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1. 沂蒙山区位置与范围 自然环境与环境效益 历史人文 沂蒙山区的未来
沂蒙山区是个人文概念, 只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山区只分布在几县市内,并不是说该区域内全部是山,整个个沂蒙老区山地、丘陵、平原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像临沂市三区、苍山县、郯城县、临沭县、莒南县大部分几乎全是平原,一望无际,沂蒙山区特指以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包括临沂市的三区九县 ,日照市的绝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
主要山峰
巍巍八百里沂蒙,主要由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高山携带无数丘陵组成。沂山、蒙山、鲁山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高坡陡,崮险岭峻,峰峦连绵,山崮层叠,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飞瀑流泉,涧深溪清,沂河、沭河萦绕如带。文峰山、浮来山、羽山、马髻山以及七十二崮,雄奇秀幽,风光旖旎。 沂山东部的日照市面靠黄海,碧海与山色相映成趣。
沂蒙山两大主脉—沂山、蒙山
沂山—中国五大镇山之首
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45公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区、
[2]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东省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沂山风景区东距青岛230公里,紧临省道羊临路;西距泰安140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临沂市150公里;北距济青高速公路65公里。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为重镇。汉武帝亲临至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历代大家名士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鹂道元、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均至此揽胜,留下了大量诗章名句和碑碣铭文。 沂山森林覆盖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共有137科,480属,1000余种。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鸟药等珍贵树种。沂山自然资源丰富,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春到沂山,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飞瀑流泉,酷暑无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气爽;冬到沂山,银装素裹,疑入仙境。 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为汶、弥、沂、沭四水发源地。古齐长城绵延山巅。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古刹、“松涛”“云霭”相映成趣。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蒙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山东省第二高峰,“岱宗之亚” 蒙山,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上》 60个汉字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跨临沂市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东经117°35′-118°20′和北纬35°10′-38°之间,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百余里(约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平邑县境内,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登上龟蒙顶俯视四周,但见万壑流云,烟霞明灭,群峰相拱,像绿色浪涛滚滚北去;极目远眺,田畴如画,湖水如镜,白云悠悠,令人心旷神怡。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5%。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生态中心院内最高值的176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 2005年蒙山被中国新闻媒体和资深专家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 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再次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名人自古络绎不绝 蒙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蒙山,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 蒙山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注目。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路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龟蒙,视作鲁国的荣耀。 西周在蒙山南北封国齐、鲁,这两个大国在军事、政治进入的同时,华夏文化也开始在此传播。它和当地的东夷文化由相互阻隔到相互融合,使蒙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这种现象经朝历代,不断延续和发展。在蒙山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其建筑和雕刻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他如西汉石碑、东汉墓阙以及春秋时期的徐子氽鼎等金石精华,有的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都是上述现象的见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历史上蒙山的道教和佛教都非常兴盛。僧人道众对蒙山情有独钟,把这里当作修炼正果、养生长寿的圣地。主要道观有清虚观、万寿宫、九龙宫、观音殿、承天宫、慈宁宫等,香火鼎盛的寺庙有明光寺、海螺寺和云台寺等。早在五代时期,任过后晋水部员外郎的贺亢就修道蒙山,北宋苏东坡曾和他的八十多岁的弟子乔仝有过交往并写诗相赠。