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甘肃地理位置特点

甘肃地理位置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2-10 16:31:42

① 甘肃省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东经92度20分-108度42分、北纬32度31分-42度50分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地形地貌

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北山地台、祁连褶皱系和西秦岭褶皱系。境内地形复杂,既有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景观,又有长年葱绿的陇南森林;既有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的甘南高原,又有一望无际夏季炎热的河西走廊沙漠平原。省境东南部重峦迭障,山大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为全国著名的泥石流高发区;中、东部大多为黄土覆盖,形成独特的黄土塬、梁、峁密布的地形,水土流失严重;西缘亦为我国黄河西界;南缘漳县、宕昌县北部一带为我国黄土覆盖的最南界;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② 甘肃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首先就体现在其地理位置,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刚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肃省内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在河流水文方面,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湿润,降水丰富,河流数量众多,而且多是外流河,黄河干流在甘肃省中南部地区自西向东流过。而甘肃省的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河流数量稀少,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多是内流河,黑河、石羊河是主要的内流河。

甘肃省由于地形多样、气候多样,所以拥有极为复杂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

③ 兰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地理、气候
兰州市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即北纬34°,东经 103°40’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区)的省会平均距离最近。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流而过,枕山带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气温9.1℃。
区域人口
全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土地面积为13085.6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有汉、回、满、东乡、藏、蒙、土家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占3.6%。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地处黄河上游,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和黄河风情旅游线综合开发工程,把黄河市区段40公里两岸道路桥梁建设、河堤修砌加固、航运河道疏浚、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建筑风格以及绿化美化亮化融为一体,将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文化汇集其中。
黄河不仅养育了兰州人民,也给这里带来丰富的特产,白兰瓜、软儿梨、冬果梨、白粉桃等瓜果久负盛名,百合、黑瓜子、玫瑰、蕨菜、水烟等土特产品蜚声中外,使兰州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瓜果城。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也在这里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灿烂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使兰州成为横跨2000公里,连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张掖大佛寺、永靖炳灵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点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随着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新构筑起现代丝绸之路,兰州作为我国东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正发挥着承东启西、联南济北的重要作用。

④ 能告诉我这段描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特征的答案最后两条是从哪个角度考虑的,我只知道第一条是经纬度,第二条

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⑤ 甘肃省地理特征是什么

甘肃自南向北依次跨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
陇南山地:
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陇东、中黄土高原
陇东、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历史上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区成了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陇东、中黄土高原蕴含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祁连山地
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m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河西走廊以北地,东西长6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地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⑥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这么好,为什么经济一直发

甘肃地处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核心地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回深厚,地理答位置也不是太好,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很多。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甘肃绝大多数地级城市都是处于两山夹一川的河谷地形,经济腹地不广阔,省城兰州更是如此,兰州新区更是如此,远离兰州主城区38多公里的秦王川盆地地区,经济联系不紧密!而兰州以东地区更是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地区虽说发展不错,但是甘肃的人口大多集中在陇东南,陇东南经济不起来,甘肃经济也就起不来!?
(2)地形版图破碎:甘肃东西长1600多公里,省城兰州地处中部,与陇东南以及河西地区联系不紧密,陇东南除天水之外与兰州交通更是不便,平庆两市更是与西安联系紧密!所以省城兰州没有辐射带动作用!经济自然发展不起来!
人文:

(3)思想观念: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甘肃思想普遍来说比较保守,没有形成开放的心态,办事困难!
(4)交通条件:甘肃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尤其是陇东南平庆两市作为人口大市的地级市,却没有火车连接省城,现有的也是鸡肋!

⑦ 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描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①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区,地处亚热回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地答带;
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③从地形区来看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结合部,
④从气候区域来看,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
⑤从政治地理来看,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和蒙古国接壤,
⑥从民族地理来看,位于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⑧ 甘肃地区区域地形特征

甘肃地区区域地形特征
甘肃地形狭长,地貌构成极其复杂,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根据地貌特征,甘肃全省地形大致分为6个类区。
(一)陇东黄土高原 位于陇山(六盘山)以东泾河流域,包括庆阳、及平凉市六盘山以东各市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下降,平均海拔1800~1200米,地表黄土堆积厚度达100米以上。地形以塬为主,塬、梁、峁与坪、川、沟等多级阶梯状地貌相间并存。较大的黄土塬有董志、屯子、平泉、早胜等26个,其中董志塬最为典型,塬面比较完整平坦,介于蒲河与马莲河之间,南北长80公里,东西宽40公里,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泾河上游,支流较多,地面切割剧烈,多为破碎的峁状丘陵地形;泾河中游(平凉以东,庆阳以南),地面分割减少,沟谷下切加深,一般深度为120~180米,最深处达200米,形成较多的梁峁台地。台地普遍有三级,一级高出河床25米,二级高出70~80米,三级高出180~200米,这三级台地尤以平凉附近比较典型。高空鸟瞰地面,沟谷纵横,河网密布,呈树枝状由东南向西北伸入塬地。沟谷一般宽度不大,但坡度陡峭,车辆离开道路则不易通过。
(二)陇西黄土高原 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天水及平凉市六盘山以西的静宁、庄浪2县。地理范围为陇山以西,北界宁夏;南联陇南山地,以渭河、漳河、太子山一线为界;西以祁连山东缘为线,包括永靖、永登、景泰西部地区。本区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最西部分,境内多黄土丘陵,大部分山梁、丘陵及峁、岭、塬、坪、川、谷、盆地,均被黄土层覆盖,厚度几米至数十米不等,局部地区的黄土覆盖厚度超过200米。较大山岭也被黄土堆积层分割包围,植被较少;部分山岭顶部阴坡有次生林分布。华家岭以南、渭水以北的地势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由2500米逐渐下降至1200米,大部分山丘高度在300~270米之间;华家岭以北、祖历河流域的地势南高北低,海拔高度由2500米缓慢下降至1600米。各河谷普遍有三级阶地。一级阶地通称川地,二级阶地通称坪或塬,三级阶地通称梁。较大的谷地有临洮、漳县、陇西、天水、甘谷、秦安等。境内水源缺、降雨少,是著名的干旱区,祖历河流域的定西、会宁及靖远南部,是苦水区。
黄河以西的永登、皋兰、白银、景泰及黄河西岸的靖远县,处在黄土高原与祁连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的黄河谷地倾斜。地形多为半山区的黄土梁、峁、沟谷,并有许多平川地,如秦王川、景泰川、旱平川、武家川等;还有不少塬地、坪地和台地。黄河干流经过地区有11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即:积石峡~大河家盆地;寺沟峡~莲花城盆地;刘家峡~大川盆地;盐锅陕~达川盆地;八盘峡~兰州盆地;桑园峡~什川盆地;大峡~水川盆地;乌金峡~靖远盆地;红山峡~老龙湾盆地;米家峡~五佛寺盆地;黑山峡~南长滩盆地。上述盆地中,以兰州和靖远两盆地最大,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黄土覆盖厚,是良好的粮食、水果和蔬菜生产区。
(三)陇南山地 位于本省南部,包括陇南地区全部及天水、甘南地区一小部分,地理范围为渭河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区域。境内山脉为秦岭西延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大小山头相连不断,海拔从东部的1500米上升到西部的3500米左右,相对高度为

