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地理环境
A. 乌桓国的地理位置
乌桓在西起西拉木伦河以东,乌力吉木仁河新开河以南、洮儿河以西、西辽河以北的狭长带状草原一带游牧而生。初时,作为匈奴奴隶的乌桓人受尽了残酷的剥削与奴役,虽然他们发起多次小规模起义,但都被强大的匈奴镇压下去。乌桓对匈奴一直记恨在心,敢怒不敢言。当汉武帝接连向匈奴发动九次大型战役,沉重打击了嚣张狂妄的匈奴国之后,乌桓人这才在西汉王朝的庇护下,渐渐安定下来。
仇视匈奴的乌桓在匈奴败退之后,索性挖了匈奴人的祖坟,这一次惹怒了匈奴单于,他派出5000骑直袭乌桓。西汉得到消息后立即集结了2万人马杀向匈奴,已被西汉吓破了胆的匈奴人闻风而逃,西汉大军转而攻击了乌桓。乌桓根本无力招架汉军的凶猛来势,接连遭受重创。经此一役后,乌桓与汉之间再度结怨。
到了东汉时期,乌桓人屡屡轻装快马突袭东汉与匈奴,竟将匈奴人杀得北迁千里,乌桓铁骑的威名渐渐传播开来。公元49年时,具有远见的东汉光武帝,见乌桓铁骑如此勇猛,便以金银丝绸等巨额财富诱使乌桓彻底为已所用,作为交换条件,81位乌桓部落领袖被东汉分封王侯爵位,允许居住在东汉沿边诸郡,自此以后便与东汉一起反对匈奴与鲜卑,保卫边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乌桓与汉修好后,挑选来自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乌桓人,以及来自科尔沁草原腹地辽西、辽东郡的上好战马,编制成一支战斗力极强的精锐骑兵突击队——乌桓突骑。乌桓突骑由州、郡直接统领,常常作为东汉的先头部队,在大小战事中冲锋陷阵,骁勇异常,赢得了“天下名骑”的美称。
2世纪中叶,也就是东汉中后期,乌桓部族融入了大量匈奴、鲜卑、汉、林胡、羯等不同民族,各自发展着,其中最强盛的是辽西乌桓。到2世纪末,东汉末期时,群雄并起,各方反叛,辽西乌桓与当时反叛的较大割据势力张纯联盟,与骑都尉公孙瓒展开激战,这一战的直接后果是线纯兵败,公孙瓒虽然险胜张纯却被辽西乌桓丘力居率领“乌桓突骑”围困了200多天。公孙瓒是东汉名将,自号“白马将军”首次与乌桓交战,便被“天下名骑”围困达半年之久。
对“乌桓突骑”心有余悸的公孙瓒一心想除之为快,但辽西、辽东、右北平的乌桓三郡又与袁绍联兵10万,借袁绍之手先行将其除去。袁绍遂封三郡大人为单于,赐予印、车、华盖、羽旄、黄屋、左纛,帮助乌桓人建立起正规军队,“天下名骑”乌桓的军事实力达到巅峰。
白狼山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兵逢官渡,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后的袁绍实力大损,仅在一年之后再败于曹操。袁绍之子见大势已去,就投奔了曾与父亲交好的乌桓,曹操与乌桓之间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激烈战事。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准备经滨海道进攻辽西乌桓蹋顿的统治中心柳城,正当曹军欲从无终(今天的天津蓟县)启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滨海道根本不能通行,无奈之下,曹操在徐无山,今天河北玉田东北10千米处,请出了当地的“地理通”田畴。田畴言“尚有微径可从”,这条“微径”就是从今天的河北喜峰口到冷口一线,古时也称“卢龙塞”的交通要道。
公元207年7月,曹操命人在滨海道上竖碑刻字,佯称因道路不通曹军已退,乌桓人见后信以为真,逐渐放松了警惕。而另一边,曹操已率轻装部队从“卢龙塞”火速出关,一路急行军直到白狼山附近,《三国志》中对此事曾有记载:“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引军出卢龙塞……八月,登白狼山。”白狼山距离乌桓柳城尚不足100千米,刚刚得知消息仓促赶来的乌桓军,正与曹军在此处狭路相逢。
曹操手下有多员猛将和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骑兵虎豹骑, 但经过十向天的长途跋涉,体力已大不如前,他们要面对的是为数众多的“天下名骑”;再看乌桓骑兵,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强,但他们缺乏战略与战术配合。曹操抓住这一良机,先命猛将张辽带兵冲入敌阵,将乌桓的骑兵队形冲得七零八散,后又命七员大将率队围敌,几万骑兵混作一团,刀光剑影中,只见人数虽多却不善于整体作战的乌桓军拼命抵挡。曹操见军威大振,再命麾下虎豹骑直接“获单于蹋顿”后当场斩首。群龙无首的乌桓部队登时“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全面崩溃。曹军乘势长驱直入,占据柳城。
曹操屠洗柳城后,袁绍之子继续逃亡到辽东,曹操并未追击,没过多久,辽东太守公孙康就把袁绍之子的首级送来了。曹操在平定了乌桓各郡和袁氏残余势力后,将乌桓“其余众万余落,悉徙居中国”,乌桓骑兵也被编入曹操的骑兵部队,就是这支混合型精锐之师,在后来的征伐西羌之战中,跟随曹操打败了同样以骑射闻名的西羌骑兵——“由是三郡乌桓为天下名骑”再次得到见证。
迁入内地的乌桓人渐渐融入中原,随同汉人编入户籍,同时学习汉人从事农业耕种,逐渐被同化。少部分乌桓人虽然仍留故地,但不久后这里即被强大起来的鲜卑占领,乌桓部族先是同鲜卑融合,后又随鲜卑汉化也同化于汉族。纵横草原的乌桓部族就这样淹没于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
B. 地理故事
南少林之谜:两百多年前为何消失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著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传,公元1276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编导:蔡佳利)
http://tech.163.com/06/0627/08/2KK2BAJ200091N9G.html
C. 汉中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
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汉中气温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于年代久远,均无法查证。
