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知识点
① 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知识点总结
最佳答案
地球的运动分为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
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不同的现象。
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等。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地球只有一半面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阳的为夜半球。由于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约为24小时。
2.产生时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的日出时刻就会有早晚,产生地方时。
3.是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做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夜弧的长度反映了该纬度地区昼和夜的长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方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
3.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一年中,随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得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在时间上的的季节更替和空间上的五带划分。
由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种种现象,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抄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这3种不同的变化:①长期减慢;②周期性变化;③不规则变化。
③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高 一人教版,一定要详细啊
你只需要知道以下三方面就可以了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回半。一半是白天,一答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④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内,一半是黑夜。容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回答完毕 ,感谢你的提问,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采纳给好评呦,祝你学习进步!
⑤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晨线—夜到昼;昏线—昼到夜。
2.地转偏向力作用效果: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越向高纬,地转偏向作用效果越明显。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图册11页。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例如: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度116°E的地方时。
时刻的计算
区时:1.确定中央经线(时区) 2.东加西减(时区之差)
地方时:经度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度,地方时差4分。
日期变更线:两条,即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零时线(24时线)。日界线在180 º经线附近,但并不完全重合。零时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自东向西变化的。
日期的计算
穿过零时线,东加西减,计算方法和时刻的计算相同 (即,地方时计算的结果在0和24区间之外,大于24,日期加一天。小于0,日期减一天);
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东减西加。
就这些了,还要什么?
⑥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赤道无)。
⑦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
意义:
1、产生了昼夜交替
2、1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3、地方时的差异
⑧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回.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答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四.形成地球椭球体的形状
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什么地理意义 ·····················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 昼夜更替
1.产生原因: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亮的球体
(2)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2.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
(1)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
(2)夜半球:太阳高度小宇0°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3.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二、地方时
1.概念
因为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1.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2.规律:地表沿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3.对河流的影响
(1)北半球,右岸冲刷,左岸淤积
(2)南半球,左岸冲刷,右岸淤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