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地理环境
① 您好,请问哈尔滨一年四季的天气/气候如何,我很向往哈尔滨的冬天啊,美呆了!
哈尔滨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最热的时候有30多度,不过也就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很舒适的,平均工资要达到2000左右 才能比较舒服的生存
② 元宝镇的地理环境
元宝镇全境地复势南高北制低,四面环山,西南部属山地丘陵,东北部为平川洼地。全镇总面积4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和水稻,是尚志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境内盛产山野菜,年销售量达210吨,一部分销往日本。镇办工业有农机修配厂、建材厂、食品加工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040万元。
境内大王砬子山,奇形怪状,十分险峻。石砬中间有个天然古洞,洞分2层,上下串通,外有阳台,内有石桌、石凳,可容纳200余人。洞中滴水成泉,不出不溢,水清味甘,凉爽适口。
③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有那些特点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
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
(3)尚志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一、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
台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
二、气候特征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
④ 东北地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
1.三环水绕、沃野千里,火山岩熔地貌典型
在富饶美丽的东北大地上,有山有水,平原广布,其地貌类型的分布很有规律。东北地区的中心区域是东北平原,它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的大平原。这里的土地油黑色暗(俗称黑土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平原的外围被向南敞开的半环状低山与丘陵环抱,山地与丘陵的面积大体相当,海拔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下。如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的长白山地等,它们略呈弧形框架,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本区外围的北、东、南边缘地带被一连串江河湖海所环绕。主要有黑龙江与其支流乌苏里江、兴凯湖、以及流入日本海和黄海的图们江和鸭绿江、黄海和渤海及辽河等。在规则的环状地貌背景上,最具特色的旅游地貌景观当属火山熔岩地貌。
东北地区位于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边缘,其火山形成与板块的运动有关。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的俯冲、挤压作用,造成本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地壳发生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深达断裂,为地球内部岩浆喷出打开了通道。因此,本区火山排列多是东北—西南走向。
本区共有火山230多座,组成约30个火山群,占全国总数的30%。这些火山有的丘陵状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麓附近,有的挺立在山地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
本区的火山熔岩景观既有集中分布的火山群,如长白山区集中了一百多座火山,其中辉南、靖宇县境内的龙岗火山群是东北区最大的火山群,火山锥共一百多座,又有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的天池瀑布、湖泊、地下森林等,如长白山天池和瀑布、阿尔山火口湖、五大连池、镜泊湖、牡丹江地下森林等。
2.冬长严寒、夏短温湿,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本区占据我国最北与最东两端点,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暖湿而短促。由于本区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蒙古高压),而山体高度不大,不足以阻挡冷空气入侵,一月均温在-12~-30℃之间,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低的地区。素有“中国寒极”之称的漠河,曾记录了-52℃的全国气温最低值。冬长严寒是东北气候的主要特征,冬季长达半年以上,积雪期长,积雪可厚达50cm左右。夏季全区气温不高,七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北部低于18℃,基本无夏天,平原南部为24℃,平原北部的哈尔滨仅22.5℃。夏季风于7、8月到来,形成雨热同期。东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降水量虽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湿度仍然较高,比邻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湿润得多,属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是本区发展气候旅游的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山水兼备,山区山体高度一般不大,外形也比较浑圆,尤其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坡度和缓且有变化,又有大量优质积雪覆盖,雪期较长。积雪厚度平原一般为20cm,山地厚度达40~50cm。哈尔滨平均全年降雪日32.9天,积雪期长达122.5天。适宜的地形条件与积雪条件的结合,使本区成为我国低海拔地区中最有条件开展各种滑雪运动的地区。2003年仅黑龙江省开设的滑雪场有60多家。随着滑雪旅游热的到来,往日寂静的林海雪原将成为游人赏雪、戏雪、滑雪的乐园。此外,喜欢冬猎的朋友也可以到这里一显身手。
本区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冻断流,黑龙江封冻期最长,可达6个月,冰厚1.5m左右。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封冻期5个月,冰厚将近1m。自然封冻的河、湖冰面上开展各种冰上活动的天然场所,有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陀螺、狗拉爬犁及露天冬泳等体育、游乐、健身活动。另外,冰层较厚,坚实如石,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载重汽车可以行驶,往来运输。
