉镇、哈喇河镇、秀水镇、斗古镇、玉龙镇、黑土河镇、兔街镇、双龙镇;
4个乡:石门乡、云贵乡、板底乡、大街乡;
1个民族乡:新发布依族乡。
(8)威宁自治县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草海镇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东与草海镇、金钟镇接壤,西与双龙乡、小海镇毗邻,南与么站镇、麻乍乡交界,北和羊街镇、盐仓镇相邻。该面积360.7平方公里,总126423人。
金钟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东与本县炉山镇结里管理区接壤,南与本县龙场镇和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双河乡隔河相望,西与本县草海、么站二镇毗邻,北与本县炉山镇炉山管理区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19公里,102省道和内昆铁路横贯镇连接六盘水市,通往省会贵阳。
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9ˊ至104°33ˊ,北纬26°37ˊ至26°52ˊ之间,总面积143.47平方公里,有耕地2418亩,其中水田面积865亩。
金钟辖三个管理区19个村民组145个村,8608户,352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占总人口98%,非农业人口719人,占总人口2%,少数民族3729人,占总人口10.6%,居住有汉、彝、苗、白、壮、蒙古、南京、蔡家八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镇。
网络-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网络-草海镇
网络-金钟镇
9. 威宁县城区海拔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海拔: 2173米
10.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属于什么方向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毕节市西部,贵州西北部。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6′-27°26′之间,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6298平方千米。
威宁是贵州的西大门。截至2019年11月,辖39个乡镇(街道)、625个村(其中社区205个),3843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2200米;居住着彝、回、苗等19个民族,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威宁历史文化悠久。明设乌撒卫,清设威宁府;1954年成立威宁自治县。中水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活动,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多民族共生共荣。
(10)威宁自治县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威宁历史简介
威宁县历史悠久,夏代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战国时为大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代属象郡,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所领,但实为土著豪族所据,隋代曾没入爨氏卢鹿部。唐代为羁縻小州,称宝州。
五代十国无所更置。北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国家补贴乌撒部,南宋时受控于大理国。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乌撒部附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元顺帝后(1335年)改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以大定、平远、黔西三州,毕节、永宁二县隶属威宁府。
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并设得胜坡分县,隶属于贵州省第四行政专员督察区。1916年迁得胜坡分县于赫章,1942年分置赫章县。
1949年12月17日威宁县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中共威宁县委、县政府,1951年成立威宁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6月21日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