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地理环境
『壹』 桂北侗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桂北侗乡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坡的西面为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专六爽村,东面为湖南通道县独坡乡属,南面为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洞乡,因地处三省而得名。主峰海拔1336.7米,为越城岭、雪峰山和苗岭山脉过渡地段的最高峰。
侗寨大多在河溪两旁依山而建。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数层瓦顶飞檐翘角的宝塔形或宫殿形的楼亭,美丽壮观,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上均雕刻火彩绘有人物、山水、花草、兽禽等图案,色泽鲜艳,栩栩如生。
『贰』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沉积岩分布极广,丹洲群、震旦系分布区占三江侗族自治县面积的95%以上,中生界白垩系在北部程阳呈点状分布,东部与龙胜交界处有少量雪峰期火山喷发岩,河口附近个别超基性岩体,中部及南部露出少量基性岩、闪长岩及煌斑岩;三江县地处江南古陆南缘,属九万大山穹褶带和龙脉褶断带之间,曾经过多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非常发育。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地貌分为残余山地、陡崖窄脊山、V形谷、河从丘陵河流谷地、残余山前梯地等六种层次一级地貌。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为17℃至19℃之间,南北气温相差1℃至2℃;雨热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雾,四季宜耕;一年四季,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5月中旬末至9月下旬为夏季,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秋季,12月初至下年3月为冬季;全年以1月最冷,平均为7.1℃;7月最热,平均为27.4℃。
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年平均雨量在1493mm;三江侗族自治县雨量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季为降雨高峰季节,占全年42—48%;春季为降雨次高峰期,占全年30—35%;秋冬两季降雨较少。
三江县属日照偏少地区,年实际日照数平均1333.3小时;三江县属季风气候区,全年风向以东北偏北风为多,其次北风和东北风;历年平均雾日79天;年平均无霜期321天;年平均隆雪5天;年平均结冰7.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七十四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与苗江。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河流纵横,属珠江上游西江水系的一部分;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小河川74条,全长68km;其中有16条主要河流;集雨面积50km²至100km²以下有8条,100km²以上的8条,主干河流有3条;溶江,县内长91km年径流量102.5亿立方米,支流有苗江、大地河、晒江河、小宾河、高露河、大年河、八洛江、西江河。浔江,县内长63km,年径流量5.8亿立方米,支流有斗江、林溪河、漾口河、八江河、洒里河、燕茶河融江县内长91km,年径流量102.5亿立方米,支流有西坡河、板江、田寨河。县境内没有地下河,地下水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与消耗基本平衡,一般泉水终年不断。 鸟类:发现较多的有斑鸠、鹧鸪、竹鸡、毛鸡、画眉、飞喜鹊、乌鸦、啄木鸟、猫头鹰、金鸡、寒鸡、麻雀、戴帽鸟、苦楝鸟、云雀、秧鸡鸟等。其中金鸡(又名锦鸡)寒鸡(又名白鹇)属于国家保护鸟类。
兽类:兽类品种有:毛冠鹿、猕猴、大灵猫、小灵猫、苏门羚、穿山甲、水獭、狐狸、田鼠、果子狸、黄腹、竹鼠、红腹松鼠、花鼠、青鼬、毫猪、野猪、黄鲸、貂猫、华南兔、猪獾等。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猕猴、大灵猫、苏门羚、穿山甲水獭等。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有:青蛙、诏蛙、棘胸蛙、雨蛙、鹰嘴龟、金钱龟、鳖、山瑞、蟹、娃娃鱼、眼镜蛇、蟒蛇、金环蛇、银环蛇、黄飘蛇、水蛇、竹叶青蛇、干芋苗蛇等。
『叁』 滚贝侗族乡的地理环境
滚贝侗族乡平均海拔达700米,年平均气温为18℃。通车里程90多公里。
『肆』 芷江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潕水中游。地理位置跨东径109°17′31″~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东倚皇榜坡,与中方县、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毗邻,西界贵州苗岭,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特区相连;北接西晃山,与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交界。