本区除了上述可供游人进行参与性活动的冰雪旅游资源外,冰雪艺术作品和雾凇是本区独具魅力的奇景。冰雪艺术主要有冰灯、冰雕、雪雕等。在冰雪天地中,有一枝奇葩独秀,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雾凇天气现象在东北各地时有发生,仅吉林雾凇以其发生频率高、观赏价值大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3.避暑胜地众多,消夏生态旅游地域广阔
全区夏季温度不高,白天时间长而温暖,夜晚时间短而凉爽,是本区消夏避暑的基本条件。本区避暑胜地遍布,具有代表性及地域特色的主要有:漠河“北极”特色游、温带海滨风光游、森林湿地生态游。
我国北至点所处的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由于夏至前后这里没有真正的黑夜,又常有北极光的出现,因此,它成为我国独具北极特色的避暑胜地。
本区南部濒临海洋,夏季海滨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观光、度假的胜地,其中以大连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兴城海滨风景区、庄河冰峪沟风景区等。
本区山环水绕、平原中开的地表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气候的冷湿性。山地形成了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山地的内侧、东北中部平原,湿度减低,形成了温带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景观。由于气候冷湿,适宜林木生产,使森林成为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其中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森林旅游资源有:大兴安岭明亮针叶林,小兴安岭挺拔红松、冷杉,长白山针叶及针阔混交林区,以及别具北国情调的次生白桦林等。在茫茫林海中,蕴藏着不少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东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人参、貂皮、鹿茸被称为“东北三宝”。
此外,广泛分布的湿地景观也是本区一个重要景观特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景观,是冷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我国约70%的湿地分布在本区,其中黑龙江省为沼泽湿地分布最广、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沼泽湿地为鸟类生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些湿地还栖息着丹顶鹤、野天鹅等珍贵美丽的禽类,因而为发展观鸟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总之,本区林密物丰,生态旅游地域广阔,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目前东北已建成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扎龙、蛇岛、三江湿地等十余处。在提倡生态旅游的今天,这些地方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
5.1.2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历史上的土著民族是长期以游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其中满族的前身也是游牧狩猎部族,满族于明末在此建立大清,随后入关迁都北京。在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演变进程中,直至明清以前本区始终以少数民族土著文化占主导地位,其中包括满族农耕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鄂伦春、达斡尔的狩猎文化和赫哲族的渔猎文化等。随着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口大量流入东北,中原文化才融入东北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传统关东农业文化,并成为本区文化的主体。近代由于沙俄、日本入侵及欧美移民的涌入,给关东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迹,表现在城市建设、宗教、经济、生活等方面。总之,由于特殊的地域开发历史,决定了本区无论在民族成份还是在生产方式、文化景观方面,都体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性,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1.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农耕与渔猎文化相复合,透射出具有关东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最能代表关东农耕文化的民俗,当属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由东北农村民间歌舞“大秧歌”演变而成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民间艺术深深地植根于黑土地,所以最能充分表现关东农民直率、豪爽的性格与气质特征。其机动灵活、活泼风趣的表演常常出现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的火热场面,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当地农民欢迎。而独具特色的游猎和渔猎民族风情则更能人们的好奇和竞相体验。长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吃兽肉、穿兽皮、乘驯鹿拉的雪橇,住宅是用树木杆搭成的圆锥形架子,上面冬天盖狍皮,夏天覆盖桦树皮,生活充满了洪荒时代的山野气息。他们判断野兽行踪的能力和捕猎技巧令人称奇。世世代代依江而居,渔猎为生的赫哲族,是我国北方惟一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吃“杀生鱼”,穿鱼皮衣,乘桦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鱼高手,叉鱼技术举世罕见。冬季或狩猎野兽,或于江上凿冰洞下铃铛网捕鱼,方法颇具奇趣。
冰雪艺术活动和冰雪娱乐活动是既传统又时尚的独具北国特色的关东风情。寒冷漫长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冬景,吸引着无数未曾领略过冰天雪地的南方朋友。洁白的冰雪是大地的棉被,游人的地毯,到了这里的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玩耍起来。热爱生活的东北人民对大自然给予的丰厚恩赐,并没有熟视无睹,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借助冰雪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个个冰晶宫般的奇妙世界。哈尔滨自清代起就有人制作冰灯、冰雕,在1964年举办的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开始创作展出冰雕作品,现在每年定期展出壮观绚丽的大型冰雕艺术群。冰雪艺术不断丰富发展,继冰雕后,雪雕成为哈尔滨人为冰雪赋予艺术生命的又一杰作。自1983年起,在举办冰灯游园活动期间,哈尔滨又创办了冰雪节。经过20年的运作,特别是近几年的精心打造,已与日本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
