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罗夫尼克地理位置
⑴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是什么国家
杜布罗夫尼克,古名“拉古萨”。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城市,最大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内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容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城市拥有43,770 名居民。建于公元七世纪。中世纪为杜布罗夫尼克城市共和国中心,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起过重要的中转站的作用。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⑵ 杜布罗夫尼克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杜布罗夫尼克来古城自区推荐理由: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区,依山傍海的景色使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2、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
推荐理由:被誉为中世纪最伟大防御系统的坚固城墙,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员
3、罗维里耶纳克要塞
推荐理由:守卫杜布罗夫尼克海陆入口的石头堡垒,夏日在此处还会有戏剧演出
4、派勒城门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的主要出入口,《权力的游戏》取景处之一
5、杜布罗夫尼克钟楼
推荐理由: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钟楼,每个整点的时候会有两个小铜人敲响报时钟
6、洛克卢姆岛
推荐理由: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遥遥相对的美丽小岛,徒步、戏水的绝佳去处
7、加泰隆尼亚大道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的主大街,砖石之间满是这座历史古城的岁月痕迹
8、大欧诺佛喷泉
推荐理由:为纪念杜城用水计划完工而建立的喷泉,损毁之后成为单纯的观赏性景点
9、圣母升天主教座堂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教区的主教座堂,经历内战的摧残后依然大气而华丽
10、教区长宫
推荐理由:由古代议会改造而成的文化博物馆,历经多次改建后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还有171条相关问答,更多杜布罗夫尼克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⑶ 杜布罗夫尼克的历史沿革
历史学研究表明拉古萨共和国于公元7世纪建立于一个名叫劳斯(Laus)的石岛上,这里为来自邻近埃皮道鲁斯城的达尔马提亚难民提供了庇护所,最开始建立城市的罗马人与达尔马提亚人在斯拉夫人入侵之后纷纷逃逸。而最近出现的另一种理论,则是基于新的考古学发现。在一座8世纪起就作为城市城墙一部分的拜占庭教堂内发现的物品与传统的理论相悖,拜占庭教堂的大小清楚的显示那个时代有相当大的移民潮出现,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团体支持这种理论-拉古萨的建城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了,而通过近来在杜布罗夫尼克出土的越来越多的古希腊陶器则更有力的支持了这种希腊建城理论,而同样,在城市主要道路下钻孔发现天然的沙子,反驳了城市建立在劳斯岛这样一座石岛上的理论。
安东·尼切蒂奇博士在他的《杜布罗夫尼克港的历史》(克罗地亚语:Povijest brovačke luke)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杜布罗夫尼克是如何被希腊水手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那个时代的船只每天可以航行的距离在45-50海里,而且需要停泊在沙滩海岸边以便在夜晚余下的时间舀出船里的水。而理想的栖息地又要求在附近有干净的水源,这两个条件杜布罗夫尼克都具备,并且它正好处于两个已知的古希腊人定居点布德瓦与科尔丘拉的距离中点上(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5海里)。
在东哥特王国灭亡之后,城市处于东罗马帝国的保护之下,虽然这时城市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并且积极的与周围的塞尔维亚滨海城市相交往。在十字军东征之后,城市在1205-1358年处于威尼斯的统治之下,那时威尼斯已经在所有的达尔马提亚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在1358年缔结的《扎达尔和平条约》中,拉古萨作为匈牙利王国的附属国获得了相对的独立。
