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地理环境与早期文明起源
『壹』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的影响
古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人教版必修《历史Ⅰ》第六单元提到: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影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并适当发展,探究希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把地理和历史的知识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功于罗马”。近现代的西方人,似乎对古希腊罗马文明怀着一份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古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在现行的人教版 必修《历史Ⅰ》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在第一节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中,提到: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影响。这一问题的提出,并适当发展,探究希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将地理和历史的知识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历史追溯,我们人类的早期文明主要发生在大河流域,是属于大河文明。古代中国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是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埃及是在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而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文明,则是以海洋为依托,属于海洋文明。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呢?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因此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及其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就常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利用投影,打出希腊的地图)
众所周知,希腊本土三面环海,它们分别是东部的爱琴海、西部的爱奥尼亚海和亚德里亚海(他们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这里土地较为贫瘠,很不适于种植农作物。而且,荒凉的山坡把平原分割成块,使得陆地交通和交往极其困难。但是,爱琴海参差的海岸线为船只提供了大批港口,并且海岸线特别的长。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腊人的生命线,他们靠驾船捕获海生动植物和进行远航贸易以维持生活。因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的要冲,便于古希腊人与西亚、北非的海上贸易往来。所以,古希腊奴隶制经济与其它地区的奴隶制经济的显著差别就是在于发达的工商业经济。而这个差别正是海洋赋予古希腊的。海洋的多变,时而凶险、时而平静,使得游历在海洋上的希腊人具有勇敢、现实、自由、多思、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而在希腊的每一个山顶上都能看到岛屿和大海,这大大的减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与古希腊独特的海洋性地理环境相比,古代其他地方由于不具备相同的条件,因此那里的人民较少拥有希腊人所拥有的自由思想。这不能不说,地中海这个上帝赋予古希腊人的礼物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发达的海上贸易还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并由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而且还给予人们较多的闲暇时间,以便于自由地追求各种学术。与外界的海上贸易,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增长了希腊人的见识,接触了城邦以外的文化,丰富了希腊人的思想,使他们对自由更加渴求。与海洋和贸易具有直接关系的、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文明本身就是开放的、外向型的、竞争性的,这决定了希腊人的精神是向上的、自由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对付现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爱琴海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夏季信风从东北部刮来,温暖了炎热的天气;冬季的西风虽然覆盖了希腊半岛,带来了雨和雪,但并不寒冷,很少会结成冰。从希腊人的服饰和住房可以看出希腊的气候状况。他们穿着宽松的衣服,经常光着脚。其民房和家具十分简陋。由于气候宜人,希腊人喜爱在露天活动。希腊的公民大会就是在露天广场举行的。人们聚在露天的公共场所里,褒贬民主政治,评论人物,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和自由精神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处于空旷的天地间时,其心胸往往十分开阔,思维活跃,整个人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因此,希腊人的自由思想与希腊温和的气候及其开放的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有时地理环境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古希腊如此优越的的地理环境、宜人居住生活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辉煌的古希腊文化。
『贰』 古罗马和古希腊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它们的起源与四大文明古国有什么不同 da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中国古罗马时期中国都已经是秦汉了古希腊的时候中国是西周时期了
『叁』 希腊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起源有什么不同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内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容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肆』 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希腊半岛多山版,连绵不绝、山势陡峭的山权脉将陆地阻隔为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后来形成一系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城邦国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
平原的缺少与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季风气候则有利于种植葡萄和橄榄,因此,通过海外贸易换取粮食成为维系希腊人生存的基本途径
而环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良港则为航海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希腊人也在征服大海的过程中铸就了勇于开拓、乐于求索的民族性格
『伍』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有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半岛多山,连绵不绝、山势陡峭的山脉将陆地阻隔为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后来形成一系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城邦国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平原的缺少与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季风气候则有利于种植葡萄和橄榄,因此,通过海外贸易换取粮食成为维系希腊人生存的基本途径;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以缓解人地矛盾成为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基本上是一个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而环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良港则为这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希腊人也在征服大海的过程中铸就了勇于开拓、乐于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贸易、平等交换、兼顾整体利益为原则的商业活动必然会推动古希腊人养成自由平等观念及公平竞争意识,从而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基本条件。
以古希腊工商业城邦的代表雅典为例,雅典境内多山,土质贫薄,只有几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适于种植谷物,农业相对斯巴达等城邦落后。山坡上适于栽种葡萄、橄榄等果树,山中蕴藏着大量的银矿、优质陶土和为希腊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由于雅典所处的阿提卡半岛是中希腊和爱琴海世界联系的前缘地带,因而为航海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解决粮食危机,雅典大量输入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时将自身的手工业品输往各地,有力的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古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了经济上的多中心,而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脉纵横、岛屿众多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希腊世界分为三百个左右的城邦。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此外,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腊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吸收来自亚非的先进文明。可见,人类早期文明的生长往往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简单叙述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陆』 古代埃及文明和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1、古埃及文明属大河文明.就不得不提到尼罗河了.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尼罗河流域,它的西面
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
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2、古希腊雅典文明属于城邦文明.古希腊山脉纵横、岛屿众多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希腊世界分为三百个左右的
城邦.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
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柒』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希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分散,土壤较贫瘠,加之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1.使得古希腊的人们主要从事于工商业,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讲求公平交易,使得古希腊人们很早就有了平等的价值观念.
2.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散的地理条件,不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形成(大河文明),促进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的形成.