2.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
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中原文化对本区的影响,在各地特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其中明清以前的建筑文化遗址主要体现了游牧民族风格,但也可发现其中与中原文化的联系,如吉林省集安市汉魏时期高句丽古建筑、古墓群和壁画,黑龙江宁安市上京龙泉府遗址及留下来的八宝琉璃井和南大庙等古迹,辽宁省境内现存的多处近代佛塔,黑龙江阿城市金代时期的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等。
从明代起,河北、山东农民开始“闯关东”,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得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进一步融合。满族人所建的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清室皇宫,独具满族生活色彩与艺术风格,是融合满、汉两族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
在近代历史上,由于沙俄和日本以城市为据点对本区进行殖民统治,使本区城市建筑风貌出现与关内截然不同的风格,留下了大量欧式及日本式或多种文化融合式的建筑,其中最典型的是哈尔滨。1896年沙俄占据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当时俄国在文化上只处于二流地位,历史上一直崇拜比较先进的法国文化。可以说,沙俄将“东方莫斯科”作为城市的形象目标,将“东方巴黎”作为建筑上的艺术楷模。这一时期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市现今保存下来多达500多座的代表性建筑中,绝大部分为欧式建筑,其中不乏俄罗斯式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及典型的哥特式基督教堂那样的优秀作品。众多的欧式建筑,构成了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风格基调,而日本式近代建筑的出现,为哈尔滨近代建筑风貌注入了微弱的现代气息,给和谐统一的建筑风姿增添了多元色彩。可见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多元独特,西洋式、东洋式、中国古典式及现代大厦交织,是本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3.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本地区地形和缓,便于修筑铁路,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将东北的大量物资运往各地支援建设,所以目前东北有全国最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共有铁路70余条,总长1.4万km,形成以滨洲、滨绥、哈大线为主干,以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为枢纽的铁路运输系统。现在由于铁路全面提速,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给观光旅游带来极大方便。特别是满洲里、绥芬河两端还与俄罗斯铁路接轨,沈阳、丹东线又是中朝两国的国际线,为开辟本区对俄罗斯、朝鲜的国际旅游线路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近几年为满足本地区的交通需要,又修建了很多高等级公路,在弥补铁路网不足之处的同时,又为人们设计旅游线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本区有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国际机场,另有长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四个特定机场。在水运方面,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的内河航运。海上运输有全国著名的大连良港,其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可以说本地区已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 主要旅游地
5.2.1黑龙江主要旅游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以边境大河黑龙江而得名,其境内物产丰富,山环水绕,平原中开。拥有巍峨连绵的大小兴安岭,沃野千里的三江平原,逶迤茫茫的林海雪原,一望无际的湿地、草原和冬寒夏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在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和消夏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黑龙江省还有3000多公里的中俄边境线,其得天独厚的对俄边境旅游资源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黑龙江省境内还居住着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49个民族。其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风情,又为民俗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哈尔滨
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以她美丽的城市风光和独特的冰雪旅游活动闻名于世,被誉为天鹅颈下的一颗明珠。她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景点有太阳岛、斯大林公园、兆麟公园、博物馆、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等。
哈尔滨以消夏旅游和冰雪旅游为其旅游特色。盛夏时节,位于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和江北的太阳岛上,绿树成荫,微风习习,亭台相望,碧草茵茵。是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胜地。开始于1985年的“哈尔滨冰雪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冰雪活动发展为集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科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冰雪节上既有晶莹剔透的冰灯、壮观绚丽的冰雕、洁白如玉的雪雕可供游人观赏,又有新奇刺激、热闹非凡的滑雪、滑冰、泼雪、滑雪橇等各种冰上雪上运动娱乐项目供游人的参与。那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场面使人流连忘返。
