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江华瑶族地理环境介绍

江华瑶族地理环境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2-14 03:30:42

1. 瑶族的介绍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民风淳朴且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有瑶”之说。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中国的瑶族人口为285.3万(2010年),其中广西(171万),湖南(70.5万),广东(20.3万),云南(19万),贵州(4.4万)。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瑶族人口占比63.2%,为全国瑶族人口占比及密度最高的县,但至今还未成立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江华县的瑶族人口25万多,为全国之最,被誉为神州瑶都。瑶族跨境而居,在越南、老挝、泰国北部也有广泛的分布。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一。越南瑶族人口在80万以上,是越南第9大民族。在东南亚国家排华的年代里,部分还飘洋过海移民到美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瑶族的分支众多,语言差异大,有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等多种语言。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创造了瑶文,用拉丁字母来拼写勉语。现在已通用汉语。很多人能同时操壮语、苗语等语言。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瑶医在治疗癌症、妇科病、风湿病、红斑狼疮、跌打骨折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数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广义瑶族:包括瑶族和畲族,都有盘王图腾及盘、蓝、雷、钟四大姓,相同,一些语词相同,而且自古来畲族也自称山瑶、瑶家、瑶人等。

2. 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什么地形

涛圩镇位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边陲,全镇总面积93.5平方公里,总人口2.97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8%,涛圩镇地形属于丘陵地形,主要山脉有萌渚岭和姑婆山,主要河流有流穿中部的西河。

3. 湖南省江华瑶族冶冶县占地总面积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211829X10^12 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6平方千米=10^12平方米 湖南省位于长版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权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
湖南省,江华,瑶族,占地\总面积
湖南省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里!=211829X10^12 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6平方千米=10^12平方米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

4. 江华的习俗

瑶族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个古老民族.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瑶族人口最多的县,占全省瑶族总人口的38%,占全县总人口的62%.根据居住地和经济生活,可将江华县瑶族分为高山瑶、过山瑶和平地瑶,其中高山瑶主要集中在明渚岭及其以东的高山区,主要经济活动为林业生产."招郎入赘"是江华高山瑶十分流行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嫁模式下,形成了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生育文化.

被誉为“中国瑶族第一县”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其瑶家婚俗独具风韵,令人神往。
恋爱 赶歌圩、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恋爱的独特方式。
江华歌崽多又多,出门三步歌绊脚。瑶家姑娘小伙都是在歌里浸泡出来的。每年的二月初一歌鸟节、三月三日瑶歌会、四月八耍春牛,五月五端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六盘王节,各村寨都会举行歌会。
届时,姑娘小伙都要打扮一番赶歌圩。小伙子会主动把山歌抛过去:“山高岭陡弯弯多,看见小妹想唱歌。歌唱不好不怕笑,就怕小妹连别个”,以试探虚实。若姑娘有意会马上把山歌接住:“你要连妹就唱歌,你要撑船就下河。半心半意不会唱,唱就唱到心窝窝。”至此,小伙更会扯开喉咙尽情唱:“我要连妹才唱歌,我要下河才解脚,连妹就要真心连,哪个骗人四个脚。”这样,一唱一和,就撞出了爱的火花,情到深处就会互相赠物留念,播下爱情的种子。
“会歌堂”是瑶家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另一种途径。“会歌堂”又分几种:客来歌堂——外村青年到村上做客,村中青年相邀客人对歌;路遇歌堂——在赶集路上几个男女青年相遇对歌;婚嫁歌堂——是姑娘出嫁前在家里特设的歌堂,唯独小伙子们不请自到。
订婚 求婚、看家、送日子,是瑶家姑娘小伙结婚的前奏曲。
小伙子求婚时,媒人会拿一包竹叶包扎好的4只鸡蛋到女方说亲。女方收下了表示应允,媒人立即将喜讯告之男方。媒人第二次去时,带酒肉各两斤、少许糖食果品,与男青年一起到女方相亲,双方愿意,则求婚成功。接着,女方在姑嫂姐妹的陪同下到男方“看家”,了解基本情况。女方满意时,男方则选择“好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的当天上午,男方请一位诚实稳重的同辈人相陪,挑60斤酒、60斤猪肉到女方。女方把姑娘的出生年月日写在大红纸上,做成“龙凤帖”,郑重地交给男方。姑娘家里将男方送的60个半圆形约两斤重的油炸粑粑分赠给亲戚的家族,传播喜讯,表示姑娘“名花有主”。
姑娘出嫁前,男方要办“过礼茶”,备米酒80斤、猪肉60斤、衣物若干、首饰一套,送至女家。之后便是送“日子”。
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用大红纸修成“吉日书”,再备60个糍粑,放在柜中堆成宝塔形状,两人抬送到女方。女方虔诚地收下“吉日书”并珍藏好,等待喜庆的日子到来。
结婚 坐离娘月、吃鞋子饭、哭嫁,结婚是瑶家姑娘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日子。
姑娘见男方送来了“日子”,依恋之情油然而生,便开始“坐离娘月”。临近出阁的一个月 ,不下地干活,只在家做针线嫁妆。同时还要“吃鞋子饭”,即女方亲朋好友在这个月内相继 请姑娘作客惜别。姑娘 要给亲戚朋友送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表示感谢与纪念。
出嫁前两天,新娘开始“哭嫁”,遍接至亲朋友及村寨里姐妹来家里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哭家人。先哭父母,除叙离别之情,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外,对父母不顾死活把自己推入火坑的作法和内心的怨恨一一哭数出来;后哭哥嫂,即数感激之外也历数哥嫂的“错处”,不容己,将自己推入他人家里受苦受罪;再哭姊妹,姊妹对哭时,心心相印,同病相怜,感情丰富,生动感人,似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依次大小哭完为止。次晚设酒宴,宴后齐集歌屋“坐歌堂”。
天亮后,鼓乐齐奏,鞭炮齐鸣接新娘下座,同时,欢送男歌手出门,坐歌堂到此结束。
早饭后,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头戴花冠,髻插银钗,两耳垂吊银环,手戴银钏,胸束崭新围裙,腰上系着耀眼银链,脚穿绣花尖头鞋,在一片鼓乐声中上轿出嫁,被颤悠颤悠地抬着前行,进村庄,拜堂、入室、进洞房。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

