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地理自然环境
❶ 关于遂宁的资料
遂宁市遂宁市 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涪江中游,地处成都和重庆两座特大城市的中心节点,介于东经105°03′-106°59′,北纬30°10′-31°10′之间。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城区平坦,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均为146公里左右,呈等距三角。198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遂宁市,现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市城区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非农人口50.3万。 市情概况 遂宁在四川的位置 历史上,遂宁曾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素有“小成都”、“东川巨邑”、“川中重镇”、“西部水都”之称。 遂宁现有9张国家级城市名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人口民族遂宁为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06人,人口密度远大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涪江两岸的冲积平坝、沿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和丘间小平坝区。从射洪县的金华镇到船山区的南强镇,沿涪江两岸属人口的特稠密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813人。 全市共有劳动力270.5万人,占总人口的70.4%,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除能够充分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外,还采取多种措施转移富余劳动力。全市常年输出劳动力保持在80万余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羌族、维吾尔族、高山族等44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5%,这些民族只是散居于汉族之中,未形成集中聚居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1人,居全省第三位。 经济发展 2009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2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增长31.9%;农业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3亿元,增长18.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强力实施“4+3”产业规划,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4.4:47.7:27.9。举全市之力做强电子产业,成功引进雪莱特、威纳尔等电子项目103个,开工62个,投产30个。财税国资运行平稳。加强财税征管,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1亿元,增长29.2%;国税收入9亿元,增长8%;地税收入13.5亿元,增长35.9%。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300个省区市绿色GDP指数报告》显示,遂宁市绿色GDP指数为0.2817,排名全国第81位,全省第二;资源环境效率为1.04元/立方米,排名全国第20位,居四川之首。 自然资源遂宁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属中生代侏罗纪岩层,经流水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为遂宁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较多的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井盐、砂金、石灰石等,尤以天然气和盐卤资源最为丰富。遂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及天然气,已经由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从1956年开始勘探,结果表明,地下较普遍的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开采前景,现已开发、利用的磨溪气田,已成为四川第三大气田。盐卤(水),蕴藏尤为丰富,在勘探开发油气资源时,也钻获了地下盐水资源。蓬莱的盐水较多,产量也较稳定。蓬莱油田香溪群的盐水较集中,蓬莱盐厂利用此水制盐,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 岩盐层,主要分布遂宁城区附近至蓬莱镇油田一带,在中下三迭系地层中有厚度30-120米,左右的岩盐层,向东南方向到磨溪乡消失;砂金,主要分布四江沿河两岸,从老河床的各级阶地到新河床的河漫滩地,都有含量不等的砂金,产金层位从形态上分为河床及河漫滩型、阶梯型。主要分布在过军坝、罗坝、唐家、梓潼、张飞粮、金华坝、林榆渡、马家渡等地,砂金含量与洪水有关,水越大、淤积的泥沙含金量越丰富。 遂宁中小河流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琼江、郪江、梓江、青岗河、蓬溪河等15条。涪江全长700公里,遂宁境内171公里。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5127.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6.29%。由于丘陵低山的地貌形成的较大落差,使众多的河流为遂宁提供了充足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5.8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8.71万千瓦,已开发16.94万千瓦。市境内涪江段是水能集中的主要河段,在干流上已建有金华、螺丝池、红江、龙凤、小白塔、白禅寺、过军渡、三星等8处中、小型水电站。 遂宁总耕地面积228.15万亩,其中紫色土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62%,广布于境内的低山丘陵地区。生物资源门类繁多。境内发现并利用的生物资源约1500多个品种或品系,其中植物资源1000余种,农作物栽培品种达367个。盛产粮、棉、油、果、桑、蔗等,是四川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蔬菜、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年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年棉花产量占全省43.3%,年生猪出栏300多万头。船山区因盛产“菊花心白芷”而成为全国有名的“白芷之乡”,大英县河边镇所产的“白柠檬”品质优良,全国独有。 境内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面积32%,是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林木品种约437种,其中有不少国家保护植物和珍稀树木。如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银杏,名贵的苏铁、红豆树、马桂木和独具特色的古柏、榕树等。