哈尔滨市内那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正教堂,圣索非亚教堂、天主教堂等欧式建筑及具有浓郁的欧洲特色的中央大街,在为它赢得“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同时,也为它吸引来大批游客。
2.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是我国火山地貌及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风景区由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湖)、矿泉和熔岩组成,具有池、石、泉“三绝”,湖泊、冰洞、石海“三奇”的风景特色。这里不但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
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形成于1719~1720年的火山喷发。由于形成年代较短,火山地貌完整,其形成的状如海浪、蟠龙、瀑布等的岩流体和藏有大量形态各异熔岩钟乳的溶洞,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大连池(湖)是因为火山喷发阻塞河道而形成的五个碧波荡漾的熔岩堰塞湖。它与宁静悠远的14座火山共同组成一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山水画卷。
由于火山活动的原因,五大连池地下水富含各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因其奇特的理疗作用,被誉为“药泉”、“圣水”。
3.亚布力滑雪场
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总面积达220km2。这里山高林立,雪域广阔,平均积雪厚度达40cm左右。积雪期可达半年,且雪质好,硬度适中,是非常理想的滑雪场地。由于1996年2月第三届东亚会的滑雪比赛项目曾在此举行,目前它已成为我国第一家按国际标准设计并为国内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最大旅游滑雪场地。滑雪场设施齐全,除拥有总长度达30km的初、中、高级滑雪道15条外,还拥有1条长5000m的雪地摩托和气垫船轨道,1条2680m的世界超级旱地雪橇滑道。
4.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是8000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熔岩堰塞湖。该湖四面环山,湖形狭长。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沿湖两岸山峦叠嶂、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景区中的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老鹤山、白石砬子峭壁、珍珠门双峰、道士山九龙探水被誉为湖中八景。其中的吊水楼瀑布景致最好。瀑布宽40余米,落差20余米,在丰水的夏季,瀑布下浪花翻滚、水珠飞溅、水声轰鸣、气势磅礴。
在镜泊湖西面约45km处的张广才岭山区,设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着十余处火山口,最大的直径约500m,深约200m。其内生长着树龄多在四五百年的古树,形成罕见的“地下森林”景观。
5.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距齐齐哈尔市区约27km处,总面积约420km2。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水草丛生,各种鱼类嬉戏水底,是水禽最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260种禽鸟,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5种,最著名的是丹顶鹤,因其体态优美、鸣声洪亮、数量较多而最有观赏价值。故扎龙自然保护区还有“丹顶鹤之乡”的美称。
6.漠河
漠河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冬季长达8个月,最低温度为-52.3℃,称为“中国寒极”。漠河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白天很长,尤其在夏至前后出现白夜现象,是真正的“不夜城”。来此观光的游客,可以欣赏白夜,并能看到晚霞与朝晖在北方的天空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运气好时还可以见到神奇的北极光。因此,白夜、极光、夏季凉爽、冬季严寒是这里的旅游特色。
⑤ 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特征: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⑥ 我想知道哈尔滨宾县的具体地理位置谢谢了。
宾县位于黑龙来江省南部源,松花江南岸,隶属哈尔滨市,距哈尔滨市60公里。
位于黑龙江省腹地,地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近郊。东南以分水岭为界,与方正县、延寿县、尚志市接壤,北与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隔松花江相望,西以蜚克图为界与阿城市为邻。
⑦ 哈尔滨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求详细点
4-6月份来为春季,一般在8~10℃左右。
7-8月份源为夏季,气候温热湿润多雨,7月份平均气温19-23℃,最高气温达38℃。
9-10月份为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9月份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0℃,南部地区2-4℃。
11-次年3月份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有时也会出现暴雪天气。1月平均气温零下15℃-零下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37.7℃。
(7)尚志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哈尔滨的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区、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
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
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