县界极端位置:东起公坪镇顺溪铺村碾子垴上,西止上坪乡仲黄坪村仑贵山,南起大龙乡石榴溪村沙子吼,北至牛牯坪乡界牌村齐天界。县城东西最大距离6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3公里,芷江总区域面积2098.9平方公里,折合3148350亩,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占怀化市总面积的7.62%。区域总面积中,山地1273.44平方公里,丘陵620.97平方公里,岗地93.33平方公里,平原63.14平方公里,水面48.02平方公里,分别占芷江总面积60.67%、29.58%、4.45%、3.01%、2.29%。 截至2008年,芷江已发现的矿种有:煤、铁、锰、钒、铅、锌、铜、锑、钼、钴、金、铝土矿、黄铁矿、磷矿、重晶石、石灰岩、石膏、饰面板岩、耐火粘土、砖瓦用页岩、高岭土、硅石、建筑砂石、矿泉水,共计24种。发现大型矿床1处(铁灯坡耐火粘土矿),中型矿床4处(皇榜坡耐火粘土矿、桐树溪石灰岩矿、明山板石矿床和三门坡锑矿),小型矿床、矿点及矿化点76处。其中初步查明和估算了资源储量的矿床(点)22处。
锰矿主要分布在新店坪镇莫家溪矿区;煤炭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宽和萝卜田一带;钒矿主要分布在牛牯坪乡境内;金矿主要分布在大洪山、罗岩、板山等乡镇;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上坪、公坪、水宽、萝卜田等4个乡镇;饰面板岩主要分布在县城北的明山、艾头坪、中寨坡一带;耐火粘土矿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宽和萝卜田3个乡镇,与煤矿共生;锑矿主要分布在冷水溪乡。 芷江水能蕴藏量为1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5.9万千瓦,截至2008年,已开发10.5万千瓦。
『伍』 铜仁的地理环境
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为主,其次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区地貌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构造控制,褶皱轴及断裂线的走向多为北北东或北东向,因而不同时代或不同性质的岩层大致以北北东或北东向相间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东向排列的格局-根据地貌类型及组合在空间上的差异,将全区地貌划分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 铜仁市境内水流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其中沅江水系流域面积6879平方公里,占38.2%;乌江水系流域面积11124平方公里,占6.8%。境内河流均属山区雨源型,由降水补给形成地表径流。
境内河流按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共有229条,其中,20平方公里—99平方公里的172条,100平方公里—499平方公里的42条,500平方公里999平方公里的7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条。在229条河流中,境内长度在5公里9.9公里的58条,10公里及以上的71条,其中,10公里50公里长的156条,51公里—100公里的10条,101公里—200公里的4条,201公里以上的1条全地区河流10公里以上的总长度为4389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河网密度为24.35公里,其中,沅江水系74条,总长1963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7.61公里;乌江水系97条,总长2426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网密度为22.22公里。河网密度以东部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最密,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3965公里,亦是贵州省之最;以西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最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为20.48公里。
境内河流的发源地,除过境的舞阳河、乌江干流以外,其余均发源于武陵山脉。主要河流均沿地势向东、北东和北三面迂回流人湖南省或重庆市,一般呈放射状。
『陆』 新晃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新晃县境内以山地为主。东南、西南和北部的地势高,东北的地势低,整体地势为南、西、北三面高,中部带状隆起,向潕水、平溪两谷地倾斜,使之成为三山两谷地,南北纵呈“W”形的地势。新晃县土地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4.22%,丘陵占7.86%,平地、岗地和山原占6.41%,水面占1.51%,属名符其实的山地县。
新晃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既有高原地相,又展山区特色。海拔大多在500 ~1100米之间。东南部以天雷山海拔1136.3米,构成了东南一屏障。西南部以海拔1101.5米的美岩大坡为主体。 新晃县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20余种,有铁、铜、铅、锌、金、汞、硒、碲、镉、重晶石、磷、钒、硅酸盐钾、水晶、石煤、石灰岩、饰面石材、砖瓦粘土、建筑用砂以及温泉等,其中仅重晶石矿和磷矿,酒店塘汞矿、马王铜铅锌矿的地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