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到瑶家做客,还要懂得当地的禁忌,否则会引起主人的反感。这些禁忌主要是: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补充:
婚恋习俗
婚前交友:历来,瑶家青年男女,交友恋爱,比较自由。在生产劳动,赶圩作客,节日聚会中,多以歌声为媒介,表达爱恋之情。一经双方同意,即可互相往来,父母不加干涉。这种行为,男方称为“交客姑”,女方称为“带后生”。到正式结婚时,如新郎不是初交之友,男友则必须备一篮子礼物(糖食及梳妆用品),送给女友,名曰“拿篮子”。女方备一包袱,内装云头鞋、带子等,作为回赠,叫做“丢包袱”。
在大山区,盘、赵两姓可同姓通婚,其它各姓一般为异姓通婚。但瑶汉一般不许通婚,民国时期,稍有松动。解放后,民族交往日多,团结融洽,通婚之禁,基本放开。
婚姻形式:主要是“赘婿”(即招郎),瑶语叫“纠千”。男到女家落户,通常要写“赘书”,内容为赘后男子的义务和权利、子女承祀、财产继承等条款。入赘者一般要改名换姓,按女家排辈,也有少数夫妻换姓的。赘婿还有另外两种形式,一种叫“两边走”,男方仍用原来姓名,夫妻共同照顾双方父母,所生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承父姓,以此类推;另一种叫“明招暗讨”,这种婚姻多因女方父母年老,弟妹年小,家里无劳力,一旦上述条件改变,男则携妇归家,所生子女随父姓。女嫁男家的,主要在平地瑶中,妻保持原姓,子女随父姓。
结婚仪式:男到女家入赘的,婚事由女家操办,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乐半路相迎,晚间举行拜堂仪式,并遍接亲友(有的不请自来),“坐歌堂”通宵达旦。女到男家的,出嫁前,女家“坐歌堂”,出嫁日,新娘由父兄或娘舅背负出门,然后,本村姑娘陪送打伞步行到男家,举行拜堂仪式,接受亲友祝贺。
离婚与再嫁(赘):岭东高山瑶,妇女地位较高,婚后双方共同劳动,如感情不合,任何一方都可提出离婚。一般请村寨老人“喝茶”,提出离婚原因,经调解无效,就“判”离婚。夫妻拿一节竹筒到山上,一刀劈为两半,各执一半,相背而行,就此分手。入赘男子,如违反“赘书”条约,女即可“休夫”,财产全部归女方。寡妇再嫁不受限制,但严禁兄终弟继、姐去妹继的婚姻结合。解放后,瑶族人民按“婚姻法”规定办理手续。
哭嫁:姑娘出嫁前,遍接至亲好友及村中姐妹,来家聚会,连续两晚,头晚茶点相待,夜晚设酒宴。宴后齐集堂屋,唱“女歌”、道私情或笑语逗乐,“坐歌堂”。新娘则按辈份依次向亲友“哭嫁”,亲友赠送“红包”。
打新郎:婚后三日,新郎回门到岳家,女方村中妇女,相约而至,争打新郎,以示今后不可虐待新妇。有的村寨,则是婚后第一个春节,新郎到岳家拜年,村中青年男女,敲锣打鼓(有时还要耍龙舞狮),向新郎祝贺,新郎则回赠“红包”,这也叫打新郎。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村妇女小孩索取“喜彩”钱,否则,便不罢休,有时弄得新郎大为尴尬。

