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源
⑴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源及获取方式(明天考试,急)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①地图
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
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⑤实测数据
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⑵ 目前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数据源都有哪些
在目前的状态下很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部门往往存在基础数据更新周期长内,数据更新质容量差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基础数据的更新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模式上,现在很多的部门是采取了重新测量、入库的方式来进行的,在发生变化的地方,重新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然后再重新录入到数据库中,这样可能在数据库中存在有多套数据,容易导致某一地区数据的不一致,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量利用各种工程竣工测量资料来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更新,这样可以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的速度,保证其准确性。
1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
2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
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更新
⑶ 地理信息系统
工资可以是3K,,5K,一直往上。。。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有前途,但在大学不要光看书,要多交流,多动手。
为什么这么说?
GIS专业绝对是个好专业,不然,为什么很多学校都在近些年开设了这些专业呢? 这是社会对GIS人才的需求驱动的结果。
为什么不能光看书?因为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不是单纯的GIS理论知识,需要的是GIS应用,用GIS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GIS解决环境、资源、规划、公共安全等问题,这些应用需要GIS理论支撑,但更重要的是行业的知识与GIS结合,GIS应用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手段,比如GIS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怎么学习GIS应用,比如,用ArcGIS软件,做一个选址分析、做一个污染源分析、路径分析等等,这些需要理论的支撑(分析的原理),但也要懂GIS软件的操作。熟悉GIS软件,是提高自己GIS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为什么要多交流?学生进入大学,马上进入理论学习,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这些知识做什么?在什么地方用?这是很多大学GIS教育的通病。学生更需要的是实践,更需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而不是老师把备课的内容站在讲台上讲完后,学生抄了笔记,期末考试背一下笔记,拿个80分就是学到了知识。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教会学生使用GIS软件、教会学生如何用GIS软件进行一些分析,还可以教学生进行一些GIS软件的二次开发等等。如果老师提供不了这些条件,那是教育方式的不足,那么学生不要自暴自弃,一定要多交流,通过网络查询GIS学习的方法(比如,你在网络里面问这个问题就很好),通过网络了解GIS学习的资源,比如,哪里可以下到GIS软件,哪里可以下载到GIS资料;可以到图书馆阅读GIS应用、开发等书籍;可以参加大型GIS公司每年举行的GIS应用开发竞赛,比如ESRI公司、超图公司、MapGIS公司都在搞,这些机会要把握。还可以加入GIS的BBS,看看前辈门在做什么?成立一个GIS群,大家交流学习经验、心得等。
为什么多动手?就是主动地突击,而不是被动接受,没有人会主动来教自己学习。实践很重要。
坚持下去,GIS同行们,中国的GIS发展需要大家。
⑷ 获得地理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读书、看报、旅游、网络、他人介绍等
⑸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它是对表征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的地理数据的解释。地理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空间位置数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 属性特征数据是属于一定地物,且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时域特征数据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段/时刻 ( 如在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中,如瓦斯浓度、巷道风速、井下压力随时间变化等) ( 刘桥喜等,2004) 。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
地理信息系统是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更新、分析、输出等处理的工具。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 ( 又称图形数据) 和属性数据两部分,空间数据主要负责点 ( point) 、线 ( line,arc) 、面 ( surface) 等图形实体的管理,而各类图形实体的属性管理则由 SQLServer,Oracle 等数据库来承担。事实上,人类对地球三维空间中任意实体的表达,应该是图形和属性的并集,这样,才能对物体进行较为精确的描述。所以,只有地理信息系统才能对空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描述 ( 石磊等,2005) 。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GIS 把这些技术与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与不同数据源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操作和模型分析,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产品 ( 刘铁民等,2004)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与管理信息系统 ( Manger Information System,MIS,如矿井巷道检索系统、通风管理系统等) 的主要区别在于: GIS 要对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 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 而 MIS 则是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如图 2. 3 所示,有一张煤层区域地质图,在计算机中没有存储图形,只存储了右边的列表。
图 2. 3 煤层区域图信息
图 2. 3 中数据是按矩阵排列,一行称为一个 “记录”,一列是同类项称为一个 “域”,每一行代表一个独立的矿井单元所具有的属性。查询时可以做逻辑运算,不受域和记录个数的限制。例如,可以检索煤层厚度大于 4m,瓦斯含量大于 15m3/ t 的矿井,查询结果为林北矿,安东矿和洪阳 2 井。这里虽然管理的是矿井资源信息,但没有反映空间结构( 与地理位置无关) ,因而该系统仍属于 MIS 的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数据库虽然都有空间查询、分析和检索功能,但是地图数据库不可能像 GIS 那样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 ( CAD) 的共同特点是二者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数据,但 CAD 图形功能较强,属性库功能相对要弱 ( 刘铁民等,2004) 。相对而言,GIS 完善了上述各种系统存在的不足。实现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操作运算,数据查询、检索,应用分析,数据显示,结果输出等功能。其他各种功能,下述各章还会进行详细介绍。
