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理知识的小故事
❶ 有趣简短的地理小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
❷ 地理小故事
你说的是希腊神话里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的凡人儿子法厄同(Phaethon)。后来希腊神话里把太阳神赫利俄斯和阿波罗(Apollo)混为一体了。
一种传说认为他不听太阳神的劝阻,执意要单独驾驶父亲的太阳车,结果太阳车失控后,法厄同从空中坠落到地上摔死。这个传说最为流行。
你说的是关于法厄同的另外一种传说。
传说归传说,不过太阳系里的小行星是确实存在的。
太阳系中成千上万颗小行星都没能积聚形成行星。它们的体积大小不等,有的与高尔夫球一般大,而有的则相当于整个罗德艾兰州那么大。大多数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进行轨道运行。
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的密集区域,估计此地带存在着50万颗小行星。关于形成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由于某种原因,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这个空挡地带未能积聚形成一颗大行星,结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颗大行星以外,还有成千上万颗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天体,它们像九大行星一样,沿着椭圆形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与九大行星相比,它们好像是微不足道的碎石头。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小行星,顾名思义,它们的体积都很小。最早发现的“谷神星”(Ceres
1)、“智神星”(Pallas
2)、“婚神星”(Juno
3)
和“灶神星”(Vesta
4)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颗,被称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中最大的谷神星直径约为1000千米,最小的婚神星直径约为200多千米;如果能把它们从天上“请”到地球上来,中国的青海省刚好可以让谷神星安家。除去“四大金刚”外,其余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据估计,最小的小行星直径还不足1千米。虽然它们的体积比卫星还小得多,但是在太阳系这个家庭中,却要和九大行星论资排辈。
大多数小行星是一些形状很不规则、表面粗糙、结构较松的石块,表层有含水矿物。它们的质量很小,按照天文学家的估计,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4/10000。这些小行星和它们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转,一面自西向东地围绕太阳公转。尽管拥挤,却秩序井然,有时它们巨大的邻居--木星的引力会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轨道,迫使它们走上一条新的漫游道路。在近年对小行星观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小行星竟然也有自己的卫星。
在1991年以前所获的小行星数据主要是通过基于地面的观测。1991年10月,伽利略号探测器经过951号小行星(Gaspra2017),从而获得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经了243号小行星(Ida4005),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1997年
6月27日,近地小行星探测器(NEAR)与253号小行星(Mathilde4001)擦肩而过。这次机遇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近距离观察这颗小行星。宇宙探测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分隔得非常遥远。
❸ 关于地理知识,传统文化的小故事 有木有
陕西地名的来历
•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秦:因陕西在战国时期
为秦国地而得名。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西有陇关,
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
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
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
秦:陕西省的简称,因陕西在战国时期为秦国地而得名。
三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把泰国之地分封给三个降将。封章
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今兴平市内);
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今临撞县北);封
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都高奴(今延安市东
北)。故陕西又称“三秦”。
关中:因位居众关之中而得名。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西
有陇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西安:元代时称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朝
廷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这是“西安”这一名称首次在历史上的出
现。
临潼:因县城东有临水、西有潼水而得名。
华阴:因在华山的北面,山北为阴,故名。
韩城:是东周春秋时韩国故地。因市西有韩原,周代为韩侯
国,有古韩城,故名。
咸阳:据《元和郡县志》解释;山南曰阳,水北也称阳,而
咸阳正是地处九骢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
兴平:西周时称犬丘,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这
里驻扎了兴平军,因以县名。
礼泉:秦为谷口邑,汉为谷口县。据《太平寰宇记》载;在
今县东三十里处,汉宣帝时建置了一座宫殿,在宫殿旁边有一
股泉水涌出,其味如醴,因此称醴泉宫。隋时又因宫名县。解
放后,因醴字生僻,改名礼泉。
乾县;据《雍大记》解释,乾州因其地位于长安西北隅,西
北为乾,故名乾州。即今乾县的来历。
彬县:古为豳地,取名于“公刘居豳”。豳为山名。唐代因豳、
幽二字易混,改豳为邠。解放后,国务院又改邠为彬,遂为彬
县。
扶风:汉置美阳县,属右扶风。“扶风”为官名,意为辅助京
