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地理信息
① 怎样区分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和GPS
一、定义不同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RS(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
二、研发时间不同
GIS(地理信息系统):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投入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由联邦林业和农村发展部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渥太华研发。
RS(遥感):在本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 余年,耗资200 亿美元,于1994 年全面建成。
(1)gis地理信息扩展阅读
一、GIS基本特点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二、遥感主要特点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② 推荐几个比较好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网址
https://www.giserdqy.com/ GIS开发者,包括开源gis:geoserver,openlayers,postgresql,postgis,leaflet,ogc,webgis教程
arcgis二次开发:arcgis api for js,arcengine二次开发,arcmap数据处理教程;版
GIS人工智能,GIS大数据,GIS+BIM,GIS前沿发展趋势
开源官方权文档。
欢迎大家访问,持续更新中。。。
③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GIS)有哪些
1计算机硬件系统来
计算源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可以是电子的、电的、磁的、机械的、光的元件或装置,是GIS的物理外壳。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程序融合了数据处理的模型或算法等;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
一个周密规划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
4空间数据
指以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空间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通过遥感卫星、数码产品、数字化仪、及相关专业软件等设备输入GIS系统,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5互联网
当今的GIS与几年前的GIS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组成部分已不仅仅局限于单机终端,而更依托于互联网,如web2.0、分布式计算、webservice等技术,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趣,已经将3s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人人都可以成为gis数据的提供源,这一切都得幸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广泛普及应用。
④ GIS地图: 是什么
GIS,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地理信息科学的缩写。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与旅游管理的管理系:GIS技术可以用于旅游管理中。
GIS技术的应用可大可小,可以是地震局的地震预测、可以是大银行的网点选址、可以是创业公司的用户分布也可以是你口袋里的旅游攻略。
(4)gis地理信息扩展阅读
数据是GIS的基础,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地理信息,没有干净、完整、准确的数据,所有的分析都是空谈。在一份GIS的项目里面,往往最耗时的部分就是数据的收集和清理。
数据的收集往往不是个人可以做到的,大多数GISer使用的都是所谓“二手数据”,即已经存在的、由别的个人和组织已经收集的数据。数据往往又有免费数据和收费的数据,免费数据(在美国)通常是由政府或者非营利组织收集的,而收费数据则通常由商业公司收集的。
GIS中使用的数据通常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地图部分,即显示出来的区域,比如普查数据会有按照普查区划分好的地图呈现,另一部分是数据部分,也叫做Attribute Table。这个表格更像我们所想象的“数据”该有的样子,打开之后像是excel的形式。
⑤ 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哪些分类
地理信息系统又称“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版。它是权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位置与地理信息既是LBS的核心,也是LBS的基础。
GIS按功能分类——
专题地理信息系统(Thematic GIS)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
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 Tools)
按内容分类——
城市信息系统
自然资源查询信息系统
规划与评估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GIS中使用的技术
⑥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有哪些异同(求详解)。
呵呵,我是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是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吧,我就说说地理信息内系统吧!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容技术系统,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电脑上显示地图!还有一些关于地图的应用,比如制作了一个系统,里边有某市的地形图,它有街道名主要建筑物名字什么的,这些都可以显示出来,而且在做这个系统的时候,还要有一个属性表,属性表就记录这地图上每个多边形的各个属性值,比如这小块是一个村,那么属性库里对应的这个小块就有它的属性:所属镇,所属县,所属市,村人口数,村面积等等。在GIS里,制作这么完善的地图是很耗时的,但用处也很大!我就举一个例子吧,常见的问题!比如你要买房,在地图上比较狠困难,但你用地理信息系统,就很简单,只要你输入条件值(比如离学校小于1000米,离市交通干道至少100米,离菜市场500米等),系统马上就可以生成符合你条件的区域,这只花你10分钟!所以,要说GIS与地图的区别,是GIS重在对地图的使用上更为便捷,记录的数据更为丰富,可视化和理解度更高,功能更强大。
⑦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虽然GIS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但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综合考虑影响环境地质诸多方面的要素,借助恰当的数学模型和专家经验,对研究区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
利用GIS可以实现地质环境信息的管理、可视化、查询、输出等功能,操作简单、移植性强。把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预测中,其优点固然很多,但总的说来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在生态环境评价中,一般的GIS软件虽然都能够提供诸如数据检索、叠加分析、属性统计分析、数字地面模型(DTM)等各种空间分析功能,但是要想满足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专业分析的数据要求,仅仅依靠这些空间分析方法往往还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GIS基础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其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一个亟需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问题。
(2)地质环境评价具有多因素、多层次、不确定性强等特点,目前在利用GIS众多的评价预测模型中,不管是多灾种还是单灾种评价,人们都在努力寻求一种普遍适合的模型来解决地质环境的评价。虽然普遍的评价模型在宏观决策中有重要的意义,适合建立面向大众和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但对中小尺度范围的评价时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求特定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很有必要。
(3)地质环境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会涉及到地层、水文、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各个方面,对于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必然会涉及输入到GIS中资料的准确性问题,因为GIS所能完成的工作只是依据所得到的资料,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也就是说“如果输入GIS的数据是‘垃圾’,输出的结果也只会是‘垃圾’,这不会因昂贵的设备和高级技术人才而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的资料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取舍,以保证输入GIS的数据合理。
(4)从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来看,就两者的结合方式而言,大部分应用都集中在将GIS用于数据的前后期处理和结果的显示输出方面,两者的结合还处于低阶水平。作为紧紧追随工业标准化要求发展的GIS技术,标准化适当数据的缺乏也构成其广泛应用的桎梏;此外,GIS软件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数据误差分析能力的不足、GIS处理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能力的不足、灾害模型建立的高难度性以及机构间协调不够而造成的成果用户面太窄等因素都暂时限制了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