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地理位置
『壹』 张家港在江苏的什么位置
张家港市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境内, 处于中国沿江及沿回海两大经答济带的交汇处,上海、南京、苏州、 无锡等大中城市环列四周,距上海98公里、苏州58公里、无锡 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
『贰』 能否告诉我张家港在江苏省内的哪个位置,我地理不行,最好简单明了
张家港地理位置:
张家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苏州市所管辖的县级回市答。东南与常熟相连,南与苏州、无锡相邻,西与江阴接壤,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隔江相望。
张家港地理位置示意图(点击图片可放大):
注:完全没有问题!请及时采纳!
『叁』 张家港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城市建设!人文环境!越详细越好!麻烦大家了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市树:香樟市花:菊花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县治即今杨舍镇。1962年,从常熟和江阴各划出数个公社,建立沙洲县,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现下辖8个镇和常阴沙管理区。全市总面积998.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85.55平方公里。西北部有江中小岛双山沙,面积18平方公里。境内有沿江岸线71.78公里,其中不冻不淤的深水岸线有33.7公里;大小河道8073条,总长4074.3公里。依托优越的沿江岸线,建有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和占地1.53平方公里的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至2005年末,张家港市总户籍人口87.9万人,外来暂住人口46万人。全市有农用地4.64万公顷,其中,耕地3.85万公顷。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人民弘扬“团结拚搏、负重奋、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携着江南人家的灵气,傍着长江号子的强悍,勤劳、聪慧的张家港人,用坚定的意志、执着的信念,在这块999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共同唱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华彩乐章:首批“全国文明城市”、首家“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一个个闪光的荣誉称号,映现着港城的卓越风姿。 张家港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至2005年末,先后公布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处。对这些文物古迹,均按法律规定,划定了保护范围,竖立了保护标志说明牌,建立了记录档案并安排有专人负责管理,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现象,其完好率达到80%以上。境内从西部到东南部,沿古海岸线一带先后发现和发掘了近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沙的东山村遗址被认定是长江下游地区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最早的遗址,距今约8000年。从1992年起,张家港市文物部门每年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周活动,定期组织文物专题调查和抢救性发掘。2002年,配合沿江高速公里建设,市文物部门联合苏州博物馆,抢救性发掘古墓葬4座、古井12口,出土以宋代为主的文物314件,接近前十年出土文物数量的总和。2001年,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民俗文物,到2005年底共征集民俗文物310件。张家港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阳山歌作为“苏州吴歌”的一部分,已被收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 张家港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中、西式餐馆随便可见,尤其在步行街一带,牛排馆、咖啡厅、韩国料理、甜品店应有尽有。 当地品味以苏菜系为主,口味偏甜。气锅鮠鱼、酒酿鲥鱼、面鱼摊蛋、刀鱼馄饨、高庄豆腐干、拖炉饼等都是不可不尝的当地风味的传统名吃。 除了在步行街一带的黄金商业圈可以大快朵颐,遍布各大街小巷的酒店、排档里都能吃到你想吃的当地特色美味佳肴,其中,吃海鲜推荐可去金海华酒店;吃家常菜就去佳福酒家(南环路210号),人均约35元。有名的张家港怪味楼特色火锅城,地址: 杨舍镇东环路75号。