师,推行风化。唐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改名扶风县,以汉
朝的官名作了县名。
凤翔:先秦时为秦都。周人有祖先原居彬县一带,后迁居于
今歧山、凤翔一带。传说很多凤凰飞至岐山顶上栖居,被看作
是周要兴盛的预兆。唐至德二年(公元757 年)改名为凤翔县。
岐山:汉代属雍、美阳两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改名歧山县。据《说文解字》解释:“歧,周太王所封,字或作
岐,因此以名之也。”
宝鸡:秦代困县境有陈仓山,设陈仓县。《旧唐书》载:“至
德二年(公元757 年)改陈仓为宝鸡,以昔有陈仓山宝鸡鸣之
瑞,故名之。”
长安:原为秦代乡名,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 年)定
都于此,置长安县,为京兆尹治。现长安县实为古时长安的南
郊。
户县:西汉时置鄠县。《史记,夏本纪》注释:“鄠县本夏
之扈国也。”解放后,雩简化为户,称户县。
周至:《长安志》载:“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之。”1949
年后,改盩厔县为周至县。
蓝田:秦献公六年(公元379 年)置县。《三秦记》曰:“县
出美玉,故名。”
丹凤:因境内有丹江和凤冠山,故名。
三原:据《长安志》载:“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
北有白鹿原,是为三原。”
耀县:原名耀州。《陕西通志》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
丰山中有光耀如鉴,州以是名。”1913 年(民国二年)废州改
县,成为耀县。
黄陵:因城北桥山有轩辕黄帝陵墓而得名。
延安:北魏时,置沃野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另
设肤施县及延安郡治。1932 年9 月,中国工农红军撤销肤施县,
改为延安县。
宜川:原名义川,因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
976 年),因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称宜川。
榆林:明初于榆林庄修筑榆林堡,故名。另一说法,城池靠
近榆林河,北有榆林山,多植榆树,故名。
米脂:因境内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如脂”而得名。
横山;因横山山脉绵亘县境,宋代又曾于此修筑横山寨而得
名。
佳县:原名葭县。《关中胜迹图志》载:“以州临葭芦川也”,
“岸多葭芦(古代苇子初生叫葭,没出穗的叫芦,长成后叫苇),
故名。1964 年,因葭字生僻难认,改为佳县。
神木:据《关中胜迹图》载:“县西十五里杨家城内有神松
三株,枝柯相连,故曰神木。”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 年)称
神木县。
府谷:因县内有一条谷而得名。
留坝:因境内紫柏山相传为西汉时张良辟谷(绝食五谷,静
居服病,行气修身)之所,张良被封为留侯,故把这里的平坝
叫留坝。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 年)设留坝厅。1913 年改
为留坝县。
汉中:战国时期,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另据
《汉中府志》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勉县:原名沔县。因汉水至此为沔水,故名。1964 年因沔
字生僻难认,改为勉县
❹ 关于地理小故事
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
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出身于贵族家庭,1505年参加葡萄牙海军去印度作战。虽然葡萄牙在非洲东海岸及印度西海岸作战胜利,从而打破了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势力,也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取了海上贸易控制点,但没能控制马六甲,其成就还欠完美。为此,1511年参加攻占马六甲之役。东方的财富经过马六甲流入西方世界的港埠,葡萄牙因控制了马六甲海峡,掌握了通往马来西亚海域与港口的钥匙。但还需要向香料群岛、产生财富的摩鹿加群岛探险。因此于1511年12月作一次侦察航行,到达班达岛后,带了一批香料于1512年回里斯本,次年随军攻打摩洛哥要塞阿萨莫尔,因受伤成终身跛脚。1514年回国后两次上奏国王要求晋级和增加年金,均被拒绝。
1517年麦哲伦偕同宇宙学者法菜罗去西班牙,放弃葡萄牙国籍,转为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服务。1518年出任远征船队队长,前往为西班牙开辟新的通往摩鹿加的路线。麦哲伦自信能发现一条从大西洋通往南面的海的海峡。1519年9月20日船队启航,270名水手来自9个国家。9月26日到达特内里费岛,10月3日继续向巴西远航;曾在几内亚岸外停泊。11月29日航行到圣奥古斯丁角西南方27里格处(1里格约为5千米)。绕过卡布弗里乌之后, 12月13日,船队到达里约热内卢湾。次年3月到达圣朱利安港。
在镇压了西班牙船长们发起的叛乱后,1520年8月24日离开圣利安港,船队继续南下,10月21日绕过维尔京角时,在南纬52度50分处进入他们要找的海峡(后以麦哲伦的名字命名)。到达淘峡西端,船队只剩下3条船。10月28日进入“南面的海”。回海域风平浪静,被称为“太平洋”。船员们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借助于秘鲁洋流的推动,在麦哲伦无情的决定下,进行横渡太平洋的伟大航行。
12月18日船队从智利海岸向西北航行,1521年1月24日才看见陆地,可能是土阿莫图群岛的普卡普卡。2月13日在西经158度处穿过赤道,3月6日在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首次登陆,获得99天以来第一次弄到的新鲜食品。3月9日起航,向西南方向进发。后在今菲律宾群岛的马萨瓦登陆,为西班牙在太平洋找到第一个同盟者。在宿务岛,使地方统治者及其官员们皈依天主教。不到两个月之后,4月27日麦哲伦在麦克坦岛上与当地人作战时被杀。麦哲伦死后,只有两条船到达摩鹿加,而只有“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由埃尔卡诺指挥回到西班牙。生还者还有另外17名欧洲人和4名印第安人。埃尔卡诺从太平洋绕好望角回到大西洋,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
❺ 有哪些地理小故事
海湾战来争与自然带,德军潜艇与源密度流,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追问:可以具体点吗50字
追答:地理故事
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
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❻ 有谁知道有关地理知识的故事
1热胀冷缩
查字典地理课上,老师问:“一般物体遇冷得遇热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说:“热胀冷缩。”
老师点点头说:“对,谁能举个例子?”