新晃县共发现矿产地2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贡溪重晶石矿),大型矿床1个(硅酸盐钾矿床),中型矿床1个(酒店塘汞矿床,因矿产资源枯竭已关闭),其余均为小型矿床、矿(化)点。有一定规模和资源储量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矿、汞矿、磷矿、硅酸盐钾矿、石灰岩、砖瓦粘土、铜铅锌矿、金矿。
『柒』 玉屏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玉屏县域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低山多丘陵间有平地,海拔多在400-600米之间。
『捌』 侗族的民居特点和形成的原因有什么
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东连本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玉屏县及万山特区毗邻。全县辖7镇16乡297个村,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80.13%。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
新晃人文历史悠久。旧称晃州、晃县。据文物考古发现,距今5至10万年前,新晃境内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两朝曾置夜郎县,历时287年。夜郎文化积淀深厚,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
新晃1956年成立自治县,1984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现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和省定革命老区县。
区位交通独特。位于湖南省人头型版图最西端的“鼻尖”位置,距省会长沙600公里,是全省最边远的县城之一。三面楔入贵州,全县23个乡镇中有18个分别与贵州天柱、三穗、镇远、玉屏、万山五县(区)接壤,几乎“条条道路皆入黔”。320国道、湘黔铁路贯穿县境,沪昆高速公路与即将兴建的贵州松(桃)从(江)高速公路在新晃腹地呈十字型交汇,即将启动建设的长昆高铁客运专线过境新晃并设站。距芷江机场和贵州铜仁机场分别只有30分钟、1小时车程。历来是湖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
自然资源丰富。地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向武陵山系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67.8%,生态良好。矿产资源较多,其中钾长石储量9亿吨,重晶石储量2.8亿吨,为全国特大型矿床。农副产品丰富,其中牛肉、烤烟、龙脑樟号称“夜郎三宝”,是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湖南省烟叶生产基地县、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示范县。2009年5月,新晃黄牛肉还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湖南继临武鸭、东江湖鱼等肉类食品后第三个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肉食产品。
文化特色浓郁。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侗文化、夜郎文化积淀厚重,原始稻作文化、傩文化保存良好。傩戏“咚咚推”已入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晃县城亦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前些年,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晃传统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撑的新晃卷烟厂因政策性原因关闭、新晃汞矿因资源枯竭破产关停,新晃原有的产业体系基本瓦解,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历史性低谷。经过“十五”以来的艰苦努力,县域经济发展逐步走出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阵痛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2008年以来,该县立足于对客观发展形势和自身基础的认识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一化三基”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环境兴县”五大发展战略,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化,县域经济呈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贡溪乡 四路村 上田村
贡溪乡位于新晃侗族自治县南部边陲,东、南、西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的坪地镇、邦洞镇、注溪乡接壤,北面与本县扶罗镇毗邻,距新晃县城47公里,省道晃天公路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69.8平方公里,辖13个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余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6%,是一个侗族人口聚居乡镇。贡溪各种资源丰富,是重晶石矿、铅锌矿的主要产区之一,贡溪辣椒、贡溪鸡也是享誉湘黔边界。