『肆』 张家港处于什么地理位置
张家港市位复于中国“制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境内,
处于中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环列四周,距上海98公里、苏州58公里、无锡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公里,距虹桥机场98公里,浦东机场15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
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人口85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已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
『伍』 江苏张家港
张家港市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境内, 处于中国沿江及沿海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环列四周,距上海98公里、苏州58公里、无锡40公里、常州70公里、南通30公里、南京200公里,距虹桥机场98公里,浦东机场15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
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人口85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度,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已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市境内有长江沿线得天独厚的天然国际商港--张家港港,长江岸线达60多公里,其中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达33公里。
张家港港深水贴岸、不冻不淤、安全避风、常年作业。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3个, 200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97.8万吨,其中集装箱运量32.8万标箱,分别增长41.8%和32.6%。目前已开通了至日本、香港、韩国、东南亚、波斯湾、澳新、中东、美加、欧洲等19条航线,每月40多个国际航班,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货运往来,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木材、大豆、羊毛、棉花、化工品、再生品进口港和大米、中巴车、五金工具出口港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从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出发,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并按照“城市现代化、港口国际化”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张家港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各镇全部建成“国家卫生镇”。整体推进全国生态市、全国消费放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各项创建。
2004年,新增各类林地绿地2.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14.46%。港城大道、沙洲路、国泰路、步行街等道路均穿绕在绿色之中。世纪广场、暨阳湖公园、张家港公园、沙洲公园等游乐场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双山岛旅游度假区开发快速推进,建成了全国首家江岛型水上高尔夫球场。全市有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3家,三星级宾馆6家。全市商贸服务业繁荣,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亿元,比上年16.7增长%。
