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甘肃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甘肃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2-14 01:33:27

『壹』 甘肃省甘南州自然地理特点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黄南州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之间。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州府设在合作市,是甘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甘南州下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9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73万(2014年)。
甘南州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南部为重峦迭嶂的迭岷山地,东部为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为广袤无垠的平坦草原,版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
甘南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山大沟深,气候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甘南地处高原,常年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只有4度。高原天气多变,经常风雨骤至,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

『贰』 甘肃的气候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

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数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年降雨量约300毫米(40—800毫米之间)。

(2)甘肃地区地理环境特点扩展阅读: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叁』 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专经92°13′~属108°46′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2.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km,南北宽530km,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肆』 甘肃地理概况有哪些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川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据调查,全省中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的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并在甘肃的文县建立了香獐自然保护区、在肃南县办起了养鹿场。

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822种。其中:两栖动物32种;爬行动物63种;鸟类572种,哺乳动物163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0种;二级保护动物75种。属于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8种。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而且组分复杂、规模各异,远景可观。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6种,占全国发现矿种数的91%。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38种、水气矿产2种。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636处,大型矿床59个、中型矿床133个、小型矿床444个。据国土资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甘肃省在全国排序居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34种,前十位的有61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67种。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伍』 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描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①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区,地处亚热回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答带;
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③从地形区来看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
④从气候区域来看,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⑤从政治地理来看,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和蒙古国接壤,
⑥从民族地理来看,位于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陆』 甘肃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部,太原盆地的北端,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 ,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柒』 甘肃的地理环境

今天是甘肃舟曲县的哀悼日,原本那儿挺好的,可就泥石流破坏了这一切.

『捌』 甘肃地区区域地形特征

甘肃地区区域地形特征
甘肃地形狭长,地貌构成极其复杂,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根据地貌特征,甘肃全省地形大致分为6个类区。
(一)陇东黄土高原 位于陇山(六盘山)以东泾河流域,包括庆阳、及平凉市六盘山以东各市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下降,平均海拔1800~1200米,地表黄土堆积厚度达100米以上。地形以塬为主,塬、梁、峁与坪、川、沟等多级阶梯状地貌相间并存。较大的黄土塬有董志、屯子、平泉、早胜等26个,其中董志塬最为典型,塬面比较完整平坦,介于蒲河与马莲河之间,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泾河上游,支流较多,地面切割剧烈,多为破碎的峁状丘陵地形;泾河中游(平凉以东,庆阳以南),地面分割减少,沟谷下切加深,一般深度为120~180米,最深处达200米,形成较多的梁峁台地。台地普遍有三级,一级高出河床25米,二级高出70~80米,三级高出180~200米,这三级台地尤以平凉附近比较典型。高空鸟瞰地面,沟谷纵横,河网密布,呈树枝状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塬地。沟谷一般宽度不大,但坡度陡峭,车辆离开道路则不易通过。
(二)陇西黄土高原 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及平凉市六盘山以西的静宁、庄浪2县。地理范围为陇山以西,北界宁夏;南联陇南山地,以渭河、漳河、太子山一线为界;西以祁连山东缘为线,包括永靖、永登、景泰西部地区。本区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最西部分,境内多黄土丘陵,大部分山梁、丘陵及峁、岭、塬、坪、川、谷、盆地,均被黄土层覆盖,厚度几米至数十米不等,局部地区的黄土覆盖厚度超过200米。较大山岭也被黄土堆积层分割包围,植被较少;部分山岭顶部阴坡有次生林分布。华家岭以南、渭水以北的地势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由2500米逐渐下降至1200米,大部分山丘高度在300~270米之间;华家岭以北、祖历河流域的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2500米缓慢下降至1600米。各河谷普遍有三级阶地。一级阶地通称川地,二级阶地通称坪或塬,三级阶地通称梁。较大的谷地有临洮、漳县、陇西、天水、甘谷、秦安等。境内水源缺、降雨少,是著名的干旱区,祖历河流域的定西、会宁及靖远南部,是苦水区。
黄河以西的永登、皋兰、白银、景泰及黄河西岸的靖远县,处在黄土高原与祁连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的黄河谷地倾斜。地形多为半山区的黄土梁、峁、沟谷,并有许多平川地,如秦王川、景泰川、旱平川、武家川等;还有不少塬地、坪地和台地。黄河干流经过地区有11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即:积石峡~大河家盆地;寺沟峡~莲花城盆地;刘家峡~大川盆地;盐锅陕~达川盆地;八盘峡~兰州盆地;桑园峡~什川盆地;大峡~水川盆地;乌金峡~靖远盆地;红山峡~老龙湾盆地;米家峡~五佛寺盆地;黑山峡~南长滩盆地。上述盆地中,以兰州和靖远两盆地最大,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黄土覆盖厚,是良好的粮食、水果和蔬菜生产区。
(三)陇南山地 位于本省南部,包括陇南地区全部及天水、甘南地区一小部分,地理范围为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区域。境内山脉为秦岭西延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大小山头相连不断,海拔从东部的1500米上升到西部的3500米左右,相对高度为

