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桂地理环境
㈠ 临桂区的地理环境
临桂境地处南岭南缘,东西窄,南北长,呈火炬状。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
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城岭余脉,山体庞大,峰峦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24处,800~1000米的山峰64处,最高峰广福顶海拔1524米。在新构造运动、岩性和外力等因素作用下,山坡急而陡,河谷下切强烈,上阔下窄,横剖面呈“V”型,高山深谷随处可见。峡谷之中河道纵横,沿河陡坎、平台、壶穴特别发育。
西南属架桥岭山地,有800~1100米山峰24处,最高点为香草岩,海拔1176米。架桥岭由变质岩构成,岩石坚固,不易被水侵蚀,故山峰嶙峋,溪深谷幽,谷坡陡峭,底部狭小。山地边缘因长期受流水侵蚀,山体渐趋破碎,谷地逐步扩大,成为小型的山间谷地。
东南部为峰林平原,石灰岩石山林立,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该区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故景色多姿、山水秀丽。中部属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丘顶浑圆或馒头状,坡度一般15~30°,山岭无明显走向,相对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由于地处气流滑行道及“湘桂走廊”通道,暖湿气流难以停滞,干冷空气首当其冲,寒流活动频仍。 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强热辐射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夏长而湿,酷暑鲜见,间有冰雹;冬短而干,严寒稀少,偶降小雪;春秋相当,秋温略高于春温,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由于地形复杂,冷空气活动频繁,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
区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工19.1C,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1.6℃。全年以东北风为要风向,湿度较大。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毫米,无霜期302天。
㈡ 桂林山水
转贴 网络
1.桂林山水
桂林简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丽壮观;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5平方公里。市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桂林历史悠久。市区宝积山和甑皮岩洞穴发现多种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人类遗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两千多年来,桂林先后成为郡、州、府、县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设桂林市,曾长期为广西省府。解放后,桂林为省辖市。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小吃
桂林地处岭南要冲,自古官宦商旅云集,饮食习惯南北交融,粤、川、湘、浙、赣、闽均有承传。近世纪以来,粤、川饮食影响大,同时融入地方习惯,又因旅游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㈢ 桂林简介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桂湘交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荔浦、恭城11个县(自治县)。
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86个镇、48个乡其中有15个民族乡,23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34.08万人。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国家对外开放重要的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性旅游航运枢纽、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万年人类智慧圣地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际旅游胜地;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中央军委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桂林旅游资源类型实体初步统计为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景观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在自然、人文、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3)临桂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桂林市在规划空间层次上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地理空间层次:
1、市域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包括6个区和11个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2、规划区包括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雁山区、七星区和临桂区六个行政区,以及灵川县、永福县、阳朔县和兴安县四个建制县,总面积为1167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范围主要包括桂林市区所辖的象山、叠彩、秀峰、七星4区,雁山区柘木镇和雁山镇,灵川县定江镇和大圩镇部分地区及八里街经济开发区,临桂区的临桂镇、四塘乡和庙岭镇部分地区等,总面积为866.36平方公里。
㈣ 请给一下广西桂林临桂县的概况急需,快
临桂概况
