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潮州地理位置
❶ 潮州在哪里
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东邻福建,南接汕头,西连揭阳,北通梅州,濒临南海。
潮州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已有1666年。1991年12月潮州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区域,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8.6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0万人。
潮州升格扩大区域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潮州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符合潮州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稳中求进,借力发展,扶持重点,重在效益”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以及“自信自强,坦诚务实,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潮州时代精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历史以来最快发展时期,1996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升格扩大区域五年翻两番。1998年经济稳健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加上上缴中央财政返回共约11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5元。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陶瓷、服装、电子为主体的四大工产值(营业额)、效益进入全国、全省同行 业支柱,涌现了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龙头”企业。金曼、三环、名瑞等企业的业先进行列。组建了金曼、三环等8家股份制企业,其中金曼、金马两家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粮食连年喜获丰收,1996年起连续三年实现“吨粮市”目标。1998年农村总产值36.01亿元,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3.5亿元。其中凤凰单丛茶、岭头白叶茶和铁铺白叶茶多次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夺魁,烤鳗出口量连年居世界同行业首位。在1997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共有11个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市共有进出口经营权60多家,199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5亿美元;至1997年底,兴办“三资”企业1065家,合同利用外资13.71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先后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独立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潮州港,距香港192海里,距台湾高雄186海里, 现已开通至上海、广州、香港、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现在加紧建设5000吨级多用途货运码头,将继续兴建万吨级深水码头。市区距汕头机场30多公里。境内国道、省道、地方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边里程近2000公里,全市有31个镇已通二级公路,不断拓宽3条出口道路, 新建港口大道全线贯通;今年底动工拓宽潮汕公路,将改建成宽40米的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安揭线也将动工改建。广梅汕铁路在潮州境内建设3个站场,已开通了客货运。供电系统与省联网,电力供应充裕。全市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3万门, 电话普及率达14.1%。全面完成自来水厂的扩建和配套,日供水量达20万吨。城市规划区已从原来62平方公里扩至1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潮州作为中等城市的构架已基本形成。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现有名胜景点700多处,其中,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湘子桥)和宋代许驸马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古刹开元寺、韩文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笔架山宋窑遗址等11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加紧配套建设潮州美人城以及凤凰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使潮州成为粤东地区的旅游胜地。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科研开发机构多个,各类专业协会29个,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 取得科技成果200多项。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中小学环保教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之一。全市有高等院校1所,各类中专7所。市广播电视中心已建成投用。
当前,全市人民正紧紧抓住党的十五大召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潮州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把我市各项工作推向新阶段而努力奋斗。
❷ 台湾的地理位置
地理
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台湾海峡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北通东海,南接南海,长约200海里,宽约70至221海里,平均宽度约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国际海上交通要道。中国东海和南海之间往返的船只从这里通过。从欧洲、非洲、南亚和大洋洲到中国东部沿海的船只也从这里通过。从大西洋、地中海、波斯湾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只一般也经过这里。
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其中台湾本岛面积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称的台湾地区通常还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总面积为36006平方公里。
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山系与台湾岛的东北——西南走向平行,竖卧于台湾岛中部偏东位置,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台湾岛有五大山脉、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别是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台东山脉,宜兰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台东纵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台湾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震的地区。