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⑧ 黑龙江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背陆面海,海陆兼备。中国幅员辽阔,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5o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0o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o多),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o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
国土面积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陆地面积的1/4,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地貌中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中国平原少,山地多,陆地高差悬殊。山地、高原、丘陵等约占总面积的66%,平地约占34%。全国近70%的县区分布于山区。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6%;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达65%。全球高于8000米的12座山峰中,中国就有7座。中国和尼泊尔接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海拔在155米以下。中国陆地正负比差超过9000米,为世界之最。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地势的最高台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高山峻岭,号称“世界屋脊”。最高台阶边缘是昆仑山-祁连山-龙门山-大凉山。越过边缘即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中级台阶,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组成。越过中级台阶的东缘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即降到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级台阶,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闽粤丘陵组成。低级台阶的东南边缘多属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
中国地形格局多以山脉为基线,走向及成因不同的山脉往往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全国可分为三大自然区:①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地貌区;②以风蚀、冰蚀与流水作用混营的西北干旱地貌区;③以冰冻、风蚀作用为主的青藏高原高寒地貌区。
疆界与四邻中国陆地边界长约2.28万公里,中国陆上疆界长2万多公里,东有朝鲜,东北有俄罗斯,北有蒙古,西北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有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有缅甸、老挝、越南。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环绕大陆边缘的海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岛屿与海峡中国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海南岛次之,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崇明岛位居第三,面积为1083平方公里。此外如长山列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以及南海中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都是中国的重要岛屿。这些岛屿及其所属各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海峡自北起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琼州海峡。
沿海海域中国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等5大海区。其中,渤海是中国内海。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的位置,北起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的先岛群岛,南至巴士海峡。这片海区划分为北中南三段,自北向南水深从600米增至5000米以上。海底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完整齐备。
中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领海基线采用直线基线法划定,由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领海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12海里的线。
中国的毗连海域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为12海里。毗连海域的外部界限为一条其每一点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相距24海里的线。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地理概况黑龙江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隅,北、东与俄罗斯接壤,边界长约3000千米。本省以边境大河黑龙江而得省名,简称黑。全省辖3地区,11地级市、18县级市、49县、1自治县。面积46万平方千米。人口3640万,有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柯尔克孜、鄂温克等民族。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全省的地形大致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分别位于西部和北部。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别具一格,民俗、民情浓郁,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黑龙江省是北魏和辽、金、清朝的发祥地。作为自古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现已发现4.2万年前的先民遗址——嘎仙洞,拓拔鲜卑祖先最初居住的旧墟石室。在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中,有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有以狩猎为业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达斡尔族等。特殊的人文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构成了黑龙江省古朴、原始、神奇的旅游资源。哈尔滨、大庆、伊春等一批城市都具有浓郁的北疆都市特色,秀美山川、森林草原、湿地、江河湖泊可提供生态旅游。此外还有东北虎园、丹顶鹤栖息地、北极光、火山口森林以及大厂矿、大农业、大油田等工、农业以及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河开展的对俄边境和跨国旅游。以上旅游资源形成了冰灯雪雕观赏、滑雪游乐、狩猎探险、漂流观光、疗养休闲、避暑保健、环境生态、历史遗迹、民族风情、边境跨国等一批特色旅游。