秦汉时期汉中郡西起沔阳阳平关,东至郧关和荆山,绵延千里。秦朝时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南郑县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中国大地,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刘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汉中,称汉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央统一封建王朝后,国号称“汉朝”
三国时期,在刘备入蜀后很快成为曹操和刘备激烈争夺的地区。后来刘备取胜,称“汉中王”,蜀汉即获得此地,现今仍遗留有大量三国古迹,如武侯墓(诸葛亮墓地)、沔县武侯祠、马超庙、定军山、虎头桥(魏延斩首之处)等。
唐初,改汉川郡曰梁州,开元中因梁、凉声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宝初年,又改为汉中郡。唐德宗于兴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乱汉中,六月,叛乱平定后返长安,并以其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领五县。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
国民政府时期,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故宫博物院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土人情丰富多彩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余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锡伯族等。
截止2018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8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51%。
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汉中是我国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现已成为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汉中面皮陕西汉中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于2011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中洋县盛产黑米,也是黑米的原产地。相传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处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3)曹军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 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14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02.15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564.26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42754元,增长9.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4.0%、47.7%和38.3%。与2017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1.4个、0.4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汉中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4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96亿元,增长9.5%。财政支出342亿元,增长9.7%。
D. 求问自然环境影响战争的事例,古今中外的都行,尽量经过结果详细。 赤壁之战,拿破仑侵俄,斯大林格勒保
三国司马懿在上方谷战役中,突然下雨。得以逃脱!
E. 官渡之战袁军和曹军各自的兵力粮草地理环境是什么对比后谁的兵力粮草地理环境更胜一筹
起初形势绍强操弱。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曹操则是四面版受敌权,除了河北的袁绍,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江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渐渐有利于曹操。
F. 三国演义里的环境描写,谢谢!
1、对隆中周围的地理环境的描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2、描写诸葛亮家内外陈设的古诗:“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3、“宴长江曹操赋诗”的情节,其中就有环境描写。先写曹操的大船“于中央上建‘帅’字旗号,两傍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张”,可见曹军之气势;接着写自然景色:天气晴明,平风静浪……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
4、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里是这样描写天气环境的:“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