⑹ 怎样区分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和GPS
一、定义不同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RS(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二、研发时间不同
GIS(地理信息系统):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由联邦林业和农村发展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渥太华研发。
RS(遥感):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
(6)地理信息源扩展阅读
一、GIS基本特点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二、遥感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⑺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的区别是
地理信息系统是某一个专业方面的,如:交通系统、警务系统、房产系统等等;数字地球现在叫数字城市,是一个平台,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地图等)的城市平台,可以把其他专业的数据加载到平台上,公开可以公开的部分,联系可以链接的部分,形成整体的综合应用模式。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在高速网络上进行快速流通,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快速、直观完整地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数字地球”将最大限度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7)地理信息源扩展阅读:
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从二维向多维动态以及网络方向发展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发展和诸多领域的迫切需要如资源、环境、城市等。
在技术发展方面,一个发展是基于Client/Server结构,即用户可在其终端上调用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和程序。另一个发展是通过互联网络发展Internet GIS或Web-GIS,可以实现远程寻找所需要的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图形和图像。
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地理空间分析,这种发展是通过现代通讯技术使GIS进一步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接轨。另一个发展方向,则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从空间数据库中自动发现知识,用来支持遥感解译自动化和GIS空间分析的智能化。
⑻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有:地图数据 ,遥感数据,文本数据,统计数据,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和已有系统的数据。 (1)空间数据:野外数据采集和地图数字化。对于大比例尺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而言,野外数据采集可能是一个主要手段。野外数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⑼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吗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特点不同
1、遥感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地理信息系统
1)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2)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3)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二、分类不同
1、遥感
根据工作平台层面区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气球、飞机)、航天遥感(人造卫星、飞船、空间站、火箭)。
根据记录方式层面区分: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根据应用领域区分: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
2、地理信息系统
按功能分类:专题地理信息系统(Thematic GIS)、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 Tools)
按内容分类:城市信息系统、自然资源查询信息系统、规划与评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GIS中使用的技术
三、应用不同
1、遥感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2、地理信息系统
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统也分化出定位服务(LBS)。
⑽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源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开拓和深入,要求它存储的数据量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在不断地积累和延伸,以便更好地研究自然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往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几乎都是通过地图数字化建立起来的,使用户不能接触到原始资料及其有关信息,而原始数据 ( 包括遥感影像数据) 是有效进行模拟和控制误差传播的基础。同时,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例如河道的变迁、森林的砍伐,以及建造道路、房屋等都会引起变化,为了保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性和现实性,要求 GIS 定时、及时更新系统中的数据。
上述 GIS 所面临的难题可以通过 GIS 与 RS 技术相结合,得到很好的弥补。遥感技术是获取地面信息的现代化新技术手段,利用航空和航天遥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而且能够方便地探测到人类甚至难以到达地区的资源,获得常规手段难以搜集的信息。因此,遥感技术可以成为一种获取和更新空间数据的强有力手段,能及时提供准确、综合和大范围内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与环境数据,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十分重要的信息源。GIS 以遥感信息为系统的数据源,它处理信息所需的时间就有可能压缩到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之内,从而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对于 GIS 来说,应用 RS 作为新数据的来源,在初期存在数据精度不够的问题,而现在随着遥感传感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GIS 利用 RS 数据时,只要考虑不同来源、不同精度的资料放在一起如何管理和应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