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辽宁千山的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

辽宁千山的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

发布时间: 2021-02-13 04:36:20

『壹』 辽宁千山

千山
又名千朵莲花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8公里处,面积44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入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38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
千山有景点300余处,按自然地形分为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4个景区。北部景点主要有无量观、龙泉寺、南泉庵、五佛顶和“小黄山”;中部景点主要有中会寺、五龙宫;西部主要景点有太和宫、斗姆宫;南部景点主要有香岩寺、仙人台。千山北部景区还新建了全周电影院、惊险世界宫、唐代古城等一批人造景观,架设了五佛顶、小黄山两条空中客运索道和森林火车。
在千山北部绣莲台景区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弥勒大佛威严正坐山巅。大佛身高70米、肩宽50米、头高10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观。
汤岗子温泉
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15公里处,面积为65万平方米。该温泉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温度达72℃,并含有钾、镁、氡、钠等30余种微量元素。用温泉水和热矿泥配合按摩、针灸、蜡疗及光电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 病、外伤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疗养院内环境优雅,风格独特。曾经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龙宫温泉”和东北军阀张作霖修建的“龙泉别墅”均保存完好,使该温泉成为康复和旅游的胜地。
二一九公园
是鞍山规模最大的市级综合性公园,位于市中心东部,建于1950年,为纪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而命名。公园总面积78公顷,有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培育区、安静休息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和东山游乐园。
玉佛苑
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米,宽66米,纵深58米,红墙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筑钟楼和鼓楼,更显其气势恢宏。殿内有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米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米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
药山风景区
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的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并列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已部分对外接待。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鞍山海城镇东约40公里处,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分为8个景区、200多个景点,有大小山峰450座。该森林公园以奇峰怪石、森林茂密而著称。园内的仙人洞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曾为古人类生活遗址,曾出土过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洞内藏有“飞龙饮泉”景观,这种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岩溶洞穴景观堪称东北一绝

『贰』 千山的地理环境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它南临渤海,北接长白山,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
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包括20个小景区和228处风 景点,分布在几条沟谷内。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盛夏时节,这里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到千山避暑度假绝对是您的明智选择。
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梨花遍谷山花满壑;夏天重峦叠翠,郁郁葱葱;秋天漫山红叶,落霞飞虹;冬天银装素裹,雪浪连绵。美景佳境终年纷呈,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千山不仅以其秀丽风姿吸引众多游客,更适于痴迷于自然山光水色、松青花艳的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从事创作。5月的千山,到处是盛开的梨花,嫩绿丛中,花香袭来沁人心脾。6月初夏的千山,松涛阵阵,树影婆娑,似在上演着绿色的圆舞曲,给人以和谐、优美的感觉。金秋十月,蓝天白云下,漫山遍野处处金黄,触目皆是染霜红叶,是摄影采撷收获的黄金季节。12月的千山到处是银装素裹。风雪中,松柏更加挺拔,山势尤为峻奇。难得的冷峻壮美,更会使摄影创作美不胜收。
千山是中国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原名千朵莲花山。适合喜欢爬山等户外运动爱好者,每年的梨花开花及雪后之景都会让人流连忘返。山路或蜿蜒陡峭,或婉转曲折,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旅游胜地。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临山已谛金钟响,入庙先闻玉炉香”。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使古老的千山更加迷人。这些古老而宏伟的寺庙,有的高耸于险峰之上;有的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有的坐落在向阳坡上;有的隐蔽在古松怪石之阴,与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优美、雅致、幽静的动人画面。正如清初镇国公爱新觉罗高塞在诗中描写的那样:“梵宇起中天,香岩响碧泉。虚堂清晓露,幽壑静鸣蝉。恣引螺峰翠,松含像巅烟。寺以峰为屏,山借寺为显。”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 辽宁省的地理位置