王辉说:“比如夏天很热,所以白天很长;冬天很冷,所以白天很短。这就是热胀冷缩的缘故。”
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为什么?
2地图上的牛奶
天气炎热,妈妈让王辉把牛奶放进冰箱,王辉却从书桌里找出一张世界地图,把它摊开平放在桌上,然后将一瓶牛奶放在地图的南极地区。
妈妈问:“你为什么把牛奶放在地图上?”
王辉解释说:“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最低气温在零下88以下,人们发现几十年前探险者留下的饼干和罐头一点也没坏。牛奶放在那儿,保险不会坏。比电冰箱温度低得多。”
3先与后
一个雷雨的夜晚,闪电过后,接着就是一声霹雷。
弟弟问:“辉哥。为什么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呢?”
王辉神气地说:“这也不懂,因为眼睛长在前面,耳朵长在后面,当然是眼睛先看见,耳朵后听到。”
4星星到哪儿去了
晚上,天空闪烁着点点繁星。弟弟忽然问:“辉哥,晚上能看到这么多星星,为什么白天就看不见呢?”
王辉说:“那还不简单。”他把两手握拳头,“这是地球,这是星星,地球一自转,这星星就绕到地球背后去了,我们怎么能看见。”
5下硬雨
从前,有两个人从没见过下冰雹,一天,天空忽然下了一场冰雹,他俩都觉得奇怪,一个问:“天上下的什么?”
另一个说:“天上下的是硬雨。”
6月亮上多拥挤
地理老师讲到月球上的情况时说:“月球大得很,在上面住几百万人也是很宽敞的。”
学生杨亮忽然大笑起来。
老师奇怪地问:“你笑什么?”
杨亮说:“老师,您就没想到,当月亮变成月芽的时候,住在上面的人该多么拥挤啊。”
7是英国伦敦
王辉在公共汽车上,听见两人谈话。
高个说:“请你给我介绍一下杰克伦敦的情况。”矮个还没来得及回答。王辉强忍住笑说:“叔叔。不是捷克伦敦,是英国伦敦。”
8倒挂着
弟弟问:“哥哥,地球是球形,在我们站的地球另一面的人是怎样站的?”
哥哥说:“当然是脚踏地,头朝天的倒挂着。”
弟弟说:“他们怎样走路呢?”
哥哥说:“他们走路脚一定不能离开地面,否则就会掉下去。”
弟弟说:“幸亏我们是在地球上面。”
9当没有太阳的时候
王辉问爸爸:“地球真是绕着太阳转吗?”
爸爸说:“当然。”
王辉问:“那么,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呢?”
10汉水发源在哪儿?
地理课上老师说:“上节课讲了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它的几条大支流,谁还记得长江的支流汉水发源在哪儿?”
王辉思想正开小差,没听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老师偏偏叫他回答,王辉急得满头大汗。
老师见他闷声不响,又问:“汉水发源在哪儿?”
“汗水?汗水发源在头上!”
