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理环境
① 评价建立长江三峡大坝的地理条件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基本信息
② 三峡大坝的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
三峡大坝属于混凝土重力坝,没那么容易垮掉,用炸弹炸没个十天半月还炸不完。垮掉的可能性基本属于零。
三峡造成的环境破坏不能完全叫破坏,应该叫影响。建一个大坝有利也有弊,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坏处。但是总体来说好处更多,它极大的缓解了三峡中下游的洪水压力。
坏的影响有:1.由于库区蓄水造成的库区底部压力增大,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但目前并无地质灾害的现象发生。库区蓄水造成局部小气候变化,目前也没发现什么坏处。3.水生鱼类的洄游影响,这个目前看似乎是影响较大的。可是其实三峡的下游早就建了一个葛洲坝,葛洲坝已经造成洄游鱼类的繁殖的影响。三峡想影响也影响不到。
好处:调蓄洪水。很多人看到前一阵子三峡在洪水期泄洪,造成误解,以为三峡一无是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三峡只能对长江上游的来水进行调控。长江中下游的来水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汉江水系;这三大水系。如果这三大水系同时大范围强降水造成的洪水,三峡是无能为力的,这次就是这样子。但是这次三峡上游也发洪水,三峡的最高蓄水位能达到175米,但是在洪水期是不能蓄这么高的,万一上游再次突发大水,泄洪不及,就会影响大坝的安全。三峡的防洪能力其实是对上游洪峰的削弱,比如上游来水量50000立方米/秒,长江中下游现时的流量是50000立方米/秒的话,能容忍的最高洪峰流量是70000立方米/秒的话,三峡就会拦蓄30000立方米/秒的流量,下泄水量是20000立方米/秒。让下游安全躲过洪峰,待到下游洪峰过去,上游在泄水,等待下一次洪峰。
所以三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很多人不理解这三峡的工作原理。
③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经过恩施,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夷陵。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另有以三峡为题材的诗作。
特点: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即长江三峡。四百里的险峻通道和三个动听的名字,容纳了无尽的旖旎风光,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3)三峡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瞿塘峡气势磅礴,两侧险峻,是三峡最小的峡谷,但却是最为险恶的一个。瞿塘峡号称天下雄关。峡中波涛汹涌,涛声轰鸣。瞿塘峡特点是悬崖陡峭,两边的山崖如被刀斧劈砍出来的一样,最高处峰高有1500米。夹江峭壁,致使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有几十米。
这里不仅山势雄伟,水势也很是壮观,瞿塘峡的山水险峻。在北岸边的的陡峭的崖壁上,有在古时候建造的栈道的痕迹,头顶上是悬崖,脚下是汹涌的江水,这是古时重要道路。
崖壁栈道的石壁上有清人所刻的纪念这一伟大工程的碑文。瞿塘峡的栈道是在明清时在长江北面悬崖上建造出的一条官道。
巫峡也是三峡中最为曲折的峡谷了,它以深幽俊俏闻名于天下。在峡谷的两岸,山上都是绿植铺盖不断,群峰林立,船行驶在峡谷之中,突然大山当前,看起来没有了路;忽然又峰回路转,别有天地,就像一条曲折不断的的画廊。巫峡两岸群峰耸立,有十二座山峰最为出众。
它们都独树一帜,特别是神女峰纤细俊俏。就像翠绿的宝石一样。这险峻的巫峡,深沉而又肃穆,在下雨过后,彩虹会贯穿整个峡谷,把峡谷装扮得多姿多彩!巫峡比较狭长,太阳照射的时间较少,峡谷中的湿气环绕很不容易散去,云雾缭绕的,千姿百态,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七彩的光线。
西陵峡是三个峡谷中最长的一个峡谷了,它的特点是浅滩多且水流比较急。其中的有名的三个滩有泄滩、青滩和崆岭滩,这是三峡出来名的的三大险滩。在以前船只行驶在其中,险象迭生,不经意间就舟毁人亡。
④ 三峡工程对三峡那里自然环境有没有太大的破坏
建库后,由于上游生态的改变,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其中2/5为上游特有鱼类。虽不致灭绝,但因栖息地面积缩小约1/4,种群数量相应减少。水库养殖水面增大,四大家鱼鱼产量可望增加。位于坝下游的产卵场位置和规模将发生变化;中下游宜昌——城陵矶江段如水库调度不考虑家鱼繁殖的要求,将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家鱼苗的来源将减少50-60%,进入洞庭湖的家鱼苗减少幅度将更大;水库调蓄使洞庭湖提前1个月进入枯水期,鱼汛提前,渔产品数量和质量将有所下降。