临桂县位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县城为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距桂林市区6公里。建县始于汉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距今已两千余年, 从三国到清末,临桂县城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有“桂都首邑”之称。 为历代当政者所重视。今县城临桂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东距桂林市中心10公里,1975年迁治于此,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临桂是一块风水宝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就出自临桂,自唐代以来,临桂共出了5名状元,2名榜眼,291名进士,被誉为“状元之乡”。清代名臣陈宏谋官至太子太傅、东阁大学士(宰相),其玄孙陈继昌三元及第,陈氏一门“五代”连科。近代出了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号称“小诸葛”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等桂系首脑人物和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功显赫官至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上将。在1996年7月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临桂体育健将唐灵生、肖建刚分别获得奥运会59公斤级和64公斤级举重金牌、铜牌。
全县人口45万人(农业人口39.5万人,非农业人口5.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1万人。辖八乡六镇,165个村(居)委会。全县总面积220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441公顷,水田28494公顷、旱地6947公顷),水域面积30.1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11.46万亩。
2009年10月12日-14日 临桂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桂名人文化节,弘扬了临桂“名人文化”,弘扬了临桂“名人精神".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临桂镇、五通镇、六塘镇、两江镇、会仙镇、南边山乡、四塘乡、中庸乡、茶洞乡、宛田瑶族乡、黄沙瑶族乡。
[编辑本段]临桂历史大事记 (秦—清)
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临桂县境属桂林郡。
汉 西汉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设始安县,属零陵郡。
三国 吴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吴帝孙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属荆州管辖,郡治设在始安县。
同年, 析始安县地置尚安县(晋并入熙平县,今阳朔县地)。
南朝 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驻始安县。
隋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总管府于始安县城。
唐 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县置临源(今兴安县)、纯化(后改慕化,今永福县地)、永福、
福禄(今桂林市东部)县。
长寿元年(692年),在县城南面今会仙、四塘乡及桂林市南郊开凿一条运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运河)。今遗址尚存。
乾宁二年(895年),县人赵观文殿试第一,为广西首名状元。
五代 后晋天福八年(943年),以灵川县义宁镇地置义宁县,治所设在今五通镇。
宋 广南西路治所设在临桂县。
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治所设在临桂县。临桂县城桂林成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称
“西南会府”。
元 延佑间(1314~1320年)总管梁国栋在现成桂林创办第一所少数民族学校“蒙古字学”。明代停办。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设广西行中书省,治所设在临桂县。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军攻占县城桂林。
同年,设靖江府(后改称桂林府),府治设在临桂县城。
二年(1369年)设两江巡检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建藩国于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设在临桂县城。
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历时36天,游山26座,洞76个。
明代,临桂县共有49名举子及进士第,为广西各县之冠。
清 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围攻桂林。
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压境。总督张同敝奋起反抗,城破,张被执,壮烈就义。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国攻桂林,清军守将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烧靖江王府,全家自杀。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灾。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灾饥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虫害。
雍正九年(1731年)义宁雨雹。
十年(1732年),陈宏谋回乡,兴修水利,使乡人获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设六塘巡检司。
嘉庆十八年(1813年),县人陈继昌乡试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会试中会元。殿试中状元,
成为自科举以来全国第13个也是最后一个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县人龙启瑞及状元第。
咸丰元年(1851年)在县城西华门陈公祠设团练总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国孔亚福部2000余人攻占义宁县城,旋北上攻打龙胜厅。
光绪十一年(1885年)长沙与县城桂林有线电话接通。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为桂林讲学。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讲学。六月返粤。
