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广饶地理环境图

广饶地理环境图

发布时间: 2021-02-11 13:30:28

① 山东地理位置图片

图为华东地区,山东属于华东地区!

② 东营市的地理位置

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专战

东营风属光场和核心区域。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③ 广饶县的位置,经纬度数是多少

广饶县是隶属山东省抄东营市的一个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行政区划代码3705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广饶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村(居),人口50万人(2012年)。广饶自秦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发祥地和齐笔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④ 急 !!!广饶土壤分布图

广饶县土壤资源概况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类暂行方案,广饶县土壤共分为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78个土种。小清河南以褐土为主, 岗间洼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小清河北由东向西土壤依次为滨海滩地盐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潮土; 东部贫水区以滨海盐化潮土为主。各类土壤呈复域存在。

一、褐土土类

分布在小清河以南, 地面高程8米以上地带,面积535098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1.36%。从石村乡驻地向东经颜徐乡驻地至大王镇周庄村一线,此线以南为褐土分布区?成土母质为淄河冲积物。全剖面有明显的石灰反应。呈中性至微碱性, pH值7.5左右,表土多为中壤。心土层多,底土较少,土层深厚。由于心土层粘重,保水保肥,表层质地适中,耕性好,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0.75克每升以下,适于灌溉。排水条件良好,适种各种农作物,是境内最好的土壤。有两个亚类:

褐土亚类多分布于缓岗、河阶地和微斜平地的中上部,面积35849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1.01%。所处地形位置较高,潜水位较深,表层质地为轻壤或中壤。

潮褐土亚类处于微斜平地的下端或洼地。主要分布区域为广饶镇的阎李洼, 李鹊乡的团结沟两侧, 西营乡东北部和大王镇三贤村以西,面积17660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35%。表层质地多为重壤,质地粘重,耕性稍差,土性冷,通气性差,宜种粮食作物。

二、潮土土类

分布在小清河以北和小清河以南的大营、西刘桥、大码头三乡,面积88702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1.98%。其成土母质,小清河北为黄河近代淤积物,小清河南系淄河冲积物。土壤层次排列明显, 多有粘夹层。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pH值7~7.5,

⑤ 描述东营的自然地理环境,内容简短且精准。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版。东营市地理位权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
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气候】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土壤】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

【河流】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

⑥ 东营市 的自然地理环境

位置 面积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市境流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地质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貌 市域内以平原地貌为主。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和决口频繁,地表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和淤积套叠,形成复杂微地貌。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全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全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全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气候 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风暴潮、大风、大雾等。境内南北气候差异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长达206天,≥10℃的积温约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3.6℃,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634.1毫米,较常年略偏多14.1%;光照时数2516.0小时,接近常年略偏少5.3%。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气温以偏高为主,且冷暖交替频繁,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少;春季气温起伏明显,冷热不均,降水量充沛并呈南多北少分布,5月上旬出现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涝天气;夏季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往年偏多,极端最高气温突破近四十年极值,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雷暴、冰雹、暴雨等天气时有发生;秋季气温接近常年,呈现前期偏高、后期偏低的特点,降水以偏少为主且降水时段集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及11月下旬出现持续少雨现象。综合评价2009年度东营市气候条件对各行业的影响,属于一般年景。 土壤 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该土壤适种小麦、玉米、高粱等浅根作物,在农业上是较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9%,在全市广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该土壤类型不经重大改造难以为种植业利用,目前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0.2%,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征。 河流 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道全长138公里。黄河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据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实测资料,黄河年均径流量332.6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亿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为断流干河;年均输沙量8.36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5亿吨(1997年)。90年代以来黄河年径流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1999年后,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对沿黄地区引水的管理力度,断流现象趋缓,2000~2009年实现十年不断流。2005~2009年,黄河全年径流量分别为198.2亿立方米、191.88亿立方米、202亿立方米(报汛值)、147亿立方米(报汛值)、 136亿立方米(报汛值)。 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东西走向,由南向北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流域内水系多为南北走向,自西向东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海域 东营市海岸线北起顺江沟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412.67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7多。滩涂面积152万亩,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较为平坦,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分海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平均潮差为0.8~1.2米,潮位最高超过5米,易发生风暴潮灾。全市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旅游资源独特。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沿海石油、天然气、盐卤等矿产资源丰富。