3.多港湾,有利于对外联系,使得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航海和海外贸易使得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半岛多山,连绵不绝、山势陡峭的山脉将陆地阻隔为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后来形成一系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城邦国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平原的缺少与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季风气候则有利于种植葡萄和橄榄,因此,通过海外贸易换取粮食成为维系希腊人生存的基本途径;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以缓解人地矛盾成为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基本上是一个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而环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良港则为这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希腊人也在征服大海的过程中铸就了勇于开拓、乐于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贸易、平等交换、兼顾整体利益为原则的商业活动必然会推动古希腊人养成自由平等观念及公平竞争意识,从而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基本条件.
以古希腊工商业城邦的代表雅典为例,雅典境内多山,土质贫薄,只有几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适于种植谷物,农业相对斯巴达等城邦落后.山坡上适于栽种葡萄、橄榄等果树,山中蕴藏着大量的银矿、优质陶土和为希腊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由于雅典所处的阿提卡半岛是中希腊和爱琴海世界联系的前缘地带,因而为航海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解决粮食危机,雅典大量输入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时将自身的手工业品输往各地,有力的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古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了经济上的多中心,而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脉纵横、岛屿众多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希腊世界分为三百个左右的城邦.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此外,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腊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吸收来自亚非的先进文明.可见,人类早期文明的生长往往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捌』 简要概括,希腊和西周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明这两种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两种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
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可以分为整体地理环境和中心地理环境。前者指文明整体能力所及的极限地理范围,后者指文明主体的主要活动区域。从这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比较,将有助于解释希腊和中国文明侧重于陆地或是海洋发展的原因。
正文
中国与希腊文明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对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两个文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差异。自中国人近代接触西方文明以来,对于中西文明是如何受到地理环境影响的,一直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在中国,严复、梁启超、邓实和章太炎等人是最早一批将地理环境与文明特性联系在一起的人。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杜亚泉为代表的文化保守派将中西文化的差异归于种族与地理之差异。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西比较文化热的兴起,又出现了所谓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对立的论调。随着21世纪文明比较热的再度兴起[3],可以预见,地理环境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将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学界对二者地理环境的比较来看,在以下两方面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第一,如何建立可比性。希腊的狭小与中国的广袤在地域上难成比例。中国文明如何从整体上与希腊进行文明起源地理环境上的比较,目前仍缺乏一个适当的比较尺度。第二,如何避免海洋与陆地、蓝色与黄色等二元对立的地理环境比较观。虽然希腊文明受地中海、中国文明受黄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影响之深毋庸置疑,但过分强调就变成了命定论,同时也忽视了中国的海洋、希腊的陆地在二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基于以上两点,本文试图建立一种比较尺度来对希腊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做出比较,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在地理学中,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地理环境两种。前者是指随人类社会和技术进步而能达到的范围,而后者则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受此启发,笔者认为,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亦可分为两种,一是把文明整体能力所及的地理极限范围内的所有地区都考虑在内的“文明整体地理环境”,二是仅仅考虑文明主体主要活动区域的“文明中心地理环境”。前者随着文明主体能力的进与退,其范围和内涵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可以作为文明兴衰的标志;后者却是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它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显见,前者包容后者,后者是前者的中心。所以对于这两者的研究,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实际上,这两种尺度在学者们研究中国和希腊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时,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加以使用。在谈到希腊文明的时候,学者们既不能忽视希腊半岛本土的地理状况(文明中心地理环境),也不能忽视它所处的地中海环境(文明整体地理环境)。在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时候,既要考虑中国早期文明中心的主要活动区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又要考虑其他文明区系影响所及的东亚大陆和环渤海圈。
地理环境对希腊中国文明起源的影响
综合上述来看,希腊和中国文明在历史发展中所呈现的某些特点是与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吻合的。
就希腊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一、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而没有深入到陆地内部。内陆居民和沿海居民不存在频繁的交流,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二、在希腊的中心地理环境,爱琴低地带则形成了以畜牧、园艺(橄榄、葡萄)来弥补种植业不足的农业特色,且以个体家庭生产为主,而地中海的整体地理环境特点(同一的气候、便利的海上交通、碎化的土地)使这一特色在后续希腊殖民发展中得到延续。三、地中海及希腊半岛并没有为希腊人提供过多的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对土地需求比较大,争夺比较的激烈。而地中海便利的航行条件有利于希腊人沿着海岸线寻找土地。地中海周边同质的气候也促进了此点的发生。四、希腊本岛的中心地理环境与地中海以内的其他地区相比(埃及、小亚细亚等),无压倒性的优势。
就中国文明而言,它所受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一、整体地理环境内,中国文明曾存在沿海岸线(环渤海)发展、向内陆发展(黄河中下游)两个大方向。内陆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的丰富及海上航行条件的恶劣,使得中国文明最终选择面向内陆发展。二、中国文明的中心地理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丰富土地资源使因农业发展而需求土地的文明交汇此处,并不断碰撞、冲突、交流,最终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宗族为组织进行大规模协作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整体地理环境内大量可开发的土地又保证这种特色的延续。三、以中原为中心的核心区不但土地资源丰富、而且与其他文明区交通便利、交往频繁,从而促进了多源文明相互之间的交融。四、中心地理环境以内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超越了整体地理环境以内的其他地区。
在文明起源早期,生产力的低下导致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加大,地理环境从长时段上对于中国文明从多源走向一元、希腊文明城邦林立未能统一的历史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中国与希腊文明发展路向不同,但却都是两个文明在地理环境制约下由“现实的人”探索到的最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玖』 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希腊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是什么
濒临海洋,造船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