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
『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0-04-20 12:12:07
文/钟诗贺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积极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五点;1.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有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3.有利于带动农村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4.有利于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5.有利于城市文化对农村的扩散和渗透,提高农村对外开放的程度。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负面影响有哪些
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
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岛”现象。
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下载本文Word文档
猜你喜欢
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
2020-05-08
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020-05-08
非洲的主要地形区
2020-05-07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2020-05-07
光照和热量的区别
2020-05-08
非洲的经纬度位置
2020-05-07
海岸山脉与岛弧区别
2020-05-08
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2020-05-08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020-05-08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020-05-08
相关文章
『贰』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指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指受到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方,如农业、工矿、城镇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场和采育的林地,虽然它们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条件和状态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属于人为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形成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的经济结构,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乡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织结构关系,而且涉及社会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上述三种环境在地域上和结构上又是互相重叠、互相联系的,从而构成统一的整体地理环境。
(2)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扩展阅读
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 ,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叁』 城市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还有电,以及平原地形
『肆』 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是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伍』 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早期的形抄成大多在河流附袭近,这说明水源对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的建立和演变可以说是建立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城市的形成早期一水源为主,然后开始了资源型的城市演变也是建立在自然地理基础上,资源型城市需要土地资源,木材,矿产等等,资源是城市生存发展的根本。
后来城市开始向着交通便利的位置发展,随着人类交流变多,交通便利的地方更适合居住,这个时候自然地理中的河流交汇,港口地区,道路交汇开阔地点就成了城市的首选。
现在社会经济型的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城市地理位置,气候,交通都有很大关系。
新型的旅游城市不用说都是依靠地理环境发展的。
从另一方面说,一个城市的发展规划,首先就要考虑地理环境,气候,风向,岩层,水源,植被,各方面都与地理环境分不开。城市的形成和演变是根据人类对环境的需求而改变的。
『陆』 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城市发展可不考...
【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地区版,故权城市的发展应考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柒』 城市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原因
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增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
(1)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或减少。
(2)对岩石圈的影响,土地质量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到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略)
4、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
>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筑玻璃墙幕,城市灯光
建筑玻璃墙幕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眩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
各种电磁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
影响人体健康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病”
(1)“城市病”的典型“病症”:众多的人口拥挤在空间有限的城市,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增加;由于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集中,特别是汽车等自动交通工具的增加,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分化加剧,贫富悬殊扩大,在一地方形成“贫民区”,甚至出现社会治安的严重恶化。
(2)医治“城市病”的药方:要医治“城市病”,首先,必须在区域概念下,重新进行城市规划。比如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北京市本身,还要考虑周边以及大的城市群,只有在“大北京城市群”的背景下看北京的城市发展,才能克服“城市病”。
其次,改善城市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建设局限于一个小区内的封闭式做法,要形成辐射,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的居住、生产、流通之间更加有序。
第三,要打破现有政策和体制上的约束,并进行实质性修正,协调城市与区域发展,克服目前城市状况所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框架下,才能设计城市交通、居住区、生产区、旅游区以及商业区的分割,进一步把区域产业链协调到一个良好的程度。
在这三个方面的基础上,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立体交通和快速交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问题。
【跨越障碍】“城市病”就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易患的病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城市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指城市里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产生了如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态”问题,也叫城市化问题。
【跨越障碍】城市的发展就是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城市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城市发展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城市规模过于庞大产生了许多“城市化问题”,所以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控制大城市的规模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捌』 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
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噪光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例子: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
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点位置,北邻江苏,南靠浙江,处在长江的人海口位置,所以上海既是海港又是河港.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从建国以后,上海市为了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就开始在城市中心区附近地区修建卫星城.
黄浦江以东地区就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这是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第一条措施.
对策: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原来住在市中心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迁往卫星城和浦东新区,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近20年来,上海市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宽主干道、修建地铁、大桥(南浦和洋浦)、
城市高架公路等.另外,上海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 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
『玖』 自然环境与城市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版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权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拾』 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指一复定社会所处制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