从14世纪到1808年,城市一直处于自主管理之中,而在15-16世纪,城市达到了它的巅峰时期,那时它的实力可以与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的海洋共和国一较高下。
几个世纪以来,拉古萨都与其他亚得里亚海的海洋共和国联盟与威尼斯共和国进行竞争,这个联盟也使安科纳与拉古萨这两个在亚得里亚海相对而望的城市共同对抗威尼斯人将亚得里亚海变为威尼斯湾(也就是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亚得里亚海各大港口)的企图。安科纳和拉古萨之间发展了一条非传统贸易线路(不同于威尼斯的威尼斯-德国-奥地利的传统线路),这条线路起自东方,经拉古萨与安科纳,吸引了佛罗伦萨加入并最终使货物运抵佛兰德斯。
早在1272年,拉古萨共和国就创建了自己的法律,法律融合了罗马的法律,并结合当地的风俗。法律还包含了城市发展计划和因卫生原因所建立了检疫制度。
拉古萨共和国很早就接受了现代的法律和政治结构,而1301年,城市的第一家药店的开张也让城市的医疗水平开始为人所知,1317年曾因为各种原因药店停业一年。1347年,城市开放了它的第一所救济院,第一所医院(拉扎雷特医院)于1377年建立,奴隶贸易在1418年被废除,1432年开办了第一家孤儿院,一处长20公里的供水系统在1436年建成。
城市被当地有着拉丁-达尔马提亚血统的贵族统治,并建立了两级城市议会,如同那个时代其他的国家一样,它们维持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早在15世纪城市就废除了奴隶贸易并宣扬自由的宝贵。几个世纪以来,拉古萨共和国成功的维护了它在威尼斯共和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两大强敌之间的生存空间并保持了自己稳定的统治。
城市居民所说的语言主要是拉丁-达尔马提亚语和克罗地亚语,而自11世纪后逐渐定居城市的普通居民开始一点点的用克罗地亚语替代达尔马提亚语。城市的贵族们都拥有拉丁血统,而直到17世纪,城市人口主要还是以拉丁人为主,但之后随着周围地区的克罗地亚人迁入城市,城市民族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意大利语与威尼斯方言成为了拉古萨共和国文化和贸易的重要语言,从1472年到共和国灭亡,意大利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城市的官方语言,同时,由于与附近和平共处的斯拉夫民族交流增多,并且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的熏陶,拉古萨也成为克罗地亚文学的摇篮。
城市的经济与财富一部分得益于自身的开发与发展,但最主要还是来自于海上贸易,在出色的外交技巧的帮助下,拉古萨的商人们自由的通行于陆地和海洋,城市拥有数量巨大的商船队航行于世界各地。在从印度到美洲的航行中,拉古萨商人们也找到了一些定居点,并将他们的文化与植物也带到了这些地方。他们成功的一个关键并不在于征服,而在一面书写着拉丁语自由(Libertas)于显著位置的白色旗帜的引导下进行贸易和航行。而这面旗帜是在1418年城市正式废除奴隶贸易后被采用的。
许多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塞法迪犹太人被城市所吸引。1544年5月,一艘满载着葡萄牙难民的船只在城市停靠。就像巴尔萨泽·德·法里亚对约翰国王所汇报的那样,这些难民在城市里工作,而在那个时代最著名的火炮与钟表工匠伊万·拉布利亚宁(原葡萄牙教师,本名约翰内斯·巴普蒂斯塔·阿本西斯·德·拉·托莱)就在这批难民当中。
在经历了地中海贸易危机和夺去5000名市民生命并将城市大部分建筑夷为平地的1667年大地震后,城市开始走向衰落,1699年,城市更是将奈乌姆出售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避免卷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与前进的威尼斯共和国军队的战争中去。如今这块土地属于波黑,并且是波黑唯一的出海口。
1806年,城市向拿破仑军队投降,因为这是唯一的结束俄国与黑山联合舰队对城市长达一个月时间围攻的办法(在被围攻期间3000枚火炮炮弹落到城市)。起初拿破仑只是要求他的部队能自由通过这座城市,许诺不会占领此处,并强调法国人是拉古萨居民的朋友,然而,法军随后封锁了港口,迫使拉古萨共和国政府投降并让法军进入城市。这天,城墙上所有的旗帜与城徽全部被涂成黑色作为悲伤的标记。1808年,法国马尔蒙元帅废除了共和国并首先将其并入拿破仑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不久又将城市纳入法国控制的伊利里亚省的管辖范围。