经济林主要有油桐、油橄榄、乌桕、核桃、蓖麻、棕榈等树种。境内盛产柑桔、橙、柚、梨、桃、李、苹果,其中以沙田柚、青苹、红桔、“贡橙”等品种质量最为优良,享誉省内外。动物资源门类繁多,主要脊椎动物约237种。鱼类资源达89种,珍稀动物如鱼类的中华鲟、胭脂鱼、岩原鲤、长吻鱼等,两栖动物中的大鲵,哺乳动物中的水獭,均属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各种豆类遍布全市,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等。遂宁黑芝麻食补价值高;遂都牌加碘芝麻油为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其浓香型芝麻油为四川省名牌产品;市中区杨渡坝大胡豆曾是朝廷贡品。 蔬菜主产城镇郊区的平坝地区,除满足当地消费外,还远销重庆等地。主要有甘蓝、白菜、花菜、萝卜、茄子、豇豆、四季豆、番茄、黄瓜、菜椒、蒜薹、葱白、芋头等。 中药材类有127种,在植物中占第二位,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是中区的“菊花心”白芷为遂宁特产,名冠全国,最高年产量达百万千克,占全省年产量的70%,行销国内城乡,并出口东南亚、日本、法国等地,被誉为白芷之乡。川半夏系该市质量最佳的野生药材,明朝时是地方官敬奉皇帝之贡品,民国年间,一些外国公司曾将遂宁半夏出售到德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最高年产量达6万千克。该市自然条件适宜半夏生长,变野生为家种的开发前景好。此外,藿香、薄荷、刺疾藜、麦冬、红花、丹参白芍、荆芥等中药材都有过较大人工种植面积,产量很高,质量可谓上乘,可供选择开发和加工。夏枯草、金钱草、癞子草等野生药用草本植物更为群众熟悉,直接采泡饮用。 水果类29种,种植量最大的属柑桔类的红桔与广桔,面积近20万亩,产量达3.5万吨.有蓬溪何家坝柚、遂宁沙田柚、射洪牵牛山柚和漳州柚,其果品或个大质优、或味美纯甜、或个头与酸甜适中,适合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年年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已在全市适宜的乡村进行规模种植、集约管理。柑桔有无核锦橙、脐橙、桔橙等品种,柠檬品种以尤力克为主,集中在大英县河边镇,是全省第二大柠檬集中产地,已具较好的外销加工能力。桃、李、梨、葡萄、枇杷和樱桃等全市都有栽培。 更多见: http://ke..com/view/39459.htm?fr=ala0_1_1
❷ 求一篇介绍遂宁地理位置、气候、农作物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文章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介于东经°03′26〃-106°59′49〃,北纬30°10′50〃-31°10′50〃之间。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
遂宁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遂宁市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7.4℃。1月份温度最低,常年平均1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为6.5℃,1月至8月气温逐月升高,8月份温度最高,常年平均8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为27.2℃,9月至次年1月气温逐月降低。全市多年年平均降雨量是930毫米左右,从2月至7月雨量逐月递增,8月至次年1月雨量逐月递减。6月至8月是一年中雨量较多的月份,降雨集中,约占年降水量的一半左右,多大雨和雷暴雨,易发生洪涝。但雨量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又常有伏旱发生,呈现出旱涝交错的灾害天气。9月至10月雨量逐渐减少,但雨日增多,容易形成绵绵秋雨天气。1月雨量最少,月降雨量少于15毫米。
遂宁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占总面积70%,全市现有耕地493万亩,农作物栽培品种317个,是四川粮食、棉花、油料、生猪、水果、蔬菜、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5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
❸ 遂宁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东西宽90.3公里,南北长108.9公里,总面积5300平方公里。东邻重庆、广安、南充,西连成都,南接内江、资阳,北靠德阳、绵阳,与成都、重庆呈等距三角。最东端是蓬溪县的苎花寺,最西端是大英县河边镇的星花水库,东西相距约90.3公里;最南端是安居区大安乡的青山沟,最北端是射洪县复兴镇的青龙嘴,南北相隔约109.8公里。涪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171公里。
遂宁市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遂宁市地处亚洲季风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暖春早,无霜期长。夏季炎热,雨热同季为大春作物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光、热、水条件,但旱涝交错。秋多绵雨,冬多云雾,日照较少,湿度较大。无霜期长达283~300天。涪江河谷与丘陵山地的气候差异较为明显。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7~17.4℃,年极端最高气温39.5℃~40.4℃,全市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8~-4.8℃,多年年平均降雨量是887.3~927.6毫米,最多与最少年降雨量相差867.7毫米,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为87.41~93.3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4~1328.1小时,多年年平均蒸发量为910.7~1128.3毫米,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80~82%,多年平均风速0.6~1.8米/秒,平均霜期64.6~81.6天,平均无霜期283~300天。一年四季均有雾日,以秋、冬季多,春、夏季少。
遂宁市中小河流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琼江、妻阝江、梓江、青岗河、蓬溪河等15条。涪江全长660公里,遂宁境内171公里。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5127.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6.29%。
❹ 遂宁的地质结构是怎样的呀
遂宁地质结构说明:
遂宁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地内貌类型单一,容属中生代侏罗纪岩层,经流水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❺ 遂宁市环境调查报告