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会黄兴抵桂组织同盟会分会。宣统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会广西支部在县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临桂191人考取进士,再居广西各县之首。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1.8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1:45:24。财政收入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9元。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90位。
[编辑本段]交通条件
临桂地理位置优越,陆空交通十分便利,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距县城15公里的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两江国际机场专用道路、桂柳高速公路、3 21国道、3 2 2国道、2 0 217省道、湘桂铁路等陆上交通动脉交汇县城。全县由广西主电网供电,现有 2000千伏安变 电站两座;生产生活用水大有保障,有33个大、中、小型水库和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现正在兴建日供水5万吨的西城水厂。排污管网纵横畅通;开通了国内、国际长途直拨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小灵通、乡村程控电话,开办了传真、数据传输、特快邮递等,社会配套设施完备,还依托桂林市海关、商检使出口方便,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发达,银行、保险、宾馆、饭店和商业中心及文娱、体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齐全发达。
[编辑本段]气候资源
县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工19.1C,四季分明,热量克足,雨量克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 1869毫米,无霜期302天。临桂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林业基地县,也是全国商品粮、瘦肉型猪、奶牛及优良鸡、鸭、鹅生产基地县。该县名优特产种类繁多,其中罗汉果、马蹄、甘蔗、灵香草等名扬海内外。矿产资源丰富,有硫、铁、铅、金、重晶石、白云石、大理石、水泥页石等种。有46条大、中、小河流,尚有6万千瓦水力资源正待开发。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景点有:九滩瀑布、李宗仁故居、罗山水库、义江风光、华岩、古村柳运河、八仙湖、水仙岩、四塘,陈宏谋宗祠、六塘清真寺、花坪林区、美国飞虎队遗址等景点有待开发。
九滩瀑布:坐落在该县黄沙滩水源林保护区,占地60平方公里,从桂林出发,途经临桂县城、两江镇、龙江乡,全段110公里。瀑布共分九级,全长1.5公里,落差140米,气势磅群,风格各异,甚为壮观。瀑布沿途路曲折统蜒,水流有急有缓,有惊无险。周围散居的少数民族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目前,龙滩瀑布正待开发。
李宗仁故居:原国民政府代总统、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先生的故居。位于临桂县两江镇,坐落在气势雄伟的马鞍山下,旁边的崇山峻岭宛如两条巨龙盘旋交汇于此,并似二龙戏珠,堪称风水宝地。该建筑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总面积4430平方米,经多次扩建,现布局客厅、将军第、学馆、庭院及后院的阁楼、井地、鱼塘和前后对角的炮楼等,院内琼台楼阁。古朴典雅,错落有致。青砖高墙,房建全木结构,具有民国初年的大式庄园建筑风格,保留着桂北朴实的民间格调,有待包装开发。
罗山水库:坐落在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近旁的罗山村,有水面2000亩,山林3000多亩,荒岭5000多亩。此处环境优雅,岸上树木、果树郁郁葱葱,库内可养殖、垂钩和荡舟。人们到此可以远离都市生活的尘喧,充分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现正在筹建占地2万亩的罗山水库野外农林养殖观赏大庄园,将是人们放松情绪、消除积悖的世外桃源胜地,同时又是参现大规模野外农林养殖的高科技示范基地。
义江风光:义江全长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有6万千瓦的水电力客量。山水飞流而下,形成十二滩,滩途曲折陡峭,有惊无险,水流气势宏伟壮观,此外是开发水力电站和漂流等旅游业的好项目。中、下游宽阔平坦。水流缓缓。水质清澈无污染,是养殖的好地方。下游水岛相连。野鸟翔集,近处鸟语花香,人影浮动,远处山峦叠障,沿江两岸民宅仍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此处正是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家乡—一两江。为发展临挂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临桂县政府正设想引资筹建一座占地3000多亩的桂林两江民国影视城,拍摄由著名国家级作家黄继树与中国著名导演陈家林合作创作的反映民国时期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桂系演义》(二部共40集)和《共和风云三部曲》(三部共 60集)。
华岩:是距桂林37公里,在保宁乡境内,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庙宇胜地,现已属县级政府划定的文物保护区。华岩有大、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庙宇。并有和尚住持,香火甚旺,小洞艰险幽深,有“十二重门”之称。入口处仅容一人攀登而下,宽阔之处有礼堂般大小,传说此处为吕洞宾修仙之处。仙人床、仙人脚依稀可辨。丰富的传说及有求必应之胜地,一年之中香客到此烧香拜佛从未间断,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这一天,路上香客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从旅游角度看,开发此处可弥补桂林佛教景点的不足。
古桂柳运河:在离桂 2 5公里的会仙境内,又名水泊梁山,与兴安灵渠(东渠)相对,也称西渠。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20年),全长15公里,沿河两侧用料石彻就、水闸25座,运河东入漓江,西下柳江。河内水秀鱼肥,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纵横交错。附近农户乘舟耕农,清晨,千舟竞发,傍晚,轻舟徐归,这里好一派南国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曾是著名电影《刘三姐》拍摄的主要景点之一,待修整开发。
八仙湖:坐落在会仙镇境内。离桂林市区2 0 公里,距国道5公里,交通、水电、通讯十分便利。湖面1200余亩,湖上留有乾隆桥古迹,湖中有座山,山在几千亩辽阔的水面中耸立,山中有个八仙岩,八仙岩前、后洞连湖,八仙岩地下河长约2000米,旱洞长约 1300米。湖面平静,水深在1.5—一2米左右,可作天然水上运动场地,在此场地可开设的项目有:龙舟竞赛、对歌划船、水楼楼台、水上单车比赛、情侣小船、湖心酒楼、风帆、旅游等,八仙岩内可开设天然大舞厅、各种民俗表演、中国神功绝技表演等,八仙湖周围可建造一些不同格式的民俗风情和小别墅,八仙湖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仙境。
