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请用地理知识分析全域旅游对桐乡

请用地理知识分析全域旅游对桐乡

发布时间: 2021-02-15 10:05:14

Ⅰ 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全域旅游的优点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大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1. 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2. 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

  3.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4.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5.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6.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Ⅱ 从地理范围上理解全域旅游

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几代旅游人为之奋斗,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了宝贵贡献。也正是这些点上的突破,才为我们今天新阶段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时代赋予旅游业的责任也空前加大,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例如,过去我们居民建房子,不会考虑到旅游景观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搞景区开发,也没有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再如,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水利建设只是考虑防洪、排涝、抗旱,基本上不会顾及旅游用途与需求。在景点旅游的模式下,封闭的景点景区建设、经营与社会是割裂的、孤立的,有的甚至是冲突的,造成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而全域旅游就是要改变这种“两重天”的格局,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了解全域旅游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这方面内容比较多,希望能帮到你。

Ⅲ 请你用自然地理学的知识来分析,讨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当地的降水特点、地形、土壤、植被和人类活动密切版相关。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权中,7、8月份多暴雨,且地势起伏大,大大增加了重力作用,土壤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再加上植被稀少,每逢暴雨,泥沙俱下,水流就会变成滚滚泥流。黄土高原地区自古是我国的文明发祥地,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口压力迫使人们不断开荒种粮,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局面。目前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即采用保塬、护坡、固沟等,最根本的还是恢复地表植被,多采用耐寒、耐沙的灌木,乔木等。

Ⅳ 发展全域旅游能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发展潜力,旅游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应该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然后能够做到就是发展均衡。

Ⅳ 全域旅游与共享经济如何加快融合的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的全域旅游,作为经济社会新趋势的共享经济,正在大众旅游和互联网+的推动下,加快走向全面、深度融合——在国家旅游局1日召开的全域旅游研讨会上,这是业界传递出的重要新信息。

“企业要有大局观,要从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通过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任芷说,要提升全域旅游信息化水平,打造数字化全域旅游。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广泛运用并日益精进的产业发展趋势面前,要推进信息技术创新,瞄准新高地,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数字化全域旅游,首先要理念引领。要树立共享、协同、聚合三大理念,通过应用化、移动化、终端化满足客户需求,打造个性化、终身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全集成服务,使旅游和相关产业实现协同发展,产生聚合效应,实现共享客户、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资源。

Ⅵ 如何认识和理解全域旅游

切身体会的了,要想来认识可不是源一朝一夕的,任何事都是这样。
全域旅游就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相应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从实践的角度,以城市(镇)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尺度最为适宜。不能光看文字东西,要参与进来你就真正认识了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可以web来北京中景合天科技有限公司看看

Ⅶ 全域旅游对特色小镇带来什么影响

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为旅游小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推动着特色小镇转型升级。然而,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了“利”的同时又存在着“弊”的一方面。那么,如何看待全域旅游给特色小镇带来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肯定全域旅游为特色小镇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新的理念:

1.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在旅游市场发展中将会愈发火热

为了加快推进城镇的旅游规划假设,一批立足于旅游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如司马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的范例。

2.在“旅游+”的千变万化中带来无限商机

“旅游+”是指旅游与其他行业的相加,从而产生新的业态,如“旅游+农业”,出现了一批农业观光、休闲型的旅游业,同时旅游业也可以与工业、服务业相加,这其中带来的无线商机,值得我们在打造特色小镇之时借鉴。

3.全域旅游推动了区域发展硬环境改善

全域旅游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的重要契机,特色小镇可以分享正的外部性,有些方面可以“不投而获”,发展的成本因此可能降低。

4.全域旅游可以提升区域品牌

特色小镇可以利用两张品牌,一是区域(全域)的品牌,而是自身(特色)的品牌。比如某个特色小镇可能因为处于黄河精品景观带上而获得较高关注。

然而,全域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因素,为特色小镇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域旅游刺激了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但同时过剩的风险也在累计,所谓机中有危”。全域旅游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升,会导致按原先理念,标准建设的旅游型特色小镇,相对落伍。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后,大城市对特色小镇的虹吸现象更加显著。“旅游+产业”虽已成为发展的选择,但容易出现“弱弱联合”的困局,旅游不专业、产业不强壮,两两相加的路径不清晰,陷入困境。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Ⅷ 用地理知识说明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恒山、五台山。旅游资源集群、地域组合状况较好;
交通较便利;离客源市场较近。
另外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亦可以发展旅游业。

Ⅸ 全域旅游理念对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疆旅游资源丰来富,全域旅游源能更好的利用资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民众收入,增加就业岗位,以往的景区旅游大部分消费都集中在景区及景区周边,发展全域旅游将改变这种现状,使得地方各行各业都能从旅游资源中受益,更大化的开发旅游资源,加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了解全域旅游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希望对你有帮助。

Ⅹ 用地理知识分析下面的问题

1.非地带性分布的规律: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2.与环境背景相协调\适应,是顶部鲜亮色彩的根基,与蓝天白云映衬,在阳光的照射下既不暗淡,也不刺眼(这是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