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河流
本区大江大河较多。
本区中部和北部以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主。南部和西部则分属珠江流域、元江(红河)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内流区还有众多的内流河汇入大小高原湖泊。
湖泊
本区的湖泊主要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个区域:1、藏北高原湖泊区,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则三个地区的部分区域,主要代表湖泊为纳木错;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区,包括云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区,主要代表湖泊为滇池、抚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区,包括大理以北的云南省内地区,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泸沽湖等。
行政区划下的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四川的中东部和东南部。
一、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重庆大部和四川省中东部。
二、 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全境与云南省的南部和中东部。
三、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自然资源
西南地区江河、林木、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我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宝贵地区。
矿石资源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130种,有色金属约占全国储量的40%。例如四川,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82%和33%;云南有色金属达112种,其中铅、锌、锗均为全国之首;贵州拥有64种矿,其中汞、煤、铝、磷等30种矿物居全国前列。

② 西南地区的地理知识点
1)概况
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③ 急求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资源,自然灾害,生态问题,农业,工业,交通
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集中,腹地广阔、资源富集,发展极具潜力。
地形多山,跨三级阶梯,地质灾害频发,交通建设困难。(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和冻土;横断山脉:山高谷深;四川盆地:群山环绕,蜀道难;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地无三尺平)
气候多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夏季暴雨易滑坡、泥石流。水文条件上,有多条大河,不利于航运而富水能。川江及其支流中下游和西江水系运输价值较高。
资源条件:丰富且潜力大。农林矿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分布组合好。适宜发展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能源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丰富,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贵州(六盘水)是“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油气资源前景看好;耕地短缺。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西南林区是横断山区,滇南谷地是热带作物基地。
社会经济条件:已形成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交通制约经济发展,内部经济联系和协调差,外运能力不强影响生产;加强西南交通运输建设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西南地区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
山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途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泛亚铁路:昆明—新加坡
南昆铁路:南宁—昆明
自然灾害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④ 关于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西南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一、四川盆地版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权围包括重庆市大部,四川省的中东部和东南部。
二、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省全境与云南省的南部和。
三、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省北部、西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⑤ 介绍一下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
西南地区以盆地、丘陵地形为主,北有黄土高原,南有云贵高原,西有青藏高原,东有巫山、大巴山,四周均是高山峻岭,又处于中国气候南北分界线附近,致使这一地区长期处于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地带,夏季闷热潮湿,冬季阴冷多雨,春秋季多云多雾,一年四季难有几个晴爽天气,是中国日照时间最短、光照强度最差的地区。据相关气象资料统计,重庆、四川、贵州三地区,年日照时数仅1000—1400h/a,年辐射总量为3344—4180 MJ/m2.a。
该地区太阳能资源虽然缺乏,但煤炭、天然气资源却很丰富,居民、企业的生活、生产大都依赖这两种能源。然而,其大量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在多雾、多雨、潮湿的气候作用下,又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在该地区,酸雨留下的斑驳“锈色”,随处可见,尤以城镇、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为甚。 云南气候大致与地形相对应。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区为山地立体气候区,从海拔几百米上升至几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谓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丝猴就出没于此。而北回归线以南的西双版纳、普洱南部等地则属于热带季雨林气候,即全年高温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东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冷,雨热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属于低纬高原气候,“四季如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影响云南的季风来自孟加拉湾,叫做孟湾季风。这是一股带着大量水汽的气流,全国大部分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也来自于这股季风。(在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太平洋季风的主要作用是推动雨带北移,而降雨的水分来自于印度洋季风。)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四川东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为1300~1800毫米;次为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
云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众多,多年平均产水量2,222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量1600亿立方米,两项合计人均拥有约1万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4倍。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并且成为最大的能源优势。由于地形缘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其它特点参考
http://ke..com/view/7627.htm
http://ke..com/view/9862.htm
http://ke..com/view/7242.htm#5
⑥ 西南地区自然地理(地势,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水文和水系,植被,矿产资源,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区内河流纵横,峡谷广布抄,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还有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河谷地貌和盆地地貌等.地势起伏大,海拔5000~6000m的高峰众多,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年均温分布极不均匀;雨量丰富,平均约1000~1300mm,少雨和多雨地区雨量相差可达5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热条件及特殊的地质史,使得该区蕴含了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区内有丰富的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还有丰富的锡矿、铜矿、铝土矿、磷矿等矿查资源.
⑦ 西南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
地形复多样,分布着制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成都平原。
地形崎岖,多山脉,处于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上,多发生地震灾害,岩体破碎,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云南小江流域问题尤为突出。
云南因此被称为“泥石流王国”。
以西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成都平原河网如织,被誉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西藏地区则是西南气候最恶劣的地区,温差大,紫外强烈。
人文地理----------------------------
随着中部崛起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南地区日新月异,
贵州简称黔或贵,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风情淳朴。云南简称滇,既有丰富的物种也有浓重的边陲气息。新疆旅游业亦发展兴旺,四川更有蜀国三国文化遗址等众多旅游资源。
在重庆等重工业发达城市的带动下,农贸、工业、旅游竞相发展,呈现出强大生命力。
⑧ 重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城市的地理条件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
附近矿产资源丰富
重庆市主要地理信息内:
1.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容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南部,地跨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是我国最大的直辖市。
2.重庆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3.重庆气候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
4.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已探明储量39种,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
5.重庆旅游资源丰富,比较著名的景点有长江三峡,丹霞地貌等。
6.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舟楫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品集散地,重庆还是著名的工业制造基地之一。
7.重庆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古迹,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
⑨ 我国西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从气候,土壤,地形等等等等~~最好出自是权威的地方,感激不尽。
在我来国自然区划概念源中,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
地形地貌:
西南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00一、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包括重庆市大部,四川省的中东部和东南部,还有陕西省南部。
00二、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省全境与云南省的南部和中东部。
00三、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省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气候:
一、四川盆地湿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比较柔和,湿度较大,多云雾,
二、云贵高原低纬高原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是生产四季如春气候的绝佳温床,四季如春
三、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
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土壤:
土壤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为主,广西以红壤、赤红壤为主,云贵高原以红壤、赤红壤、黄壤燥红土为主,四川盆地以紫色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