2004年,金融保险、邮电通信业继续增长。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18.6亿元和458.1亿元,比年初增加78.5亿元和61.2亿元,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3.23%;实现保费收入9.7亿元,19增长%;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收入4.4亿元,增长16.2%,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38.7号线/百人,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超过60万户,小灵通用户达到16.5万户。住房、汽车、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销售商品房117.8万平方米计25.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40%。新增私家车8012辆,全市私家车保有量达到3.2万辆,平均每百户10辆。
张家港特产:
鲥鱼:为南方水产中的珍品,每年春末夏初入江产卵,在“小满”至“芒种”期间为旺季。《本草纲目》载,鲥鱼“夏初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体扁阔而长,色白如银,鳞下多脂肪,一般重1公斤左右,鳞可食,肥嫩清鲜。古时曾列为皇帝的“御膳”珍肴,现已蜚声海外,远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鲥鱼在近海入江,靠潮水自然推力前进。张家港境内长江水域属河口段,鲥鱼至此,体内脂肪消耗很少,正丰腴肥硕,肉味最鲜,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肉内含蛋白质16.9克,脂肪16.9 克,碳水化合物 0.2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热量22千卡。张家港所捕的鲥鱼质量名列前茅,是江苏省重点产区,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基地。1974年、1977年产量最高,都在10万公斤以上。酒酿鲥鱼是张家港地方风味名吃,深受群众喜爱。做法是将鲜鲥鱼去内脏(不去鳞),洗净放入适量酒酿和熟猪油,加葱、姜、火腿片及调料,上笼蒸15分钟左右而成。出笼后的鲥鱼酒香四溢,色泽洁白,鲜嫩味美。1975年4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主席访问南京期间,张家港(沙洲)鲥鱼专送南京招待国宾。
刀鱼:学名“刀鲚”,属洄游鱼类。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农谚有“春潮迷雾出刀鱼”,是春季最早的时鲜鱼。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刘宰曾有诗称赞:“肩耸乍惊雷,鳃红新出水,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鱼面、刀鱼馄饨,别具风味,脍炙人口。刀鱼是张家港主要水产品之一,境内长江水域均可捕获。前期刀鱼雄性多,体大,脂肪多;后期雌性居多,体小,脂肪少。“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刀鱼馄饨是张家港民间传统特色点心。其制作方法:将刀鱼从尾部向上劈成两半,去除头、皮、大骨,用刀背将其捣碎,剔除鱼刺,加入佐料,与韭黄或瘦猪肉等拌和做成陷;再选用精白面粉加适量盐和水揉成面,擀压成极薄的皮子,将刀鱼肉陷包成馄饨。馄饨在沸水中煮至漂浮即可食用。入口清香诱人,口感细腻滑嫩,鲜美无比,别具风味。
河豚:古称“鲐”,与鲥鱼、刀鱼并誉为“长江三鲜”。河豚体呈椭圆形,头圆口小,背部一般呈黑褐色,有花纹,腹部白色有肉刺,无鳞、无胆,有气囊,能吸气膨胀。产于咸水和淡水相交处的水域里,每年春季沿江上溯产卵。张家港捕捉河豚早,产量也较高。河豚鱼营养丰富,腴肥鲜美且带野味,与众不同。宋《明道杂志》曾称颂它为“水族中之奇味也”。河豚还有补虚去湿、舒胃、却痔疾等效用。但血液、肝脏、卵巢都有剧毒,烹煮不慎,食后易中毒致死。解放后,人民政府禁止私自买卖,统由国家购销。河豚鱼经处理后,可制成冻鱼片或罐头食品,还可从肝脏、卵巢中提炼出河豚素、河豚酸等名贵药品。
银鱼:又名“面鱼”“面丈鱼”,体细长,银白色,透明光滑。一般长8~15厘米,形如玉簪,是张家港长江中的又一特产,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下游,每年“惊蛰”至“立夏”在长江口区产卵,“清明”左右为旺汛期。银鱼一身嫩肉,骨软可食,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食用价值高,当地用银鱼和蛋煎煮的时令菜“面鱼摊蛋”,黄白相间,色香味全,独具特色。
子鲚鱼:又名“烤子鱼”,是凤尾鱼中的雌鱼,长江口名贵的经济鱼类。子鲚鱼体侧扁,尾部延长,银白色。一般长14~16厘米,体重15~20克,腹内有大量鱼卵,含有较多的油脂、磷酸盐和钙质。味鲜,有肥感,为人脑及骨隋良好滋补品。子鲚鱼在“立夏”前后集群入江作生殖回游。一般只上溯到张家港七干河、四干河外水域。双山以上多为雄性,称毛鲚。
鮠鱼:(鮰鱼)亦称“江团”、“白吉”,是长江中一种淡水底层鱼类。鱼体前部扁平,后部侧扁,一般长60厘米左右,光滑无鳞,呈灰褐色,幼鱼淡白色。张家港江段,一年四季均有捕获,以春、夏季产量为高。鮠鱼肉嫩无刺,味鲜美,尤以菜花盛开时为最,称“菜花白吉”,是张家港的时令佳肴。鮠鱼鳔,胶质,特别肥厚,为鱼肚中之上品。“气锅鮠鱼”是境内的民间特色菜肴。做法是:将洗净的鲜鮠鱼切成块状,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捞出,加鸡(一般选用本地产“三黄”鸡)汤,配以葱、姜、黄酒等佐料,置于汽锅中蒸20分钟即成。鱼肉肥嫩,清香鲜美。