宋朝蒙山玉虚观住持贾文,于宣和元年(1119年)被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给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属全真道华山派,和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些宗教的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并洋溢着黄卷青灯、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诗篇! 一、文人骚客登蒙山:蒙山的壮美和深邃,曾为一些著名思想家所向往并涉足其地。这里既有孔子的游踪,又有鬼谷子的身影。唐朝以来,蒙山更和诗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蒙山的历史道路上,李白、杜甫、萧颖士、苏轼、张养浩、王世贞、吴梅村等许多人都留下了足迹。他们游赏风光,访道吊古,谱写了大量华美的诗文。 《诗经·鲁颂》中就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记载;《论语》中记载颛臾王曾主祭蒙山。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登上蒙山,写下“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优美佳句。 春秋战国时期,蒙山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留有回马岭、圣憩石、小鲁处等遗迹; 鬼谷子曾在蒙山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孙膑、庞涓。汉朝史学家蔡邕等也曾隐居此山。 二、帝王将相登蒙山:清圣祖和清高宗在南巡中,曾几次驻跸蒙山麓区,眺赏山色,并吟诗赞美,使得蒙山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唐朝玄宗皇帝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康熙皇帝为蒙山写下《蒙阴晓雪》,康熙皇帝冬游蒙山,因蒙山山高雄峻、奇峰秀美,龙颜大悦,巡游蒙山并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壮怀诗篇; 乾隆为蒙山写下《望蒙山雪色》等诗篇,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诗句,对蒙山颂扬备至。 此外,还有各种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99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民间历来 有"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形成了天地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公园内山、水、林相依,大与小、高与低、动与静、生命与无生命有机的层次整合,使得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完美中的景点。雄、奇、特、稀,俊俏与朴实,一切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深山古寺,小桥流水,林木蔽日,踏花蹄香,鸟鸣幽谷,涛声叠荡,使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在民族、民主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115师指挥部,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英勇作战,建立和扩大了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在此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如今,当年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著名战场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并新修了纪念建筑物。其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属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另有多处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些则被定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著称。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上/立方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编辑本段岱崮地貌—中国奇葩、世界独秀
在亿万年的地质演变中, “崮”这种独特的地质形态,称的上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亿万年来“崮”宛若世外桃源、恍若如精灵居所,不被世人所认知,而等到“崮”这种奇崛的形态一个个如花朵般宛如仙子映入你的眼帘时,你除了赞叹和惊奇,可能带给你更多的还有激动。。。。。。。
秋、冬季节,“崮”也会忽然带给人类一种大漠荒凉之美,丘陵上一个个美丽的“花骨朵”—崮、落叶、斜阳、山头尖角,处处给人以云漫之美。夏日近了,雷雨过后,更是让人宛如置身幻境、桃源世外! 岱崮地貌钟灵毓秀、造化天工,一个个神奇的方山形态,造就了无数奇绝美景,仿佛上天赐给人类的一个个光芒惊目的神奇明珠。 100个汉字(200字节)
岱崮地貌—坐落于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境内岱崮镇,分布了30多座“崮”,数量多,造型美,分布密集,在我国造型地貌中首屈一指,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十分罕见。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这种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地质学上,并不为绝大多数地理专家和学者认知。“崮”主要分布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著名的孟良崮就是其中之一。
编辑本段文化圣地、灿烂沂蒙
沂蒙山钟灵毓秀,名人辈出、灿若群星,是齐文化的代表和翘楚,就名人产出量而言,沂蒙地区稳坐头把交椅。沂蒙之地为代表的齐文化与以孔孟之地为代表的鲁文化,遥相呼应,相互激荡、影响,共同形成了齐鲁文化的两大精神内核。
算圣—刘洪(东汉)
中国珠算之父、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刘洪,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约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刘洪于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6年),“以校尉应太史徵,拜良中”。为官数载,清正廉洁,吏民皆畏而敬之。 刘洪在任山阳太守以后,还曾迁任曲城(今山东掖县)侯相,地位与郡太守相当。刘洪在为相期间,赏罚分明,重教化,移风易俗,吏民畏而爱之,成为远近闻名的颇有威望和政绩的行政官员。 《后汉书》说,洪善算,当世无偶。东汉魏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刘洪。 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珠算是中国五大发明之一。 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 刘洪经过精心地研究,创造了我国第一部历法《乾象历》。