11二郎山最高
地理课上,老师讲:“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王辉说:“不对。前两天我听到一首歌里说:二郎山高万丈。我一算,一万丈要有三万多米,它比珠穆朗玛峰高多了。”
《地理笑话》答案
1热胀冷缩
由于地理是倾斜地太阳公转,冬季,北半球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短,照不到阳光的时间长,所以昼短夜长。夏季,北半球受阳光照射时间长,照不到的时间短,所以昼长夜短,根本与热胀冷缩无关。
2地图上的牛奶
地图上的南极不能代替真正的南极。
3先与后
人所以先看见闪,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速快,每秒30万公里。声速慢,每秒只有340米,并非因为眼在前耳在后。
4星星到哪儿去了
白天看不见星星,并不是星星都转到地球背面,而是因为白天太阳光最亮,掩盖了微弱的星光。
5下硬雨
雨是液体,冰雹是固体,多发生在夏季,夏天地面很热,空气强烈上升。当热空气升到高空,水气凝成小水滴,再变冷形成小冰晶。经过反复升降,使颗粒越变越大,直到空气托不住它时,冰雹就从天而降了。
6月亮上多拥挤
月亮由圆月变成月芽,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位置的不同,地球上看到月亮的亮面大小就不同。并非月亮面积大小发生了变化。
7是英国伦敦
杰克伦敦是美国作家。
8倒挂着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在宇宙空间,对地球来说周围都是天空,无所谓哪面朝上哪面朝下,地球有强大的吸引力。人无论在地球的哪个位置都是脚踏地,头顶天。
9当没有太阳的时候
地球绕太阳转产生四季变换。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当你所在地背着太阳时就是夜。
10汉水发源在哪儿?
汉水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的山地。
11二郎山最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二郎山高万丈是形容词,艺术夸张,二郎山海拔只有1800米。
❼ 关于地理的小故事
.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❽ 有关地理的小故事
武当神话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1、麦哲伦环球航行后回国,船员们发现日期少了一天.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的确每天都记了日期.其实是经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变更一天. 2、格陵兰在地理纬度上属于高纬度,它最北端莫里斯·杰塞普角位于83°39′N,而最南端的法韦尔角则位于59°46′N,南北长度约为2600千米,相当于欧洲大陆北端至中欧的距离。最东端的东北角位于11°39′W,而西端亚历山大角则位于73°08′W。那里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摄氏零下70度,是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根据科学工作者的测量,全岛冰的总容积达260万立方公里,假如这些冰全部融化的话,地球的所有海面就会升高6.5米。格陵兰岛全靠厚厚的冰层,才使它能高高地突起于海平面上。如果把冰层去掉,格陵兰岛就不会有现在那样高耸的气派,而只能像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固定在海面上罢了。
在全球海洋大千千万万岛屿中,面积达2175600平方千米的格陵兰岛绝对排各第一,以面积大小而论,它比排各第二的新几内亚岛、排名第三的加里曼丹岛、排名第四的马达加斯加岛的总和还要多54559平方千米。因此,格陵兰岛当之无愧为“环球诸岛大哥大”。
格陵兰岛无冰地区的面积为341700平方千米,但其中北海岸和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几乎是人迹罕至的严寒荒原。有人居住的区域约为150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海岸南部地区。该岛南北纵深辽阔,地区间气候存在重大差异,位于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出现极地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高纬度,一年中的极昼和极夜就越长。每到冬季,便有持续数个月的极夜,格陵兰上空隅尔会出现色彩绚丽的北极光,它时而如五彩缤纷的焰火喷射天空,时而如手执彩绸的仙女翩翩起舞,给格陵兰的夜空带来一派生气。而在夏季,则终日头顶艳阳,格陵兰成为日不落岛。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在北美洲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217.56万平方千米。人口5.4万(198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首府戈特霍布。全岛2/3在北极圈以北,气候凛冽,仅西南部无永冻层。全 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岛5/6的土地为冰所覆盖,中部最厚达3,411米,平均厚度接近1,500米,为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巨大大陆冰川。矿产以冰晶石最负盛名。水产丰富,有鲸、海豹等。公元前3000年因纽特(爱斯基摩)人首先到达这里。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岛的东南岸,1921年丹麦宣布独占,197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格陵兰岛是一个由高耸的山脉、庞大的蓝绿色冰山、壮丽的峡湾和贫瘠裸露的岩石组成的地区。研究表明,这个岛屿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这些岩石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从空中看,它像一片辽阔空旷的荒野,那里参差不齐的黑色山峰偶尔穿透白色眩目并无限延伸的冰原。但从地面看去,格陵兰岛是一个差异很大的岛屿:夏天,海岸附近的草甸盛开紫色的虎耳草和黄色的罂粟花,还有灌木状的山地木岑和桦树。但是,格陵兰岛中部仍然被封闭在巨大冰盖上,在几百公里内既不能找到一块草地,也找不到一朵小花。