凤凰稻:是张家港凤凰山附近长期培育成的优良粳稻,谷粒基部有双翼(护颖),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为著名物产。凤凰稻碾成的米,色洁白如珍珠,煮饭烧粥,性粘腻,香软适口,为粳米中的上品,载誉江南。
凤凰水蜜桃:风景秀丽的张家港市凤凰山和鸷山山麓,是著名的凤凰水蜜桃主要产地。凤凰水蜜桃是在1952年引进无锡水蜜桃的基础上,经长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皮色有淡黄,有乳白,有微红,具有果大、肉嫩、鲜甜、多汁、果皮易剥等特点。凤凰水蜜桃有白凤、白花、黄皮、小青等主栽品种,远销苏州、南京、上海等地。
高庄豆腐干:张家港市凤凰高庄豆腐干始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制作精细独特,价廉物美。清末民初,已畅销常熟、江阴、无锡等地。高庄豆腐干有厚型、薄型两种,呈绛色,质地细实,五香佐料渗透入味,闲吃或作下酒菜,均属佳品。
拖炉饼:是张家港市杨舍、塘桥两地的著名传统风味小吃。该饼历史悠久,据今已有150多年。制作工艺独特,烘烤时需用两只炉,下面一只为底炉(平底),上面一只为顶炉(尖顶,呈锥状),烘烤时二只炉同时加热吻合,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大有顶炉拖底炉之势,故称拖炉饼。拖炉饼采用上等白面粉、白糖、净板油(加工过的生猪油)、荠菜、芝麻、桂花等为原辅料。口味油而不腻,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于一体,外形饱满,色泽金黄,酥层清晰。
鹿苑鸡:因产于张家港市鹿苑乡而得名,相传已有两百年的饲养历史。鹿苑鸡的毛、皮、嘴、脚均为黄色,颈羽、尾羽和翅羽间有蔬落黑毛。公鸡脚杆高壮,傲然挺立,大的体重可达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称。母鸡脚杆粗矮,浑重壮实,重2公斤以上,年产蛋在140~200个之间,平均蛋重54克。该鸡肉质细腻、肥美、香鲜、味浓。民间传说,清代同治、光绪两帝之师翁同酥常把鹿苑鸡作为特产,带至京城赠送亲友和同僚,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
高峰鹿液茶:产于张家港市金港镇高峰村长山一带。长山位于长江边,江雾迷漫,空气清新,气候湿润,是金港镇高峰村茶场所在地。所产茶叶具有气香色清的天然品质。高峰茶分春秋两季采摘,以谷雨前为最好。村里办有茶厂,自己焙炒。制成的高峰鹿液茶,条索紧结,色泽嫩绿,带有清香,用水冲泡,碧色诱人,味感鲜醇,有生津止渇、解乏提神的作用。曾在江苏省品茶会上获第一名。
锦丰小辣椒:为省无公害农产品。锦丰镇从1998年开始,大面积种植,面积达200公顷。主要品种有“宁优九号”“辣优九号”“湘辣二号”以及地方特色品种“金椒”(朝天椒)等。其中,从湖南引进“湘辣二号”羊角椒,鲜食、加工两用,红椒鲜艳,适宜深加工;青椒微辣,无淡味,风味好,水分低,空腔小,果型直,整齐标准,作蔬菜用,市场供不应求。产品大量销往苏、锡、常及上海、浙江等地。2002年建成全市重要的辣椒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基地,并被列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2003年,全镇辣椒种植面积433公顷。
针结花边:是新型的手工艺品。1972年常阴沙农场插队知识青年夏小斌小组首创。它采用针织工艺,将花线勾结成各种图案,有整洁、雅静、纤巧、柔和的感觉。是客厅、卧室门窗、家具上的实用装饰品,也是张家港主要的手工业品。曾多次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受到外商好评。产品远销海外
旅游景点:
香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张家港市西陲南沙镇境内,西接锡澄高速公路、江阴长江大桥和江阴市区,北靠国际贸易商港张家港港和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的张杨路,与长江边的长山、巫山相对,南傍东横河,与稷山相望。东距张家港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全山占地面积4.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1 36.6米。山体呈菱形状,由大、小香山组成,为全市之冠。北坡险峻,南坡平缓,顶部开阔,素有江南名山之誉。清康熙《江阴县志》中赞:“香山突出平壤,高峻磅礴,甲于他山。”山上长有成片的马尾松、水杉、毛竹,山坡栽有桃、梨果园,品种多样的野生药材遍及全山。树木覆盖率达87%,山草覆盖率为100%。 香山,因传说春秋时吴王夫差遣美人上山采香而得名。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加上朴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历来吸引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赏游,宋代诗人苏东坡游香山时曾为梅花堂题匾额;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多次登上香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留下了诗词、赋文,他在《游小香山梅花堂序》中赞叹曰:“千年迹冷荒丘,一旦香生群玉,不特花香、境香、梦亦香,可谓不负此山矣!”