遂宁属四川盆地中部丘陵低山地区,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地貌类型单一,属中生代侏罗纪岩层,经流水侵蚀、切割、堆积形成的侵蚀丘陵地貌。丘陵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河谷、台阶地占25%,低山占5%,海拔高度在300—600米之间。全境的岩层,下部以石灰岩为主,上部以紫红色沙土、泥岩为主。所以,遂宁地区又被称为“红土地”。 从高空俯瞰,境内地形呈三个较明显的特征:一是丘陵为主,平坝狭小,层状地形较明显;二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坡状缓倾;三是沟谷河流纵横。市境西北部为低山,海拔500—600米;低山以南是深丘,海拔400—500米;中部、南部中浅丘镶嵌其中,谷坡陡峻。山形呈长垣状鱼背形;中丘为垄岗连状的台阶形;浅丘坡度平缓,丘包呈串珠状,零星冲积平坝散布在丘陵之间。涪江沿岸的河谷、平坝开阔,土地肥沃,工农商业发达,集镇众多,是遂宁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带。 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为遂宁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储量较多的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井盐、砂金、石灰石等,尤以天然气和盐卤资源最为丰富。遂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及天然气,已经由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区从1956年开始勘探,结果表明,地下较普遍的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开采前景,现已开发、利用的磨溪气田,已成为四川第三大气田。盐卤(水),蕴藏尤为丰富,在勘探开发油气资源时,也钻获了地下盐水资源。蓬莱的盐水较多,产量也较稳定。蓬莱油田香溪群的盐水较集中,蓬莱盐厂利用此水制盐,具有较大的生产能力。 岩盐层,主要分布遂宁城区附近至蓬莱镇油田一带,在中下三迭系地层中有厚度30-120米,左右的岩盐层,向东南方向到磨溪乡消失;砂金,主要分布四江沿河两岸,从老河床的各级阶地到新河床的河漫滩地,都有含量不等的砂金,产金层位从形态上分为河床及河漫滩型、阶梯型。主要分布在过军坝、罗坝、唐家、梓潼、张飞粮、金华坝、林榆渡、马家渡等地,砂金含量与洪水有关,水越大、淤积的泥沙含金量越丰富。 遂宁中小河流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涪江、琼江、妻阝 江、梓江、青岗河、蓬溪河等15条。涪江全长660公里,遂宁境内171公里。涪江支流呈树枝状分布,境内流域面积5127.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6.29%。由于丘陵低山的地貌形成的较大落差,使众多的河流为遂宁提供了充足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5.8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8.71万千瓦,已开发16.94万千瓦。市境内涪江段是水能集中的主要河段,在干流上已建有金华、螺丝池、红江、龙凤、小白塔、白禅寺等6处中、小型水电站。
❻ 四川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http://www.sc.stats.gov.cn/stats_sc/IndexQ.asp?Select=0&SeleRun=L1&SeleH=2
❼ 四川自然环境 特点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❽ 遂宁市会龙镇的地理概况
会龙镇是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下面的一个镇。位置遂宁南部偏西,北临横山镇、聚贤乡专;东接安居属镇;南接保山乡。原名左家坝(据说现会龙中学后山经常出土墓碑,皆姓左氏。但现在整个会龙及周边都没有左姓人氏。),遂宁成市以后改名会龙镇。下属9个村,编号1-9大队,另也有名称:香林村、六合村、静严村、梅家沟村、石桥村、白羊村、印合村、粉房村、唱龙沟村。
❾ 船山区的地理环境
涪江流经区境内。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遂宁市、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千米,流域面积36400平方千米。 2011年,船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6.5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5%,增速同比2010年提高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同比2010年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97.1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4%,同比2010年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53.2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同比2010年增长3.6%。全区经济总量中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9.7:55.1:35.2调整为9.7:58.3:32.0。
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1.0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1.2%,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百亿大关,增速同比2010年提高0.9%;民营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4.8%,同比2010年济增长13.1%。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2010年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2010年上涨15.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0%,衣着同比2010年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同比2010年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同比2010年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同比2010年上涨1.1%,居住类同比2010年上涨7.2%。
2011年,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2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3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4.8%。 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2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9.6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林业产值1.8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4%;畜牧业产值13.2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4%;同比2010年渔业产值0.8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5%。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结构由上年的42.9:7.9:42.8:3.5:2.9调整为36.8:7.1:50.5:3.1:2.5。
