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的地理位置
㈠ 路线杨家沟南山-龙王窑东山路线
杨家沟南山-龙王窑东山路线主要观察内容:①石炭-二叠系岩石地层序列;②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岩石;③沉积矿产。
一、石炭-二叠系岩石地层序列与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岩石
(一)观察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本区石炭-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岩石地层序列及各组级地层单元的基本特征。
2)掌握路线中所见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灰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
3)通过本路线及相关路线的观察,结合阅读地质图件,掌握杨家杖子向斜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观察内容及观察提示
该路线主要观察内容为奥陶系、石炭-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岩石地层序列。
(1)马家沟组(O2m)
马家沟组的顶部为灰色厚层花纹状含硅质结核白云质灰岩夹薄层白云质灰岩。
(2)本溪组(C2b)
本溪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它与下伏地层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间缺失中奥陶统上部-下石炭统。由于长期风化的结果,本溪组最底部为含铁较丰富的岩层(山西式铁矿)。
在本路线中,该层不稳定,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个别地段甚至缺失,含铁矿物一般为褐铁矿,含量在横向上变化很大,有的地段为铁质砂岩,有的地段为褐铁矿层或褐铁矿透镜体。铁矿之上为G层铝土矿,矿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沿走向矿层中的含铝量变化较大,大多为含铝细砂岩、粉砂岩,局部地段为致密块状或鲕状铝土矿。G层铝土矿矿层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和少量泥灰岩(煤井中可见),在炭质页岩中含陆生高等植物化石。
(3)太原组(C2-P1t)
(4)山西组(P1-2s)
这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在本路线中不易分开,从总体特征上看,下部为褐黄色中粗粒砂岩,中部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炭质页岩,形成三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的底部为中细粒砂岩或细砂岩,中部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炭质页岩或煤。在最下部的旋回中含数层灰岩或泥灰岩(煤井中可见),炭质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上部可见一层显致密块状的铝土矿,铝土矿之上为黑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细砂岩。
(5)石盒子组(P2-3hs)
本路线中下石盒子组(P2x)和上石盒子组(P2-3s)很难分开,因此,将它们合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石盒子组(P2-3sh)。该组主体岩性为褐红色—灰白色砂岩,底部为一层含砾粗砂岩。
(6)蛤蟆山组(P3h)
在本路线中,蛤蟆山组为紫褐色—黄褐色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质为主,砾径一般可达20cm,最大可达40cm以上,砾岩中夹有数层黄褐色—紫褐色含砾粗砂岩。
(7)红砬组(T1h)
为紫色砂岩组合,代表干旱、炎热气候下的陆相沉积。
(三)杨家沟南山石炭-二叠系实测剖面(图2-9-1)
地球科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兴城地质
地球科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兴城地质
图2-9-1 杨家沟南山石炭-二叠系实测剖面图
图2-9-2 龙王窑东山二叠-三叠系实测剖面图
作业与思考题
1.本路线上马家沟组与本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的证据有哪些?
2.与/牛山路线对比,总结华北地台第三套沉积盖层(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及下三叠统)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其沉积古地理演变。
二、沉积矿产
(一)观察目的与要求
了解煤矿、沉积型铁矿、铝土矿的主要特征(矿体的产出位置、矿石特点、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等)及成因机制。
(二)主要观察内容及观察提示
1.山西式铁矿
山西式铁矿属胶体化学沉积型矿床。主要是以胶体形式搬运、化学方式沉积形成的矿床。在本路线上石炭统本溪组底部为含铁砂岩层位,见有蜂窝状褐铁矿。
2.铝土矿
在本路线上石炭统本溪组下部见有铝土质页岩。质纯的铝土矿用于炼制氧化铝,再由氧化铝生产金属铝,质量稍差的铝土矿用于制造优质耐火材料、化学制品、磨料吸附剂、水泥和平炉炼钢中的熔剂等。
3.煤矿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本路线上的煤窑所开采的层位为太原组煤层。煤层的底板为沼泽相泥岩、粉砂岩,顶板为海相石灰岩。
作业与思考题
分析本路线上位于下黑鱼沟西山脚下煤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及其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㈡ 安口镇是甘肃四大古镇之一,如今为何变成荒凉乡颓废不前
因为当地的政府不懂得利用好安口镇这个景点,没有对它进行打理,宣传力度不够,所以导致这个地方就变成了荒凉乡。
㈢ 上海的陆家渡浜是什么地方具体方位在哪里
陆家渡浜南西(L∞i丘d讧b丘ngnanx-) 在张家浜街道北部。陆家渡浜南居委会(L曲i甜汕dngn丘nJfiw吾ihui) 在张家浜街道北部,因浜名加方位词得名,面积0.06平方公里。1952年建立,几经变更后,1984年10月又划出福康北路以东 ...