四路村山青水秀,依山傍水,民风淳朴,风景宜人。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山偎水,水绕山,树在水边长,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水相亲,景色秀美,环境清幽,集色美、形美、声美、原始美于一身。村中村民团结和睦,善良淳朴,热情好客。村内完好保留着历史悠久,富有侗族特色的木制建筑,富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民织绘的“侗锦”色彩鲜艳,美观大方,极具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这里物产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孕育了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的侗族傩文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它的古朴与神奇已日益引起世人关注,国内外数十名著名专家、教授、学者相继多次对贡溪四路村傩文化进行考察,一致赞誉该村傩文化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和保持得最完整的艺术瑰宝。讫今,四路傩戏、傩技班共接待我国和日本、韩国著名专家、学者近150人次前来考察,并外出香港、怀化、吉首、芷江等地演出120余场次。目前出版的关于贡溪、侗族傩戏的理论研究文章已有上百篇,学术专著50余万字。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该村傩文化基地建设顺利,傩戏“咚咚推”正逐渐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的亮丽景点。
四路天井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傩戏“咚咚推”的发源地,位于贡溪乡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现有村民46户,251人。村民的房舍都是木质结构的吊脚楼,光洁的石板路贯穿全寨,道路两旁是高高的石墙,石墙上爬满青绿的藤蔓,石缝中点缀着生机勃勃的花草。村落被遒劲参天的大树环抱着,幽静而又神秘。这里是侗族傩文化产生和发展地。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称得上是艺人,可他们从不外出卖艺。只在农历六月一日和春节元宵的“上元”两个时间,才集体表演傩戏“咚咚推”。“咚咚推”,综合了演唱、对白、舞蹈等艺术,由钹、包锣、唢呐、鼓四种乐器伴奏,节目风格原始、神秘、粗犷、绮丽,是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奇特现象。现存《跳土地》、《过五关》、《关公教子》等80套节目,角色包括玉皇大帝、雷公、电母、姜公、关羽等人物神怪,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在侗乡的具体演绎。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又融进了战争、巫、医等内容,使得文化内涵更加厚重。
天井寨同时也是新晃“三水两城一场三寨”中的三寨之一,属于旅游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该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傩文化基地”、道具更新、剧本重谱等系列建设。傩文化基地开建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建成高12米的鼓楼式戏楼一座,使“咚咚推”傩戏有了专门的演出场所;新建200多平方米观戏吊脚楼一座,为游人观看傩戏表演,存放演出用品,展销贡溪特色产品,提供了场地。对天井寨周围原有的古石墙进行了修葺,完成了对天井的清淤改造,使得清澈见底的天井重现于世人面前。新修了一条800多米的进寨石板路,延伸到户户家门前,对全寨78户所居农户房屋进行屋脊的亮化工作,飞檐翘角,封檐刷白。气势恢宏、古韵洋溢的天井寨寨门也于2009年已如期完工。
近年来,该寨先后迎接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怀化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接待了外国学者专家的来访,并同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新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学生科研实践基地---四路傩文化基地。
钟溪寨与天井寨相邻,距新晃县城53公里。包括大江、姚家两个村民小组,现有46户,186人,是一个纯侗民居住的自然村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寨位于湘黔交界海拔1040米的顶天山脚,1986年由贡溪连接贵州的公路修通,
2007年修通的水泥硬化公路,为该寨与外界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
这里流行着傩戏之外的另一种傩文化:傩技。摊技中有诸如上刀梯、踩红犁、过火山、吃玻璃、啃磁盘等绝技,一般在祭祀祖宗之日才表演。在傩文化当中,傩技是与驱邪逐魔和解厄除难联系在一起的。傩技难度越大,驱邪逐魔和解厄的程度越高,功效越大。