《乾象历》对历代历法的修订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为后世所沿用。 公元206年,刘洪最后审定了他的乾象历,这是他在初成乾象历以后,又经过10余年的研究、检验、充实和提高而成的历法杰作。可惜,刘洪大约在公元210年去世,在生前他没有看到他为之付出数十年心力的乾象历被正式颁用。但他的心血没有白费,经徐岳的学生阚泽等人的努力,乾象历在公元232—280年正式在东吴行用。更重要的是,乾象历以它的众多创造,使传统历法面貌一新,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刘洪也以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天文学家而名垂青史。 月亮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领先世界 刘洪的天文学成就大都载于乾象历中,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对月亮运动和交食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刘洪当时提出的交食周期值的现代研究表明,其精度是入汉以来最高的,而且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先进的数值。这些事实和成果都表明了刘洪重视实践及其检验、严谨公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智圣—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有《蜀相》名篇。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历史评价: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习隆、向充:“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郭冲:“金城郭冲以为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 刘禅复诸葛亮丞相诏书:“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前年耀师,馘斩王双;今岁爰征,郭淮遁走;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刘禅祭奠诸葛亮诏书:“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唐代孙樵:“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 东晋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隋朝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唐文粹》中记录了尚驰在《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 (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 》,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肯定诸葛亮才智的同时,曾试图分析诸葛亮统一中国失败原因,针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荆州、益州两路出击北伐曹魏的总战略,评论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个荆州支持荆州军北伐,再加上益州进行钳形战略,但后来刘备未能达到,亦因南郡之失,才令关羽失去在襄樊之战中的优势,而非为二分兵力之果。另一方面,对于失街亭、斩马谡的历史事件,毛泽东曾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当时诸葛亮应亲率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学者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的重视,其内容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中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2.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研究区位于河北西南部,南与河南省交界,西与山西省接壤。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北邯郸市。区内交通比较方便,京广铁路南北贯穿东部地区,公路成网,通往各乡镇和村庄。磁县和涉县处于邯郸的西南端,属于太行山南麓,它们与河南省林县、安阳市以及山西省阳城构成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涉县为山区,磁县自西向东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临漳县和魏县为平原。
(一)地貌类型
本区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冲蚀和堆积地貌。由西向东依次为山区—丘陵—洪积扇—冲积平原地貌。食管癌高发区基本处于太行山区,太行山的主体为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m,山峰陡峭岩石裸露,山谷则为大大小小的山间谷地和盆地。磁县和涉县在太行山南缘。磁县西部为山地,山区地貌为冲蚀地貌。丘陵地貌分布于磁县中部,是太行山脉的边缘,并由此过渡到平原。丘陵海拔一般50~300m之间,呈向东倾斜的山丘、岗地及其凹陷盆地。洪积扇在磁县东部和临漳县西部,为河流和洪水的出口和排泄场所,呈平缓东斜的扇形台地。在临漳县以东地区和魏县为平原地貌,海拔小于50m,为漳河和滏阳河冲积而成。
表4-31993~1995年磁县食管癌标化死亡率(1/10万)
调查者: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磁县肿瘤研究所。
(二)水系和沉积物
本区发育漳河和滏阳河两条水系,河流自西部山区流向东部平原。漳河水系发源于太行山主脉,大致由西向东流经涉县、磁县、林县、安阳等地进入山东省。清漳河、浊漳河由西部、西北部汇合为漳河。它是本区的主要河流,河谷不宽,具山区河流特点。滏阳河发源于峰峰矿区附近太行山与丘陵交接带,由西向东流经磁县县城,后转向北流入邯郸市,途中在马头附近有芒牛河汇入。除此之外,在涉县和磁县山区再无常年性流水汇入,这是因为在山区岩石渗水性强,且少有隔挡层。使表层岩石中的水向地下深处渗漏,而无地表水源出露。而在滏阳河上游岩石中有页岩和煤层等隔挡层和蓄水层,使地下水位浅,地下水出露的源头多,并在丘陵地区形成网状水系。
漳河沿岸堆积物主要来自上游地区的砂和岩石碎屑以及附近山区洪水带入的砾石碎块。滏阳河的一、二级水系在峰峰矿区和磁县中部的丘陵凹陷区容易受山洪的影响形成冲洪积堆积,这是在丘陵地区河床中经常见到的堆积景观。河流的三级水系流经的洪积扇台地,甚至在临漳县杜村集附近浅层表土下也能见到砾石和泥沙的堆积。在两水系之间的广大山区无水源出露,山中大大小小的干涸的河道,是洪水的通道,河床两侧有薄层冲洪积砾石层。临漳以东漳河古道堆积大量的冲积砂和风成黄土。
(三)土壤与植被