地理坐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陆地面积中,山地面积8.72万平方公里,占59.8%;平地面积4.87万平方公里,占33.4%;水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占6.8%。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部分7.83万平方公里,北黄海7.19 万平方公里。辽宁省共辖14个地级市,其中计划单列市1个(大连),副省级城市2个(沈阳、大连),57个市辖区、5个开放先导区(均在大连)、17个县级市、27个县(其中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辽宁省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1]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近海分布大小岛屿 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与山东省隔海相望。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地形地貌该省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从陆地向海洋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于东西两侧,向中部平原倾斜。地貌划分为三大区。 1.东部的山地丘陵区。此为长白山脉向西南之延伸部分。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东北部低山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6%。东北部低山区,此为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之延续部分,由南北两列平行的山地组成,海拔500~800米,最高山峰钢山位于抚顺市东部与吉林省交界处,海拔1347米,为本省最高点。辽东半岛丘陵区,以千山山脉为骨干,北起本溪连山关,南至旅顺老铁山,长约340公里,构成辽东半岛的脊梁,山峰大都在海拔500米以下。区内地形破碎,山丘直通海滨,海岸曲折,港湾很多,岛屿棋布,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2.西部山地丘陵区。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山间形成河谷地带,大、小凌河发源地并流经于此,山势从北向南由海拔1000米向300米丘陵过渡,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南部形成海拔50米的狭长平原,与渤海相连,其间为辽西走廊。西部山地丘陵面积约为4.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9%。 3.中部平原。由辽河及其30余条支流冲积而成,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5%。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辽东湾逐渐倾斜。辽北低丘区与内蒙古接壤处有沙丘分布,辽南平原至辽东湾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另有大面积沼泽洼地、漫滩和许多牛轭湖。 气候特点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四季分明。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其中朝阳地区最多为2861小时,丹东地区最少为2120小时。春季大部地区日照不足;夏季前期不足,后期偏多;秋季大部地区偏多;冬季光照明显不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最高气温零上30℃,极端最高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零下30℃。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其中,最高为大连,最低为西丰。年平均无霜期130-- 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 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 水文状况河流:境内有大小河流390多条,总长约16万公里。主要有辽河、浑河、大凌河、太子河、绕阳河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国共有的界河鸭绿江等,形成该省的主要水系。境内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入渤海;鸭绿江、大洋河、英那河、庄河、碧流河等注入黄海。 海洋:海域广阔,辽东半岛的东侧临黄海,西侧环渤海,是中国水温最低,纬度最高的海域。海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26.8万公顷。陆地海岸线东起鸭绿江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肆』 关于鞍山千山的简介

辽宁鞍山复千山 4A 级旅游制景区
千山,又称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名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仙人台,又名观音峰,位于南部游览区诸山脉之 巅,大安、中会,香岩诸寺和五龙宫诸庙宇拱卫之中。海拔708.3米,为千山风景区最高峰。峰奇,地险,峰头似蛇背,长20余米,宽10米,峰头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径约20米,由东稍北倾斜,状如鹅头,故俗称鹅头峰。西南北三面均为峭壁深渊,唯东一面可行。明朝初年,在峰顶大兴土木,将半球峰顶变成一平台,修建成仙人台。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盘,周围安放八仙和南极寿星...

『伍』 辽宁千山的特点是什么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

它南临渤海,北接属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

千山为长白山支脉,山峰总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

千山,以奇峰、岩松、古庙、梨花组成四大景观。按自然地形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西部四个景区。分布在几条沟谷内。

这里景色秀丽,四季各异,是集寺庙、园林于一山的风景旅游胜地。盛夏时节,气候极为凉爽,空气特别清新,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辽宁千山

『陆』 鞍山千山具体位置

在鞍山。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称,为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她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属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古往今来,一直是吸引众多游人的人间胜境。

『柒』 辽宁的千山在什么地方

鞍山市东,鞍山站前有直达的 8 路客车。

『捌』 千山的地理位置

共有两处
1、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44平方公里,素有“东北明珠”之专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属区。它南临渤海,北接长白,群峰拔地,万笏朝天,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总面积72平方公里。山峰总数为999座,其数近千,故名“千山”,又名“积翠山”、“千华山”、“千顶山”、“千朵莲花山”,千山“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无处不幽”。

2、千山位于山东枣庄薛城区北部薛滕交界处,距薛城城区5公里,因山头众多而得名,夏禹时奚仲在此造车,死后又葬于山下,故又名奚公山。“千山松柏苍欲滴,霞映幽洞水自流”,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山脚下,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的万亩梨园“花开似银”;延绵十余里的河滨大道,白杨参天,怀抱观梨亭,游艇码头,摩崖石刻,玉皇顶,老北宫,黑龙潭,黄莲洞、迷宫岩奇石等景观,神秘奇异。

『玖』 辽宁省千山在哪

答: 在辽宁省鞍山市 千山,原名千华山、积翠山,又称千朵莲花山。它是我国版东北名山之一,位於辽权宁省鞍山市东南20公里处。相传,远古之时,女娲炼石补天,不慎跌落一块,坠於辽阳,长成千朵莲花峰,即是今天的千山。

『拾』 辽宁千山在哪

千山在辽宁省的鞍山市千山区。

地址:

鞍山高铁站至千山乘车路线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