5. 江华的介绍

江华(1907年8月复1日—制—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第一书记、浙江省政协主席、浙江省军区政委、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党务工作和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6. 湖南省江华县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区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分别与广东、广西各三个县(市、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2°10′,北纬24°38′-25°15′,南北长77.92公里,东西宽72.5公里,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3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1个镇、11个乡、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51万,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6)江华瑶族地理环境介绍扩展阅读:

江华县的地理环境:

1、地貌

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为五岭山脉萌渚岭山系所盘亘,其支脉贯穿全县,地形南、北、东三面较高,海拔高度一般在600米以上;西面较低,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境内最高峰姑婆山海拔1703米,最低处海拔仅有227米,相对高差达1476米;大部分林地海拔为500-800米,坡度在25-35度之间。

2、气候

江华瑶族自治县属低纬度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湿度大,晨雾多,风速小的气候特点。据江华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县年平日照时数1758小时,无霜期308天,年平均气温18℃一18.5℃,一月平均气温7.4℃,七月平均气温26.5℃。

3、水文

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大小河流289条,总长2540公里,溪河密度0.78公里/平方公里,主要水系有湘江一级支流潇水全长181.4公里,流域面积2558.7平方公里;另是湘江二级支流萌渚水(称西河)、全长111公里,流域面积856平方公里。另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二级支流有5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江华县

7. 地理环境的介绍

地理环境是指来一定社会所处的自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8. 关于湖南地理的介绍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14°、北纬20°—30°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

地形概况

全省以中、低山与丘陵为主,面积约为14.9万平方公里,占70.2%;岗地与平原约为5.2万平方公里,占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占5.3%。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

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最高点位于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为炎陵(原“酃县”)的斗笠顶海拔2052米,桂东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宝顶2021米和道县的韭菜岭2009米。

地形分布格局

武陵山脉位于湘西北角,属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势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渐降。澧水的源流与支流多发源于西北流向东南,成为平行状水系注入干流,最后转向东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脉地势较高,南端高达1500米左右,主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雪峰山脉为资江与沅水的分水岭,贯穿于湖南西部,成为湖南西部地区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边缘山地属五岭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南岭山地,山体大,延伸长,山势高。

湘中大部属湘中丘陵,台地广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红岩盆地众多,主要盆地有衡阳盆地、株洲盆地、长沙盆地、永兴茶陵盆地和攸县盆地等,均为红岩盆地,盆地沿河区域常有河流冲积平原,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与农业区。

从形态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与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顶部比较平坦。衡山位于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为中国名山五岳之一的南岳。

湘北为洞庭湖湖积冲积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广,堤垸众多。一般的堤垸边缘的位置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轻粘土为主,土壤肥沃,为重要产粮区。

河流

湖南河网纵横,几乎全为洞庭湖水系,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其中以湘江、资江、沅水和澧水四条河流最大。剩余的一小部分为珠江水系。源自广西东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长856公里,为本省流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流域最广的河流。

沅江源自贵州云雾山,全长1033公里,为湖南境内最长河流,流量仅次于湘江,由于流经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雪峰山,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在上面有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水电站。此外还有资江上的柘(zhè)溪水电站 。