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之后,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这些省份,新的帝国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了,拥有自己的议会并定都扎达尔的达尔马提亚王国建立起来。整个十九世纪都受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自治党与人民党引入了一系列修改法案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这些法案生效缓慢,但机构、税务、宗教、教育和贸易结构都按新法案建立起来。而对于不幸的当地居民来说,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本来是打算刺激经济的发展的,但结果证实是失败的,并且一旦拿破仑战争所导致的个人、政治和经济创伤被克服后,新的政治组织开始在这一地区形成,这些组织要求在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进行政治重组。
有缺陷的哈布斯堡王朝的行政体系与新的拒绝面向大众的民族主义组织,这两种力量的整合,创造了一个特别令人费解的问题。对于达尔马提亚来说,它是由讲德语的、中央集权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一个省。同时能说两种语言的(主要是克罗地亚语与意大利语)精英控制了占人口多数的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与人数较少的(不超过300人)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
1815年,前拉古萨共和国政府的贵族们聚集在一起,最后一次在莫科希察的列特尼科瓦茨开会,然而这一次贵族们为重建拉古萨共和国的所做的巨大努力也付之东流,因为自共和国灭亡后,绝大多数贵族被奥地利帝国验证了身份。
1832年,西吉斯蒙多·盖塔尔迪-贡多拉被选为拉古萨行政长官,在这座城市他执政13年,奥地利政府因此授予他男爵头衔。
拉法埃莱·波扎(1828-1890)伯爵、法学博士在1869年第一次被选为拉古萨行政长官,而在1872、1875、1882、1884年的四次选举中他也都获得胜利,而他也在1870年和1876年两次被选入达尔马提亚议会任职。1882年斯普利特民族主义者的获胜在丘尔佐拉和拉古萨地区造成了强烈的反响。这些也得到了拉古萨市长拉法埃莱·波扎和杜布罗夫尼克的国民阅读俱乐部、杜布罗夫尼克工人协会和作者署名为“斯洛维纳茨”的评论文章的支持和欢迎。而在库纳区和奥雷比奇区,特别是在奥雷比奇区,甚至在斯普利特之前就建立了民族政府。
奥地利与后来的奥匈帝国的统治持续了一个世纪还多,并且城市那时所处的气氛就如同那时世界大国所信奉的格言:划分与统治。在政党方面,奥地利对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人口的分化政策充分体现出来,如克罗地亚人民党与代表意大利族利益的自治党。
1889年,塞尔维亚天主教徒集会支持自治党侯选人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男爵与人民党的弗拉霍·德·朱利竞选排上日程的达尔马提亚地区领导人选举。接下来几年当地政府的选举,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和他的自治党赢得了杜布罗夫尼克市长选举,他一直在市长的位置上直到1899年去世,而人民党联盟在1894年5月27日重新赢得了选举。弗朗西斯科·盖塔尔迪-贡多拉在1890年12月4日建立了城市集邮协会。
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崩溃,城市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而城市的名称也正式从拉古萨变为杜布罗夫尼克。
1921年,达尔马提亚政治家、人民党的领导人之一佩罗·钦格里亚去世,享年84岁。由于他的努力,使得人民党与一些右翼党派在1905年合并成为一个克罗地亚政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杜布罗夫尼克成为纳粹德国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起初城市由意大利军队占领,1943年9月8日后,德军进入城市。1944年10月,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进入城市,随着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建立,杜布罗夫尼克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部分。而在游击队进入杜布罗夫尼克之后,对于同纳粹和意大利合作的敌对分子及天主教神父进行了清除,78名敌对分子被处决。
1991年还是南斯拉夫一部分的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而早在70年代早期为了避免老城遭到战争的破坏,老城已经非军事化并解除了军备。随着克罗地亚于1991年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人民军中的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士兵对杜布罗夫尼克发起攻击。由莫米尔·布拉托维奇领导的黑山政府忠于塞尔维亚领导人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宣称杜布罗夫尼克不被允许留在克罗地亚领土内,因为这座城市历史上是黑山的一部分,尽管城市主要的居民是克罗地亚族,只有少量的黑山族居民居住于此。而塞尔维亚族居民更是只占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六。布拉托维奇政府的声明被看作是米洛舍维奇同他的民族主义支持者们建立大塞尔维亚计划的一部分,他们渴望在南斯拉夫解体后主宰这一地区。
