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乡土地理知识
① 找有关临沂春节的乡土地理知识,编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② 有关安徽乡土地理的知识
还可加些安徽旅游景点的分布 安徽气候的南北差异 安徽资源的利用开发
③ 山西乡土地理知识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④ 乡土地理的简介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进行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应明确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见,“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因其是从“乡土”一词延伸发展而来的,其所指的区域范围,尚有不同的解释。如《辞海》中解释为省区以下较小地区,而《地理学词典》则解释为“可以一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一个县、区和乡为单位”。据此,中学地理教学中,对“乡土地理”区域范围的划定,先后也有变动。如1978年原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把“乡土地理”的范围规定为:“一般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而原国家教委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1987年颁布的帆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则规定了“乡土地理限于本县(市)地理”。
结合我国“乡土地理”教学的实践并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的特点本课程标准中对"乡土地理"的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一般要求以“县一级行政区”为单位;但也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规定,也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⑤ 关于乡土地理范畴还有对地理现象或风土人情的评价、看法。
我只能找到一些例子给你: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兆页、明代小说家凌蒙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浙江省湖州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景色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当前,湖州旅游业正以超常的速度向前发展,拉动了许多经济行业的起飞,饮食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世界是美的。
美的世界是由无数美的存在组成的,诸如服饰、美食、古建筑等等。而在这美食世界里,湖州美食应占有一席之地!
湖州地处太湖南岸,历史悠久,乃吴越之古邑,东南之望郡。这里物产丰富,气候湿润,山水清远,人文荟萃,旅游美食资源极丰,其中,“百鱼宴”、“百笋宴”、“丁莲芳千张包子”、“酱羊肉”、“茶宴”等特色美食是令人陶醉的,然而,在旅游业腾飞的今天,湖州美食没有很好地与旅游业相配套,相呼应,旅游文化意识、特色美食文化意识、旅游购物环境意识不强,层次不高。美食与旅游没有形成合力,协作性不佳等等。
湖州美食资源评价
1、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 。据史料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千多年)湖州已有古人类生存。从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的钱山漾遗址出土的陶瓷片、纺轮、网坠、石质工具、玉器、稻谷、编织物、丝绢片等文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较早的“稻乡”之一,也是我国最早植桑制丝、织麻的发祥地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湖州辖域隶属吴、越、楚国。公元前333年,楚国以此地为春申君黄歇之封邑,始建菰城县,以泽多菰草而名。所以,湖州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聪明的湖州人民,还产生了众多的名流学士、骚人墨客。目前,湖州人正在努力地把湖州建成最宜人居住的山水园林胜地。同时,湖州的“烹饪美食”堪称一绝,“吃在湖州”闻名已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将菰城改为乌程,则借籍当地美食佳酿,以乌巾、程林两氏善酿美酒而取之为乌程县。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因乌程濒临出产鲜美鱼虾的太湖,则以太湖为名,于乌程改置湖州。据《国史总叙》称:湖州“人性敏柔,以厚于滋味”。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曾流连于这方宝地,并以“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诞垂”、“三年京国厌藜篙,长羡淮鱼压楚糟”的诗句赞颂湖州美食,据说苏东坡来湖州品评大闸蟹的功夫也堪称一绝。
湖州北濒太湖,西倚天目,东、西苕溪合流后穿市而过。东北部地势平坦,港叉纵横,湖泊、河网、池塘密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西南部盛产毛竹、茶叶、干鲜果和建筑材料。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湖州特色美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湖州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原料丰富,美食品种较多 。湖州处于沪、宁、杭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且依山傍水,美食资源极为丰富,为湖州美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湖州水系发达,鱼类资源丰富。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系发达,河港交错,构成了阡陌纵横的水网地带,历称“水晶宫”和“水云乡”。古诗曰:“四水交流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全市有淡水鱼类102种,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丰富多彩的鱼类资源,为历代名师名厨施展才华创造了极佳的机缘,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鱼肴烹饪名家和美食家,从而形成了湖州特色美食中的“鱼文化”。《皇帝殿试问鱼鲜》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据说有一年皇帝召见四个新科进士殿试,问鱼儿哪个部位最好吃?赵、钱、孙、李进士分别说是鱼头、鱼尾、鱼背和鱼肚,四人各抒己见,争执不下。皇帝想到湖州是鱼米之乡,连忙传旨一名湖州籍进士提问,那湖州籍进士侃侃作答:春天暖洋洋鱼儿肥头,鱼头鲜美;夏天热火火鱼儿肥尾,鱼尾好吃;秋天鱼儿爱嚎,肉肥背脊嫩,鱼背脊鲜;冬天鱼沉河底,鱼儿肥肚皮,鱼肚皮肥美。所以,湖州人吃鱼的经验是“春吃鱼头夏吃尾,秋吃背脊冬肚皮。”皇帝一听赞叹道:“湖州人真是吃客!”