台湾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给岛上的河流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独流入海的大小河川达608条,且水势湍急,多瀑布,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长度超过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浊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乌溪(116.8公里)。
台湾省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质好,产量高;主要经济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种超过90种,栽种面积仅次于稻谷。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木材储量多达3.26亿立方米,树木种类近4000种,其中尤以台湾杉、红桧、樟、楠等名贵木材闻名于世,樟树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脑和樟油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70%。
台湾省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❸ 潮州的地理位置
潮州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处于韩江中下游。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相接,西与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接触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交界,南通汕头市和澄海区,并濒临南海。
❹ 潮州市的地理位置
广东省的东部,再往东不远就是福建省了。与汕头市,揭阳市都很近。
❺ 潮州的地理环境
潮州市总面积.9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约占潮州市陆地面积的65.2%。境内群峰起伏,河流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内主要山脉,有粤闽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脉支脉和潮梅交界的莲花山系—凤凰山脉。北部凤凰山主峰鸟髻号称粤东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源地。 主要河流有韩江和黄冈河等。韩江自西向东南斜贯潮州城区,流经潮安区,在澄海入海;黄冈河自北向南流贯饶平全境,于黄冈镇东风埭入海。枫江,榕江的一条支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潮安区中西部,经凤塘镇流经揭阳玉窖镇,汇入榕江。
韩江是潮州市的母亲河,流经潮州主城区约3公里,北段江面较为宽阔,中国四大古桥之广济桥(俗称:浮桥、湘子桥)横卧于韩江中段,连接古城与东岸的交通,自古以来是闽粤两省的交通枢纽,两省往来陆路的必经之地。 潮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主要时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潮州开始进入旱季。 冬季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强度已大为减弱,所以这里冬季比较温暖,极少出现0℃以下的严寒天气。 季节划分春季
(3~5月份) 是过渡季节,气温和降水均处在上升时期。正因为这个时候是冷暖天气交替的变化季节,所以它的不稳定性很大。有的年份会出现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却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倒春寒天气;在某些年份因为雨季来得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旱。但从常年的情况来看,雨季在4月份便开始了,各地先后进入前汛期。 夏季
(6~8月份) 由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普遍吹偏南风,带来丰沛的雨水。6月份是广东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现暴雨的机会甚多。同时,每年的6~10月又是热带气旋影响广东的主要时段,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有89%以上出现在这个时段内。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气温达到28~29℃。极端的最高气温曾出现过42℃(1953年8月12日,韶关市)。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高气温为38.7℃,出现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
(9~11月份) 冷空气开始影响广东,潮州气温逐渐下降。此时多晴朗天气,少降水,开始进入干季。热带气旋活动的次数减少。11月份虽不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季节但仍有出现的可能。 冬季
(12~2月份) 普遍盛行东北风或北风,来自北方既寒冷又干燥的空气,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增温、增湿,强度大为减弱,到达广东时风速已经变小、气温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较温暖。但个别年份在寒潮来临时,也可出现霜冻天气。冬季是潮州市的干季,降水较少,多晴好天气,光照充足。1月份为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为9~16℃,南北部的温差达7℃以上。极端的最低气温曾记录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0℃。在潮州,冬季虽有南下的冷空气影响,但因所处纬度较低,1月份平均气温仍有13.5℃,故并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
❻ 台湾的地理位置在哪
全省位于祖国大陆复架的东南缘制。地处东经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至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公里。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
❼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
1、位置
全省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缘。地处东经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至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仅130公里。全省恰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在战略上,素有我国“七省藩篱”之称。
2、面积
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全湾全岛和周围属岛以及彭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地总面积35989.7573平方公里。其中,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4公里,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公里,面积35788.090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中国第一大岛。
3、地形
台湾本岛是一个多山的海岛,高山和丘陵面积占2/3,平原不到1/3。中央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阿里山脉和台东山脉(又称海岸山脉)是岛上的五大山脉。这些山脉的走向与祖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山脉走向一致,都是有规律地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平行排列。
台湾岛地形,中间高,两侧低。以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别渐次地向东、西海岸跌落。但由于高山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地区,就形成了东部多山地,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a、台东山地