香山有广为人知的“十八景”:钓鱼台、采香径、梅花堂、洗砚池、石虎门、圣过潭、观音殿、荷花茶厅、圆寂塔、听松吟、桃花涧、圣清池、毗陵井、巫山夜雨、天台石、归云洞、烽火墩、藏军洞。然岁月流逝,沧桑巨变,传说中的大部分景点已荡然无存。1993年开始经市镇两级政府的努力,已有一大批景点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有傲立孤峰,纵览长江、码头、保税区的望江亭;有怪石丛生、山势险峻的老虎嘴;有繁花似锦、香草满坡、相传吴王夫差偕美人步行上山的采香径;有徐霞客称为“九天风雨、三峡波涛、观斯尽矣”的桃花涧,还有圣过潭、滴血岩、仙牛背、听松吟等一批天然景区。著名书法家沈鹏、沙曼等20多人为景点题名或书写诗文。1995年,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的大型寺庙——香山寺建成。该寺坐落在香山主峰,由古朴、典雅、富有气派的庙宇群组成。寺内塑一尊高1.5米、净重1.5吨的玉佛及由台北佛佗教育基金会会长徐业鸿赠送的《大藏经》一部计1718卷。1999年10月,香山寺素斋馆落成开业,成为全市首家素斋馆。自古以来,香山就是有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香山十八景” 名闻遐迩,有大禹王、姜尚;吴王夫差、西施、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元代张士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皇帝乾隆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有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宗教活动场所。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苏南众山中独领风骚。尤其登高远眺,长江美景和张家港全景尽揽眼底,极目天舒,令人进入一番别有风味的意境。南沙还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具有八千年历史的东山村古遗址,是著名的文学、音乐、教育家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的诞生地。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香山旅游风景区基础建设的投入,交通卫生、通讯、电力等设施配套齐全,逐步形成了以香山旅游风景区为品牌,商贸、旅游、服务、房地产联动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旅游景点建设开发已成为全市三产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香山旅游风景区开发已列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桃花涧
位于香山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香山左岗有涧数十丈,夹涧绯桃四植,名桃花涧。”涧从上至下,纵贯青龙岗,全长约800多米。涧水源头出自山顶泉眼,常年不涸,现为中峰之巅的天然湖泊鹿女湖。从峰巅俯视桃花涧全景,整条山涧蜿蜒曲折,影影绰绰,掩映在浓绿覆盖之中;涧左右两侧的几道龙岗逶迤磅礴,向下汇聚到桃花涧山口交汇之处,山随溪转,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当年徐霞客曾三次游览桃花涧,两次月下,一次雨中。春雨中的桃花涧,气势磅礴,犹如三峡波涛。从桃花涧山口东行数十步,有一山洞,名桃花涧。此洞原是人防工事,现已对游人开放,洞高约2米,深200余米,沿壁光滑湿润,缝隙处有泉珠滴落,铿然有声。同桃花涧一岗之隔的香山南麓,也有一条长长的山涧,名叫南桃花涧。此涧紧靠听松吟,与小香山梅花堂遥遥相对。此涧虽比不上北涧怪石林立、激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但终年碧泉流淌,洁寒甘美,夹涧草深林密,鸟语松吟,景致极为幽雅。
采香径
位于香山东南麓,清乾隆《江阴县志》载:“由麓而上,曲蹬盘行,攀萝扪石,足底云生,相传吴王尝遣美人采香其上(山有马蹄香,杜衡是也),曰采香径。”全径沿山由东南向西北曲折蜿蜒长约五华里,几乎横贯了整个香山。径宽一般为三尺左右,两旁青松挺立,修篁夹道,奇花竞艳丽,异草飘香,景色秀丽迷人,令人目不暇接。步行在采香径上,小石林、听松吟、香山寺、圣过潭等景点一一欣赏于目,难怪当年西施来到这里为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采香径自然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并由此留下许多吟咏采香径的诗文。诸如:“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香径寒花落,飞泉曲涧分”等。
听松吟