钟溪寨对面有一狮子洞,因其形状酷似狮头而得名,当地人将其侗族奉为驱邪逐疫、镇寨保安的狮神。每逢年节,必祭祀狮神,扎狮舞狮,人神共娱。从明正德年间至今有470余年的历史。早期的舞狮为地面舞狮,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加之南狮、北狮技艺的引进,逐渐出现了桌面舞狮,高台舞狮,刀梯舞狮等舞狮形式。2010年农历6月初6钟溪寨成功举办了侗族傩戏傩技整合提升剧目汇报演出,民间艺人蒲祖龙表演了精彩的吃瓷碗、吃活鸡,姚仕彬等人上演了精彩绝伦的上刀梯、刀梯舞狮子表演,吸引湘黔边界上千人前来观看。
贡溪在我们县城是很有名的地方,各地媒体来新晃采访,报道总是会提到贡溪的咚咚推、傩文化。贡溪在县城南边,离县城有50多公里,每次去贡溪,都要开上将近一个小时的车。
这次去贡溪走访,是为了结识一个叫做杨万友的奇人。说他奇,一则因为他仅仅是一个本地的村民,却自费买了DV,然后还致富了。他原先搞的是摄影。在一个贫穷的山村里,能够有那样超前的意识,不可谓不神奇。一则是因为他的工作职责,特别的让人觉得有趣有意义,他是一个热爱侗族大歌的民间文化爱好者,虽然至今未曾是侗协会或其他协会的成员,但他孜孜不倦的走访新晃各地、贵州境内的民俗文化集中地带,拍摄了几万首的侗族大歌。
在此之前,我只是在QQ和电话里联系过杨万友。聊的时候,发觉他是个对少数民族文化濒临消失感到忧患的很有想法的一个民间人士。我回县城之后结识过几位对民间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识渊博的朋友,一位是谭善祥,一位是蒲师术。他们分别是苗学会《五溪刊物主编》和侗协会的秘书长。
而杨万友则并非官方人士,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走向这样的传承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道路。他最初是照相,是当地有名的土摄影师,到后来去怀化市里,来自平江的一个亲戚告诉他,学会电脑制作,可以赚钱,所以他选择了一条自己买设备,拍摄侗族大歌的道路。
在老家亲人休息了半晌,刚从贵州拍摄完录像的杨万友匆匆赶来。我们准备午餐的时候,杨万友已经吃过了,于是和他坐在堂屋里一搭接一搭的闲聊。了解到,他经过7年的拍摄,有几万首的侗族大歌,他说,只有拍的好的东西,他才保留下来。他不光会拍,还会制作光碟,可以把侗族大歌里的侗语翻译成汉语字幕,这样大家都可以知道唱的是什么。杨万友告诉我,他是农民,2004年开始拍摄侗族大歌以来,每次拍,少则五六百块,拍的多的,七八百一千的都有。现在,他已经是湘黔周边地区最有声誉的民间山歌制作人。
“我摄像的地方有贵州天柱、玉屏、三会、锦屏、黎屏、新晃、芷江、沅陵、凤凰等地,都是别人请去拍的。”杨万友还说,很多离乡去外地打工的农民带着他的歌碟去外地,外地人也觉得好听,于是有人开始翻录他的歌碟,现在市面上,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叫做杨万友的录的侗族大歌特别好听,外面的盗版碟,很大方面都是出自于他之手。
杨万友说起侗族大歌的时候特别的自豪而悠然:“你别看它总是那样的唱,你仔细的听,越听到后面越有味道,里面的韵脚、韵律都是不同的,内容也幽默生动。”
“对啊,这些侗族大歌,除了它的艺术价值,还有它可以供学者研究民俗文化的学术价值呢。懂这样价值的学者,可以从中读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习俗等等。”我回答。屋外就是贡溪的青山,天气不热,笼罩着淡淡的绿烟,对着大山,有种“两看相不厌”的感觉。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回答,远远比不上他发自内心的对侗族大歌的热爱之情。
随后,我还和杨万友聊起了贡溪乡里的民间文化,他告诉我,贡溪这里有很多民间手艺人,比如说,铁匠、木匠、石匠、竹篾匠等等,贡溪的画眉笼是远近有名的,少则买一百多块,多则卖五六百块。铁匠一般是做点农具之类,木匠有花床,但是花床已经濒临灭绝了,现在的木匠基本上已经进城了。
感觉到他是对民间文化特别热爱和了解的人。而这份热爱和了解,让他成为了村里面靠文化致富的第一人。他告诉我,以前他卖杂货和饮食为生,后来请他摄像的人多了,其他生意全丢开,专一做山歌,而且目前全家都忙这方面的了。
吃完中饭,我跟随杨万友来到他的家,由于时间关系,只取了他给我刻录的几张光碟,是夜郎双喜的五集侗族大歌,他家在贡溪街道旁边,离贡溪中学很近,他的孩子现在升高中,据说,考的很不错。
笔者回到县城,想起自己在杨万友那里所见所闻,突然又想到自己曾经在长沙、广西、北京各地逛书店所感慨的:长沙书市,最赚钱的是卖教材,广西书店,最赚钱的是卖差价,而北京,最赚钱的,不是买的书,是买的文化和服务。而杨万友的做法,总觉得很前卫,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竟然以文化致富,能够走在很多人的前面,实在是值得我们感慨、借鉴。
钟溪寨风光
钟溪寨天然溶洞
上刀梯
傩戏表演一
傩戏表演二
高台舞狮子
天井寨傩戏表演戏楼
天井寨傩文化基地
天井寨傩文化基地外景
新晃侗族自治县调研活动
地点: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与上田村
内容:调研侗族文化与乡村的地方特色文化和其他的发掘
时间:待定,长沙---怀化(7个小时)怀化----新晃县(2个小时左右)新晃县----贡溪乡(1个小时)5天时间
注:火车;
『玖』 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通道县境地处云贵高原与南岭西端的过渡地带,东北为雪峰山余脉延伸地,西南有贵州苗岭余脉,全境山多田少,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地貌的大体轮廓是:以境内南部的八斗坡为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东、南、西三面较高,北部隆起,中部凹陷,地势向中、向西北倾斜,山地夹丘陵、谷地,且具有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属长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93.8%;分水岭以南,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地表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形成独特的山地地貌景观,属珠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6.2%。 