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从浦城路以东到浦东南路,拆除东昌路沿街两侧商店与民房,建高层与多层住宅和商店,道路也从原宽14.5~20米拓宽到24米。先后填平杨家沟、西小石桥、高邮浜、陆家渡浜等河流。改建和拓宽陆家渡路、田度路、东昌路、东宁路、陆家嘴路、浦东南路和泰东路等,改造境内所有弹街路有19027平方米。
所以这个地方不存在了。这个地方现在应该叫陆家渡路
㈣ 张家口蔚县杨家沟地理位置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地级市,又称“张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嘉靖八版年(公元权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张家口”。[1]
[1]距今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邑于涿鹿之阿”,合符釜山,开启了中华文明之先河。这里是现行长城最多的地区,素有“长城博物馆”的美称。崇礼、赤城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滑雪场,被誉为东方达沃斯。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2]
2016年9月,张家口市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3]2016年11月,张家口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㈤ 杨家沟村的自然地理
米脂县地处黄土原腹部,位于陕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绥德,东靠佳县,西邻横山、子洲。地理坐标东径109°49′-110°29′,北纬37°39′-38°5′,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东西长59公里,南北宽47公里,210国道与无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过19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共有396个行政村(736个自然村)、城区有6个居民委员会。
米脂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无定河为分水岭,地势总体东西高中间低。海拔最高1252米,最低843.2米,平均海拔1049米。地貌主要以峁、梁、沟、川为主,境内山峁达20378个。沟道16120条构成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
县域西部与榆林的风沙区接壤,沟道浅而宽、梁峁起伏较大,土壤风蚀沙化明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县域东南部,丘陵起伏,坡陡沟深,侵蚀严重。经过治理,明显改观。中部为无定河川道地带,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本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区,全年雨量不足,气候干燥,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风。昼夜温差大,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25.5℃,无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本县是黄土高原和中国大陆小杂粮主产区之一。
㈥ 扶风杏林镇任家沟任家堡村地理位置
扶风杏林镇没任家沟任家堡村,只有个杨家沟村。
杨家沟村位于杏林镇回以西。杏林镇杨家沟村设答施蔬菜占地总面积共150多亩,总投资300万,共新建54个大棚,从杨凌引进的新品种,主要种植西红柿,每亩育苗三万两千余株,预计亩产达2.5—3万斤,主要销往宝鸡、西安等地。
㈦ 杨家沟的地理位置
杨家沟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南25公里处,东距绥德吉镇20公里,南至绥德 四十里铺20公里,属杨家沟镇管辖,距镇政府所在地何家岔5公里,杨家沟镇以此得名。
㈧ 湖滨区的地理环境
湖滨区位于华北地台的西南缘,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华熊上元拗褶带上、崤山和黄河的地堑之间。地质构造体系属于祁连山一吕梁山一贺兰山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同时又属于三门峡盆地的一部分。三门峡古盆地形成于8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受新华夏系的太行山隆起带及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复合控制,这两大构造体系的发生、发展及复合,同时影响和规定着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盆地南北两侧为断裂控制,南缘为华山断裂的东延部分。北缘为中条山南坡断裂,形成了南深北浅的半封闭的对称性断陷盆地。其基底的构成为前震旦系变质岩、震旦系的海相沉积地层,石炭、二迭系煤系地层,中基性喷出岩及各时代的侵人体。在盆地中存在着温塘古岛和磁钟古陆,两者近东西向遥相对应,两古陆梁将盆地分成四个凹陷,其中磁钟古陆北侧为东坡凹陷,南侧为交口凹陷,野鹿凹陷最深,沉积厚度达2800米。距今约200万年,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湖滨区开始抬升,湖盆结束,河流贯穿,阶地发育,并且至今该区仍处于上升时期。
湖滨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但降水少而不均,风多,气候干燥,地区差异性比较大。春季在3月下旬后期开始(候平均气温10~22℃),长56天;夏季在5月下旬初开始(候平均气温高于22℃),长103天;秋季在9月上旬初开始(候平均气温10~22℃),长66天;冬季在11月上旬后期开始(候平均气温低于10℃),长140天。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较短。
光照
日照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54.4小时,日照率为53%,最多日照时数为2533.7小时(1965年),日照率为58%,最少日照时数为1975.7小时(1964年),日照率为44%,相差558小时。在5月到8月农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日照充足,各月日照时数都在200小时以上,日照率在55%以上,2月到6月递增,6月到次年2月递减。
