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理位置
① 金牛道的地理位置
金牛道另有一条线路,从本县烈金坝西行经代家坝、阳平关、广坪河至金山寺青岩子(界牌)入四川界,去白水(今名沙洲)至昭化而与经宁强县城之路合。此道较坦缓,是南北朝以前秦蜀主要通道。
② 木门道的地理位置
木门道(俗称峡门),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80华里牡丹木门村附近。古道东西两面版雄山对峙,壁立千仞权,空谷一线,状若天然门户。东侧为王家梁山和张家坪,西侧为旋帽梁。峡谷中稠泥河自北向南涣涣流入西汉水,峡谷窄处仅有一小道可通。中间有一条宽约50米长的峡谷,大有一将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③ 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中的栈道的地理位置在哪
“栈道”是从关中翻越秦岭,南通汉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岭古道、褒斜道、连云栈道内组成.全长250公里,架于悬容崖 绝壁和泥沼之地.“陈仓”是宝鸡的古名,这里特指渭河北岸的陈 仓古渡口.栈道在关中的出口斜谷关距陈仓古渡相距约70公里.
④ 华山栈道的地理位置
华山长空栈道,位于华山极顶南峰东侧南天门外的山腰间,经燕子叼回表、朝元洞,答踩崖隙凌空悬梯下10余华山长空栈道[1]米,沿附悬崖而搭宽不盈尺的方木栈道至全真岩下,道路全长约百余米。
长空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胆小人就在升表台看看也就行了。所以石刻上不少警告之语:“悬崖勒马”等。
⑤ 米仓道的地理位置
米仓道起于陕西汉中南郑,翻大、小巴山,过米仓山进入蜀地南江县回境,穿越南江县150多千米后跨入答巴中,又沿巴河、渠江南下重庆,此乃水陆交融之米仓道之一,又其陆路,经蓬州(蓬安)顺庆(南充),再下合州(合川),直抵江州(重州),此乃南米仓道所经之路线矣。沿南方丝绸之路经南部、三台、中江沿线抵成都。此乃米仓道西线矣,此线其北乃接广元入蜀古道。
米仓道入南江后又东分,经贵民关入通江汉壁道、洋万涪道,抵终点地重庆、成都。
米仓道古文献记载不多,对于它的研究,仅以古道沿线的关隘题刻,出土的古钱、银器、陶、瓷器、古文化遗址等有时代性的实物进行简考,在古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条件下,位于 米仓山南麓的南江境内长达150千米的古道上残留和出土如此多和珍贵的实物,足以证明,米仓古道在我国交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⑥ 地理位置:蜀道
古蜀道,从抄广义上说,南起成都,过广汉、德阳、梓潼,越大小剑山,经广元而出川,在陕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过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春川,全长约1000余公里。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七盘关,全长约450公里。
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入蜀的樊道,有自甘肃入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入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也包括蜀地范围内的道路,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的概念,即由关中通往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傥骆道(堂光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等。
⑦ 清原道在韩的地理位置
清原郡韩国忠清北道的一个郡,郡的东部是忠清南道燕岐郡、南部与大田广域市接壤。内环忠清容北道道厅清州市,2014年7月1日解体为清州市一部分。
人口:12.4 万 (2001 年)
面积:814.4 平方公里
省份:忠清北道
⑧ 布吉街道的地理位置
布吉街道位于深圳市龙岗区 中的一个街道,紧挨罗湖区,已有很多人口,是深圳快速发展区域之一。
2007年3月,布吉街道一分为三:布吉、坂田、南湾3个街道办事处 布吉已经涌现出一批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创新意义的好举措。文博宫以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为标准,构建了以创作学习、展览交易、鉴赏体验、金融投资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致力打
造“文化+建筑+艺术+旅游+金融”的新型文化产业模式
新兴产业:以甘李工业园为龙头,重点发展新电子信息、新能源、软件、新材料、生物医疗类企业,将其打造成国内重要的中小科技企业上市服务总部基地。到2016年,园区全部建成投产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05万平方米,进驻高科技企业约320家,园区产值达35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中小科技企业上市服务基地。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旧称,改镇建街后,拆分为布吉街道、坂田街道、南湾街道,三个街道。管辖25个社区,其中布吉、上水径、下水径、三联、甘坑、大芬、木棉湾、南湾,8个是“村改居”社区。布吉圩、龙珠、长龙、德兴、丽湖、龙岭、国展、茂业、中海怡翠、东方半岛、罗岗、光华、凤凰、金排、可园、翠湖、文景17个是“非村改居”社区。
⑨ 唐朝“十道”具体位置,如河南道,请指出其具体范围
关内道
今陕西西安附近地方,另设京畿道。始设关内道采访使,以京官遥领。乾元元年(758)改为观察处置使。关内、京畿二道同治长安。
河南道
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开元中分置都畿道,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辖河南府河南郡、汝州临汝郡,共2个府州。河南道遂改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县治。 同时,河南道也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
河东道
今山西永济县治。基本地域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西北部。
河北道
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山南道
今湖北大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终南以南,河南北岭以南,四川剑阁以东大江以南之地,治襄州,今湖北襄阳县治,后分为山南东西道。
陇右道
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乾元元年(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
淮南道
相当于现在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湖北省东北部和河南省东南角,即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湖北应山、汉阳以东的江淮地区门,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江南道
为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越州(今绍兴市区)。
剑南道
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部,云南省澜沧江、哀牢山以东及贵州省北端、甘肃省文县一带。
岭南道
治所位于广州(今广州市),辖境包含今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开元时将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五州(今福建省)划给江南东道。
(9)道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六二七)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唐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