201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2833公顷,同比2010年增加1145公顷,同比2010年增长2.7%。其中:粮食作物27499公顷,同比2010年减少268公顷,同比2010年减1.0%;油料作物8551公顷同比2010年增加1324公顷,同比2010年增长18.3%;药材569公顷,同比2010年增长5.2%;蔬菜、瓜果类5330公顷,同比2010年增长8.2%。全年粮食总产量13.73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0.3%。
2011年,全年出栏生猪58.06万头,同比2010年增长15.9%;2011年全区肉牛出栏0.99万头,羊出栏5.92万头。肉类总产量5.08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11.6%,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占76.5%,禽肉产量占13.4%。全年蛋类总产量1.63万吨,同比2010年增长10.2%;牛奶产量1263吨,同比2010年增长8.3%。全年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养殖品种增多,水产品产量4520吨,同比2010年增长1.8%。 2011年,全区工业实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提速增效“三大工程”,着力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团、园区集聚竞相发展格局。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24.5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2010年增长33.1%。
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产值151.0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52.9%;轻工业产值273.5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3.4%,重轻工业的比为35.6:64.4。全年通信设备实现产值45.05亿元,专用设备产值19.70亿元,能源电力产业产值5.78亿元,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2.42亿元,纺织业实现产值54.87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4.10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亿元。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07.06 亿元,产销率达到95.9%。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0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8.8%;实现利润27.5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80.1%。
2011年,全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6个;建筑业实现产值45.1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2%。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6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2.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5.9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54.8%;更新改造投资41.3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4.2%。
2011年全区施工项目354个,同比2010年增长28.7%;新开工项目299个,全年竣工投产项目208个。
201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6.3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3%,占投资总额的18.6%。其中住宅投资27.98亿元;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4.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7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3.44万平方米。
201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9%。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镇实现零售额68.8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7.5%;乡村实现零售额8.46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1.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0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6.0%;零售业实现55.68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8.6%;住宿业实现2.7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0.6%;餐饮业实现9.9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7%。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0.57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0.9%。
201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8447万美元,同比2010年增长19.9%。
2011年,全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548万人次,同比2010年增长40.5%;实现旅游总收入38.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32.4%。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4300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1万美元。
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2.80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40.19亿元,增长18.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5.88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18.29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5.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38亿元,增加27.4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