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2009 招生目录(本专业招生 8 人)
01.空间信息科学
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内开发技术容与工程
03.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综合应用
04.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
05.空间信息系统工程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06.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应用
1 101政治
2 201英、202俄、203日、210法、211德任选一门
3 301数学(一)
4 833地理信息系统
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3人。不提供往年试题。
复试阶段加试计算机概论、遥感概论,两门任选一门。
2. 国内哪些大学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GIS
1 北京有以下院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北京大学、 清华版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权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2 学科排名如下:
1 武汉大学 A++ 2 南京师范大学 A++ 3 北京师范大学 A 4 华东师范大学 A
5 南京大学 6 北京大学 7 浙江大学 8 兰州大学 9首都师范大学 10 中山大学
3 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都是国家的重点学科,两者都拥有一级博士点授予权。除此之外,北京的高校中拥有一级博士点授予权的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有博士点,但并不是一级学科。
4 如果你在北京,那就选择北师大,因为北京高校在这一领域都不拔尖。如果你想在北京之外,就选择武大和南师大,南师大在长三角的师范院校中仅次于华东师范大学,除此之外基本无人能抵。
3. 北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好吗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好。据我所知,武汉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率版高达100%(地理信息权系统GIS创始人、美国中密执根大学终身教授李斌博士每年五月份都亲自到武汉大学指导),北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该会更好。
4. 到北京大学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需要考多少分
北京大学的GIS专业相当不错,在国内应该就排在武汉大学之后。考研的话,330分以上吧,这版种好的大学权,复试难度比较大,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希望我的意见能给你一些帮助。具体的分数线可以查看北大历年分数线。
5. 北京大学 考研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黄杏元版
6.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好考吗
当然不容易了,需要你努力复习,认真备考,方有可能考上。
7.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
华文教育的冲刺资料还是很不错的,我去年考的华南理工的城市专规划原理,命中了很多考点:属客观题很多知识点都命中了,其实这个也没什么,我基础还行,本来客观题的正确率就很高。简答题命中了:城市形态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两道题目,论述题最绝了,华文的预测题是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总体规划和规划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的30分论述题是:
简明扼要的描述你所参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案例,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并从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总体规划和规划管理的关系的层面阐述自己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当时把这个知识点所有相关的题目都准备了,专业课得分很高,只有两个人比我多几分。但是我女朋友买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的冲刺题虽然也有命中,但是命中率比我的低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华文考研的网站上有各个高校详细的招生信息、参考书,也有很多专业课的内部资料。考研论坛上也能免费下载很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8. 求北大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习攻略!!!
前期自己复习或者报班,比如政治的冲刺班···看个人情况
不同学校地信内专业考研对数学的容要求不同,你要选好方向和学校
再准备该学校历年的考试资料和当年新增加的,最好和那个学校的学生或老师有一定的联系,方便拿到最新资料和导师当年招生情况。
9. 北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初试和复试的参考书分别是哪些
遥感概论是抄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和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邬伦编的 科学出版社出版
建议多看看遥感方向的书
上机考试 主要就是C语言基础测试 包括一些数据结构等等
个人感觉GIS要看学校 像北大这样的学校 就业应该不愁 不论是科研或者去企业 都不错
面试会问一些专业上的 这是必然的 除此外 还问一些 个人兴趣爱好 性格测试等等 保证你人格健全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10. 北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带头人
是陈运泰,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原籍广东潮阳,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70年代以来,陈运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150余篇(部),他与人合著的《地球物理学基础》、《震源理论》等,长期以来被用作该领域的主要教材。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7)、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3、1985、1988)、一等奖(1997)、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等多项奖励。1986年他被人事部命名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他长期担任硕士生导师(1981至今)、博士生导师 (1984至今)和博士后导师,并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石油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兼职(客座)教授。1978年以来培养了200余名学生和研究生,其中包括两名伊朗博士研究生和数名外国(罗马尼亚、德国等国)的博士后。
陈运泰在地震学方面的贡献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他曾任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副主席(1989至1991年),国际学术刊物《纯粹和应用地球物理》(PAGEOPH)编委(1995至1999年);现任国际学术刊物《地震学刊》(JOSE)编委(1998年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414(UNESCO-IGCP Project 414)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的真实模拟”(“Realistic Modeling of Seismic Input for Megacities and Large Urban Areas”)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至今);并多次在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学术大会、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学术大会、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学术大会、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WPGM)等国际会议上做特邀报告或会议主持人,多次担任IASPEI和ASC提名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职务,多次担任国际性的研讨班或培训班的主席或教员。1987年,卢森堡大公授予勋章,表彰陈运泰在科学研究和推进中卢科技合作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