在三峡工程影响区有6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其中白鱀豚、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为一级保护动物,江豚和胭脂鱼为二级保护动物。除长江鲟定居于上游不受水库影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
七、库区泥沙淤积和坝下游河道冲刷
库区泥沙淤积可能有以下影响:1.减少水库有效库容,影响水库功能;2.影响库尾洪水位;3.影响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港口;4.影响过坝通航和电站发电。可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三峡水库运行后,下泄水的含沙量减少,将引起坝下游河道冲刷,产生以下影响:1.宜昌枯水位下降后,若下涉流量小于5000m3/s时,将影响葛洲坝枢纽工程三江船闸通航,可采取水库调度和整治措施;2.增加河槽的泄洪能力,但对护岸工程晚霞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出现新的崩岸险工;3.枯水期流量稳定而增大,有利于浅滩航槽的改善,但因坝下游河道发生沿程冲刷,河势将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可能出现局部碍航;4.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后,洞庭湖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分流分沙减少,有利于减轻洞庭湖洪涝灾害,减少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量,延缓湖泊的萎缩。
八、对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田潜育化沼泽化的影响
1.对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地区的影响
四湖地区总面积11000km2,耕地45.3万hm2,人口450万人。该地区腹地的内荆河水通过新滩口闸汇入长江,是四湖地区主要排水通道。一般汛期关闸,靠电力抽排涝水,枯期开闸自流排水。
三峡水库兴建后,对四湖地区的排水影响在于汛后10月至次年4月新滩口闸外长江水位的变化。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不计入水库运行后河床下切的影响,1-4月洪湖湖水仍能自如排入长江。10月水库下泄量减少,四湖地区沿江水位降低,从而该地区积水可提前1个月左右自流外排长江。如考虑河床下切,则对四湖地区自流排水明显有利。
2.对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的影响
东洞庭湖一般垸田高程在28-31米;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周围各圩区,已远离洞庭湖口,且地面比东洞庭湖垸区高。三峡建库后,如不计入水库运行后河床下切的影响,汛前洞庭湖湖口水位将有抬高,但低于垸圩高程。10月份三峡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湖水位提前降落,对洞庭湖圩区自流排除渍涝水有利。三峡建坝减少了洞庭湖的入湖水、沙量,湖区内淤高速率将大为减缓,对抑制湖区农田潜育化有利。
鄱阳湖区主要耕作区地面高程都在16米以上,建坝不产生影响。
九、河口地区的生态与环境
三峡建库后,10月份下泄量减少,枯水年将使长江口盐度较建库前增加16.4%,平、丰水年增加2.6%。咸潮入侵最为严重的2月份,由于下泄量增加,可降低盐度3-5.8%,同时吴淞水域出现氯度大于250mg/L的小时数减少66%-9%(枯——丰水年)。
目前河口沿江和滨海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盐渍土。现沿江多已建闸挡潮蓄淡,盐渍土总的趋势是逐渐向脱盐方向发展。建坝后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来沙量的减少和水量年内分配的调整,会使河口三角洲岸滩的侵蚀、堆积作用发生相应变化。
坝址以上营养物质来量占河口的20-30%。经估算水库约拦蓄约10%的营养物质,建库后河口及近海的营养物质含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⑤ 小三峡的地理环境
巫山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全长公里。她一池碧水,奇峰壁立,竹木葱茏,猿声阵阵,饶有野趣。小三峡的特色是秀美、神奇。有人认为它有六奇,即山奇雄、水奇清、峰奇秀、滩奇险、景奇幽、石奇美,可称为“天下奇峡”。小三峡与长江大三峡风景区毗邻,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1991年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6年7月我在巫溪支教一年结束,与一同前来看我的亲朋好友乘船从巫溪沿着大宁河一路向南,途径巫山小三峡,感受其醉人之美。最后两张照片是巫山县城。