在山区谷地和盆地中发育褐土或褐土型粗骨土,其母质为寒武-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太古宙片麻岩等原地堆积的残坡积物。丘陵地区有两种土壤类型:一种是山丘、岗地的二叠系砂岩、页岩、煤层原地发育的灰色草甸土和褐土,另一种为丘陵凹陷冲洪积层发育的红色、褐色砂质或黏土质褐土。洪积扇的洪积层上一般也发育砂质-黏土质褐土。平原区为冲积砂和风成黄土发育的砂质黏土或砂土,漳河流域沿岸为冲积砂发育的砂土和砂质褐土。上述土壤中,山区褐土和丘陵草甸土成分与原岩关系密切,然而其它环境中形成的土壤成分由于母质的不同而可能有较大差别。例如丘陵的砂质褐土与洪积扇的砂质褐土由于洪水能量释放的差异其母质堆积的成分必然不同,因此其土壤成分也应有所不同。土壤类型与气候、自然植被、海拔高度、基岩等有关,在海拔700~1000m以上的山地,多为棕色森林土,低山和丘陵地带主要是褐土,平原区为洪积冲积的黄垆土和黄淤潮土(陈君石等,1991)。
自然植被从山区到丘陵、平原发生变化。涉县、磁县西部的山区,主要树种有栓皮栎、槲树、落叶松、白桦、油松、辽东栎、槲栎等。丘陵自然植被以荆条、酸枣为主,其次为野皂荚、洋槐、白羊草、黄背草、蒿属植物等。平原自然植被较少,已开垦为农田,只在沙岗上长有砂棘豆、沙蓬、虫实、蒺藜等,低洼区有盐吸、矸蓬、枸杞等,河流、公路两旁及居民点有加拿大杨、毛白杨、旱柳、垂柳、杞柳、榆、洋槐等。本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破坏,仅在山地残存少量次生林,原生植被保存极少。
(四)气候条件
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8~13℃,无霜期140~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70~620mm,为半干旱地区。
(五)人口、资源与环境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和红薯,还有水稻、高粱。经济作物有线麻、蓖麻、棉花等。山区盛产柿子、核桃、花椒等。平原盛产梨等。
本区工业主要以煤、铁矿开采为主。峰峰煤矿在磁县中部一带,是著名的邯邢铁矿基地。铜、耐火粘土、铝土矿、水泥灰岩、电石灰岩、石膏、瓷土、水泥粘土和黄土等也是本地的重要矿种。
涉县、磁县经济落后,农民比较贫困。新鲜蔬菜较少,当地居民喜欢吃酸菜,动植物蛋白摄入量也较少。临漳县和魏县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外来食物相对丰富。
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生存的需要,在山区大量开垦荒地,越来越多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土壤中的某些组分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在丘陵平原地区则大量增施化肥和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由于化肥和农药的积蓄同样会改变生态环境食物链的成分,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什么
阐述一地的自然来地理环境自特征主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气候背景;
2)地形特征;
3)土壤与植被特征;
3)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情况。
4)地质环境;
5)河流与水系情况;
6)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等。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兴趣,可进一步访问留言“网络知道hk的空间”——http://hi..com/hk20012002/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参考资料:hk原创
4.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因素、气候因素、河流水文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
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大气、水圈、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人文环境: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地域组合, 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构成的圈层, 称为人文圈或社会圈, 智慧圈, 技术圈·.人文地理环境是 指人类为求生存和发展而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文化等等。
5. 东营市 的自然地理环境
位置 面积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 市域内以平原地貌为主。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和决口频繁,地表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和淤积套叠,形成复杂微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风暴潮、大风、大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634.1毫米,较常年略偏多14.1%;光照时数2516.0小时,接近常年略偏少5.3%。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以偏高为主,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春季气温起伏明显,冷热不均,降水量充沛并呈南多北少分布,5月上旬出现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天气;夏季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往年偏多,极端最高气温突破近四十年极值,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雷暴、冰雹、暴雨等天气时有发生;秋季气温接近常年,呈现前期偏高、后期偏低的特点,降水以偏少为主且降水时段集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及11月下旬出现持续少雨现象。综合评价2009年度东营市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属于一般年景。 土壤 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该土壤适种小麦、玉米、高粱等浅根作物,在农业上是较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9%,在全市广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该土壤类型不经重大改造难以为种植业利用,目前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0.2%,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征。 河流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道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9年实现十年不断流。2005~2009年,黄河全年径流量分别为198.2亿立方米、191.88亿立方米、202亿立方米(报汛值)、147亿立方米(报汛值)、 136亿立方米(报汛值)。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东西走向,由南向北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南北走向,自西向东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7多。滩涂面积152万亩,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分海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为0.8~1.2米,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全市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旅游资源独特。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沿海石油、天然气、盐卤等矿产资源丰富。
