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是外在条件

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是外在条件

发布时间: 2021-02-16 09:29:34

高中地理必修3 结合本案例,分析在哪些方面地理环境是农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从整体上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非决定性条件.从局部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工业.

Ⅱ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指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如农业、工矿、城镇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场和采育的林地,虽然它们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条件和状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属于人为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经济结构,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乡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2)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是外在条件扩展阅读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Ⅲ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

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来看,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及文化的传承都有关键性的作用。如黄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气候,恶劣的地理环境阻碍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撒哈拉沙漠区域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例如长江、黄河为中国人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河流资源和交通资源,促进了中国水运、贸易的发展。

4、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自古以来,地形平缓,依山傍水,周围地势险要是选择政权所在地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是中国统一集权封建国家形成的一个有利条件,著名古都洛阳、长安均是地势条件优良的城市,历代以来多次被定为都城。

5、地理环境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延缓社会发展速度。

Ⅳ 地球适合生存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我们的地球恰好具备了能孕育出生命这个极其苛刻的条件: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版,温度权适宜,有水、有富含氧气的大气层,最难能可贵的是亿万年来地球未发生过毁灭性的大灾变!因此经过这样一个漫长的时期,地球上的原始生命(不论是来自天外,还是地球本身产生的)逐渐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单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的不断进化,最终孕育出了地球上的万物包括人类这朵最灿烂的宇宙生命之花!可以说,宇宙间生命的诞生同生命的消亡一样,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地球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让我们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Ⅳ 简答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地理环境、人专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属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条件,也是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但它们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它们必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过程,才能影响社会的发展,其作用的大小决定于社会生产发展的状况。

(5)地理环境时代背景是外在条件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是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类生存依赖着地理环境。这种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第二,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

人类生存既然依赖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第二,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对于抗日战争坚持持久战、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Ⅵ 什么是外在条件

外在条件范围很广,比如:工作环境,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社会关系,良好的氛围,除了不是自身的东西,都可以称得上外在条件。

Ⅶ 医生三个条件,外在条件,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依据课本内容,理想可以有很多条,但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内地、全力以赴.所以,容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诸行动;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外在环境和自身条件;故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Ⅷ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条件和背景是什么呀拜托!

一、典型的大河文明

文化是人的社会属性,具有超自然的特征,人及其活动以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属于人的文化。但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文化也就离不开自然,并以自然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自然在提供人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磨炼人的意志,给予人重重压力。人类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繁衍生存和继续发展。因此,在人类产生之初,认识自然、改造环境便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并将成为终身使命。改造环境的手段是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等等。在劳动过程中,人创造了文化,并以文化观指导自己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必须对环境产生能动作用;相反,环境也通过自然法则的永恒作用,制约着人类。主客二体,相参相依,共居于循环、变化的生存时态之中。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动态关系。
在人类的原始阶段,生存动态的重心偏向自然环境一方,人只能被动地受制于环境,而无法自主地选择自然,人基本上是环境的奴隶。当人类开始学会种植、蓄养家禽和建造房舍时,对自然环境的完全依赖开始有了改变,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拥有生存的主动权。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相继出现人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相对于「自然景观」而言。后者泛指地表的自然景色,可以按照地貌特征划分区域,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等等。前者则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文化景观的出现对于人类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使人迹罕至的地方充满生机,使人在原来无生存条件的地方落脚谋生,如在沙漠中开辟绿洲,在「旱魃为虐」之地修建灌溉网……。人类的生存空间得以大大地拓展,因此也有了较大的生存自由。
由于自然规律的制约作用,决定了创建文化景观的非随意性,其必须是在一定的自然基础上的创造。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了有利于人类的优势条件,这些条件有时也许微不足道,人类便想办法扩大这种优势,直到可以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自然是一种异于意识的客观力量,有自己独行不改的天「道」地「理」,即便是相对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文化景观,也仍然受制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人类必须服从、遵循这种规律,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无情报复。
从古至今,无论人类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的依赖是轻是重,自然规律和地理因素都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不能不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于人类,尤其是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人类的早期社会,地理环境间接作用于人类心理,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地理环境毕竟外在于社会,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地理环境的影响便不居主要地位。换言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来说,地理环境是一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主导因素。有鉴于此,我们在介绍地理的文化功能时,将把「人化自然——文化景观」作为相应的一种因素,同时以人类的早期历史为重点。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黄河流域看成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但依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实践,证实不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和珠江流域,都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从初具文化心理的角度看,人类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大河成为孕育人类文化的母亲。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典型的文化遗址几乎全部分布于大河及其支流流域,如黄河流域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区域,淮河流域有青莲岗文化区域,长江流域有良诸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区域,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区域,珠江流域有南方印纹陶文化(部分)区域等等。
早期文化区域分布在大河流域的特征,在东方文明古国中是共存的,这使各古文明之间具有了一种共性,但中国农业起源的特征与其它文明古国毕竟不同。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一般都是利用大河泛滥后留下的沃土,再加以灌溉,用以栽培小麦而发展农业。但生命赖以繁衍的大河却瞏瞏茕独:尼罗河孤流横贯,两河流域仅拥有一个气候,其它地方则多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没有其它的大河交相补苴。因此,这些古文明地区对大河依赖甚重,如埃及,直到近代,人口聚集区域仍几乎集中在尼罗河两旁,因此,有人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予」。
中国文化虽然发源于大河流域,但因地形复杂而采用多品种种植方式,无需固执于大河馈赠的沃土。同时由于从北至南有五大水系遥相呼应,支津密布,方便了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尤其在古代陆路交通工具不发达之时,利用河运就显得更为重要。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区域相互渗透,就是靠中国河流分布的特征之便。

Ⅸ 在外条件是什么意思

意思 就是 出远门 有没有栖身之地 和经济来源 人缘关系 一般在外条件不愁吃 穿 住 就行了 望采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