常言道,两山间必有一水,不知是大宁河水孕育了两岸的奇峰耸翠,还是两岸的秀丽山峰滋润了清澈碧绿的大宁江水,在小三峡游览,就如同荡舟在一个玲珑奇巧的天然盆景之中,会令你如痴如醉。小三峡不仅是一处名不虚传的风景名胜区;还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令人难解的古栈道石孔等珍贵历史遗迹。这一奇特的峡谷风光,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长江三峡黄金水道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饱览了巫山小三峡之后,不禁发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宁河不是峡。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的感慨。 三峡工程三期水电,回水到长寿以上,大坝以上形成500多公里的河道型水库近1000平方公里。高峡平湖美景呈现,使长江三峡的景观发生了些变化,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景观被淹没水下,但一些新的自然、人文景观又出现,总体上无多大变化。三峡大坝的兴建,不仅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条件的三大主要功能贡献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而且也为三峡旅游快速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有“回归大自然一游”的小小三峡,游客乘坐自我参与、自我操作桨柄的橡皮艇漂游,是一处“挡不住诱惑”的最佳漂游区;有千余只攀树纵岩的嬉戏猴群,百余只成双成对的结伴鸳鸯,各种水鸟展翅纷飞,多种鱼类畅游碧水,百鸟啼鸣随时可闻,是一处名不虚传的风景动物区。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悬棺、船棺,令人难解的古栈道石孔,是一处珍贵的历时遗迹。这一奇特的峡谷风光,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长江三峡黄金水道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龙门峡从龙门峡口至银窝滩,主峡区3公里。雄壮巍峨。两山对峙,峭壁如削,天开一线,形若一门,素有“雄哉,龙门峡”之誉。峡中有传为中国最长的古栈道遗迹的起点处及龙门桥、龙门泉、青狮卫门、九龙柱、灵芝峰等胜景。出峡口便是急流惊险的银窝滩,船行其间,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飞”之感。
此峡的延伸部分是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经过琵琶州,闯过抹角滩。巴雾峡从乌龟滩至双龙,长十公里,山高谷深,云雾迷蒙,钟乳密布,千奇万状,怪石嶙峋,峰回路转,石出疑无路,拐弯别有天。贯有“奇哉,巴雾峡”之称。峡中有猴子捞月、马归山、虎出、龙进、回龙洞、仙女抛绣球、仙桃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悬棺等景观。滴翠峡从双龙至涂家坝,长20公里,是小三峡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一段峡谷。峡中无峰不峭壁,有水尽飞泉,群峰竞秀,林木葱葱,翠竹绿绿,瀑布凌空,两岸滴翠,一江碧流,鸳鸯戏水,群猴攀援,猿声阵阵,饶有野趣,常有“幽哉,滴翠峡”之赞。绚丽多彩的景点有水帘洞、摩岩佛像、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滩、马渡河、小小三峡、登天峰、栈道、索桥、赤壁摩天、船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
小三峡之美荟萃与此,故有“无限秀美处,最是滴翠峡”之誉。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巫山小三峡这颗深山明珠向世人展露真容,吸引、招徕了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凡亲临游览小三峡的客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无不为雄奇秀丽的风光所陶醉、所倾倒,纷纷拍照、录像、撰文、赋诗、作画,向外界广泛宣传介绍这一旅游胜地,如今已蜚声中外,遐迩闻名。这一切,构成了小三峡美丽奇特的峡谷风光,成为绝妙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著名的巫山小三峡,也称大宁河小三峡。有人赞颂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还有人讲“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宁河不是峡;五岳归来不看山,宁河归来不看峡。” 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地段属温湿的中亚热带气候,气候受峡谷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其中巫峡谷深峡长,迂回曲折,显示出典型的峡谷气候特征,可作为三峡气候的代表。这里,年平均气温18.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7.1℃,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9.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冬季温和,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这都和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多大差别。但是,由于峡谷深邃,因而谷底接受日照时间短。冬天仅中午前后二三个小时可见阳光,夏季日照也仅五六个小时。峡谷里风力较强,风向固定,多是顺峡方向的东风或西风。峡谷地形封闭,湿气蒸郁,极易成云致雾,夏季这常有雷鸣电掣,大雨倾盆,是全国的暴雨中心之一;秋多晴日,云淡天高;冬季则多“蒙蒙峡雨”,常连绵数日;春夏之交,天气变化无常,“朝云暮雨”,又是一番景色。