5、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描写到:是日,大雾迷漫,对面不相见。杨昂军至半路,不能行,权且扎住。却说夏侯渊一军抄过山后,见重雾垂空,又闻人语马嘶,恐有伏兵,急催人马行动,大雾中误走到杨昂寨前。守寨军士,听得马蹄响,只道是杨昂兵回,开门纳之。
6、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里对战争环境进行了如下描述:看看待破,忽然邓艾兵至,冲杀了一阵,蜀兵大败,把张翼隔在山后,绝了归路。正慌急之间,忽听的喊声大震,鼓角喧天,只见魏兵纷纷倒退。左右报曰:“大将军姜伯约杀到!”翼乘势驱兵相应。两下夹攻,邓艾折了一阵,急退上祁山寨不出。姜维令兵四面攻围。
(6)曹军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
G. 帮忙描写以下蜀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
蜀山地理及建筑
蜀山一共有包括无惘峰、无嗔峰、无忧峰、无量峰等在内的十二座山峰,但主要的学习、休息之地都集中在上述四座山峰之中,其余山峰人迹罕至,多有妖物出没。
青石阶:山峰之中有青石铺成的道路,谓之“青石阶”,上有蜀山开山祖师堕天所施保护结界,妖物不敢侵犯。
幻海森林:位于无忧峰和无惘峰之间,是自天地初始便有的存在,里面精气旺盛,适宜任何东西生长。因有妖草保护,白天便会消失不见,晚上妖草退去力量,这林子则显现出来,因此千百年来几乎没受什么干扰。穿过幻海森林便是无忧峰的山脚,再走不远就可以到御剑堂。
幻海森林的外部有作为保护的一片草地。妖草白日里会以幻术掩盖住幻海,那时,幻海里会弥漫着妖草的妖雾,这妖雾对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甚至妖物都没有影响,因为它们心智都很低。但人若吸入这种妖雾,轻者坠入迷梦不醒,重者会出现幻觉,状若痴呆。月下的幻海森林,被称为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美景。
御剑堂:位于蜀山脚下,一入大门便是演武场,其后为正殿,既是平日剑童们的早会之处,也是一个藏着重大秘密的地方。
五大殿:在御剑堂后按照五行方位修造的五座大殿,即东方仁木殿、南方礼火殿、西方义金殿、北方智水殿和居中的信土殿。是各级剑童修习的地方,按等级从低到高分为仁木殿、礼火殿、义金殿、智水殿、信土殿(五殿之名在已连载的文中一些地方有出入,上面所列出的名称是作者夏生的最后修订案,详见09年12月上的创作谈)
松苑和梅苑:位于五大殿之后的东首,是剑童们居住的地方,松苑是男生宿舍,梅苑则为女生宿舍。两苑之间有一条夹道,一直向北通往食堂和浴池。与松梅两苑相对的西边是殿监和殿判们的居所,都是一个个独门独户的小院,住房条件那是相当的不错。
药堂:位于蜀山无忧峰,隶属术宗,既是医院、药房,又是剑童上草药课之地。
地宫:位于御剑堂地下,乃是先人遗迹,规模宏大,其中有很多地方人不曾至。与青石阶一样,堕天把御剑堂下面这一块用术法保护起来,再在墙上镶萤石照明。地宫中无数房间,用来作为仓库。开启地宫和其中部分房间的钥匙只有蜀山掌门萧无极与御剑堂殿监穆显两人分别持有,但之后唐谧偶然得到第三把。
剑室:位于御剑堂正殿下的地宫之中。所谓剑室,其实并不是小小一间屋室,而是一座差不多半个御剑堂正殿大小的石屋,石屋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方形深坑,这一室的光亮都是由这坑中所发。深坑的四壁被凿出了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凹槽,每个槽中都安静地卧着一柄隐隐生光的宝剑,而这些微弱的光汇聚在一处,使整个坑中看起来仿若隐藏了一枚巨大的宝石一般,灵光莹莹。每一面的坑壁边缘都有一道陡峭的狭窄石梯向下延伸,坑中有一漂浮的金色莲花座,用来运载剑童下坑选剑。
藏书阁:位于御剑堂,是一栋二层的楼阁,藏书浩如烟海。内有无数机关,如楼梯、门等等。藏书阁中存在一处巨大仓库,仓库的菱花格子门使用了世上最坚硬的铁黄檀木,而门轴门插均是万年陨铁制成。藏书阁司库祝宁的大弟子欧阳羽曾说:“没有穆殿监那样的武功,千万莫要与它过不去。”而术宗宗主顾青城则说仓库里“什么都有”。
玄天阁:位于蜀山十二峰中的第二高峰无惘峰峰顶,乃是蜀山剑宗所在之地。其西侧有演武场,是剑童修习御剑术课程之处。
青虹阁:位于蜀山无嗔峰,乃是蜀山气宗所在之地。
长明阁:位于蜀山无忧峰,乃是蜀山术宗所在之地。如藏书阁和其他术宗在无忧峰上的建筑一样,精巧繁复,机关重重。
重阳殿:位于蜀山无量峰,乃是蜀山掌门居所。
黑雾峡谷:蜀山深处的一条细长峡谷,其中弥漫着浓浓的黑色有毒雾气,两侧寸草不生,而谷底的黑色浓雾之中却有一种皮上布满白色斑块,几乎没有叶片,高大粗壮而又枝杈细密且生有无数尖刺的奇怪树木生长其中。山风掠过,黑雾翻滚,雾中的不知名树木随之伸展摇摆,显得妖异非常。在谷中有着御剑堂殿监穆显所豢养的恶兽穷奇,以及一座用青白石块垒成的小石屋(其实是魔王华璇的衣冠冢,里面有其生前身穿的乌金铠甲)。
采纳吧!!我好辛苦的说!O(∩_∩)O谢谢
H. 三国演义自然环境描写解析
1,环境描写:《三国演义》第48回有“宴长江曹操赋诗”的情节,先写曹操的大船“于中央上建‘帅’字旗号,两傍皆列水寨,船上埋伏弓弩千张”,可见曹军之气势;接着写自然景色: 天气晴明,平风静浪……天色向晚,东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长江一带,如横素练。 -----------------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三十七回是运用排比句描写隆中景物: 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 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丫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
2.场面描写:《许褚战马超》次日,两军出营布成阵势。超分庞德为左翼,马岱为右翼,韩遂押中军。超挺枪纵马,
立于阵前,高叫:“虎痴快出!”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言未
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