6.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7. 山东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内气温11℃—容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山东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8.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临沂市的地理概况
临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上,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临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临沂市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几十万年前的沂河两岸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足迹,临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在这里,拥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汉墓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沂市博物馆存有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00余件。临沂还是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乡。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景观:蒙山森林公园、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孟良崮旅游区、齐长城遗址、齐鲁奇石公园、卧佛寺公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苍山自然保护区、塔山森林公园。 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全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11.1℃,年降水量849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
9. 自然地理环境
2.1.1地理位置
我国开辟区位于东北太平洋海盆CC区的西南部。以海洋四号断裂(北部约150°W,南部约147°30′W)为界,将开辟区分为东、西两区。东区的地理坐标大致为7°~10°N,140°~149°W,面积79703km2;西区的地理坐标大致为8°~11°N,150°~155°W,面积为70297km2。东、西两区面积之和为15万km2。东区和西区距夏威夷火奴鲁鲁港分别为2050km和1800km,距离广州约10000km。
2.1.2水文气象概况
开辟区地处热带海域,降水多,全年为高温、高湿气候,以多云阴天天气为主,平均风力为4~5级。对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的有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热带辐合带两个系统,前者产生强大影响的几率较小,个别可达台风强度,造成灾害性天气。需要指出的是,热带气旋(或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时间,正好是海上作业的最佳季节,影响较大,但时间一般较短。风浪和涌浪方向相近,以小浪、中涌为主,其中2m以上的大浪均为涌浪,每年6~7月为大涌盛期。总体看,自然条件较复杂且较差,与陆地矿产开采的自然条件完全不同。
在开辟区海域上层的海流属赤道流系,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有西向北赤道流、东向北赤道流和西向南赤道流。赤道流系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北赤道流在2~8月期间影响西区北部,8月后北移;南赤道流8月以后影响东区南部,至次年2月南移出东区。
开辟区海域水体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垂直结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混合层(<70m)、跃层(70~180m)、渐温(变)层(180~4200m)和均匀层(>4200m)。
2.1.3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开辟区海域的水深一般达4800~5200m,海底地形高差为50~100m,海山高差为500~1500m。这里的海底地形地貌属于东北太平洋海盆深海丘陵区。海底地形地貌的发育受克拉里昂、克里帕顿两大断裂带和扩张脊的控制。一级地形地貌为规模较大的海山、海山链、山间盆地和深海槽谷,走向为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与两大断裂的走向相平行。次级地形地貌为低缓堤状隆起、台地、链状海丘、沟槽等。丘链之间或台地沟槽之间相距一般为5~10km,山丘洼地高差几十米至上百米,台地与沟槽高差可达200~300m。这些地形地貌的走向多为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与扩张脊的走向相平行,并为近东西向或北东东向次一级转换断层切断。总体上,基底起伏是控制海底地形地貌特征的主要因素。开辟区的东、西两区的海底地形地貌特征明显不同,分属于两个大的地形地貌单元。西区以近东西向展布的海山链和串珠状海山为特征,东西向的地形特征较南北向的显著(图2—1);东区则以北北西向台地和沟槽相间排列为特征,北北西向的地形特征较北东东向的明显(图2—2)。
图2—1开辟区西区海底地形图
图2—2开辟区东区海底地形图
海山链、海丘链或台地通常呈不对称状,前者北坡陡、南坡缓;后者东坡陡、西坡缓。断崖或峭壁常出现在丘坡的一侧,陡坡坡脚还可能出现碎石堆、崩塌物或滑坡。显然,这些地形地貌类型将成为采矿作业的不稳定区或地形障碍。
从多波束回声测深(Sea Beam)彩色充填图上可以看出,本区分布有一系列高出海底达500~1500m、直径为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圆锥形海底火山。这些海底火山在西区排列有序,组成壮观的东西向海山链和串珠状海山脉,在东区则散布于北北西向的台地沟槽中。圆形海山的山坡坡度一般大于5°。
10. 临沂的环境,气候特点
临沂不错。但是那复些刚进城的年制轻人,能不能别乱丢垃圾?那些漂亮的景点,到处都是果皮、纸屑、蛋壳、塑料袋。人民广场就是一个脏乱的汇聚地。一些看上去时髦的年轻人在坐凳上吃完后,满地垃圾。让人感觉不到这个城市的文明和教养。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