由中央、玉山等5条山脉组成高原状地区,面积约22914.74平方公里。中央山脉偏于本岛东侧,纵贯南北,长达320公里,宽80多公里,诸主峰均在3000米以上,成为全岛的脊梁和分水岭。区内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峰有16座。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高3997米,为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最高峰。山顶终年积雪,四周云雾缭绕,银装素裹。阿里山脉山势则比较平缓,主峰大塔山顶部平坦,是著名风景区。山地之中也有不少盆地和狭窄的平原,较大的有宜兰平原,面积300平方公里。除了山脉之外,台湾还是一个多火山的岛。著名的有大屯山火山群、基隆火山群、澎湖火山群等。
b、台中丘陵
由阿里山脉以西呈带状分布的丘陵和盆地组成。东部为丘陵,西部为盆地。本区盆地很多。主要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日月潭盆地等。台北盆地约245平方公里,台中盆地约400平方公里,均为重要农业区。
c、台西平原
由西部滨海地带的冲积地所组成,北窄南宽,面积约8000多平方公里,主要有嘉南平原和屏东平原。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长180公里。最大宽度约50公里,面积4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3250平方公里,占全省耕地总面积32.5%,为农业最盛、人口最密的地区。屏东平原为高屏溪的冲积平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台湾第二大平原。
4、气候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北回归线穿过台湾腰部。全省位置恰跨温带与热带之间,气候特点与处于同一纬度的大陆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一样,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但它四面环海,受海洋性季风调节,终年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树木葱笼,百花芬芳,农作物南部一年三熟。
台湾的年平均温度,除高山外约在22℃左右。一年四季,天气总是暖融融的。4—11月,是台湾的夏季,最热的7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28℃左右。从12月到翌年3月,为凉爽的“冬季”,与大陆长江下游的秋天相仿。最冷的2月份,全省温度最低的台北市的平均气温也仍在15℃左右;而此时在台湾南端的恒春,平均气温还在20℃以上,宛如大陆北方的初夏,无怪乎人们称它“恒春”,意即“四季长春”。一般地区终年不见霜雪,雪线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地带。
台湾是我国多雨的湿润地区之一,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北京是我国少见的冬雨区。基隆平均每年有200多天下雨,素有“雨港”之称。中部高山地区多暴雨,中央山脉个别地区年降雨量高达6000毫米。西部低平地区的雨水比北京少。大部分地区降雨时间集中在夏季,尤以6~8月为最多,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场雷阵雨。
台湾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附近海面为夏季台风的主要通道。每年6~10月是台风季节,其中7~9月台风次数最为频繁。
❽ 潮州的地理位置
潮州市是广东省的地级市,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是粤东地区回政治、经答济、文化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开放旅游城市,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全市总面积3614平方千米,辖湘桥区和潮安、饶平两个县。总人口258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侨胞、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230万人。潮州木雕是中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潮州还是中国陶瓷出口的主要基地。
❾ 台湾地理位置简介
台湾,旧称福尔摩沙,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侧的岛屿,地处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西隔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相望,周围海域从3点钟方向以顺时钟排序分别为太平洋(菲律宾海)、巴士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所环绕,为东亚岛弧中一岛。
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38大岛屿,其中七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则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因北回归线贯穿,气候介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带之间,北回归线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与生态系资源相当丰富而多元。
全岛现今人口约2,331万人,超过七成集中于西部的五大都会区,其中以行政中心台北为核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总人口达700万。族群构成以汉族、原住民族为两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个属于南岛民族的部族组成,汉族则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为河洛(闽南)、客家与外省族群,其中河洛为台湾最大族群。
(9)台湾潮州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❿ 台湾地理位置特点。
地壳运动与造山运动发达使台湾地形复杂多样,绝大部分地质构造由欧亚板块组成,菲律宾板块则往下成为隐没带。
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影响形成复杂地质,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地处板块交界处也使台湾有许多容易引发地震的地体断层,1914年至2014年一百年间中国共发生的3888起5级及以上地震就有35.9%发生在台湾。
因位居环太平洋火山带使台湾有数座死火山、休眠火山和相应的火山地形,不过除了大屯火山群和龟山岛外并无明显活动。台湾也因位处断层地带而有众多的温泉景点,吸引许多中外游客观光。
台湾岛四面环海,孕育了各种海岸地形,可分为岬角与海湾相间的北部岩岸、海岸线平直单调的西部沙岸、珊瑚礁地形为主的南部珊瑚礁海岸、山地和海洋相邻的东部断层海岸。
(10)台湾潮州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台湾的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的嘉义、花莲等地,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夏季长且潮湿,冬季较短且温暖。
北部受东北季风影响使1月至3月出现雨季,冬季中部和南部地区没有受到明显影响,5月台湾进入梅雨季节。6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台北都会区是盆地地形,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夏季最高气温常可达35℃及以上,7月平均气温可接近30℃。
台湾岛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气受海洋调和,冬季气温相对华南地区稍显温暖。
冬季台南以北的平地气温偶尔出现4℃。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气温12至15℃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温可高达18℃左右。合欢山、玉山、雪山等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因地势高,11月至4月常有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