1991年10月1日,杜布罗夫尼克被南斯拉夫人民军攻击,由此开始了持续七个月的杜布罗夫尼克包围战,同年12月6日,在南斯拉夫人民军猛烈的炮火之后,19名城市居民丧生,60名受伤。根据克罗地亚红十字会的统计,在冲突当中,共有114名杜布罗夫尼克市民被杀,其中包括著名诗人米兰·米利西奇。国外媒体普遍批评了持续攻击对老城的损害以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尽管如此,南斯拉夫人民军的炮兵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城市56%的建筑。而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城墙也遭到650次持续炮击。1992年5月,克罗地亚军队解除了杜布罗夫尼克的围困,解放了这座城市及周边地区。但是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攻击所造成的突发危险还是持续了三年的时间。
随着战争的结束,被炮弹损坏的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开始维修,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指导方针,修复将按照原样复原。到了2005年,绝大多数被损坏的部分都修缮完毕,而在邻近城门的部分至今仍能看到炮击的痕迹,展示了围城时期所遭受的军事攻击。而从城市四周的高处远眺则可以看到城市更多明亮的新屋顶。前南斯拉夫国际战犯法庭已经对组织围城攻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将领和官员进行了起诉。指挥南斯拉夫人民军炮击杜布罗夫尼克的帕夫莱·斯特鲁加尔将军被判处入狱八年。
1996年一架美国的波音T-43客机在杜布罗夫尼克机场附近坠毁,其中包括美国空军的重要人物。
⑷ 匈牙利和奥斯曼都啃不下的硬骨头杜布罗夫尼克城市,是如何被拿破仑征服的
拿破仑能够征服这个城市,首先是当时法国有着当时全球最完善的军事制度和自由平等开放的思想,其次是拿破仑自己优秀的军事才干,再者是这个城市自身的落后。综合各个元素,只有法国的拿破仑才能征服这个城市。
当时的法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思想以及最先进、最完备的军事制度。自由与平等的大旗无往不胜,它将西方的封建君王一股脑地扫到了历史的垃圾桶里。义务征兵制的采用、总参谋部的设立、炮兵部队的正式运用、战略战术思想的革新,都有力地提高了法国军队的战斗力。
拿破仑的征服,最直接的是军事上的征服,而最深远的则是思想上的征服。当我们谈起自由与平等时,总会想起法国的大革命,想起法国大革命,又不由自主地想起拿破仑,他的英雄事迹,他最后的悲剧,以及他的《民法典》。
⑸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有哪些景点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有以下景点: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区
保存完好的中世版纪古城区,依山傍海的景权色使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
最古老的环城防御系统类似木栅栏,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在12-17世纪修建的,不间断长1940米,几乎绕城一圈,最高处25米,是欧洲最大最完整的复杂结构城墙,保护了杜布罗夫尼克五个世纪的平安与繁荣。漫步在老城的城墙上,可以欣赏到完美的景色。
派勒城门
杜布罗夫尼克的主要出入口,《权力的游戏》取景处之一
罗维里耶纳克要塞
守卫杜布罗夫尼克海陆入口的石头堡垒,夏日在此处还会有戏剧演出
加泰隆尼亚大道
杜布罗夫尼克的主大街,砖石之间满是这座历史古城的岁月痕迹
⑹ 杜布罗夫尼克-内雷特瓦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区推荐理由: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区,依山傍海的景版色使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权地
2、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
推荐理由:被誉为中世纪最伟大防御系统的坚固城墙,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员
3、罗维里耶纳克要塞
推荐理由:守卫杜布罗夫尼克海陆入口的石头堡垒,夏日在此处还会有戏剧演出
4、派勒城门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的主要出入口,《权力的游戏》取景处之一
