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东夷传日本的地理位置
1. 为什么古代日本国名这么怪,“狗奴”国,“
不是狗奴,而是倭奴国。根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2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这个记载证明,倭奴一词并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日本人自己的称呼,就是说,日本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但历史证明,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当时称为倭奴国,将自己称为倭奴。近年日本考古发现一金印,上刻“汉委奴国王”。都可以证明是有这事。
倭,《说文解字》释为:顺貌。从人委声,另外可解作遥远的意思。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列岛以及其近邻的的通称,居民称为倭人,而称国家称为倭国,并无侮辱他们的成分。
网络那个什么光武帝赐国名的说法,就有些说不过,一个国家怎么可能立国那么久,都没有自己的国号呢?主要是网友恶搞,顺便贬低下日本人,嘲笑他们长得矮罢了。
但他们来中原朝贡,请求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倒是真事。隋唐以后,倭人政权开始自称日本,中国于武后时亦改称其名为日本。其他亦有日本为唐朝赐给倭国的国名之说。
倭地位置由于《三国志》所记倭地位置为“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始度一海,千馀里至对马国……又南渡一海千馀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国,官亦曰卑狗……又渡一海,千馀里至末卢国……东南陆行五百里,到伊都国……东南至奴国百里……东行至不弥国百里……南至投马国,水行二十日南至邪马台国,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陆行一月…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方位混乱错误,使得中国后世将其地理位置视为扬州之东。
《唐史》注言:“又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国,在百济南,隔海依岛而居,凡百馀小国.此皆扬州之东岛夷也。”
《三国志·东夷传倭国条》曰:“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计其道里,当在会稽东冶之东”
《后汉书·东夷列传倭国条》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中略…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晋书·四夷列传倭人条》记:“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昔夏少康之子封于会稽,断发文身以避蛟龙之害…中略…计其道里,当会稽东冶之东。”
2. 为什么把日本叫倭国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和“大和”一样为日本国的别名专,都代表日本民属族的意思。且“倭”字:“顺儿,从人,委声”,“顺”在这里有“顺从”的意思,所以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
后来,许多中国百姓把一些流浪日本人海盗称为“倭寇”。此时,倭“字因寇字而带有一定的贬义。
(2)后汉书东夷传日本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3. 日本是如何从“倭”国到“日本”国的
中国史料第一次提到日本是在《汉书?6?地理志》里,书里面把日本叫做“倭”由百来个小国组合而成,每年会定期向中国朝廷进贡。那么日本是如何从“倭国”变成“日本”的么?
中国史书再有日本记载的时后已经是《后汉书?6?东夷传》和《三国志?6?魏国书》里面。《后汉书》中记载了2世纪末的倭国大乱,结合当时的一些部落遗迹,有人认为这说的就是神武天皇东征(日本第一代天皇)。而《三国志》里面说,3世纪前后倭国大乱,乱世中又一名女子被立拥为邪马台国的女王,名叫卑弥呼。当时此女曾在魏、蜀、吴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派使者到魏国,并且魏国册封她为“亲魏倭王”,将倭国当做在吴国背后安置的一枚棋子。之后邪马台国并没有再出现在历史上,而在日本的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之前我们都称呼日本为“倭”。这个天武天皇又是怎么来的呢?
公元668年,日本第38代天皇天智天皇,在瓦解苏我氏(在这之前日本权侵朝野的一大政治势力)之后顺利登基。不久后就发生了一场日本古代规模最大的战争。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与他的弟弟大海皇子,也就是一场叔侄之间的战争。
按照日本教科书中的说法,天智天智天皇原计划将皇位传给大海皇子,后来由于偏爱大友皇子,所以中途改变了意图。察觉到此的大海人皇子字身体不好为由宣告出家,但据当时目送大海人皇子出家的朝廷大臣所说,那时大海人皇子离去的背影有如“将填翼猛虎放生了一般”,在场众人都能感受到他对皇位的野心。果不其然,671年天智天皇驾崩,大友皇子继位,大海人皇子旋即宣战,双方势力激战了将近一个月,死伤数万,最后大海人皇子一方攻陷皇宫,大友皇子自杀。这是日本历史上头一次叛乱者获胜的战争,史称“壬申之乱”。
大海人皇子于公元673年正式登基皇位,称天武天皇,上位后他没有设置瓜分权利的大臣,加上了天皇专制,并完成了日本第一部独立法令,完全抛弃“倭”,开始正式立“日本”为国号。就这样,日本从中国的册封地走了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也发生了巨变,当时唐朝和“三韩”里面的“新罗”灭掉“三韩”里面的百济以及高句丽,而天武天皇在位期间曾经帮助百济残余势力组成联合军试图收复百济。结果日本水军被唐朝水军彻底击溃,只能狼狈逃回日本,而百济跟高句丽灭国后很多难民逃往了日本,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
4. 我想知道关于日本为什么原来叫倭国,而在什么时候又改叫日本了谁能把这断历史说说
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该书《地理内志·燕地》成日本列岛为“倭”容,当时日本列岛的人接受了这一称呼。
公元6世纪,倭国开始大力吸收中国的先进技术、文化,从而使其政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渐强。倭国国王逐对“倭”的称号感到不满,并自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前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出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由过去自称倭王改为称“日出处天子”。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过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统一,将国名正式定为日本国。
