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两河流域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12 08:03:48

1. 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文明产生的时间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回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答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Sumerian)、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

2. 古尼罗河、古印度河、两河流域在什么地理位置

古尼罗河: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古尼罗河主要位于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

古印度河:地理位置主要在现在的巴基斯坦境内。

两河流域:主要位于伊拉克。

(2)两河流域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尼罗河流域分为七个大区:东非湖区高原、山岳河流区、白尼罗河区、青尼罗河区、阿特巴拉河区、喀土穆以北尼罗河区和尼罗河三角洲。英国探险家约翰·亨宁·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发现了尼罗河在维多利亚湖的“源头”,该河北流,经过坦桑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从西边注入非洲第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尼罗河干流就源起该湖,称维多利亚尼罗河。河流穿过基奥加湖和艾伯特湖,流出后称艾伯特尼罗河,该河与索巴特河汇合后,称白尼罗河。另一条源出中央埃塞俄比亚高地的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士穆汇合。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

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3.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成就体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1是因为风沙较大,所以大部分都是矮建筑。2是高温,强光,所以有高塔式建筑和圆顶,外表以棕黄色为主。

4.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

地理位置美索不达米亚广义的指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 地理位置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5.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地理位置

近阿拉伯半岛(或者填西亚)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6. 两河流域

选A,你补充的问题有些错误。只有古巴比伦文明才是两河流域内。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容和幼发拉底河。其他文明之所以称大河流域是因为她们都是由一条世界级大河孕育出来的。当然古巴比伦文明也可以称作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是个泛指,两河流域是特指古巴比伦文明。

7. 古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两河流域位抄于西亚的美索不袭达米亚平原,在波斯湾的北部,该平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光照充足,降水不太多,因为这儿是热带沙漠气候,但这儿有灌溉水源,因此孕育了古两河流域文明。古两河流域文明主要位于现在的伊拉克境内。

8. 古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同纬度的南方相比在气候方面有何差异为什么

多了

9. 像古代两河流域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些地域形成什么样的政治

地理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所谓两河流域,指的是发源于西亚塔失鲁山和扎格罗斯山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流过的地区。这两条河流在巴格达附近几乎相汇有分开,到距离波斯湾大约八十公里的地方才相汇。从巴格达以下,两河流域所造成的肥沃冲积平原,就是两河流域古文明孕育和成长的地方。这块冲积平原的南半部古时成为苏美尔,北半部称为阿卡德,又可以成为巴比伦,巴比伦的北面成为亚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在干燥环境中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两河的水源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它们每年泛滥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泛滥的时间一般在四月到六月。从水源头到三角洲的距离很短,所以冲积的比较剧烈。两河流经大片的沼泽地时,河水大量蒸发,在到达三角洲入海口时沉淀了大量的盐分,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直存在盐碱化的问题。幼发拉底河河床的中间部分比周围高,泛滥的河水就会在几个星期中停留在临近的泛滥盆地中,盆地因此沉积了大量的盐分。要保持土壤的肥力,两河流域的人们需要修建灌溉网络来控制河水的泛滥。如果不做维护,任河水泛滥,两河流域的平原将不能够耕作。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弃耕的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断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于土地弃耕有一定的关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河流比较婉转曲折,因为北部多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有所改变。从乌鲁克晚期到乌尔第三王朝,居民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区,但是随着南部盐碱化的不断加剧,居民逐渐北移。
在没有先进的水利技术的条件下,北部河谷地区很难维持灌溉网络,随着水利技术的不断提高,帝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工程,北部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部的盐碱化问题变得越来越重。在一个时期,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了一半,但是需要种子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多。长期连续的耕作,不做设当的休耕,加速了盐碱化的进程;常年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保持在很高的位置,盐分不能被冲刷掉,停留在地表上层。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人们不断地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三角洲地区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非原创】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