从高空鸟瞰,黑龙江省的地形大致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分别位于西部和北部,东南部山地属长白山系的一部分,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及完达山。松嫩平原位于西南部由松花江及其支流嫩江冲积而成,三江平原则位于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两片平原均为省内主要的农产区。黑龙江省偏处北纬四十三点五度以北,最北端的汉河更在北纬五十三度的位置,故此冬季漫长而寒冷,长达七个月之久从十一月至翌次三月为严冬期,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其实,纬度犹如地球的一把量温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温的高低还取决于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在南方地区,中午时分太阳直射地面,故气温急升,汉河的日照角度却只有大约十六度,因而昼短夜长,冬夜可长达十八小时。从九月上旬开始,西伯利亚的寒流便到达汉河,气温显著下降。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千里冰封,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也万里雪飘,气温低于摄氏零下十度的地方更会出现滴水成冰珠的现象。
黑龙江省偏处中国东北角,是中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在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世界公认的两大旅游资源:森林和冰雪。省会哈尔滨的冰雪节晶莹生辉,尽显冰雕艺术的魅力。桃山原始森林狩猎之旅,游客可享受雪猎的乐趣。黑龙江省夏季气候温和,太阳岛、五大连池、镜泊湖等,都是各具特色的避暑胜地。
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相继开发了冰雪风光、避暑休闲、边境跨国、狩猎、观鸟、蒸汽机车观赏、民俗风情、界江风光、生态环保、漂流垂钓和森林漫步等30多种特种专项旅游项目。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旅游资源,使黑龙江省成为初具规模的特种专项旅游基地。
本省周围有大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山水环境。境内松花江、嫩江冲击平原为东北大平原一部分,有肥沃的黑土。以小兴安岭(平顶山海拔1429米,本省最高峰)为界,平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三江平原,也叫三江低地,一般海拔不过50米,多沼泽湿地。西部称松嫩平原,呈波状起伏,海拔150-200米,北端有永久冻冻土分布。“鹤乡”扎龙设有自然保护区。小兴安岭西麓的德都县境内有因近代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多种火山地貌,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和药泉山,分别为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张广采岭深处的宁安县境内有“地下森林”奇观,古代火山爆发形成的山洞连绵曲折,内有杂草林木和野兽。
神州“北极”的气候本省属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但白昼较长,日照充分。一月平均气温-30oC--18oC,七月18oC-22oC。西北端漠河被称为我国“北极村”,最低气温记录-52.3oC(1969年),常年无夏,夏至前后间或可见神奇的北极光。省内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60%以上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时有春早、夏涝和秋季霜冻危险。
粮仓林海,农牧发达本省森理草原和宜农荒地广大、松花江、嫩江流域有大片沃土荒原,是有名的“北大荒”,解放后,建立起100多个国营农场。现全省有耕地1.3亿亩,人均6亩,居全国之冠。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商品率(50%)也最高,是全国最著名的余量省,“北大荒”成了“北大仓”。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水稻、高粱、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甜菜、亚麻和向日葵产量居全国第一:经营尚志烟、阿城蒜很有名本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红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木材蓄积量16.4亿立方米,约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居首位。伊春有祖国林都之称。山区有貂、水濑等珍贵的毛皮兽,还有人参、鹿茸虎骨、麝香等名贵药材以及木耳、蘑菇、松子等林副产品。本省还是全国主要牧业省之一,牲畜主要是牛、马。嫩江下游为全国著名的奶牛饲养基地。哈尔滨的优良猪种白猪也很有名。河湖中盛产鲜鱼,本省境内松花江产鱼量约占全省一半。黑龙江、乌苏里江特产大马哈鱼,镜泊湖特产大白鱼。
“动力之乡”的工业交通本省解放后建成为我国机械、石油、煤炭、森林工业基地之一。哈尔滨号称动力之乡,以生产大型发电机、汽轮机、锅炉等动力设备和工具仪表著称。齐齐哈尔是我国机车工业中心之一。本省重工业还有大庆的石油和鸡西、鹤岗、双鸭山的煤炭,伊春的森林工业等。轻纺工业主要产化纤、亚麻布、冰鞋、皮革、乳制品、塘、酒、纸等。本省铁路长7400千米,居全国首位。公路以中南部最密集。松花江等通航河段冰期可通行马车。哈尔滨有航空通北京、沈阳和本省佳木斯等地。
重要的工业城市哈尔滨市为本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249万多。本市是东北解放较早的城市,市内有东北烈士纪念馆,市北松花江上的太阳岛为避暑胜地。冬天兆鳞公园的冰灯展览及其附近尚志滑雪场也很诱人。齐齐哈尔市为嫩江中游工商交通中心,人口109万多。伊春市为小兴安岭林区中心城市,人口79万,附近有铁力森林旅游区。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人口分别为58万、50万,为东南部新兴工业城市,附近有唐代满族地方政权渤海国古迹和壮观的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大庆市为新兴石油工业城市,人口71万多。还有煤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