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的相关知识
⑴ 求高中地理山脉知识和关于气候,洋流的有关知识!
高中我是地理课代表,山脉,气候,洋流等这些知识,课本上只是些很基内础的东西,扩展的少容。地理老师在讲课时会补充很多东西,所以地理课上必须有课堂笔记,课后习题改错本,所有的细节都积累在一个本子上,最后你会收获不少。我现在的那厚厚的地理笔记本还是保存着呢,只是确实很全面,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一下都弄过来。细节的东西太多了。或者你在地理方面遇到啥问题,就可以网络上Hi我,对于高中地理我还是很有自信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可以根据一个洋流案例题型引出很多相关洋流知识。。。下面图是我空间的一页地理笔记啊,相信我吧。
⑵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南北纬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
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 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⑶ 高中地理气候总结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温度带
名称
形成原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南北纬10°到南北回
归线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
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
30°之间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
候和季风性湿
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替
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
制
终年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之间
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 冬季严寒,夏季
炎热,全年干旱
少雨
南北纬30°-60°之间
的大陆内部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
压控制) 7、 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⑷ 自然地理气候类型的相关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吗求解。高中地理等级考
气候知识是有规律的,理解性记忆较好。
⑸ 有关高中地理气候问题!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
1.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2.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处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3.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4.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大陆内部和西岸 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
5.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西风带控制
7.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温和多雨) 终年盛行西风
8.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大陆东部的温带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的内陆地区 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10. 极地气候 极地地区 全年酷寒,降水极少 极地高压带控制
⑹ 高中地理,有关气候的知识
“多雨”“少雨”是相对的度量,在对气候的描述中,就【气候统计图】而言,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称为“多雨”,如果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一般把降水较多的几个月称为“雨季”,从雨季的角度看【多雨的界定】,它的数值就很模糊,(多数情况是:接近50mm的月份就视为进入了“多雨的季节”。
“湿润”和“干燥”与“多雨”和“少雨”有【正比例关系】,它们除了【降水量】,还有【蒸发量】的原因。蒸发量与气温是密切相关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称为【湿润】,小于蒸发量则称为【干燥】)所以,以年降水量800mm来看,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中,它是“湿润”的,在热带,它就很“干燥”,在寒带,因为【蒸发量】更小,它就表现为“多雨”了。
具体应用中,至少要考虑:
1、降水的数值(降水量):全球性的年降水量超过1500mm称为多雨
2、这种数量的降水在什么时间(季节*月份)出现
3、出现在什么地方(纬度地带*温度带)等等。
就年降水量来说,在热带1500mm以上称为多雨,1000mm以下称为少雨,在亚热带1000mm以上是多雨,500mm以下算少雨,在温带600mm以上是多雨,400mm以下就是少雨了,在亚寒带,200mm就很多雨了。
⑺ 高中地理中天气、气候的定义
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如晴、雨、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特点:多变。
气候:指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稳定性。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1.时间长短不同。
2.天气时刻在变,具有即时性,易变性;气候较为稳定,
具有长期性,综合性、稳定性。
⑻ 有关高中地理气候类型
不知道你的疑问从哪里来,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回水量约1300毫米。
中美地峡降水答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加勒比海侧(东侧)山麓年降水2000—3000毫米,太平洋沿岸和内陆盆地年降水500—1000毫米。
因此美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少于中美地峡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⑼ 高中地理气候
高温炎热并不一定非得多少度,在描述某个气候类型时,有一种理想状态是高温,但在实际中,这个地方不一定高温。
山地确实是五百米以上,高原也五百米以上,高原上面是平的,山地上面是尖的
像是这道题,明显是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