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为美国面积的四分之一。它的面积2 189 837平方公里,从北部的皮里地到南端的法韦尔角相距2574公里,最宽处约有1290公里。该岛给人印象最深的特征是它那巨大的冰盖,有些地方冰的厚度达10000米,冰盖占整个岛屿面积的82%。冰盖产生了巨大的冰川:雅各布 港冰川每天将几百万吨的冰排入海中,移动速度约每小时1米。这就形成了众多的冰山,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轮冰海沉船就因为撞上了一座冰山。1888年前,无人成功穿越冰原,是年,伟大的挪威探险家费里特乔夫·南森利用雪橇作冰上旅行,穿越了格陵兰岛冰原。
格陵兰岛是一个无比美丽并存在巨大地理差异的岛屿。东部海岸多年来堵满了难以逾越的冰块,因为那里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交通也很困难,所以人迹罕至。这就使这一辽阔的区域成为北极的一些濒危植物、鸟类和兽类的天然避难所。
西海岸有世界最大的峡湾,切入内陆322公里。包括其首府戈特霍布在内的大部分居民点都分布于此,首府约有12000人。许多年来格陵兰岛为丹麦的殖民地,但是在1979年丹麦政府允许格陵兰人自治,并通过了“格陵兰自治条例”。
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以北,因此在漫长的冬季看不见太阳。但到夏季,格陵兰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大家都竞相充分地利用24小时的日照。
尽管许多岛类来格陵兰岛只是为了繁殖,然后当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格陵兰岛也是世界最大的食肉动物——北极熊的家园,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格陵兰岛北部有大批麝牛,其极厚的外皮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
❾ 有关地理环保的小故事
.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关于阿艾石窟的千年猜想
来源: 网易论坛
人们目睹这些文明的碎片,总会升起种种疑团,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开凿这个洞窟呢?
被称为天山大峡谷的库车北部的克孜利亚峡谷有着地质构造学上的奇观。它曲折幽深、怪石嶙峋,最宽处有几十米,狭窄处仅可容一个人通过。春、夏季,山洪会注满河谷;秋、冬季,峡谷内断断续续渗出的细流慢慢融入沟口处的铜厂河。铜厂河是史书中所说的“东川水”,它以恒久的姿势流淌着,不仅滋润和丰饶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且孕育和发展了人类文化,至今保留的诸多遗址如阿艾古城,苏巴士佛教遗址及炼铜冶铁遗址都在这条河边。滚滚不息的河水承载和见证着历史、现在、还有将来。
迂回的山崖峭壁一次次地阻隔着人们的视线,使得许多不解之谜经过千年的封存保留到了今天。
1999年4月的一天,库车县北部天山河谷中的阿格乡牧民阿布来提同往常一样挎上采药背包和用具在崎岖的山道间跋涉跳跃,矫健得如同羚羊。他寻找着,采撷着。在离谷底三十多米处的绝壁间他发现了一丛绿色。他没有犹豫,他在抓住绿色藤蔓的同时,一脚踏进了尘封一千多年的石窟。
南少林之谜:两百多年前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传,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
化蝶成仙的独龙纹面女
幽深的峡谷,神秘的民族
独龙江峡谷地处云南省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东靠海拔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西边和南边与缅甸交界的担当力卡山相邻,北接西藏自治区。独龙江似一条玉带自西藏察隅向南飘落而下,形成绵延97公里的险峻峡谷。峡谷方圆1900多平方公里,由于一年中有半年大雪封山,故而形成了独特而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时也孕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独龙族是一个人口仅有5000余人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从语种上类分应该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受条件限制,独龙族以前一直过着自由迁徙、刀耕火种、男人渔猎、女人采摘的日子。直到解放后,大多数的独龙族才在独龙江沿岸建起了固定的村寨。
女人文面是独龙族一个奇异的习俗,而且由来已久。《新唐书》中称之为“文面濮”,《南诏野史》更是以“绣面部落”来称呼独龙族。至于为什么要文面,说法有很多,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确切解释。有的说是为了防止被外来民族抢去;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能与灵魂相认。还有一种说法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关——在独龙族的信仰中人死后的亡魂“阿细”会化成各色蝴蝶飞向苍天。
地于小故事三:
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 “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 “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 “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