湖州盛产鲜鱼,湖州人爱吃鲜鱼,湖州厨师也善于烹饪鱼类佳肴。千百年来,厨师们在源远流长的食鱼历史基础上,推陈出新,采用“炸、溜、爆、炒、烩、煎、蒸、焖、煮、熏、烤、腌、卤”等多种烹调方法,于1979年11月,由湖州饭店吴水宝等名厨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推出了闻名中外的特色宴席——百鱼宴。近年来,在厨师们的不断努力下,鱼肴品种已多达500余种,大大充实了“吃在湖州”的新内容,使旅游者能深深地领会吴越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湖州气候宜人,食用植物精良。湖州地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温同步,降水充沛,空气温和湿润,生态环境呈多样性发展。据统计,全市共有植物2300余种。其中属于经济林植物树种有桃、李、板栗、茶叶、油茶、山核桃、毛竹、青梅等;属于粮食作物的有水稻、大麦、小麦、番薯等;属于经济作物的有油菜以及大量的蔬菜和菱藕等水生植物。
湖州安吉素有“中国竹乡”之美誉,境内山峦重叠,修竹延绵,竹林达90万亩之多,为中国之最。有竹就有笋,笋,光光的、嫩嫩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制作不同种类的美食菜肴。当地山民以毛笋、早园笋、哺鸡笋、刚竹笋等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如腌制、酱、泡等,将各类鲜笋制作成各具品味的笋食品。食用时,采用煮、炒、蒸等烹调方法,制作出多种鲜美的笋菜笋肴,难怪苏东坡写出了“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何可一日无此君”的佳句。近十年来,安吉名厨们在山民传统的食笋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熏、爆、焖、熘等烹饪方法,分别制作出了笋类菜肴冷菜、热菜、点心、汤类等别具竹乡风格的“百笋宴”。其中特级大师曹位均,不断学习、研究、挖掘,开发笋类菜肴160余种,部分已被编入《中国名师菜典》。如今“百笋宴”已融入安吉竹乡生态旅游项目之中,这一营养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色食品已使旅游者难以忘怀。
茶叶是世界性的三大饮料之一。湖州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茶史上第一部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唐陆羽)就是在湖州问世的。陆羽,中唐时湖北竟陵人,20多岁时,取道江西等省来到湖州,始住杼山与诗僧皎然为友,经皎然引见,与颜真卿结为好友,不久住湖州青塘门,后专事茶叶研究。
长兴顾渚山茶区,位于长兴西北,三面山峦连绵,山不高,最高处仅海拔250米,茶园多在山坞,称之为“岕”。这里出产名茶——紫笋贡茶,唐《国史补》列紫笋茶为贡茶第二品。史载唐朝时起,在顾渚设立有规模宏大的贡茶院,从事紫笋茶的产制。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顾渚佳茶原出于僧,经陆羽推荐成贡茶,从而得到迅速发展,从唐朝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到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顾渚贡茶历史长达876年,紫笋茶成为我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目之一。
唐·陆羽《茶经》载:“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按《茶经》之意取其“上”字而命名为“紫笋”,即紫笋茶名称之由来。最近几年,长兴的厨师们在充分研究陆羽、茶经、紫笋茶、茶文化的基础上,开发了使旅客赏心悦目、陶冶情操、茶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的“茶宴”。“茶宴”以茶、茶文化为基调,采用当地所产之茶叶、干果、禽兽、河鲜等为原材料,配以精湛的制作烹饪技巧,烹制了或直接以茶叶命名的菜肴,使人清新爽口;或以象形、意会等手法,与茶文化或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菜肴,使人产生联想;或用茶水与主料一同烹制而成的菜肴,使宴席中弥漫了浓郁的茶香味;或以当地土家菜为主调,配以紫笋茶叶而形成的茶菜肴,使人领略当地的民风民俗。总之,“茶宴”的推出,为湖州美食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为湖州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也是广大游客了解湖州、了解长兴、了解紫笋茶、了解陆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3、人杰地灵,名厨技艺精湛 。湖州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人杰地灵。二千多年来,它不仅养育了无数勤劳而聪明的先民,而且还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名师名厨来此安身立业、旅游讲学、从政作画、献技献艺。由于湖州地处杭嘉湖的“金三角”地带,“天堂”之中、太湖南岸,所以,物产富饶,生活质量极高。据《湖州风俗志》称,湖州人“讲究衣食、乐事文娱”。确实,湖州人爱美,湖州人讲究饮食,“吃在湖州”,名不虚传。据说,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以吃为主题的传说、故事与民歌民谣,如《十二个月食鱼歌》、《西吴食风谣》、《皇帝殿试问鱼鲜》等等,均体现了民间对湖州美食的赞誉。
从清末以来,湖州美食界涌现出了众多名师名厨,他们以自己的聪明与才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并以其高超的才艺制作出了诸如丁莲芳千张包子、诸老大粽子、张一品酱羊肉、湖州烂糊鳝丝、双林子孙糕、南浔桔红糕等名点名菜,声誉红遍江南大地。
⑥ 如何利用乡土素材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1. 利用乡土素材于初中地理课堂,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乡土素材内回容丰富,学生对其有答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发现并挖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会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随之增强,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能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4.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⑦ 什么是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 xiānɡ tǔ dì lǐ
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版地理位置、地形权、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⑧ 地理复习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安徽省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 琅琊山风景区 齐云山 西递宏村 经典徽派建筑
徽州古城 万佛湖风景区 太平湖 巢湖 等等。安徽素有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精神。红色旅游丰富, 藕塘革命纪念馆及中原局旧址,渡江战役前委遗址, 王稼祥纪念园, 芜湖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大别山红色 旅游等87处红色旅游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⑨ 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
珍惜生命之水,节约从我做起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保护每一滴水。”这句话说得没错,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干裂;如果没有了水,就没有了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要爱惜每一滴水,爱惜地球母亲每一滴眼泪。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上,中国的水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来看,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普通家庭中浪费水的不良习惯数不胜数。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细碎的废物;在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换电视频道,而且不关水龙头;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根据专家分析,只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不仅为自己省了钱,也为社会节约了水资源。
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费水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据统计。 一个中等城市每年浪费的水相当于一个洞庭湖的水量!
珍爱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