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河道狭窄,江水流量变化很大,水位涨落悬殊。洪水期流量一般达每秒4万到5万立方米,枯水期流量一般为每秒3000立方米,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的差值可达50余米。洪水期间江水上涨异常迅猛,往往一日之间水位上涨10余米之多。河床坡度大,平均每5公里要下降1米,水势湍急,漩涡千转;流速变化也很大,枯水期平均流速为每小时4公里,洪水期每小时11公里,急流险滩处每小时竟达16到25公里之速。夏季丰水期间,波涛汹涌的江水,从弯转曲折的峡谷中夺路而出,一泻千里。枯水季节,江流又蜿蜒回荡在群山峡谷之中,使三峡的航道显得格外艰难。
⑥ 三峡特有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
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回内的长江干流上,西答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除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外,全国各地多条河流上都有名为三峡的景点。另有以三峡为题材的诗作。
著名工程有:三峡大坝、三峡水电站、三峡水库。
⑦ 三峡的地理概述
长江抄流过四川宜宾之后,经重庆袭江津到湖北宜昌段被俗称为“川江”,是历史上巴蜀、黔(通过乌江在重庆涪陵注入长江)通往中国东部唯一的水上通道。川江下游江水穿越中国大陆第二阶梯巫山山脉,形成了长江上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因而该区域被合称为“三峡”。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大学教授袁道先领衔的“长江三峡河谷发育与环境演变研究”课题组经过4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并认定长江三峡形成于200万年前。
研究指出,长江东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三峡河段的贯通是长江演化历史中的一个重大地质事件。
该课题的研究重点是三峡地区的地貌演化和特殊的堆积物“江北砾岩”的成因。在大量的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课题组对大批实验样品进行了孢粉、重矿组合、磁化率等测试,应用地质学、地理学、年代学等测试,并综合应用地质学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的河谷地貌、各种堆积物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三峡地区层状地貌面的分布、特征、年代和“江北砾岩”的成因及环境意义,也由此首次建立了完整的三峡地区长江阶地年代序列。
⑧ 长江三峡是指那三峡。风景如何地理环境传说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3千米,沿途两岸奇峰陡立、峭壁内对峙,自西容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重庆巫山县境内,有大宁河小三峡、马渡河小小三峡。长江沿线重庆境内,有“水下碑林”白鹤梁,“东方神曲之乡”丰都鬼城,建筑风格奇特的石宝寨、“巴蜀胜境”张飞庙、蜀汉皇帝刘备的托孤堂、龙骨坡巫山文化遗址等景观。
⑨ 三峡风景区的地理环境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内著名的旅游容胜地,是我国的旅游热点。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200公里。
⑩ 三峡大坝的自然条件
由于不同地区的岩性,三峡有峡谷和宽谷之分,峡谷多位于石灰岩地区,其地岩回层质地坚硬,抗答蚀力较强,因而河流对其两岸侵蚀较弱,但垂直裂隙比较发育,水流趁隙而入,对底部侵蚀。随河床逐渐加深,两岸坡谷岩层逐渐失去平衡,沿垂直裂隙崩落江中,形成悬崖峭壁。而当河流经过比较松软、抗蚀力较差的砂岩和页岩地区时,河流向两旁侵蚀作用加强,便形成宽谷。关于三峡的具体形成有不同说法,地理地质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距今7000万年以前,在燕山运动中,川东和鄂西一带形成了巫山等一系列褶皱山脉。它们由西南-东北走向转为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些山脉与北面的巴山之间是一个东西相对低凹的地带,古长江的峡江段便沿此低凹带向东流去。而随着该地区地壳的继续上升,河流下切愈加剧烈,最终形成三峡。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1] ,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