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
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
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
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
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诸将
慌退入寨。马超直杀到壕边,操兵折伤大半。操令坚闭休出。马超回至渭口,谓韩遂曰:
“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
I. 三国赤壁古战场的地理环境
关羽不仅是历史人物,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更是成为老百姓心目中那无敌的存在,从古至今更是被各地商人锁供奉,关羽塑像威风八面,丹凤眼卧蚕眉,传说关羽塑像不能怒目圆睁,如若神像眼睛全睁开就要杀人(此乃中原地区老百姓所传扬千年来的说法),经过关羽的成名,随后慢慢不仅被供奉为道教的神像,佛教也会追加关羽为护法神将(佛教另有关公韦陀量大护法一说)。
关公为正义及正气化身,最善制煞镇妖除鬼魅防小人,家中若有久病之人,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请一尊圣像镇守宅中,更是能驱凶迎吉.所以关羽亦被称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如今道教主要将他作为财神来供奉。关公像除了“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又因其忠义,故被奉之为武财神. 在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内的凤雏庵前,有一颗千年古树,此树高数十米,主杆挺拔,枝繁叶茂,甚是壮观,为周边景致增色不少。据说这颗银杏树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是庞统当年亲手栽种的。这颗古树也是当年亲眼目睹赤壁之战后唯一有生命的幸存者。更有传说庞统死后变为凤凰,金鸾后栖息于这颗银杏树上。
银杏为落叶乔木,是一种孑遗植物。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银杏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 望江亭位于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中的赤壁山的山顶。于亭内,放眼向长江对岸望去,即可以看到当年曹操二十六万部队驻扎的地方——乌林寨。赤壁山像一把利剑直插江心,是观望曹营最好的位置。此处退可守,进可攻,让当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占据了地势的绝对优势。
望江亭据说是黄盖当年观望曹营的地方,黄盖是东吴的三朝元老,早年就跟着孙坚一起打天下,为孙氏基业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吴人人都敬重他。相传,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约黄盖一起下棋,周瑜每走一个棋子,就被黄盖吃掉一个,黄盖甚是吃惊,周瑜假装无奈说到:我无将可用矣。黄盖会意后,毛遂自荐。于是,在赤壁之战中,黄盖果然不负众望,一把火烧的曹军不见天日,曹操仓皇而逃。这把大火为孙刘联军最终的胜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之后孙权论功行赏,将黄盖练兵的太平湖赐给了黄盖,并改名叫“黄盖湖”一直沿用至今。 该馆是以赤壁之战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面积2069平方米。1990年动工兴建,1994年建成。馆内设有序厅、战况模型室、蜡像故事室、文史资料室。馆内的展品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的人文历史和当时三国赤壁鏖兵的壮观场面。
序厅:厅壁上绘有三幅大型地图:《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形势图》、《军阀割据示意图》、《农民起义地名分布图》,厅内陈列着官渡之战时曹操的谋士刘晔发明的大型抛石车,孔明战车、古马车、刘备娶亲轿及三国将士穿戴的铠甲、头盔、兵器等。
文史资料室:陈列着三国都城复原模型、壁画、帝王世系表。王侯封建表及参战将领人物挂图,复制的汉代文物及图片等。复制文物主要有:东吴上大将军、吕侯都尉陈文和的复原墓葬及弩机,赤壁山出土的1000多件刀、枪、剑等兵器及大量三国东吴铜币和铜镜等国家珍贵文物。
三国人物故事蜡像室:舌战群儒、苦肉计、连环计、蒋干盗书、草船借箭、二乔绣屏、孔明祭风七组蜡像更是为我们讲述了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新景区的建设上,则重点打造了由吴宇森导演的一场中国最大的赤壁大战相关场景戏,以及反映当时魏、蜀、吴三国地域文化的三国城、三国宾舍等硬件设施。在软件开发上,以表现三国人物掌故、战斗场面、民俗民风的三国文化为核心,以赤壁再现三国,游客亲历战争为理念,采用三国庙会、实景演义、民间绝技、汉代戏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三国城池,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光游览品种。
按照汉代风格建造的三国影视城,整体设计厚重、沉稳。城内花木扶疏,小桥流水。店铺依岸傍水,点缀以茂林修竹,花光潭影,令人如入仙境。三国城内一切皆以三国文化为依托,无论店铺风格、经营内容、人员装束皆是三国时期风格。景区完美融合了三国文化、汉代文化、道家文化于一体,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建设风格上,以三国影视城为模本进行拓展创新,是一处非常值得一看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