500米~1500米,西南部有许多高山峡谷。境内的徽成盆地,是本区内最大平川及小丘陵地区,包括徽县、成县大部分,两当和陕西风县各一部分。盆地内为断续川原和红土丘陵地貌,丘陵多数在海拔1000~1300米,河川海拔860~1000米,气候温和,河流众多,雨水充足,耕地广布,矿产丰富,人口稠密,村镇集中。
陇南山地区域基本上属长江流域,主要是嘉陵江水系的白龙江、西汉水流域,是我国一条著名的南北分界线。由于山多,河流沟岔多,交通常被阻隔;经多年建设,修筑了许多公路、桥梁,交通不便的情况已有所改变。
(四)甘南高原 位于本省西南部,陇南山地以西,太子山、白石山以南,是青藏高原东缘的一隅。大部分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地势西高东低,从东部的3500米左右向西逐渐上升至4000米。西南部的西倾山、阿尼玛卿山海拔4400米以上。此区域虽整体海拔高,但只有小部分地区切割较深,大部分地区切割较轻,山丘坡度平缓,高差在300米以内,分布有很多较宽广的草滩,如甘加滩、桑科滩、完尕滩、加尕滩、科才滩、日阿滩、恰龙滩、尕海滩、赛涌滩、波海滩、扎西滩、克生托洛哈滩、卓格玛滩、德务滩、文保滩、勘木日多滩等,水草丰茂,杂灌稠密,沼泽广布。这些草滩分布在低岗岭谷之间,腐殖层厚,土地肥沃,是典型的草甸高原牧场。长江支流白龙江及黄河支流洮河、大夏河均发源于本区域的西倾山麓,这一带有多处洼地和大面积沼泽地。
(五)河西走廊 位于本省黄河以西,因南有祁连山,北有龙首、合黎等山,居两山之间,地势平坦而狭长,形似走廊,故名。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交界地,呈东南——西北走向,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l00公里,最窄处仅十余公里,总面积约11.1万平方公里。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平均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间,也有海拔不足1000米的盆地。祁连山脚下,有许多扇形沉积层和洪积、沉积倾斜平地。走廊之内有广大的绿洲沃野。永昌、山丹之间的大黄山,嘉峪关和玉门市之间的黑山、宽滩山,把走廊分为三个自然段:东段为武威、永昌绿洲平原区;中段为张掖、酒泉绿洲平原区;西段为玉门镇、安西、敦煌绿洲平原区。东部以石羊河流域为主,中部以黑河流域为主,西部以疏勒河流域为主。境内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走廊东部和西部的地形有着明显的差异,张掖以东尚有黄土分布,愈往东愈厚;张掖以西,沙漠、戈壁面积逐渐增大;疏勒河下游多沼泽地,但一般不影响通行。整个走廊地势平坦,地面完整,道路交通条件较好,丰富的高山冰雪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为发展灌溉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物产丰富,品类齐全,是本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在历史上,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贯穿全境;在现代,仍为沟通东西交通的干道。
(六)戈壁、沙漠 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北部和西部,海拔一般在1000~1200米之间。在北部,主要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南延部分,将民勤、金塔2县包围;古浪、武威、永昌、临泽、高台北部边缘,皆濒临沙漠、戈壁。在西部,酒泉、玉门、安西、敦煌、肃北境内,皆有大面积沙漠、戈壁。戈壁滩地势平坦,由于风蚀严重,地表布满砾石。沙漠区内散布有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高度多在60米以内;其中敦煌境内的沙丘最为高大,最高可达100米。戈壁、沙漠中异常干旱,又缺水源,植被稀少,只有少量旱生植物生长。气候温差大,夏季,白天最高气温可达40℃,凌晨即下降到10℃左右;冬季,白天可高达20℃,夜晚即下降到-20℃左右。

⑨ 甘肃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

甘肃(Gansu Province),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甘肃是取内甘州(今张容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控黄河上游,沟通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通陕西,南瞰巴蜀、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西北出蒙古国,辐射中亚。
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白银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甘肃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