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为13.9℃。1961年为最暖年,年平均气温为14.6℃;1964年为最冷年,年平均气温为13.1℃。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1966年6月21日,气温为43 2℃;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1958年1月16日,气温为-16.5℃。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6.7℃;最冷月为元月,月平均气温为-0.7℃。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为:1月到7月递升,8月到12月递减,3月到4月升温最快,11月到12月降温迅速。
降水量
根据1957~1980年观测资料统计,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54.9毫米。但年际变化大,降水量最多年份是1958年,为828.5毫米,最少年份是1969年,为388.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87.8天,最多达126天。日最大降水量在1957年7月17日,为123.3毫米。年降水量在480毫米以上的保证率为83%,500毫米以上的保证率为67%。降水时间分配是: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为118.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1.3%;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26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6.9%;秋季(9~11月)平均降水量为159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8.7%;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为17.5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2%。一年内月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119.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1.6%;月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月份,平均降水量只有5.1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0.9%。降水集中于6~9月份,这4个月平均降水为342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6%。从正常年份看,降水基本可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年际差大,年内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春缺雨,伏早严重,秋季雨量集中。 黄河
自陕州风景区西边入境,由西向东,从湖滨区境北部沿崖底、会兴、高庙三个乡,到三门峡下游出境,其间总长3l公里,坡降1‰。该河段多弯曲,宽窄不同,一般河宽约500~700米,蓄水以后河面宽1~3公里不等。不受洪水影响时,常流量水深2~4米;受洪水影响时,一般较大洪水水深可达10~15米;非汛期蓄水运用,坝前水深可达20~26米。此处黄河水文情况变化较大,洪枯水最大变化幅度可达数百倍之多。较大瞬时流量为8900立方米/秒(1977年8月7日),较小瞬时流量为85立方米/秒(1974年6月18日),最小流量在关闸蓄水时为0,历史上最大瞬时流量为36000立方米/秒(清道光二十三年),为千年一遇,洪痕高程为306.5米,其次是1933年8月10日,为220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以1964年最高,为685.3亿立方米,最低的是1928年的200.9亿立方米。
青龙涧河
即《水经注》所称橐水,分东青龙涧河和南青龙涧河。南青龙涧河较长,发源于陕县店子乡十八盘的南部及摩云岭西张村乡内的葫芦峪,流经西张村、店子、菜园三个乡和湖滨区交口乡的南梁、北梁、杨家沟、侯家沟、朱家沟等村。东青龙涧河发源于陕县张茅乡的瓦山沟,流经张茅、东凡两个乡和湖滨区马家店、芦家店等村。二涧至交口乡的交口村汇合后,自东南向西北,流经湖滨区交口乡的侯桥、野鹿和崖底乡的斜桥、东贺家庄、西贺家庄、师家渠、家王庄、向阳、三里桥等村,于陕州风景区西注入黄河。青龙涧河全长45公里,流域面积415.3平方公里,流经湖滨区23公里,其中南涧6公里,东涧9公里,合流后8公里。干流平均坡降为12.5‰。青龙涧河河床宽窄不等,最窄处30米,最宽处300米左右。该河冬春两季,水量较少,最小流量为0.3立方米/秒,盛夏汛期,河水暴涨,历史上最大洪峰出现在1914年,流量为2740立方米/秒,历时四至六小时,1938年的一次流量为1183立方米/秒,1982年8月2日为2024 48立方米/秒。
㈨ 叶堡乡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 叶堡乡位于秦安县中部,距县城北10公里处。地形东西狭长,版西部是河谷权盆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充沛;东部是高山梁峁区,梁顶宽平,黄土深厚,沟壑纵横。
叶堡[pu]乡位于秦安县中部。偏西与郭嘉镇相连;北与安伏乡相连;南与秦安县,西川镇相连;东南与刘坪乡相连;东北与莲花镇相连。310国道与207省道贯穿全境。地形东西狭长,西部是河谷盆地,东部是高山梁峁区,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平均海拔1500米。面积87.32平方千米,是秦安县城的供水源地。人口9266户、39971人(2010年),其中农业人口8646户、38915人,非农业人口620户、1056人。辖叶堡、钱坪、李坪、东升、马庙、何李、新阳、金城、侯滩、新区、师河、庞宋、何坪、新联、三棵树、蔡家牌楼、武庄、程家崖湾、程沟、窦家沟、王沟、吴沟22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叶堡村,南距县城10千米。新阳村(杨家沟)1965年发现唐墓5处,出土的唐三彩俑、马等,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㈩ 红军在1948年从杨家沟搬到哪里
中文来名称
杨家沟源
所属地区
中国陕北
电话区号
0912
邮政区码
718199
地理位置
陕北米脂
面 积
7.2平方公里
人 口
1090人
著名景点
杨家沟革命旧址
火车站
米脂火车站
荣 誉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