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地理信息平台
A. 唐代诗人之雅号
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B. 唐代诗人大全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C. 唐代诗人(按时间排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
唐玄宗(685-762),一称唐明皇,姓李隆基,睿宗李旦之子,公元712年受禅即位,次年十二月改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景等贤相,政治清明,史称开元之治。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沈亻全期(约656-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韩雄(左)羽(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刘缭(右上部)日(704-745?),江东(今江西奉新)人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今属江苏)人
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治今河北永年东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
马戴(775-?),字虞臣,今陕西华县人
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
僧皎然(730-799),字清昼,本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
崔曙(约704-739),宋州(今河南登封)人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今江苏丹阳人,先世居甘肃泾州。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济人,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
裴迪(716-?),关中(今属陕西)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
王建(约767-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今甘肃秦安人,一说为陕西略阳人。
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李频(818?-876),字德新,今浙江建德人
西鄙人,西部边地的人民,故称为西鄙人。
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
王翰(约687-735后),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本名淡,字中庸。今山西永济县人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
朱庆余(生卒年不详),字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郑畋(约824-882),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
韩亻屋(844-约914后),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今陕西西安人。
陈陶(约812-885前),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
张泌(930-?),字子澄,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句容尉,南唐后主时官中书舍人。
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薛涛 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
苏味道 赵州栾城人。
刘希夷 一名庭芝,汝州人。
虞世南 字伯施,余姚人。
张谓 字正言,河南人。
徐氏 系前蜀太后也。
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
于鹄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
赵徵明 天水人。
杨师道 字景猷,华阴人
袁郊 字之仪,朗山人,
崔涯 吴楚间人,与张祜齐名。
聂夷中,字坦之,河东人。
张若虚,扬州人。
刘叉,元和时人。
张仲素,字绘之,河间人。
卢汝弼 (《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
王涯 字广津,太原人。
李约 字存博,汧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
胡令能 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尝寄家荆州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
崔国辅,吴郡人。
于武陵,会昌时人。
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
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
花蕊夫人,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
皇甫松,(皇甫)湜之子,自称檀栾子。代表作有《采莲子二首》、《怨回纥歌》、《浪淘沙二首》等.
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
徐彦伯,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
唐朝名人
裴矩(?——627),隋末唐初大臣。河东闻喜人。
裴行俭(619——682),唐朝官吏,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西南)人。
温大雅(?——627),唐初大臣,字彦弘,太原祁(山西祁县东南)人。
武士(577——635),唐朝大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
王绩(585——644),唐朝文学家。字元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
柴绍(?——638),唐初将军。字嗣昌,临汾人。
狄仁杰(607——700),唐朝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薛仁贵(614——683),唐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650——678),唐朝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温彦博(573——637年),字大临,唐初并州文水(今文水县东南)人。
王度(585?——625年?),原籍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后迁绛州龙门(今河津县),唐初著名小说家。
裴炎(?——684年),唐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
宋之问(?——712年),唐朝诗人。字延清,一字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张守圭(?——739年),陕州河北(今平陆县东北人)。
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字少伯,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维(701——760),唐朝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杨玉环(716——756),唐玄宗贵妃。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西南)人。
卢纶(748——约800),唐朝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西)人。
裴度(765——839),唐朝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德宗时进士,任监察御史、起居舍人。