位于香山南山坡上,放眼望去,百亩山地上满坡松林,千株万株,蔚然成海,气势极为壮观。风来时,一枝动百枝摇,莽莽林海松涛涌动,巨浪翻卷,竞摇成一个巨大的音乐场。民国年间,中国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回故乡省亲,也专门游览听松吟,而后激发了创作灵感,其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情愫一脉,不知倾倒了多少听众,成为百世绝唱。听松吟曾遭受历史浩劫,解放后,人民政府倡导植树造林,经过数十年努力,香山重披绿装,听松吟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圣过潭
又名舜过潭,传说古时大禹治水东南途经香山少憩,取泉水解渴,觉泉水清澈味醇,遂解佩剑拓成潭,故名舜过潭。位于香山顶峰中部。潭大体呈圆形,直径约2米,四周皆由山石围成,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口大井一般。此潭下有泉眼,所以水甚清澈,常年不涸。潭中长有无屁股螺蛳,成为香山一奇。
藏军洞
位于香山主峰老虎背之巅的东侧,有一石板盖顶的洞口,约80厘米见方,这就是香山著名古迹——藏军洞。据史料记载,香山藏军洞最早大约建于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王阖闾称霸于诸候,攻越伐楚,大动干戈,出于攻防战术需要,即在长江之滨的香山、长山一带挖建了许多藏军洞。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香山西北坡的藏军洞发现大量具有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几何纹陶器和红陶器,证实了这一历史记载。据考证,藏军洞为坑道式A字型结构,上窄下宽,两壁皆用块石垒彻而成,内高5—10米,底部南北之间宽4—5米,东西之向呈隧道形,进深25米。香山藏军洞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每3座藏军洞编成一组,成品字形排列,较为规则,共有9组,且每组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这是其它地方藏军洞所没有的;二是洞内隧道走向与山势走向平行,士兵从左右进出,不从前后进出,而其它地方洞内隧道则大都与山势走向呈垂直状态;三是别的山上的藏军洞一般都构筑在半山腰,唯有香山藏军洞高居山峰之巅,成居高临下之势;四是香山藏军洞在“江南长城”中距离长江最近,这可能与香山历来被视作江海门户的重要战略位置有关。香山藏军洞经适当加工整理后,现已恢复当初建造时的模样与摆设,并对外开放。
梅花堂
原坐落在小香山竹林深处,初建于宋代。相传苏东坡晚年仕途失意,因江阴友人葛氏邀请,曾数度来梅花堂怡情养生,并题书梅花堂匾额。堂后洗砚池,因东坡洗砚而得名。由于紧靠大小香山间的石虎门古战场,梅花堂一度遭到战火破坏。明朝末年,爱山成癖的徐应霞(徐霞客之兄)重建梅花堂,并在山上广植梅竹。清风明月之夜,徐霞客兄弟觞咏为乐,共赏良辰美景。徐霞客没有忘情于这段有意义的生活经历,特写下5首诗歌并1篇长序,以作纪念。随着时光流逝,到五十年代后期,梅花堂和洗砚池均已湮没,四周梅花亦渐渐稀少。近年来,市镇两级政府采取措施开发香山旅游资源,梅花堂和洗砚池列入旅游发展规划中。新的梅花堂是5间仿古建筑,正堂题额集东坡手笔,堂内展有坡翁和徐霞客的书画诗文,让旅游人们从观光中受到华夏文明的熏陶。
南沙十八景
临近张家港港口的南沙乡,由于山多景胜,早在明代前就有“香山八景”之说。清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以后,又相继增补十景,称“南沙十八景”。这里原有梅花堂一座。从香山湾翻山而上,便是“采香径”。采香径从香山西北坡起至东南麓止,长约5里,相传是春秋吴王夫差偕西施及嫔妃玩乐的地方,建育“采香禅院”作行宫。目前,采香径下段已被开山采石所截断,上段路还在。山上杂树丛生,乌鸣林荫,峰回路转,景色宜人。香山,有大香山与小香山之分。在两山衔接处,陡似峭壁,形成石门。因远看似一猛虎张口守隘,故有“石虎门”之称。这里四面环山,原来两山接岗不分,后因军事需要,官府命百姓凿山开路长达50余米,形成石门。这里形势险要,呈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经人工修筑,已可通行汽车。在香山附近,有长山, 凤凰山、镇山等山,如众星拱月,煞是中看,而且山山都育藏军洞(又名将军洞)。在这些山上,要数长山顶上藏军洞最多。最大的藏军洞可容兵千余,洞内有灶间、会议室、贮藏室、兵器库等,向来有“江甫长城”之称!出江阴东门,可远远望见筑在凤凰山最高峰的烽火合。台周围十丈见方,高百米,烽火台又名烽火墩,最初建于春秋期间。大香山原名桃花山。相传春秋时期,山上桃树漫山遍野,如云霞灿烂。岗西有一大涧,涧顶有一泉口,终年喷水不断。每当桃花盛开的季节,花瓣飘落溪中,随水飘流,大有"落英缤纷”的诗情画意。藏军洞、烽火台、桃花涧等古迹尚存,被列为张家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2月以后,甫沙众多小山坡上,陆续发现4座古墓葬,其中汉墓一座,宋墓三匹。墓葬位于长山东麓,距地面约15米左右。出土汉墓中有神兽铜镜、陶罐等文物。3座汉辜中有磁州窖彩釉陶壶,两对双耳环的越容瓷瓶兽足瓷香炉、瓷碗、双纽带柄铜镜、小方铜镜、八花形铭文铜镜等文物。据记载:磁州窖出自河北,越窖出自浙江,铭文铜镜出自广东。以上文物的出士充分表明,在`2000多年前,南沙乡长山一带,北临长江,交通方便,居民聚集,商品流通,是南北交通线上的重镇!这些闪烁着古文化光彩的文物,被埋没了千年,几乎被人遗忘,近年来,因张家港对世界开放,南沙十八景又重放光彩,为新兴的海港围上了一串古色古香的“珍珠古项链”。
