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地理位置
A. 描述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求回答
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 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古代的“ 古代的 丝绸之路” 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大大缩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B. 中亚地理位置(经纬度)
35°N-55°N,50°E-80°E
C. 中亚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中亚地抄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沟通亚袭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 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古代的“ 古代的 丝绸之路” 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大大缩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D. 中亚海陆地理位置的特点
中亚海陆地理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1)纬度位置:约35°N——54°N之间,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区版;权
(2)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
(3)相对位置:西临里海,其他三面与中国、俄罗斯及西亚国家相邻;
(4)交通位置:是东亚通往欧洲等地陆地上的重要通道.
E. 中亚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复
1.地形制: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河流:多内流河,主要有锡尔河、阿姆河;额尔齐斯河、乌拉尔河 均为内陆河,夏季是汛期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人文地理:
1.居民, 白色人种
2.经济,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细毛羊、羔皮羊、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3.交通,以铁路,公路的陆运交通为主
F. 中亚海陆地理位置特点
中亚海陆位置特点: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
G. 关于中亚地理
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回本海、鄂霍次克答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为单一民族国家,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国土森林覆盖率高达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富士山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日本平原面积狭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达3054人/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仅次于埃及(3503人/平方公里)。日本工业集中于几个工业区的方式发展,例如关东地方和东海地方,东京和福冈之间还有日本制造业, 关东地方位于关东平原中央,范围分别是(不包括小笠原群岛):东海地方指日本中部地方南部静冈、爱知两县与三重县。有时也包括岐阜县南部一带。临骏河、三河、伊势三湾和远州滩。城市连续,经济高度发展,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的一环。,
H. 中亚海陆地理位置的特点是
总体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和吉尔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区山势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产主义峰和7134米的列宁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附
列宁峰
近卡拉吉耶洼地发现有前苏联陆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点。在这东西之间广阔地区,荒漠、绿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间,丘陵、
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间,而东部山区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亚地区绵亘着温带最壮观的山地,冰川超过4000条,总面积达11000平方公里,
其中最大的费德钦科冰川长71公里,它包括33条支流、面积达900平方公里,而山脚下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干旱炎热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线在弥漫如烟的粉尘
黄土中渐趋消失。崇山环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广袤荒漠中的绿洲是中亚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养着这一方农人,而辽阔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驰骋着一个个马背
上的民族。山脉盆地
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帕米尔是中亚的制高点。它的东部占优势的是剥蚀高原和垅岗地形,这里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徐缓地向绝对高度3500-4000米的山间谷地倾斜。它的西部占优势的是切割剧烈的高山地形、狭窄而幽深的峡谷。帕米尔高原北缘是两座平行的高山──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由西向东倾斜。阿赖
天山
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脉──突厥斯坦山、泽拉夫尚山和吉萨尔山,继续向西倾斜而最终消失在撒马尔罕绿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赖山向东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脉,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由汗腾格里峰往西又有两支平行的天山支脉──昆格阿拉套-吉尔吉斯山和捷尔斯克依阿拉套山,环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吐尔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脉费尔干纳山往西北延伸再转西南恰特卡尔-库拉明山,圈出中亚最著名的盆地──费尔干纳。费尔干纳盆地东西长300公里,南北最宽150公里,形如一只巨大的椭圆形碟子,缓缓地由西向东倾斜。哈萨克斯坦东部边缘地区有几组平行山脉: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联邦交界线上的别卢哈峰海拔也达4506米。在中亚的西南缘土库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尔向东南延伸出的兴都库什山的余脉,其高峰卡拉古拉峰仅有1977米。哈萨克斯坦西部还有几座山,但与东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I. 简述中亚地理位置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影响明显。由于中亚地处中纬度地区,形成温带气候;由于中亚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空气干燥,降水很少。中亚地区气候干旱又影响到这里的河流、湖泊特征和生物特征。
中亚地区交通线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响。高山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口和城市较多。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对交通线建设需求量大,因此主要交通线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由于地形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气节,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9)中亚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中亚气候
由于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尤其是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该地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沙漠、草原的大陆性气候;
其突出特征是:第一,雨水稀少,极其干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咸海附近和土库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仅为75-100毫米,而山区年降水量为1000毫米,费尔干纳山西南坡甚至可达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区,如帕米尔的年降水量仅60 毫米;
第二,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蒸发旺盛。中亚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阳光辐射每年可获10-13 平方万卡热量,在土库曼斯坦则几乎达到16万卡。科学测试,在中亚北纬40度地方夏季所获阳光照射量并不逊于热带地区。空气极其干燥和高温引起大量的蒸发,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发量达1798毫米,即比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温度变化剧烈。许多地方白天最高气温与夜晚最低气温之间可相差20-30℃。在帕米尔高原则有日温差40℃的记录。
从哈萨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库曼斯坦最南端,纵跨北纬57度到35度,表现为寒温带经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区外平均气温一般在26℃至32℃之间,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气温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过渡。
J. 中亚地理位置
狭义的中亚国家包括四国,即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内国,还包括哈萨容克斯坦的南部,中国新疆,阿富汗北部等地区。中亚地区的采矿、冶金业等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达,对大的工业区是卡拉干达工业区,也是前苏联四大工业区之一,还有就是位于乌兹别克的中亚工业区。中亚南部气候较干旱(特指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但东南部为高山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