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海南地理环境简介

海南地理环境简介

发布时间: 2021-02-12 06:14:17

『壹』 海南区的地理环境

海南区位于乌海市区南部。东、南两边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毗邻;西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陶乐县接壤;西依黄河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隔河相望;北与乌海市海勃湾区相连。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约1005平方公里,占乌海市总面积的57.29%。地理座标为北纬39°15′~39°32′,东经106°40′~107°09′。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海南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拉僧仲,与乌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勃湾区相距28公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50公里,距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驻地东胜区330公里。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相距128公里。
海南地区的间歇性地表迳流,除了小部分渗人地下,补给地下水以外,大部分顺沟谷流走。黄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资源。
第四系冲积洪积层潜水。共有4个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含水量颇丰。尤以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层含水和中下更新统冲积洪积层潜水和承压水为好,是海南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 海南地区属温带荒漠、半荒漠动物类群,动物种类组成比较简单。兽类20余种,主要有狐狸、刺猬、兔子。曾有黄羊、青羊、盘羊和野驴,已绝迹;鸟类40余种,主要有云雀、麻雀、喜鹊、石鸡、鹰、雕和猫头鹰等; 无脊椎动物40余种,主要有青蛙、壁虎、蜥蜴、蛇和蜗牛等;鱼类30余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青鱼和泥锹等。
海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有69科,181属,279种。其中木本植物66种,包括乔木6种,灌木37种,半灌木22种,木质藤木1种。草木植物201种,其中菊科植物有20属45种,藜科植物有13属32种;豆科植物有12属23种;禾本科植物有13属16种;十字花科植物有8属10种;毛莨科植物有5属9种;蒺藜科植物有5属8种;蔷薇科植物有5属8种;蓼科植物有4属7种;百禾科植物有4属7种;紫草科植物有5属9种;唇形科植物有4属4种;树柳科植物有2属4种。另外还有孢子植物11种。

『贰』 海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位于东经108°37‘—117°50',北纬3°58’—20°20‘,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地处我国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本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有汉、黎、回、苗、壮等民族。本区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

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1988年是由广东省设海南省。全省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人口724万。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中部为五指山,沿海平原占全岛面积2/3。

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清新的空气使海南岛有“百果园”、“南药宝库”、“长寿岛”、“绿岛”的美称。游客可观赏热带作物,探险热带森林,游览火山口,观赏海上红树林,并且攀登石林。

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为五度左右,平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至30℃,海边阳光充足,太阳光照很厉害。海南岛也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占全国60%以上。此外还有剑麻,咖啡,椰子,菠萝等热带作物,热带雨林中盛产贵重木材,藤类,南药及珍贵鸟兽。海域盛产石斑鱼,海龟,龙虾等。海南资源丰富,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建设中的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是一座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岛屿,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热带海滨、民族风情、地热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等。特别是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都是优质沙滩,椰风海韵为国内外旅游者所赞美。

海上交通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环行线沿途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东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绿,中部是热带雨林地带,东南部是椰林地带,西部多为橡胶林地带,热带水果终年不辍,有椰子、香蕉、菠萝等。

前往岛上各旅游景区,可以沿东、中、西三线公路,东线海岸区为富于热带情调的椰林及海滩,中线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西线则可参观盐场、自然保护区和水库。有海口、三亚、八所、清澜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会海口,海岛港城三亚。名胜古迹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旅游中心、儋州东坡书院等。

海南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东方的夏威夷。人们这里尽情的享受阳光、沙滩、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在海南可以参加各种海上娱乐活动。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风景。海南的各种娱乐场里精彩的演出会令游人赏心悦目。东山还有更让你感到休闲娱乐的活动高尔夫球场,绿草如菌,环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这个高雅的运动。琼海官塘温泉,还有一流的温泉,和完善的康乐设施。

旅游资源:海南岛的海岸线长达1584.8千米,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牙笼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县的清澜湾,琼海市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猴岛,东方县鱼鳞洲等。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县“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和红树林海岸景观。陵水县南海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五指山为海南岛主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海南人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地方文艺:有琼剧和黎族、苗族歌舞。

饮食文化:著名菜肴有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万宁县)、曲口海鲜(琼山县)、万泉鲤鱼、五指山金钱龟和鳖、福山乳猪、东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则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尝香饮则是一种难得享受。

『叁』 海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简介!

1、地理环境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2、历史文化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海南岛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国最南端。

3、风土人情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3)海南地理环境简介扩展阅读:

海南气候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肆』 海南的地理与环境介绍

楼上的只说了三亚和海口耶,我补充其他地方,推荐一下啊。希望大家都去海南岛版路由啊权。
琼海的博鳌有玉带滩啊,东方有坡鹿(全国仅此一家),儋州有苏轼草堂,文昌有文昌鸡,宋庆龄故居,还有要投入建设的文昌发射基地。梅林乡(这地方,真的不清楚,在广播里听说的,不知有没有打错字。)据说这里很漂亮,比海南岛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漂亮。东寨港有红树林。五指山市的风光和民俗都值得一游。莺歌海有渔场盐场。

『伍』 海南的地理环境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海南省全省陆地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中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陆』 海南岛地理环境谁知道