白居易(772——846),唐朝诗人。字乐天,祖籍太原,曾祖时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北),人称太原白公。
柳宗元(773——819),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祖籍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
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
白行简(775——826年),字知退,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
郑注(?——835年),唐代绛州翼城人。唐代名臣。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注家。
张彦远,唐末书画家。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人。
D. 唐代诗人四位及其代表作
杜浦来:代表作《三吏》
三吏:新安吏,源潼关吏 ,石壕吏
李白: 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
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五言绝句《静夜思》、《独坐敬亭山》;
乐府民歌《长干行》,《子夜吴歌》。
李商隐:代表作《樊南甲集》,《樊南乙集》,《玉溪生诗》,《赋》,《文》
杜牧:代表作《阿房宫赋》
E. 查找唐代诗人和宋代词人个各五个,和他们的代表作。
唐朝——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
宋朝————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辛弃疾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满江红》
【岳飞·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又作“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作品鉴赏】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北宋·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原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南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郭沫若·满江红】
当代·郭沫若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
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
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赵希蓬·满江红】
宋·赵希蓬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杜老爱君□谩苦,贾生流涕衣空湿。为国家、仔细计安危,渊然识。
英雄士,非全阙。东南富,尤难匹。却甘心修好,无心逐此!螳怒空横林影臂,鹰扬不展秋空翼。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柳永·满江红】
北宋·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鸟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张先·满江红】
宋·张先
飘尽寒梅,笑粉蝶游蜂未觉。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记画桥深处水边亭,曾偷约。
多少恨,今犹昨;愁和闷,都忘却。拚从前烂醉,被花迷著。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但只愁、锦绣闹妆时,东风恶。
【四、京剧传统剧目·满江红】
岳飞朱仙镇大捷,指日渡河,金兀术大惧。遣使通秦桧,故以放还钦宗(赵桓)为言,胁迫高宗(赵构)。秦桧乘势耸以危言,赵构果下诏撤回韩、刘大军,并发金牌召岳飞退兵。岳飞部将及父老无不愤惋,岳飞匹马还朝力争;赵构不听,解飞兵权。秦桧唆使王俊诬告岳飞谋反,密逮岳云、张宪逼供,又奉旨逮岳飞交大理守周三畏及万俟卨勘审。岳飞侃侃正言,周深敬佩,挂冠而去。秦桧构陷不成,朝野汹汹,又奉赵构密赐“黄柑碧盒”示意,遂于岁末杀害岳飞父子三人。牛皋怒据太行山,与岳雷共集义兵,誓不再为宋君出力。金兵二次南侵,赵构慌惧,复胡铨,释越夫人,下万俟卨等于狱,使周三畏颁诏至太行请岳家军,牛皋怒而扯旨,岳夫人劝以继岳遗志,抗金为重,牛皋始发兵,一举破金。
1961年范钧宏、吕瑞明本《宋史》等重加编写,并吸收桂剧、滇剧《牛皋扯旨》情节,中国京剧院一、四团均演出,各有特色。
【五、歌曲·满江红】
现代歌曲·满江红
满江红
词:岳飞
演唱张明敏
怒发冲冠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
朝天阙
胡曲·满江红
《满江红》选自《龙都--古韵临安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满江红》,几百年来总是不断的被传诵,也会透过不同的乐器为之诠释,本乐曲系根据琴歌改编,苍劲、悲壮的曲调有别于歌曲的表达方式。曲调淳厚有力,节奏稳健,抒发了激愤、昂扬和壮烈的情绪。
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在抗击敌寇入侵的战斗岁月中,写出了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满江红》一词: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从音乐方面来说,《满江红》是宋词音乐的一支曲牌。岳飞所写的这首歌词,可经结合这支曲牌来歌唱。宋代《满江红》的曲调是些什么音符,现今并未知晓。在清初编辑的古代歌曲集《九宫大成》一书里,虽见有好几支《满江红》曲牌,但其情调都比较柔和纤细,拿来配岳飞的这首激昂慷慨的歌词,显然是很不协调的。后至1920年,在当时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所编的《音乐杂志》第一号、九、十两期合刊上,又见到另外一首《满江红》曲调,所配的歌词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金陵怀古》。关于这首《满江红》曲调的来源,至今并未得到确切的证明,一般称为“古曲”。其音乐曲调甚为悲壮雄伟。至1925年,又由杨荫浏先生将岳飞的《满江红》歌词对上述的这首“古曲”予以配唱,词曲也十分贴切契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自此,人们便常唱这首岳飞作词的《满江红》。
由于岳飞的《满江红》词早已深入人心,加上所配的曲调又是这样流畅激情。是以此曲一经问世,便广泛传唱,影响十分深远。后来,这首《满江红》还被改编成器乐曲,合唱歌曲等。
——————————————————————————
你的问题真让人累。。记得加分。。
F.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一(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
信息一:唐代诗人主要分布在北方,宋代词人主要分布在南内方;说明:①唐朝的政容治经济中心在北方;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文化得到发展;③南宋偏安江南,政治重心南移,文人南迁;
信息二:宋代词人总数大于唐代诗人总数。说明: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学世俗化和词的创作;②宋词打破了律诗的限制,形式更加自由、灵活,故词作丰富、词人辈出。 G. 唐代诗人有哪几位
唐代诗人数不胜数,出名的有以下: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H. 五位唐代诗人及代表作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I. 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名字的谜语
【谜面】 房地产商人不赚钱。 (猜一唐朝诗人名字) J. 唐代诗人的美称
1、诗骨--陈子昂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