倭更名为日本。《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可见,日本得名与日出有关系,至少在公元670年已改用现在的国名。
5. 为什么汉朝称日本人为倭人,而现在他们的平
日本人被称为“倭”源于中国的汉朝,出自《后汉书》中东汉光武帝刘秀回“汉委倭王”答的典故。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岛建立了100个左右的小国。其中有一个小国向汉朝派遣使臣,东汉光武帝刘秀很高兴,就封日本小国王为“倭王”,并向他们授了印记,使之成为中国的附属国。之所以封日本人为倭王,一是由于当时的日本使者相对汉人又黑又?C又小,二是中国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有爱用蔑视性的称呼的习惯,以此显示天朝的权威。倭字本意是丑陋的、矮小的、琐碎的意思。从此我们称日本国为“倭的奴国”,日本人为“倭人”,对日本的其它一切称呼也都加上个倭字,如: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奴(中国旧称日本为倭奴);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倭股(日本产的缎子);倭夷(日本海盗)。有的史书干脆把日本人和我们东方周围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
6. 《后汉书·东夷传》是如何记载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情况的
《后汉抄书·东夷传》已记载了海袭峡两地人们交往的情况:“会稽海外有东鳗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t喊洲。……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冶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有人海行,遭风流移至遭州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文中提到有传说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也去一了该地。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沈莹《临海水土志》言及“夷洲在临海(治今浙江临海东)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铜铁……”对台湾岛的风上人情已有较详的了解。
7. 日本名字的由来
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
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朝鲜《三国史记》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条的记录也与此吻合:“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唐朝人张守节则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考古上最早发现“日本”这一名称的是2011年出土于中国西安的《祢军墓志》,该墓志作成于678年。由此可见“日本”这一称呼的使用最迟不晚于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7)后汉书东夷传日本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据历史文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与日本列岛交往始于东汉,而之所以说是日本列岛,是因为那时还不确定日本是个国家。
当时日本岛上共建立了100多个小国,其中一个小国派遣使臣到东汉求助,因为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所以便称之为倭国,因此也被称为倭奴,册封其皇帝为倭王。
日本人为“倭人”一直到三国、南北朝。而后日本列国忙于内部争端,不少势力都急于向中国寻求帮助,只得每年都朝贡并向我国称臣,也使中华文明不断输入日本。
对日本的统一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此期间,我国对日本所有东西都加“倭”字,比如:倭奴、倭国、倭刀等。而后还有些史书直接称为东夷和我国东方的少数民族一样的称呼。
唐以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汉化,知道“倭”的意思后,开始对“倭”字反感。公元五世纪,日本同意后,国名定为“太和”,并将太阳视为自己的图腾。
公元七世纪,日本圣德太子觐见隋朝时,附国书:“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出太子”以表示想和中国平等外交,隋炀帝看后便弃之不理,而这也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
而后,日本便于中国断交,并与我国朝廷有战事。唐开国以后,日本又急忙归附我国,在武则天在位时期,日本遣唐使将国名改为日本,并求武则天改名。
武则天便下诏书,而这也是历史的证据。从此,日本便在我国外交书上出现,而对内我们仍以倭国为日本国名。
8.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的内容是什么(要详解)
魏志倭人传是日本对于中国史书《三国志》中记载魏国历史的《魏书版》(通称《魏志》)中权〈东夷传〉所记载的倭人条的通称。这是现存对于古代日本的情况最早的纪录(约成书于3世纪后半,280年~290年间)。作者是西晋的陈寿。原本已亡佚,现存的版本均为后世之抄本。
全文共1988字,描写了日本在大和王权建立以前(即弥生时代)的情况。当时的倭(后来的日本)是由许多小国构成,文中记述了各小国的位置、各国的生活样式以及各国的官名等等资讯。由于其对各小国位置的记述可以有多种解释方式,这就是现今对于邪马台国所在位置的争议起源。总之该文详实记录了当时倭人的风俗习惯、倭国的动植物等资料,可说是现今研究弥生时代后期的古代日本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9. 鉴真东渡之前有中国人到过日本吗
有,秦朝徐福东渡应该就是去了日本。
10. 汉朝时,日本这个国家已经出现了吗
日本是我国一带来隔海相望自的近邻,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居民生活。很早以前,我国就知道日本。日本在汉朝时被称为“倭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后汉书·东夷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我国已经知道日本列岛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