5、杜布罗夫尼克钟楼
推荐理由: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钟楼,每个整点的时候会有两个小铜人敲响报时钟
6、洛克卢姆岛
推荐理由: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遥遥相对的美丽小岛,徒步、戏水的绝佳去处
7、加泰隆尼亚大道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的主大街,砖石之间满是这座历史古城的岁月痕迹
8、大欧诺佛喷泉
推荐理由:为纪念杜城用水计划完工而建立的喷泉,损毁之后成为单纯的观赏性景点
9、圣母升天主教座堂
推荐理由:杜布罗夫尼克教区的主教座堂,经历内战的摧残后依然大气而华丽
10、教区长宫
推荐理由:由古代议会改造而成的文化博物馆,历经多次改建后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
还有287条相关问答,更多杜布罗夫尼克-内雷特瓦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⑺ 杜布罗夫尼克怎么玩有什么好玩的可以推荐一下么
喜欢看美剧的小伙伴们,小编掐指一算你们肯定是在追《权利的游戏》,机智如我。作为该剧的最后一季,大家对于大结局可以说是期待不已,还没上映前热度只增不减,更不要说现在上映之后,小编朋友圈可以说是天天刷到它。
如果你是想要一览全镇风貌的,就座缆车去赛德山山顶吧,绝对满足你的愿望。当然,自驾游的情况下更加推荐开车上去,可以收获沿途更棒的景色和视角。如果你有什么港口城市,记得分享一下哦!那么你知道权游拍摄地还有哪些么?不妨分享一下吧!
⑻ 杜布罗夫尼克周边还有什么值得一玩的景点么
杜布罗夫尼克周边还有以下值得一玩的景点:
杜布罗夫尼克公园不错,您可以去专看看属。也可以去周边的小岛,适合度假休闲。
离杜布罗夫尼克很近的地方有个察夫塔特小镇,它很安静,很漂亮,走在落日下会非常有意境。杜布罗夫尼克离黑山的科托尔古镇也不远。古镇临亚得里亚海 科托尔 湾南端。这里有海军 学院、海洋博物馆、历史档案馆、疗养院等。有中世纪教堂、 罗马 建筑等古迹与游览胜地。 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较完整的城市。同时科托尔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 比如老城中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和在城市上延伸长达4.5 公里的古城墙。而在佩拉斯特湾边上的圣乔尔捷、戈斯帕和什克尔皮耶拉小岛也同样是科托尔附近的旅游目的地。
⑼ 布达佩斯到杜布罗夫尼克有多少公里
布达佩斯到杜布罗夫尼克约544.68公里
⑽ 杜布罗夫尼克的简介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古名拉古萨,Ragusa)是克罗地亚东南部港口,位于亚得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顶端,是亚得里亚海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杜布罗夫尼克-奈雷特瓦县的海港与行政中心,根据200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杜布罗夫尼克拥有43,770 名居民,相比于1991年的49,728 人有所下降,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杜布罗夫尼克城的繁荣依靠的是海上贸易,在中世纪时期,杜布罗夫尼克作为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拉古萨共和国和威尼斯、热那亚、比萨和阿马尔菲一起都被称为航海共和国,借指航海贸易在这些城市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唯一一个在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与威尼斯共和国竞争的国家,在城市的财力与出色的外交技巧的支持下,城市发展到了一个不寻常的高度,尤其在15-16世纪之间。然而在1970年,为了响应南斯拉夫政府的号召达到避免城市为战争毁坏的目的而解除了军备,导致在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后,城市遭到以塞尔维亚族和黑山族为主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的进攻,进攻时间长达7个月,城市遭到炮弹的严重毁坏。1815年城市被奥匈帝国占领,1918年归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铁路通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等地。工业有食品、丝绸、皮革工艺品等。多教堂、钟楼、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和艺术珍品。有海滨浴场、疗养院。每年夏季在此举行“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