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联合国地理信息

联合国地理信息

发布时间: 2021-02-11 20:20:50

㈠ 哪里可以找到最精密的世界地图表

世界情报句 ,,

㈡ 荷兰地理信息科学和对地观测国际学院这个学校怎么样

荷兰(Holland),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尼德兰文:Nederland,英文:Netherland)多被世界称为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国土总面积41864平方千米,与德国、比利时接壤。欧盟和北约创始国之一,也是申根公约、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成员。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2014年荷兰本土设12个省,下设443个市镇。2013年人口数量16803700,人口密度407.5人/平方千米。荷兰首都设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国王居住办公地、所有的政府机关与外国使馆、最高法院和许多组织都在海牙。
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在对待毒品、性交易和堕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为自由化的。荷兰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与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㈢ 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永久会址的具体位置在哪

中国-联合国地理信息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在浙江省德清县奠基开工。这意回味着,德清将成为全球地答理信息管理界的一个重要交流场所。浙江省副省长黄旭明说,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努力把永久会址打造成为全球地理信息界的“博鳌论坛”。

㈣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目标组织

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旨在援助亚太经社会的发展中成员和联系成员通过综合利用空间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来解决迫切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援助各国执行《21世纪议程》推动本区域的空间应用促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安排长期研究金和举办培训班和讲习班促进国家能力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通过举办讲习班和各种其他会议促进知识转让。协调并在有冀南情况下执行区域试办项目;开展区域信息服务活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通过政策研究加强区域和分区域空间应用合作。
亚太经社会由于执行区域遥感方案11年多的经验和在区域与遥感方案框架下建立的现有网络,已通过其空间技术应用科被公认为是实现该方案目标的一个理想机构。由区域遥感方案政府间协商委员会改组重建的政府间协商委员会继续发挥其政策咨询作用就以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有关的问题对亚太经社会秘书处提供咨询;审查年度计划并就该区域方案总体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审查并促进对其在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案下建议的项目提供资金。组织建立了四个附属区域工作组,这四个工作组函盖了体现成员国共同利益的空间技术应用的一些主要领域。这四个工作组即遥感问题、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区域工作组,卫星通信应用区域工作组,气象卫星应用和自然灾害监测区域工作组以及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区域工作组。目前亚太经社会的40个成员和联系成员加入了本网络。
制定亚洲和太平洋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为执行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提供一个框架。加强亚洲和太平洋国家的能力建设,应用空间技术解决紧迫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特别是《21世纪议程》明确的那些问题,根据区域做法把空间技术同可持续发展国家规划结合起来。
通过空间应用可解决的区域性问题包括环境退化、特别是由不可持续发展和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所造成的环境退化、资源灾害、缺乏稳定可靠的先期预警和减灾服务、自然资源统计资料不足、人口教育水平低下、卫星保健状况差和就业机会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航、搜寻和救援。需要从区域角度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因为这些类似的问题不只一个国家存在,这些问题可通过调集本区域的资源共同努力加以解决,从而可避免重复,提高成本效益并促进本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行动计划在考虑到有关空间应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在亚洲和太平洋促进空间技术应用的国家和区域活动。在国家一级的关键问题是,用户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私营部门参与,科学和技术基础设施,采用和便通使用迅速发展的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和信息服务等。
而区域一级的关键问题是,亚太经社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资源不足,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变化的政策,数据和社会标准化,技术转让的限制和与执行《21世纪议程》有关的其他问题。此外,行动计划还谋求减少努力的重复,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提出协调统一建议,促进“应用吸引力”而不是“技术推动力”的概念,安排利用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合作项目。
行动计划还号召经社理事会的各参加成员和联系成员通过各自的国家空间机构或空间应用中心,解决在国家一级确定的有关空间技术及其应用的关键问题。此外,行动计划还界定了政府间协商委员会的作用。
行动计划提出了关于下列一些方面的区域活动建议: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气象学、空间技术发展、开发和发射小型卫星、卫星导航和定位、卫星数据收集、开发科学卫星、空间科学发展和执行“21世界议程”。亚太经社会秘书处将根据其中期工作计划制定每个方案领域下的项目,为满足已确定项目的需要而采取必要的行动以确保成功的执行。行动计划的时间期限定为自1995年至2000年。行动计划将定期在亚太经社会年度会议上加以审查,1999年将召开第二次部长级会议作为最后一次审查。

