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安徽地理位置介绍

安徽地理位置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2-12 19:19:47

① 安徽的地理位置

安徽是个好地方,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② 安徽风土人情 地理介绍

一、风土人情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徽商、徽墨、徽菜、徽戏的发祥地。

徽菜是中国八大地方菜系之一,随着徽商崛起而享誉大江南北,同时亦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沉寂。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但形成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明嘉靖以后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达于极盛。

历史上,徽商不是一个单纯的以经商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集团,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形成了这个商业集团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儒商” 的美名。

产生了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和以民居、祠堂、牌坊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产生了合“五 方之音”、唱念做打并重的徽戏徽班;徽商后裔、一代宗师程大位发明了算盘 ……可谓群星璀璨,异彩纷呈。

安徽人爱唱黄梅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长于行情,接近生活,唱腔优美,表演朴实细腻,韵味醇厚隽永,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

二、地理环境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经济带,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

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2)安徽地理位置介绍扩展阅读: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

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截至2019年12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9个县级市,52个县,44个市辖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安徽

③ 跪求介绍合肥的特点地理位置等

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城市。
自然景观汤池温泉、桴槎山、丰乐生态园、紫蓬山、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圆通山、四顶山、周公山、大蜀山、双凤湖旅游度假区、冶父山森林公园,岱山湖、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卧龙山、滨湖森林公园、佳州生态园、大张圩森林公园、白马山、南艳湖、翡翠湖、天鹅湖、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还是包公的故里。

④ 安徽省介绍

安徽,简称“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界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河南、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4)安徽地理位置介绍扩展阅读: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

1、植物资源

截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

2、动物资源

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

3、矿产资源

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徽

⑤ 安徽省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安徽位于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119.3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东湖、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个湖泊,长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华阳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升金湖、黄陂湖、石臼湖等10个湖泊。其中巢湖面积770平方千米,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⑥ 安徽在什么地理位置!!!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 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多变。年平均降水量由北向南为 770-1770毫米,主要集中在6 至 9月,且年际降水量悬殊较大,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频繁。淮河、长江横贯省境,天然地把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域。淮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江淮是岗峦起伏的丘陵,江南是重山叠嶂的山区。全省总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省耕地面积6378万亩,总人口 615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1%。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埠、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达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⑦ 安徽地理位置怎么样

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内份,境内山河容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中部,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安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240公里。

⑧ 安徽的地理特征

安徽,简称“皖”,属华东地区,省会合肥市。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始建省,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现今安徽、江苏、上海)东西分置而建省(东部为江苏)。始称江南左布政使司,驻地南京;1667年改为安徽布政使,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今歙县)首字,省府迁安庆。中华民国沿袭清代,置安徽省。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撤销,重建安徽省至今。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 灵秀而繁盛的合肥市
[1]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安徽省与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和江西省相接,地貌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平原与丘陵、低山相间排列。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和皖南山区。平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3%(包括5.8%的圩区),丘陵占29.5%,山区占31.2%,湖沼洼地占8.0%

⑨ 安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 54′--119°37′、北纬29°4
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
面积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
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
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9)安徽地理位置介绍扩展阅读:

安徽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⑩ 安徽地理位置那么好,为什么经济落后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东不西地跨南北是个居中的位子,但实际上安徽是从南到北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地理经济单元,一个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此地以阜阳为中心,是传统的中原地区,面积很大,一直以来以农业为经济发展的重心,计划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但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个是淮河和长江之间的江淮地区,此地以合肥为中心,积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国后由一个小县城发展而来的,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经济总量才超过省内的芜湖,现在虽说是安徽的经济重心,却是靠举全省之力硬拉上来的,安徽大量的资源被用来投资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产业发展就被拉了后腿。一个是长江以南的皖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积狭小,但自古以来便是富庶之区,在安徽GDP中占了很重要的比重,此处以芜湖为中心,但因离南京太近,经济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个说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个地区形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发展思路,整个安徽的经济建设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个地理单元实际上形成了三种不同地域文化,单从口音上讲皖北地区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区则是江淮官话,皖南地区主要是徽语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吴语,这完全就是三个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实没太多认同感,皖北学生到皖南来刚开始都很不适应。合肥和芜湖长期以来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惯,芜湖一直认为自己省会的位置被合肥抢了,要造反,合肥则是要镇压。( 建国以后以曾希圣为书记的安徽省委就没有考虑过安庆当省会了,但是在芜湖和合肥当中纠结了好久,比较倾向选芜湖当省会,并向中央打了报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视察,给曾希圣一封信上写:“ 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骄傲,以为如何?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考虑,比较适宜,以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会地位。所以说芜湖人一直认为合肥抢了芜湖的省会)。 实际上这从侧面反映了合肥对皖南等长期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的控制力之薄弱。从交通来说自从铁路发明之后,水运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极大宗货物还靠水运外大部分运输都依靠铁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处于铁路交通末端的老省会安庆越来越难以成为省会。而安徽铁路运输之糟糕是难以想象的,京广,京九,陇海,沪昆等干线铁路要么绕开了安徽要么擦着安徽过,并未将省内的几个重要城市串联起来,铁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铁路,皖赣铁路,宁芜铁路,这几条铁路还并未连在一起,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芜湖长江大桥修通之后安徽南北铁路才连为一体,只到现在安徽大部分铁路还未进行电气化改造,路上跑的是东风机车,运力非常紧张,实质上安徽一个地处南北交界过渡的地区成为了中国铁路交通的支线末梢地区,这极大的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来源:网络】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