海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简介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时代,海南岛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为扬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几十万人迁徙其地。其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秦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王国势力和影响当及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罢珠崖郡,下诏放弃珠崖郡,设置朱卢县,隶属交州合浦郡。 在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设县,至汉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前后历时65年,海南岛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的。 东汉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而省朱卢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复置儋耳县,珠崖、儋耳2县均隶属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强了东汉王朝与黎族先民的联系。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在雷州半岛设立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领徐闻、朱卢、珠官3县,属高州管辖,对海南岛实行“遥领”。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朱卢改为玳瑁。合浦郡领合浦、南平、荡昌、徐闻、玳瑁、珠官6县。属交州。不久废珠官县。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以珠官、朱卢属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书》均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是为“海南”一词的最早记载。崖州设置,此事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 西汉至南北朝,大概经历了始置、罢弃、遥领、重建的过程。西汉王朝在海南开郡设县,虽经残暴手段实现,但从历史上看,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由于封建统治治理政策失误和中原多乱,海南又长期处于自治的状态。特别是南朝梁时,在废儋耳郡归附俚人首领冼夫人达千余峒的基础上重建崖州,这对后来历代中央王朝有效统治海南有着重要的意义。 4.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军挥师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帅归降。同年十月,海南岛改乾宁安抚司为琼州府,并改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3州隶于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又将南建州改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隶于广东省。从此,海南岛归广东省管辖。 洪武九年,海南岛属广东布政使司海南道。当时领县情况是: 琼州府领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会、会同7县;儋州领宜伦、昌化2县;万州领万宁、陵水2县;崖州领宁远、感恩2县。海南岛1府3州13县。 正统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伦县并入儋州,崖州附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附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治所在地的县,归并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机构重叠。琼州府领3州10县,并成了明代的定制。 明代南海诸岛改归崖州管辖。 明代还把“归附”的黎族编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于州县,和汉人一样纳粮当差。 清代,于海南设置琼崖道。下属: 琼州府(治今琼山市府城镇),领1州8县:琼山(治今府城镇)、澄迈(治今澄迈县东北)、定安(治今定安县)、文昌(治今文昌市)、会同(治今琼海市东北)、乐会(治今琼海市东南)、临高(治今临高县)、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隶州(治今三亚市西北),崖州归隶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为直隶州。领4县:感恩(治今东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万州(治今万宁市)。万州光绪三十一年降州为县。 清代在海南设府,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设一府,1直隶州,1州,11县。 5.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期,海南岛的建置仍袭清制,置琼崖道,共辖13县: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即清代会同)、乐会、儋县(1912年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万州改万宁县)、昌江(因与浙江省昌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县(1920年崖州改称崖县)。 民国元年(1912),海口所改称镇。民国十五年脱离琼山县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销海口市,复归琼山县。 民国十年废道制。民国二十一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行。当时行政区称为琼崖,直隶于广东省

『柒』 海南地理简介

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版南岛南权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捌』 海南省的自然地理

1.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河流:海南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长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长230千米;东部的万泉河长162千米。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著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南丽湖位于定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南丽湖开发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2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常年水温22-23℃,是琼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这里年平均气温22.5-23.7℃,气候宜人。)3.面积:中国第二大岛屿,陆地面积35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4. 气候资源: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干旱常常发生。5.山脉与河流: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琼山市入海,全长 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玖』 海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位于东经°37′—117°50′,北纬3°58′—20°20′,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地处我国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本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有汉、黎、回、苗、壮等民族。本区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

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1988年是由广东省设海南省。全省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人口724万。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中部为五指山,沿海平原占全岛面积2/3。

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清新的空气使海南岛有“百果园”、“南药宝库”、“长寿岛”、“绿岛”的美称。游客可观赏热带作物,探险热带森林,游览火山口,观赏海上红树林,并且攀登石林。

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为五度左右,平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至30℃,海边阳光充足,太阳光照很厉害。海南岛也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占全国60%以上。此外还有剑麻,咖啡,椰子,菠萝等热带作物,热带雨林中盛产贵重木材,藤类,南药及珍贵鸟兽。海域盛产石斑鱼,海龟,龙虾等。海南资源丰富,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建设中的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是一座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岛屿,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热带海滨、民族风情、地热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等。特别是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都是优质沙滩,椰风海韵为国内外旅游者所赞美。

海上交通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环行线沿途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东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绿,中部是热带雨林地带,东南部是椰林地带,西部多为橡胶林地带,热带水果终年不辍,有椰子、香蕉、菠萝等。

前往岛上各旅游景区,可以沿东、中、西三线公路,东线海岸区为富于热带情调的椰林及海滩,中线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西线则可参观盐场、自然保护区和水库。有海口、三亚、八所、清澜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会海口,海岛港城三亚。名胜古迹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旅游中心、儋州东坡书院等。

海南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东方的夏威夷。人们这里尽情的享受阳光、沙滩、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在海南可以参加各种海上娱乐活动。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风景。海南的各种娱乐场里精彩的演出会令游人赏心悦目。东山还有更让你感到休闲娱乐的活动高尔夫球场,绿草如菌,环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这个高雅的运动。琼海官塘温泉,还有一流的温泉,和完善的康乐设施。

旅游资源:海南岛的海岸线长达1584.8千米,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牙笼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县的清澜湾,琼海市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猴岛,东方县鱼鳞洲等。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县“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和红树林海岸景观。陵水县南海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五指山为海南岛主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海南人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地方文艺:有琼剧和黎族、苗族歌舞。

饮食文化:著名菜肴有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万宁县)、曲口海鲜(琼山县)、万泉鲤鱼、五指山金钱龟和鳖、福山乳猪、东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则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尝香饮则是一种难得享受。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