㈤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活动

亚太经社会自70年代未以来一直参加促进空间应用方面的活动。区域遥感计划于1983年3月开始实施,第一阶段已于1987年3月结束,第二阶段始于1987年4月,于1991年12月结束。
亚太经社会在其第四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题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合作与协调”的第47/8号决议,呼吁其成员和准成员继续支持在区域遥感方案下建立的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网络,请执行秘书把遥感和地理信息应用纳入亚太经社会的经常方案活动。亚太经社会第四十八届会议的建议中重申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放在高度优先地位,并一致同意,为了确保在该区域协调地发展空间遥感应用并使此种活动持续下去,该区域各国应在亚太经社会的主持下实施一项空间应用方案。
亚太经社会第四十九届会议通过了题为“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的第49/5号决议,决定在1994年召开一次空间应用促进发展部长级会议以发起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并在同一会议期间召开一次高级官员会议以最后确定关于空间应用促进发展区域方案的建议并将之提交部长级会议审议。
亚太经社会第一次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发展的部长级会议于1994年9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亚太经社会32个成员国和准成员国的 36名部长为首的近300名代表以及来自24个国际和区域组织的代表。在该次会议上发起了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方案。
会议期间起草了赞同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的空间技术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为执行上述区域方案提供政策指导的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合作战略、为通过区域做法执行上述区域方案提供一个框架的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在亚太经社会秘书处,1995年将空间技术应用股改建为空间技术应用科以作为执行上述区域方案的联络点。区域遥感方案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建立了一个空间技术应用区域网络,该网络由参加国的空间技术应用国家联络点和信息及教育服务国家联络点构成。该区域网络在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为4个区域工作组都增设了国家联络点。目前,每个区域工作组都依照自己的职权范围,在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安排下执行合作项目。 亚太经社会是由空间应用区域合作战略和空间应用行动计划确定的。亚太经社会通过空间技术应用科正在开展或通过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曾经开展的一些值得提出的方案、项目和能力建设活动详见以下各段。
名为“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综合应用促进可持续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的四年期开发署资助的项目旨在援助该区域各国建立国家能力,从用户一级到政府的规划和决策一级,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促进综合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确保在区域遥感方案下建立的区域网络可以长期维持下去。在该项目下,亚太经社会每年举办召开8至10次会议、研讨会和讲习班。还筹办了若干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合作试办项目以开发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方法。
目前还在进行一项研究,以协调统一各项活动以促进亚洲和太平洋空间技术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合作。为此组织进行了三次高级别对话。参加国政府已决定建立一个区域对话论坛以便把协调统一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并在一段时期内研拟建立一个空间机构的计划。亚太经社会/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名为通过对利用日本高级地理探测卫星数据进行研究增强国家能力建设促进可持续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的联合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利用先进卫星遥感技术的能力促进亚太经社会区域的可持续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发展一个利用日本高级地球探测卫星数据的专家网络。该项目正在由来自亚太经社会15个发展中成员国的20个专家组执行。
法国政府正在资助名为促进特别侧重于卫星教育促进亚太区域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技术应用合作的项目。此外,还向潜在的捐助者提出了两个项目建议,这两个项目建议名为通过发展和应用社区卫星远程服务中心概念加强综合乡村能力建设和促进利用卫星多媒体工具对小学教师进行远距离培训的区域合作。法国政府还在资助一个由四个国家参与执行的名为侧重红树生态系统的沿海地区环境管理研究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将多种关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关于红树生态系统的资料纳入地球信息系统,以便可加强对沿海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援助参与国家进一步加强对沿海地区资料分析的能力建设。
空间技术应用科通过遥感技术中心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支助下,进行了亚洲和太平洋地球空间信息网络规模可行性试点研究。该项研究旨在通过对潜在网络参加者的现场考察和从其他资料来源来确定在本区域建立一个实用的地球空间信息网络的可行性,以帮助存取和传播供规划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数据和信息。该项研究包括确定所需数据和信息、网络设计概念、配置和成本以及与政策和机构事项有关的问题。目前正在研究该项研究提出的重大建议,以便在由日本和美国政府联合实施的GOIN项目下执行。空间技术应用科在大韩民国政府的资助下进行了一项名为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小型卫星数据应用的研究。通过该项研究出版了一个名为“小好:可胜负担的亚洲和太平洋促进可持续发展空间飞行任务”的一个小册子。
空间技术应用科定期编写出版物、招贴画和其他宣传资料,如研究成果促销目录、区域空间技术重大新闻和活动以及有关各种空间技术主题的会议、研讨会、讲习班和对话记录。空间技术应用科除了举办有关各种空间技术应用问题的区域研究会和讲习班以外,还为空间技术促进科持续发展区域方案问题政府间协商委员会和四个附属区域工作组的年度会议提供方便并出版这些会议、研讨会和讲习班的记录。空间技术应用科积极争取中期和长期研究金以便对成员国的一些人员进行空间技术应用培训。
目前,空间技术应用科正在筹备空间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发展问题第二次部长级会议,该会议作为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的一个后续行动将于1999年底举行。空间技术应用科已举办了有关这一问题的若干次会议。 空间技术应用科计划在空间技术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的框架下继续执行空间应用区域合作战略和空间技术应用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可持续发展问题行动计划。预计,第二次部长级会议将发起实施第二个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区域方案。