黄竹山:黄竹山位于木脚乡和城步县交界处,海拔1740米(主峰在城步)。 烂泥界:烂泥界因紧傍烂泥冲故名。位于临口镇上洞村东与城步苗族自治县临界之地段,距镇政府约11公里。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5公里,主峰海拔1620米,为县内海拔最高点。 长大坪:长大坪原名强盗坪,又名湘涛坪。位于下乡乡东南端,距乡政府约11公里。靠广西龙胜县的平等乡边界处,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公里。主峰海拔1548.8米,为通道县境内第二高峰。 大光界:大光界位于木脚乡和绥宁县交界处,海拔1346米。 三省坡:位于独坡乡南偏东,距乡政府约10公里。由于它与贵州省黎平县、广西省三江侗族自治县交界而得名。东北——西南走向,属新华夏系三隆起带。主要由震旦系含砾板岩和含砾砂岩构成,主峰海拔1337米。 岩冲头:岩冲头位于木脚乡东北端,距乡政府约11公里。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82米。 吴家山:吴家山因山邻上洞村吴家坳而得名,位于临口镇东南端,距镇政府约9公里。山体呈东西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52米。 三个凼:三个凼山脊有三个天然凼,故名。位于杉木桥乡南端,距乡政府直线里程13公里。山脉成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220米。 摩天界:摩天界位于木脚乡东北偏东,距乡政府8公里。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1146.1米。 大高山:大高山主峰海拔1077.9米,位于大高坪苗族乡东南侧,东西走向,长约4公里。 八斗坡:八斗坡位于陇城乡南,距乡政府约4公里许,系8座斗形山坡叠连组成。山呈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935.6米,它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山岭。 大雾梁:大雾梁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的大高坪苗族乡地了村和黄柏村之间的蒙冲界,海拔890米。 万佛山:万佛山位于临口镇太平岩村,距县成双江20公里,海拔597.9米。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境内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地形复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据清嘉庆《通道县志》物产篇记载:林兽有20种,林禽有27种。1983年在林业区划过程中,对全县野生动物进行调查,共有兽禽100余种,有蝶类11科、100余种。在兽禽中,属国家级保护动物41种,属省级保护珍贵或有益动物21种。在蝶类中,有宽尾凤蝶、枯叶蝴蝶、中华虎凤蝶、白棍纹蛱蝶、暗赭三线蝶等珍稀物种。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境内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动物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鹤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猕猴、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林麝、红腹角雉、鸳鸯、苏门羚、毛冠鹿、铜鸡、金鸡、白鹇、鹰嘴龟、大鲵(娃娃鱼)、虎纹蛙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豹猫、华南兔、貉狐、红腹松鼠、豪猪、箭猪(刺猬)、鼬、獾、黄鼬、青鼬、中华竹鼠、银星竹鼠、竹鸡、红嘴相思鸟、环颈雉、小田鸡、山斑鸠、鹌鹑、针尾鸭、蟾、青蛙等。 省级保护珍贵或有益动物:猴子、黑熊、野牛、狗熊、狼、岩羊、鹿、白头翁、蛇鸟、戴胜、八哥、画眉、灰鹤、啄木鸟、猫头鹰、猴面鹰、杜鹃、黄鹂、燕子、蝙蝠等。 因地理位置和独特气候的长期作用,通道县介于华中,华南和滇黔桂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含三个区系的植物成分,以华中植物居多。特点是:起源古老,孤寡种属多,稀有珍贵品种多,可供开发利用种类多,且分布广、蕴藏量大。境内有木本植物109科、352属、1202种,其中有52种为全省首次发现,有15种为全省特有树种;有草本植物100余科、500余种,其中孟兰为国内首次发现;有竹类植物21种,其中四方竹、筋竹、白竹、紫竹、罗汉竹、龟甲竹、大节竹、实心竹为稀有竹种:有厥类植物41科,95属、324种;有藤本植物18种;有菌类植物8种。此外,有甘溪乡恩科村天然竹柏群落、木脚乡坪水村华南五针松群落和香果树群落、坪阳乡新江村海南五针松群落等独特植物群落。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境内列入国家级保护的植物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桫椤(树蕨)、水杉(原生种)、银杏(原生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蓖子三尖杉、白豆杉、长苞铁杉、剌楸、闽楠、楠木、花榈木、红椿、榉木(原生种)、麻楝、杜仲、喙核桃、观光木等。 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华南五针松、穗花杉、桢楠、川桂、翅荚木(任木)、厚朴、八角莲、华榛、半枫菏、沉水樟、红花木莲、白桂木、凹叶厚朴、黄莲木、银鹊树、银种花、白幸树、紫茎、华南栲、红豆树、毛红椿、天竺桂等。