500米~1500米,西南部有许多高山峡谷。境内的徽成盆地,是本区内最大平川及小丘陵地区,包括徽县、成县大部分,两当和陕西风县各一部分。盆地内为断续川原和红土丘陵地貌,丘陵多数在海拔1000~1300米,河川海拔860~1000米,气候温和,河流众多,雨水充足,耕地广布,矿产丰富,人口稠密,村镇集中。
陇南山地区域基本上属长江流域,主要是嘉陵江水系的白龙江、西汉水流域,是我国一条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由于山多,河流沟岔多,交通常被阻隔;经多年建设,修筑了许多公路、桥梁,交通不便的情况已有所改变。
(四)甘南高原 位于本省西南部,陇南山地以西,太子山、白石山以南,是青藏高原东缘的一隅。大部分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地势西高东低,从东部的3500米左右向西逐渐上升至4000米。西南部的西倾山、阿尼玛卿山海拔4400米以上。此区域虽整体海拔高,但只有小部分地区切割较深,大部分地区切割较轻,山丘坡度平缓,高差在300米以内,分布有很多较宽广的草滩,如甘加滩、桑科滩、完尕滩、加尕滩、科才滩、日阿滩、恰龙滩、尕海滩、赛涌滩、波海滩、扎西滩、克生托洛哈滩、卓格玛滩、德务滩、文保滩、勘木日多滩等,水草丰茂,杂灌稠密,沼泽广布。这些草滩分布在低岗岭谷之间,腐殖层厚,土地肥沃,是典型的草甸高原牧场。长江支流白龙江及黄河支流洮河、大夏河均发源于本区域的西倾山麓,这一带有多处洼地和大面积沼泽地。
(五)河西走廊 位于本省黄河以西,因南有祁连山,北有龙首、合黎等山,居两山之间,地势平坦而狭长,形似走廊,故名。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地,呈东南——西北走向,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l00公里,最窄处仅十余公里,总面积约11.1万平方公里。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平均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也有海拔不足1000米的盆地。祁连山脚下,有许多扇形沉积层和洪积、沉积倾斜平地。走廊之内有广大的绿洲沃野。永昌、山丹之间的大黄山,嘉峪关和玉门市之间的黑山、宽滩山,把走廊分为三个自然段:东段为武威、永昌绿洲平原区;中段为张掖、酒泉绿洲平原区;西段为玉门镇、安西、敦煌绿洲平原区。东部以石羊河流域为主,中部以黑河流域为主,西部以疏勒河流域为主。境内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走廊东部和西部的地形有着明显的差异,张掖以东尚有黄土分布,愈往东愈厚;张掖以西,沙漠、戈壁面积逐渐增大;疏勒河下游多沼泽地,但一般不影响通行。整个走廊地势平坦,地面完整,道路交通条件较好,丰富的高山冰雪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发展灌溉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物产丰富,品类齐全,是本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在历史上,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在现代,仍为沟通东西交通的干道。
(六)戈壁、沙漠 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北部和西部,海拔一般在1000~1200米之间。在北部,主要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南延部分,将民勤、金塔2县包围;古浪、武威、永昌、临泽、高台北部边缘,皆濒临沙漠、戈壁。在西部,酒泉、玉门、安西、敦煌、肃北境内,皆有大面积沙漠、戈壁。戈壁滩地势平坦,由于风蚀严重,地表布满砾石。沙漠区内散布有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高度多在60米以内;其中敦煌境内的沙丘最为高大,最高可达100米。戈壁、沙漠中异常干旱,又缺水源,植被稀少,只有少量旱生植物生长。气候温差大,夏季,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0℃,凌晨即下降到10℃左右;冬季,白天可高达20℃,夜晚即下降到-20℃左右。

『玖』 甘肃地理概况有哪些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着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据调查,全省中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的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并在甘肃的文县建立了香獐自然保护区、在肃南县办起了养鹿场。

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

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822种。其中:两栖动物32种;爬行动物63种;鸟类572种,哺乳动物163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30种;二级保护动物75种。属于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8种。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不但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而且组分复杂、规模各异,远景可观。截止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56种,占全国发现矿种数的91%。全省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4种、非金属矿产38种、水气矿产2种。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636处,大型矿床59个、中型矿床133个、小型矿床444个。据国土资源部截止2002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甘肃省在全国排序居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34种,前十位的有61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有67种。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