香山寺
坐落于香山东南之巅,约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七十二大寺之一,历史上有“佛门圣地”之称。历史的沧桑,原寺早已湮没。1993年3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1995年9月正式登记,并开放佛教活动场所。第一期工程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于1994年底建成,江南一流名刹已初具规模。山门建在香山老虎背中腰海拔125米的山坡上。山门上方的“香山寺”匾额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赵仆初手书。从山门向上攀登,跨过45级花岗岩台阶,就进入飞檐斗角、威严肃穆的天王殿。再向上拾级登攀,就是规模宏伟、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这是一座双层楼阁式的大型建筑。殿东西长21米,南北宽13.8米,背高15.5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黄墙、红窗、雕梁画栋,造型格式依照苏州市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大殿规模在江南一带可称首屈一指。香山寺总体规划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总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完成后,至2002年继续建造七级宝塔1座及达摩殿、观音殿、藏经殿、僧房等配殿。寺内设东、西两花园,园内建有放生池、假山带、功德亭等。为方便信徒、游人和观光者,还建有佛光山庄、素斋馆、宿舍楼等。寺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后左右种有各种树木、草坪,四季鲜花怒放,环境宜人。各殿堂层层叠叠,从各方向看均煞是雄伟。该寺占地约10亩,小巧玲珑,烧香拜佛者及旅游者逐年增加。现有出家僧人7名,负责人是法禅。香山寺以名山名刹之名屹立于祖国江南的寺庙之林,成为镶嵌在香山之巅的一颗永放光华的明珠。
香山陵
坐落在香山东麓,占地2.6公顷,1992年清明节前竣工落成。陵园面向正方,三面环山,翠竹抱碑。陵园的正面,竖立着高8.7米、宽15.4米的石碑坊,坊顶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的“香山陵”匾额。中有1座长20米、宽8米的拱形三孔桥,气贯长虹,名“贯虹桥”,桥的两侧矗立着两座群雕,一座是“沙洲农民暴动纪念标志”,一座是烈士群雕。在烈士群雕两侧建有26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革命烈士名录、事迹介绍、照片和部分实物。园陵正中是一座高19.28米,宽1.8米,顶呈矩形的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刻有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前有900平方米的吊唁台,由4000多块金山石铺筑而成。碑后建有烈士墓和忠骨存放室。
『陆』 张家港在那里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属苏州地区,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张家港人民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文名称: 张家港市
外文名称: zhangjiagang
别名: 沙洲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江苏省苏州市
下辖地区: 杨舍等8镇和1农业示范区
政府驻地: 杨舍镇
电话区号: 0512
邮政区码: 2156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南部
面积: 999平方公里 陆域777平方公里
人口: 90.5万
方言: 吴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双山岛,香山,凤凰山,东渡苑,恬庄古镇,暨阳湖
车牌代码: 苏EF、苏EG、苏EH等
名人: 刘半农,章申,沈冰
目录
基本介绍
城市概况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张家港市基本概况
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行政区划
名字由来
历届领导
本地方言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
城市旅游桃花涧
采香径
听松吟
圣过潭
藏军洞
梅花堂
南沙十八景
东渡苑
教育发展
城市荣誉
张家港媒体
张家港港口地理位置
自然状况
交通状况
经济腹地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泊位情况