⑦ 中国的广饶是哪个省哪个市

广饶县是隶属山东来省东营市的一个市源辖县

广饶县


同义词广饶一般指广饶县

广饶县是隶属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市辖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118°57′、北纬36°56′~37°21′之间。行政区划代码3705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

广饶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53个村(居),人口50万人(2012年)。广饶自秦设县,古称乐安、千乘、琅槐,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发祥地和齐笔原产地,被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为千年古县。

⑧ 东营的地理环境

东营市地处华北坳陷区之济阳坳陷东端,地层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统及中生界三叠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东端)、车镇凹陷(东部)、义和庄凸起(东部)、沾化凹陷(东部)、陈家庄凸起、东营凹陷(东半部)、广饶凸起(部分)等。
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大沽高程,下同),东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为11米,东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穿境而过,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河滩地高于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悬河”。东营市微地貌有5种类型:古河滩高地,占东营市总面积的4.15%,主要分布于黄河决口扇面上游;河滩高地,占东营市总面积的3.58%,主要分布于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微斜平地,占东营市总面积的54.54%,是岗、洼过渡地带;浅平洼地,占东营市总面积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于古河滩高地之间,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于微斜平地之中、缓岗之间和黄河故道低洼处;海滩地,占东营市总面积的27.05%,与海岸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黄河东营段上起滨州界,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全长138公里。
东营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 东营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为203.53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79.32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4.21万人。增长13.50%,年均增长1.2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如下:
家庭户人口
东营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67.9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89.25万人,占总人口的92.98%,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79人,比2000年的3.73人减少了0.94人。
性别构成
东营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0.65%;女性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 49.3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4.21下降为102.62。
年龄构成
东营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31.69万人,占15.57 %,15-64岁的人口为153.70万人,占75.5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8.14万人,占8.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1.7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4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东营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为29.04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 受教育程度的为35.60万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为70.69万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为45.0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的由5738人上升为14268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的由15994人上升为1749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3710人上升为34733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27189人下降为22124人。
东营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9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6.17万人,文盲率由8.99%下降为4.89%,下降了4.1个百分点。
人口分布 东营市常住人口分布 东营区 75.67万人 河口区 24.76万人 垦利县 24.23万人 利津县 28.12万人 广饶县 50.75万人 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0.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345.0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961.42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3.6:69.5:26.9调整为3.6:68.4:28.0。人均生产总值163982元,增长9.4%。
物价水平低位运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5%,消费品价格上升1.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升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9998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2.0%,低于2.4%的全年控制目标。
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32万户,比上年增长21.8%;注册资本(金)2400.58亿元,增长29.7%;户均注册资本(金)232.66万元。其中,年末实有各类企业2.94万户,增长25.9%;注册资本(金)2296.21亿元,增长29.3%;户均注册资本(金)780.54万元。全年新增各类企业6496家,比上年增长81.7%。其中,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0.9%。 农林牧渔业增势平稳。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3.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99.55亿元,增长4.0%,林业总产值2.14亿元,下降0.1%,畜牧业总产值65.29亿元,增长0.6%,渔业总产值55.87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0.32亿元,增长9.7%。
粮食喜获丰收,棉花产量恢复性增长。粮食播种面积218.05万亩,比上年增长12.7%;粮食总产量93.61万吨,增长29.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93.80万亩,增长19.8%;夏粮总产量41.02万吨,增长20.3%;秋粮播种面积124.25万亩,增长7.9%;秋粮总产量52.59万吨,增长37.6%。棉花播种面积158.62万亩,下降17.4%;棉花总产量11.55万吨,增长21.0%。
林业发展良好。完成造林面积12.29万亩,下降0.7%。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0.17万亩,下降2.4%。森林资源配置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保持乡土树种占较大比重,全年新营造林乡土树种面积9.99万亩,占造林面积的81.3%。混交林比重为42.5%,较2013年提高6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波动较大。肉蛋奶总产量59.35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肉类总产量23.31万吨,下降15.4%;奶类总产量23.30万吨,增长24.5%;禽蛋产量12.74万吨,下降2.8%。猪、牛、羊、家禽存栏、出栏下滑明显。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水产品总产量55.18万吨,增长5.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5.07万吨,增长7.7%;淡水产品产量10.11万吨,下降1.2%。水产养殖面积196.00万亩,增长2.6%。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主导产业振兴规划,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07家,注册登记家庭农场502家。 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1家,比2013年末增加57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29家,增加29家;过100亿元的企业27家,增加3家。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58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12447.51亿元,增长16.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5.3%。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71.4%。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430.82亿元,增长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15亿元,增长13.2%;第二产业投资1661.39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投资972.66亿元,增长20.0%。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2549.18亿元,增长13.9%。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8.5%,国内贷款增长18.3%,自筹资金增长11.6%,其他资金增长31.4%。