㈥ 联合国维和部队总司令是谁

赵京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首位中国司令
来自中国的赵京民少将在西撒哈拉首府拉尤恩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团(简称“联合国西撒特派团”)军事部队指挥官,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首位中国司令。日前,因公出差的赵京民少将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畅谈维和人员的苦与乐。

赵京民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我接任联合国西撒特派团军事部队指挥官的职务,主要是联合国对中国17年来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中国军人素质能力的充分认可。”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自1990年首次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先后参加了联合国17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8880多人次。现有1648名官兵在联合国10个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维和任务。

曾作为首批军事观察员常驻西撒哈拉的赵京民说,事隔16年再次回到西撒哈拉,任务区的自然环境依然极其恶劣,但维和部队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比如住上了带空调的帐篷,洗上了热水澡,这些在我们当年维和的时候是不敢奢望的。

赵京民介绍说,西撒特派团维和部队共有230多位军事观察员,他们分别来自27个国家。除司令部以外,任务区分设9个队和1个联络处。西撒哈拉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维和人员主要沿着漫长的沙墙东西两侧设点,对冲突双方进行停火监督,并协调有关事务。

“我上任以后,首先走遍了全部所属支队,通过下点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两个月来,我走访了冲突双方的高层,拜访了有关国家的使馆,”他说

赵京民认为,维和人员需要正确理解维和行动的精神,严守联合国纪律,恪守中立,与冲突双方及时沟通,不断增进互信。为此,他要求司令部及其所有下属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联合国有关西撒哈拉问题的多个决议,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的相关报告和联合国与有关各方签署的协议。他说,只有深刻领会这些文件精神,维和人员才能把握好政策,更好地监督停火。

赵京民说,在西撒哈拉执行维和非常艰苦。每个观察员每天都要外出巡逻三次,一次巡逻最远达数百公里。部队地面巡逻总距离平均每月超过10万公里。他说:“为了有效监督停火和观察情况,我们实行24小时巡逻制,经常在戈壁滩上露营。过去我执勤时,在岩石下搭张行军床,钻进睡袋就是一觉;现在他们执勤配发了野营帐篷,有时也睡在车上。”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赵京民说,在戈壁和沙漠上值勤和宿营,会遭遇剧毒的沙漠蝰蛇与毒蝎。然而更危险的则是散布在任务区的上百万颗地雷和未爆炸物。17年来,共有16名维和人员在任务区以身殉职。

“我们观察员外出巡逻乘坐的都是民用吉普,没有任何装甲保护。为了安全起见,不少观察员搞起了‘发明创造’,把防弹背心当椅垫,坐在身下。因为流弹不用防,如果真的碰上了地雷,坐垫上的防弹背心多少能抵挡一点弹片,”他说。

赵京民介绍说:“当地的水质非常恶劣,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任务区驻点洗漱用的都是井水,用这种水洗头,抹上香皂以后,一搓感觉就像头发上了蜡,满头头发直立起来,抹不下去,而且长期使用这种水容易造成大量脱发。”

在谈到中国军事观察员时,赵京民说,现在中国军事观察员共有13名。他们普遍素质高,纪律严明,工作成绩优异,在整个任务区受到一致好评。所有中国军事观察员在服务3个月后,都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维和勋章”。

在13名中国观察员中,有4人在司令部工作,其中1人担任司令军事助理、1人担任后勤处处长、1人担任人事处副处长、1人担任地理信息处的参谋。除了在司令部工作的以外,9名中国观察员分布在6个驻点,有些点只有1名中国观察员。

赵京民说,作为一个团队,中国军事观察员之间非常团结。虽然来自国内不同单位,但他们真正做到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㈦ 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什么时候开始

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19日至21日在浙江省德清县举行

㈧ 联合国在中国有哪些机构各有多少工作人员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以及“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两个国际机构都设立在浙江,前者在杭州、后者在浙江德清县,人道主义救援中心设在中国广州

㈨ 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测量数来据可以从测量器械上的数字自数据收集系统中被直接输入到GIS中。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另一种测量工具中得到的位置,也可以被直接输入到GIS中。遥感数据同样在数据收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由附在平台上的多个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包括摄像机、数字扫描仪和激光雷达,而平台则通常由航空器和卫星构成。 大部分数字数据来源于图片判读和航空照片。软拷贝工作站用来数字化直接从数字图像的立体象对中得到的特征。这些系统允许数据以二维或三维捕捉,它们的海拔直接从用照相测量法原理的立体象对中测量得到。现今,模拟航空照片先被扫描然后再输入到软拷贝系统,但随着高质量的数字摄像机越来越便宜,这一步也就可被省略了。 卫星遥感提供了空间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里卫星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包来被动地测量从主动传感器如雷达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频谱或无线电波的部分的反射系数。遥感收集可以进一步处理来标识感兴趣的对象和类例如土地覆盖的光栅数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