『拾』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理环境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年500万元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56.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分行业看,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采选、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和木材加工六大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9.0%。25个行业中19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增幅在30%以上的有14个行业。占500万元以上工业比重大的行业,电力增长15.3%、黑色金属冶炼增长18.4%、木材加工增长37.7%、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2.9%、有色金属冶炼增长80.7%、非金属矿采选增长10.4%。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54.49%。实现利税总额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4%。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98户,其中,亏损企业115户,企业亏损面为28.9%。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9.27%,比上年提高3.8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8.94次,比上年增加1.3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72%,比上年提高3.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0.26%,比上年回落4.88个百分点。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1.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税金总额为1.62亿元,比上年下降6.7%。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0.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州内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642个,比上年增长5.9%;累计完成投资5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2.5%。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3.9%。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3.4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8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1.63亿元。邮政主营业务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年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83.92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435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36.52万户,比上年下降12.3%。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9.7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6.27万户,小灵通用户0.23万户,公用电话2.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1.71万户,比上年增加9.2%。互联网户数160.3万户,比上年增加29%。其中,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46万户,比上年增加5.3%。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零售行业零售额11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8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倍。其中:出口21828万美元,进口6万美元。全年全州共签约境外项目28个,协议签约资金140.41亿元,实施项目到位资金26.11亿元。
201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2.45亿元,比年初增长21.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32.76亿元,比年初增长22.7%。全部贷款余额427.47亿元,比年初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