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能够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壹』 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对该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俄罗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即使按目前的开采利用速率,俄罗斯也有很长的时间继续拥有资源优势。还是据俄罗斯科学院的测算,从探明储量来看,俄罗斯各类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都相当高,可开采时间较长,石油为35年,天然气为81年,煤在60-180年之间,铁矿石为42年。然而,俄罗斯可以保持多年的自然资源优势,并靠此增加大量财富,但能否成为经济强国则是另一回事,仅靠资源成就不了经济强国。
从俄罗斯近几年的政策动向看,无疑是把发展本国的资源产业当作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丰富的自然资源能不能构成一国经济强盛的充分条件?仅仅以自然资源为战略手段能否谋求到真正的大国地位以及在全球的竞争优势?用经济学的原理看,以及考察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一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对该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未必是好事,而那些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国家往往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甚至比较贫瘠。历史上的英国、瑞士,当代的日本、韩国、以色列,自然资源十分贫瘠,但却成就了经济强盛之国。相反,世界上有许多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经济却长期落后,如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国家。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资源的诅咒”――从长期看,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而言,并非是福,反而是祸。即使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从过去30年的时间看,虽然国家财富增加较多,但并不是经济强盛之国。
我认为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 主要还是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 (原油出口已经全世界第一 天然气产量世界第一) 但这并不能给经济发展带来长远的效益,经济结构调不调整 势必不能快速发展
『贰』 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有利影响
因为这是一种比较优势,也是一种吸引企业的常见方法。
虽然有着较好的预期,但是还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执行能力。简单地说,河南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不过。)
作为一个内陆省,能够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益,虽然富士康入驻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并不符合该航空港的设置原则,即高科技,也许这里的富士康有可能不同,那么提供强大的航空运输能力大概也是应该的,吸收更多人到河南旅游大概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目标。
总的来说,毕竟我并不了解具体它的生产计划,并且能够自始至终的提供良好的服务,才能让这些企业生根发芽得到成长。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有着众多的人口。虽然有着较好的预期,河南似乎能够做得更好,人们似乎应该收入更高,和其他省一起抢数量不多的几个客户。如果最终局面是这样的话,也许它可以考虑建立成一个创新区域,取决于最终人们所发现的经济环境我国的实践表明,一个政策优惠的经济特区总是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和更高的经济增长,但是还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执行能力,开始培养新的产业和公司,河南有可能是在抢别人的客户。毕竟富士康提供的是代工这样的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基本上这个航空港所打算吸收的产业实际上也是许多其他省份的政策优惠区所做的,也就是说,他们还需要加强宣传来让需要这样的优惠政策的企业…显示全部我国的实践表明,一个政策优惠的经济特区总是能够带来更多的企业和更高的经济增长。因为这是一种比较优势。(当然,也是一种吸引企业的常见方法,仅仅有了这样一个特区,大概只能算是一个利好,更取决于当地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
简单地说,他们还需要加强宣传来让需要这样的优惠政策的企业了解到,而不是单纯的简单的拉来已有的公司。既然是航空港
『叁』 广东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有什么优势
广东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版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权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另外,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有许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著名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等;
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3)地理位置能够带来什么经济效益扩展阅读: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
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
『肆』 试问地理位置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
我国地理位置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影响,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中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对外交往与合作方面,可以通过陆地同中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地直接往来,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海洋同海外各国往来,如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等。在发展海洋事业方面,可以发展海上航运、海水养殖、开发海洋资源等等。其他方面还有像修建港口、码头,建设海上娱乐设施等等。
从纬度位置看:
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全国大部地区位于北纬20—50。从南向北跨越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拥有复杂多样的气候,气候差异显著,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加之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成为世界上亚热带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从海陆位置看
我国国土辽阔,海岸线漫长,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东部漫长的海岸线上有许多优良的港湾,所以既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从海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西部深入内陆,陆上邻国较多,这也有利于和邻国进行边境贸易和友好交。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一分为二的,有优越性,就一定有不足之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不足之处,东部地区由于受海洋水汽和夏季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台风灾害也比较严重,西部地区大陆性较强,地势较高,距海太远,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于是我国东西差异非常明显,东部的上海已经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两样,而西部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区,还近似于原始社会。
充分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同时注意克服地理位置的不利影响,才能在祖国的建设中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建设祖国服务。
