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壹』 地理环境的保护
地理环境日趋恶化、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的严峻事实,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忧虑和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虽然现代化的生产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但是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注意对环境的研究和保护,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和研究环境问题,展开了大量的治理工作。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首先,不少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相继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环保的行政管理工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法令和法规,制定“三废”的排放标准。世界上第一个设立环保机构的国家是瑞典,它在1967年设立了全国自然环境保护局。我国于1972年设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4年正式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
其次,建立环境监测机构或监测网。环境监测是国家对环境进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通过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以便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北京等重点城市建立了环境监测网络以来,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仪器和装备不断改进,目前已建立了中央、省市区、地市县和大厂矿四级监测网。
第三,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末期,许多国家对环境污染进行了大量的治理工作,但是由于多数只是应急措施,因此成效不很明显。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很多国家就环境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不仅针对污染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而且还提出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战略,着重消除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国家进一步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合理利用资源,以谋求创造更好的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些国家的面貌有了明显的转变,如伦敦的烟尘排放量减少了65%,水生生物绝迹了100多年的泰晤士河又出现了鱼虾。
尽管近几十年来环保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的环境问题远不只是“三废”处理的问题。“生态危机”与土地的破坏和损失仍然相当严重,大气圈污染还在加剧,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恶化,影响人体健康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多部门、多学科携手合作,全面规划,以求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改善和保护地理环境,目前应该着重抓好保持生态平衡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两个方面。
『贰』 地理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应怎样治理
1 荒漠化。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回、治沙相结合的答原则来治理。
2 水土流失。
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叁』 高中地理的各类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最全的)
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把环境保护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公开环境信息,推进公众参与。
二是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进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规划。根据各地的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增长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治理污染产业化。
四是强化环境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容量或控制目标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强化环境准入,严格执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将保护环境作为重要依据来制定产业政策,公布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名录。
五是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执法监管体制。
六是完善环境法治。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的环境法规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七是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受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市场化进程。
八是健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探索和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加强环境保护。
九是加强环境科研和能力建设。开展环境政策法规、重点地区和重点环境问题、环保产业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示范;加大环境监测、应急体系、宣教能力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
十是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
『肆』 地理环境污染的介绍
工业污染地理环境污染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 of由于人为原因,向地理环境释放物质和能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版正常生存与发权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价值下降等现象。地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大可扩展到全球。地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危害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资源。
『伍』 选修地理上的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回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陆』 地理 介绍某一方面或某一地点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破坏了黄河的生态系统,使黄河河道中近1/3的水生物绝专迹。属
治理措施:
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大监督力度.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柒』 对环境污染的看法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
环境的污染已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得内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容能自觉地保持环境的清洁。再者,政府要严厉淘汰那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宁可牺牲一点经济发展速度,也得留下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
『捌』 高中地理各种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成因 后果 防治措施
1.温室效应 全球 大量燃烧矿物性燃料(煤炭、石油)排放出大量的CO2气体;大量毁林,尤其是热带森林;另外氟氯烃、甲烷等气体也能加剧温室效应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全球蒸发更加旺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大,温带、亚寒带、寒带将升温等,影响农业生产 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2.酸雨 几乎全球 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及冶金过程中放出的SO2、NO、NO2等酸性气体,形成PH<5.6的酸性的雨、雪、雹、雾等 酸化土壤、酸化江、河、湖、沼,破坏植物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回收SO2,NOX,开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生产
3.臭氧层空洞 两极的上空,青藏高原上空等地,有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 制冷剂等释放含氟氯烃的气体 危害人体健康,对色还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发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4.光化学烟雾 洛杉矶等 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在逆温的大气条件及不易扩散的盆地等地形 明显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刺激人们的眼睛、喉、鼻,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植物受到损害 控制运行的汽车数量,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洁能源等
5.沙尘暴 干旱、半干旱地区明显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表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多大风,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土地沙化严重。 明显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 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6.赤潮 较封闭平静的海区,在海洋中较多见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放大量含氮、磷的物质,是水中营养物质增多。在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水停滞等条件下赤潮生物集结 世界性海洋灾害,赤潮中的水生生物含有毒素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污水处理,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7.水荒 全球性干旱、半干旱,人口稠密区的半干旱区较严重 淡水资源的补给少,造成径流量少,以及季节分配不均,旱季更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等 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沙尘暴、生物种类、生态种类、生态系统的变化 节约用水;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开发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研发抗旱作物品种,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8.海洋石油污染 沿海水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 油膜覆盖海水,是水中缺氧,石油也有毒性,造成海洋动物、植物死亡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可用燃烧法清除
9.物种消退,森林草地萎缩,生态平衡失调 全球性问题 人类滥采滥用生物资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污染加剧等 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减、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和选择余地缩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严禁滥采滥用生物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玖』 保护环境有哪些措施
垃圾减量,特别是少制造一次性垃圾,应该是普通人最容易做到的环保小举措。
要说起「一次性」,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我们常常对这些东西带来的污染心生愧疚,但又无法完全拒绝掉这些便利。又有人说,谁不想环保?现在处处是一次性用品,用这些也是迫不得已。
我发现相比前两年,越来越多人对制造垃圾产生了「罪恶感」,并且自发地在寻找那些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
△ @小栗子爱宅爱旅游:宜家PRUTA系列,一组有大大小小很多个盒子的那种。大盒子可以用来买包子烧麦烧饼,不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袋。
除了拒绝「一次性」,我们还能做出哪些改变?
#1. 减缓纸巾的消耗速度
总免不了要用纸巾,但我会用干净的收纳袋装一些卷纸,带在身上代替小包装的面巾纸,同时购买卷纸也会选择无纸芯、无独立包装的。
#2. 一次性塑料,未必只能用一次
塑料是原罪吗?我想塑料不该背环境的锅,更多时候是人类使用它的方式出了问题。塑料很难降解,正是因为它坚固耐用的特性。仅仅赋予它短暂的使用寿命,对塑料来说是大材小用,对地球来说也是负担。
#3. 精简消费:如无必要,勿增实物
如今很多产品功能真的过于细分了,以清洁用品为例。可能你囤了 N 瓶不同功效的清洁剂,都不常用,大部分都是用一两次就放到过期。倒不如用买清洁剂的钱定期请一次保洁,还省得自己动手了……
#4. 负责任地「断舍离」
即使是自己不再喜爱的闲置物品,也尽可能为它们找到更好的归宿吧。直接扔掉当然省事,但也意味着终结了它的使用寿命。
♻️ 服饰、床品、玩具:闲鱼、飞蚂蚁捐赠♻️ 书籍:多抓鱼、渔书回收♻️ 电器:京东拍拍、苏宁以旧换新♻️ 电子产品:爱回收、淘宝回收
#5. 减少浪费,物尽其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物尽其用。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
包括以上这些环境友好产品,也请慎重思考,自己能做到哪些?是否真的能够为环保牺牲掉这一点便利。
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在制造的过程中也存在环境的成本,使用的次数越多,越能摊薄这个成本,才真正意义上有可持续的价值。
如果只是一时兴起,买回家用了一次就闲置,真的没有任何必要。
在大环境下,我们的确都很渺小,但也是这一个个渺小的个体,在一次次选择中,促成了最后的结果。不必被动地等待更完善的回收机制、更先进的可降解材料,等待他人或者大环境先做出改变,然后我们再被动地接受。
每一点积极的行动都有力量。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无论我们改变与否,至少不必说:败局已定,我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