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19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住宅投资147.93亿元,增长8.8%;办公楼投资21.21亿元,增长32.6%;商业营业用房8.75亿元,增长4.0%;其他投资20.56亿元,增长33.8%。房屋施工面积1336.4万平方米,增长5.7%;房屋竣工面积377.3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销售面积334.9万平方米,下降12.7%;房屋销售额166.22亿元,下降11.5%。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8万套(户),开工任务完成率为184.2%,连同往年结转项目基本建成1.76万套(户),基本建成任务完成率为214.3%。
建筑业生产呈趋降态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4家。其中,一级建筑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1家。建筑业总产值320.08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筑业总产值94.28亿元,下降18.0%;非国有企业建筑业总产值225.80亿元,增长8.4%。 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439.04亿元,增长11.9%。从城乡市场看,城镇零售额579.86亿元,增长12.6%;乡村零售额79.20亿元,增长12.5%。从行业结构看,批发零售业支撑作用明显。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5.57亿元,增长10.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13.26亿元,增长12.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25亿元,增长11.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98亿元,增长12.2%。
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完成进出口13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进口71.61亿美元,增长3.3%;出口60.95亿美元,增长5.1%。按贸易方式划分,加工贸易出口37.08亿美元,下降4.7%,一般贸易出口22.35亿美元,增长22.4%。从出口市场情况看,对亚洲地区出口23.78亿美元,增长5.8%;对欧洲出口10.93亿美元,增长8.6%;对北美出口12.23亿美元,增长10.1%;对非洲出口5.17亿美元,下降12.1%。从重点产品出口情况看,轮胎出口35.76亿美元,下降1.2%;石油机械装备出口9.84亿美元,增长14.8%;化工产品出口4.74亿美元,增长37.2%,电解铜出口2.33亿美元,增长49.8%。
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家。实际到账外资2.20亿美元,增长13.8%。承接服务外包合同200份,合同金额1.17亿美元,执行金额0.92亿美元。其中,承接离岸外包合同126份,增长11.5%,合同金额0.99亿美元,执行金额0.86亿美元;承接在岸外包合同74份,合同金额0.18亿美元,执行金额0.06亿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积极推进。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4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6亿美元。外派劳务1462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机构)45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6亿美元,增长99%。 财政收支结构渐趋优化。实现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160.81亿元,增长13.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8.0%,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45.42亿元,增长8.9%。地方财政支出241.36亿元,增长3.9%。财政支出倾向民生领域。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2.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27.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4%,教育支出增长5.1%。
金融市场活跃,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00.09亿元,比年初增加452.08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94.2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43亿元;个人存款余额1219.62亿元,比年初增加132.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00.04亿元,比年初增加438.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45.50亿元,比年初增加277.7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4.22亿元,比年初增加153.43亿元。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60亿元,增长16.2%;人寿险保费收入37.27亿元,增长21.2%。全年赔付额13.28亿元,增长1.3%。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1.50亿元,下降1.4%;人寿险赔付额1.77亿元,增长29.0%。

⑨ 地理气候图

纬度 气候
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点 主要成因 典型植被

大致
在南
北纬
30º
之间 热带
雨林
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
热带
草原
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º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干季湿季明显交替。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气团,形成热多雨的湿节;信风控制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
季风
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º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在一年中风向随季节转变非常明显。夏季风来临,赤道气团带来大量降水;冬季风来临,降水明显减少。全年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季雨林

热带
沙漠
气候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地区。 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常年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
亚热带
季风气
候和季
风性湿
润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时,热带海洋气团带来大量降雨;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降水减少。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较前者均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
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大致
在南
北纬
40º

60º
之间 温带季
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华北(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 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冬季风时,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时,受极地海洋气团或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暖热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
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很大。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温带海
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最为典型)、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 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的影响,终年湿润,冬雨较多。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间。 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北
极圈
附近 亚寒带
大陆性
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
附近 苔原
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气温仅为1℃—5℃。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寒带苔原
冰原
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全年酷寒,冬月气温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约在-29℃——-35℃,北极地区在-22℃以下。° 寒带冰原
高原气候和
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地等 随着高度增加,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强,风力也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