仓储堆场及能力
装卸机械及能力
助航信息
码头泊位
基本介绍
城市概况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张家港市基本概况
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行政区划
名字由来
历届领导
本地方言
历史沿革
乡镇简介城市旅游
桃花涧 采香径 听松吟 圣过潭 藏军洞 梅花堂 南沙十八景东渡苑教育发展城市荣誉张家港媒体张家港港口
地理位置 自然状况 交通状况 经济腹地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 泊位情况 仓储堆场及能力 装卸机械及能力 助航信息 码头泊位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地理位置: 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
友好城市: 波特兰市,丸龟市
著名景点: 香山旅游风景区,桃花涧
主要街道: 张家港步行街
地标: 暨阳湖
知名产业: 钢铁,服装,港口
知名企业: 沙钢集团,江苏国泰,东海粮油,华芳集团,华盛化学,不二制油,沙洲优黄
电话区码: 0512
邮编区码: 215600
方言: 吴语太湖片方言
张家港市原来属江阴县管辖,现属苏州管辖,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濒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相邻;东连常熟;西接江阴。陆地东西最大直线距离44.58千米,南北最大直线距离33.71千米。北宽南窄,呈三角形。市委书记徐美健,市长姚林荣。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张家港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张家港市ID号:32058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南通、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
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全国第一所县级市办大学“沙洲工学院”就诞生在张家港市。 车牌号码:苏EF、苏EG和苏EH 行政区划代码:320582 历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006年841.62亿元,2009年1425亿元,2010年GDP1610亿元,2011年1850亿元。 张家港市历史久远,拥有10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间分布在距今2500年至8000年之间,其中南沙东山村遗址的出土文物是长江下游最早的古文化遗址。商末属勾吴之地,晋代设暨阳县,县治即今杨舍镇。 1962年,从江阴县和常熟县各划出数个公社,新建立沙洲县,1986年9月,
国务院批准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现下辖8个镇和常阴沙管理区。 地方特产有并誉为“长江三鲜”的鲥鱼、刀鱼、河豚;始于清咸丰年间凤凰高庄豆腐干;曾被列为贡品、驰名大江南北的鹿苑鸡以及凤凰水蜜桃、高峰鹿液茶、弄里芹菜、拖炉饼等。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人民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http://ke..com/view/28793.htm
『柒』 张家港绝对,自然,政治,经济地理位置
张家港是一座新兴港口城市,从历史来讲,可以说是土地古老、专城市年轻。境内东山村遗址属距今有8000年历史,河阳山歌是吴文化中保存和传承得最好的吴歌,古黄泗浦是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从常熟、江阴各划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163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1万。
『捌』 张家港地理位置
属于苏州。东南方向是常熟,西南、西北是江阴。在长江边。长江对面是靖江、如皋、南通等。
『玖』 张家港地理位置作文
张家港是一座新兴港口城市,从历史来讲,可以说是土地古老、城市年轻。境内东山回村遗址答距今有8000年历史,河阳山歌是吴文化中保存和传承得最好的吴歌,古黄泗浦是鉴真大师成功东渡日本的启航地。张家港的前身是沙洲县,于1962年从常熟、江阴各划出一块合并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77平方公里,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下辖8个镇和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旅游度假区,163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户籍人口9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