湖泊

洞庭湖为湖南最重要的湖泊,北接松滋、太平、藕池和调弦(已堵)四口纳长江洪水,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重要作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然水库。由于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人为原因)和泥沙淤积(自然原因),湖面逐年缩小,其作用也在减小。

洞庭湖由全国第一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变为了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目前,人们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在洞庭湖区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有了一定的回升,将有可能超过鄱阳湖。

气候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16-18°C。极端最高气温43.7℃(1951年8月7日,永州),极端最低气温-18.1℃(1969年1月31日,临湘)。

自然资源

湖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已探明的有色金属矿产达37种。钨、铋、锑储量居全国之首,钒、锡、石墨、重晶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居全国前列。大型矿山有位于娄底冷水江的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等。

(8)江华瑶族地理环境介绍扩展阅读:

简介

湖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宋代划定为荆湖南路而开始简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驻东北部的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炎陵县西部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2016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1244.7亿元,比2015年增长7.9%。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98.6万人,城镇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

文化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演绎,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栻、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9. 江永县的地理环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营浦县,县东北部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王翦戍都庞,请准设营浦县,属长沙郡,县北部为营浦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在县西南置谢沐县(境内有谢水、沐水,故名),属交州苍梧郡;同时析长沙郡,置零陵郡,营浦改隶荆州零陵郡。县境西南部建谢沐县,县治先后设于甘棠、圳景、白塔脚、潇浦(今城关镇)。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谢沐属临贺郡(宋改临庆国)。营浦属营阳郡(西晋改零陵郡,梁改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并谢沐、营浦为永阳县,属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改零陵郡)。
唐武德四年(621)属南营州。贞观八年(634),置道州江华郡,县省入营道县;天授二年(691)复置永阳县,属道州。唐天宝元年(742),以永明岭(今都庞岭)定县名,改永阳县为永明县,属道州。
宋建隆元年(960),永明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宋熙宁五年(1072),分允山、允平、文德、谢沐、永川、崇福六乡人营道,兴化一乡入冯乘(今江华),废县为镇。元祐元年(1086)复置永明县,属湖南路道州江华郡。宋景炎二年(1277),永明县属岭北湖南道道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永明县属湖广布政司永州府。洪武九年,隶永州府道州。明复乡、里(都)、甲。
清康熙三年(1664),永明属湖南布政司(后改省)衡永郴道永州府。
清雍正十年(1732),永明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清设乡、都。
民国元年(1912),永明县属永州府。民国4年,废府州,保留道,县属湖南省衡阳道。民国24年(1935)改设区、乡镇、保、甲。民国26年12月,湖南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永明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3年,黄沙湾及龙虎湖南街划给恭城县。
1949年11月21日,永明和平解放后属永州专区。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称零陵专区,永明县属之。1950年10月~1951年4月,富川县朝东区和恭城县栗木区划归江永县辖。
1952年,撤衡阳、零陵、郴州专区,成立湘南行政公署,县属之。1954年,撤湘南行政公署,置衡阳、郴县两专区,县属衡阳专区。
1955年冬,江华沱江区、大路铺区、白芒营区、桥头铺区和沱江镇划归江永县辖。
1956年3月,改永明县为江永县。1962年复置零陵专区,江永县仍属之。1979年,零陵专区改称零陵地区行政公署。
1995年废零陵地区改置永州市,江永县隶属至今未变。2000年,江永县辖7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2001年末,全县辖7镇、5乡,229村(居)委会。
2004年,江永县辖7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

10. 江华瑶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样子的重要的,具体的

瑶族的婚俗:
爬楼
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嫁女又嫁郎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支系的
瑶族嫁男和嫁女
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已故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瑶族礼仪禁忌:
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礼仪禁忌。路途相遇,不论相识与否,都要热情打招呼,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貌。平日里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忌讳在屋内乱吐口痰。猪日不杀猪,鸡日不杀鸡,牛马日不买卖牛马。有客人到家,客人先要与主妇打招呼,主人才高兴,否则被认为傲慢无礼。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瑶族十分尊敬长辈与老人。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并让到路的下方。骑马者,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秽的话,不随地吐口痰,不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给他们添饭加菜,可口的菜肴要移到老人和长辈面前摆放。
火塘是瑶族家庭的核心,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膛,不能用脚踩,火塘内的柴禾忌讳倒着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