『伍』 海南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 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 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 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 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 第二大岛。海南
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 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端的领土。
海南省经济连续5年稳步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形成资源特点明显、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架构。
* 2000-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5%。
*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订单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9.2%。
* 现代工业加快发展,五年年均增长15.1%。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医药、造纸业正在发展壮大。
* 旅游业日益兴旺,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突破100亿元。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培育了亚龙湾、南山、博鳌水城等名牌旅游景点。
* 海洋业迅速崛起,成为我省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水产品出口总值达到1.3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 20个,20家水产企业获得了美国HACCP验证,3家获得欧盟注册。
基础设施
2006-02-24 15:01:02 来源:海南招商网 【字体:大 中 小】
能源
◇电力 全省电力装机容量179万千瓦,电网覆盖全省。
◇管道天然气 天然气管网正在形成,东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气管网2003年9月实现输气,年供气24亿立方米。5年内,海口市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
◇水利 灌溉蓄水工程2447条,大型水库6宗,中型水库68宗,小型水库258宗,年供水能力56亿立方米。
电信
◇通讯 现有局用交换机容量192万门,移动交换机容量165万户,电话普及率居全国前列。视讯通信、ADSL、VPMN、TPS等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网络 全省铺设光缆4.5万公里,通达99%的乡镇,大部分地区实现光缆到公路、到小区、到大楼。电子政务工程实现党政部门及市县政府的互联互通。
交通运输
◇公路 基本建成以环岛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三纵四横、环岛闭合的公路网,其中环岛高速公路全长600余公里。公路密度0.61公里/平方公里。
◇铁路 粤海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跨海铁路,北起粤西湛江市,与海南省西环铁路接轨,南达三亚市。
◇海运 现有大小港口24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6个。航线开通长江中下游、沿海各港口及东南亚各国、非洲、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航空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00余条,通往国内外90多个城市和地区
『陆』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对发展经济具有什么影响
1、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跨度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具有多种物种生存的条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专,包括生物资源,水资属源,气候资源,比如,我国自然灾害很多,南方歉收,北方就有可能丰收.这些优越条件都决定了我具备一个大国的条件.
2、周边面临的国家众多,市场广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可选择对象很多
3、面海靠陆,陆地经济海洋经济同时并举,可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柒』 地理位置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外贸的重要性
你这样的问题好难回答的地理位置好做外贸及外贸绝对的极其的重要,你可以看看新加坡,内香港,鹿容特丹,荷兰以及日本(当然,日本人考的是科技,但是要是和哈萨克斯坦一样的话,也不会有现在的实力)地理位置不好,不容易融入现在的国际化,毕竟只靠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大量的进行国际资源的交换才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完全的内陆国经济很好的。这就是事实不阐述太多了
『捌』 如何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 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资源: 资源贫乏,8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资源蕴藏量为:金矿689.6万吨,银矿1689.7万吨,铁矿62.1万吨,煤826.5万吨(以上数字为2000年统计).铅矿为4317.9万吨(1992年统计),铜矿为1155.3万吨(1996年统计).石油100%依靠进口.核能开发较早,截至2002年8月,拥有53所核能发电站,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590.7万Kw(千瓦).森林面积25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木材52%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Kwh(千瓦时).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资源量近年逐渐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征 1、领土组成 日本是东亚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临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达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4. 自然资源 日本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森林资源丰富.山间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 2. 日本经济特点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 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品.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业区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 2.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是形成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横滨和神户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农业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顷,现在专门从事农业的人也很少. 由于地块较小,日本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平原地区多生产稻米,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种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六、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在古代,日本与中国等东方国家早有往来.日本不仅从中国传入了水稻、铁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艺术也深受中国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等. 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美文化的影响出深入到日本社会,例如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 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