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的地理位置
㈠ 海安县的地理环境
气候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
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水文
海安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即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㈡ 海安镇的地理形势
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中—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3.6~5米,成陆距今4600~20年历史,愈往海边成陆愈晚。原北凌乡海拔3.5~4米,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平均海拔4~5米。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仇湖、吉庆海拔1.6~3.5米,南部章郭、双楼、胡集、海安镇北部、古贲等海拔在4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
海安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
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
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㈢ 海安这个城市怎么样
海安县位于江苏省东部的苏中地区,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版,南望长江,是苏权中水陆交通要冲。春秋较短,冬夏较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鱼米之乡。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海安
外文名称: Haian
别名: 建筑之乡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海安镇、城东镇、曲塘镇等
政府驻地: 海安镇
电话区号: 0513
邮政区码: 226600
地理位置: 江苏中部
面积: 1108平方千米
人口: 93.81万人(2008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苏F- C、D、E
民族成分: 汉、回、蒙、苗、壮
㈣ 海安镇的地理环境
海安镇抄海安镇属低丘台地,南面濒海,湾多、滩长,海岸线总长24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106小时,冬短夏长,年均气温23?3℃,极端最低气温2?2℃,年均雨量1485毫米。土质为玄武岩发育而成的粗骨砖红壤土和滨海沙质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甘蔗、菠萝、芒果、良姜、香茅、木薯、胡椒、剑麻、红麻、茶、花生、香蕉、西瓜、蔬菜等;水产品主要有鱼翅、海参、鲍鱼、鱼肚、珍珠等海珍品和大黄鱼、鲳鱼、马鲛、石斑、带鱼、鱿鱼、对虾、龙虾、青蟹等多种优质海产品;矿产有钛锆砂矿和硅藻土,储量大,含量高,其中硅藻土含量为70%—80%;海滩涂宜养殖和开辟盐场,海水浓度达3?5波美度。已建起了甘蔗、菠萝、蔬菜、水果、山羊和海水养殖六大商品生产基地。还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㈤ 江苏省海安县到底是属江南还是江北
地处于江北,当然是江北了。不过长江到了下游自西往东是往东南方向倾斜的,海安的地理位置比西边一些城市还是要往南的。
㈥ 海安的地理风貌跟风俗的关系
海安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称灯节、上元节。“十三上灯,十八落灯”专,这期间为属灯花期,正月十五为其高潮。农家于此期间,以竹竿高挂纸糊的红灯笼(上盖雨笠),于每晚点燃,祈求丰年。灯期内普遍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食俗。
与地理关系 :海安沿海,降水多,因此有雨笠;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水稻,因此既有主食既有面食又有稻米。
立夏节:农历四月六日前后为立夏节,家家煮食鸡蛋,戒坐门槛,午饭必备韭菜炒鸡蛋,曲塘一带则不睡午觉,以防疰夏。男女老幼要于立夏日称体重,妇女则头上戴皂角树叶或瞌睡草。立夏前后麦子刚成熟,有用嫩麦磨制糌粑(俗称“冷嫩”)尝新之俗。
与地理环境关系:种植小麦,冬小麦在4月份收割。
㈦ 海安在哪啊/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
全县均为平原地带,地形坦荡,河道稠密。通扬运河、串场河以东为河东地区,是苏北滨海平原的最高处,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3.6~5米,成陆距今4600~20年历史,愈往海边成陆愈晚。原北凌乡海拔3.5~4米,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通扬运河以南以西地区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平均海拔4~5米。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仇湖、吉庆海拔1.6~3.5米,南部章郭、双楼、胡集、海安镇北部、古贲等海拔在4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
海安县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一级河7条:栟茶运河、焦港、北凌河、新通扬运河、通榆运河、如海运河(引水工程)、通扬运河。通扬运河为汉代开凿,吴王刘濞为获取盐泽之利,开凿了上官河、运盐河,也就是今天的通扬运河,是县内最古老的河流。二级河13条:串场河、丁堡河、新古河、红星河、姜黄河、滩河、沿港河、江海河。三级河56条,四级河465条。东西向骨干河道有:新老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北凌河;南北向骨干河道:串场运河、通榆运河、丁堡河、如海运河、焦港、曲雅河;里下河地区有东塘河、北洋大河、七湾河、西塘河等大河。
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
海安年平均气温14.5℃。1月最冷,平均1.7℃。七八月最热,平均27℃。最高年份为1964年7月,气温达29.6℃。1953年8月24日,最高气温39.5℃,2003年7月极端高温则达39.7℃,创历史新高。
海安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1991年,达1636.9毫米。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日13天,降水279.5毫米,为1969年7月6日~18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48天,为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冬旱
㈧ 海安县地理
孩子,你妈叫你回家写作业。
㈨ 海安在哪里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回与姜堰市答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三个不同自然区域。
㈩ 江苏海安坐标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三个不同自然区域。 全县辖14个乡镇,5个场圃,即:海安镇、老坝港镇、角斜镇、李堡镇、西场镇、大公镇、城东镇、孙庄镇、雅周镇、曲塘镇、胡集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省国营海安农场、县蚕种场、县种畜场、县鱼种场、县棉花原种场。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97万人左右,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极少数为回、蒙、苗、壮等18个少数民族。海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880人,是全国、全省人口最密的县之一。地处三市(南通、盐城、泰州)交界地区,204、328国道和202省道贯穿全境,通扬、通榆运河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沿海高速(从海安东部穿过)、规划中的溧(阳)海(安)高速公路在海安相交。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在此交汇,东和东南连接江苏沿海两大港洋口港、吕四港。海安火车站集客运、货运、机务段、编组站为一体,是苏中地区最大的二级编组站,将成为苏北地区沿海港口物资集地,客运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