水仙岩:位于县城东南面约2公里的大崴山,为历代当地百姓逃避兵乱之处,故又名跑兵岩。山洞里有洞穴8个,大小不一,互相贯通,主洞为水仙岩,洞穴从南到北全长1812米,最宽处30米,洞底面积2.05万平方米,洞内怪石嶙峋,石乳千姿百态。另有露面地下水,水清碧蓝;全长1000米,宽2—一3米,地下河内可泛舟游览。山上有珍贵树种黄枝油松。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距水仙岩10 0米处有一洞穴布满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岩外峰峦云影,山光水色,相映生辉,好一个旅游景区,待开发。
大江水库:位于临桂县南边山狮子口村,距桂林市区约4 0公里,是桂林目前较大的水利工程。该水库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长形人工湖,库区长4.5公里,正常水位面积 2865亩,水清无污染,两岸松竹成林,绿树成荫,满目清翠,空气清新。还有层层丘陵和近千亩盆地。是旅游者陶醉的宁静秀丽的自然佳境,也是旅游和水力资源开发的宝地。
飞虎队遗址:距桂林13公里,在桂林西面的秧塘机场,方圆是7公里的空旷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中缅边境的美国驼峰航空运输队在驼峰航线上动用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航空地勤人员来往运送了70多吨物资和3万余人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当时,美国第十四志愿航空队(俗称飞虎队)在陈纳德将军的带领下,不远万里跋涉来到中国,驻扎在广西桂林临桂秧塘机场,为保卫中国南方地区和歼击日本海上运输船只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处可开发为世界和平公园,飞行表演,航模表演,电影外景等。
[编辑本段]明日临桂
桂林市西城工业开发区是县区合一的工业开发区,面积为16.05平方公里,开发区内既可投资兴办企业,也可办商贸企人还可投资房地产开发,是集工业贸易、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多功能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好。至目前为止,开发区内已引进外来企业80多家。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更快地发展临桂经济,在新世纪开年之初,临桂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临桂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临桂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临桂将更加繁荣昌盛,临桂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㈤ 临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临桂的气候特点
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受太阳强热辐射和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夏长而湿,酷暑鲜见,间有冰雹;冬短而干,严寒稀少,偶降小雪;春秋相当,秋温略高于春温,冬夏季风交替规律明显。由于地形复杂,冷空气活动频繁,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的地域分布亦有较大差异。
区境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工19.1C,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1.6℃。全年以东北风为要风向,湿度较大。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1869毫米,无霜期302天。
临桂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临桂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老城区西面,西南邻永福县,东接桂林市秀峰区,东南靠桂林市雁山区。是桂林市新的政治、经济、旅游、文化、商务中心,区人民政府驻临桂镇临政路13号。
地貌
临桂境地处南岭南缘,东西窄,南北长,呈火炬状。北部群山巍峨高耸,南端峻岭连绵。东部略低于西部,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东西向分水岭。
西北属三台山系,为越城岭余脉,山体庞大,峰峦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24处,800~1000米的山峰64处,最高峰广福顶海拔1524米。在新构造运动、岩性和外力等因素作用下,山坡急而陡,河谷下切强烈,上阔下窄,横剖面呈“V”型,高山深谷随处可见。峡谷之中河道纵横,沿河陡坎、平台、壶穴特别发育。
西南属架桥岭山地,有800~1100米山峰24处,最高点为香草岩,海拔1176米。架桥岭由变质岩构成,岩石坚固,不易被水侵蚀,故山峰嶙峋,溪深谷幽,谷坡陡峭,底部狭小。山地边缘因长期受流水侵蚀,山体渐趋破碎,谷地逐步扩大,成为小型的山间谷地。
东南部为峰林平原,石灰岩石山林立,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该区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故景色多姿、山水秀丽。中部属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丘顶浑圆或馒头状,坡度一般15~30°,山岭无明显走向,相对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由于地处气流滑行道及“湘桂走廊”通道,暖湿气流难以停滞,干冷空气首当其冲,寒流活动频仍。
临桂的景点
会仙湿地
会仙湿地位于临桂区会仙镇境内,于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命名为“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规划总面积586.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493.59公顷。
会仙湿地被誉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内岛屿星罗棋布,山水相得益彰,集“山、水、田、园、林、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其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蕴而著称。该湿地风貌及其周边环境不仅在广西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风貌中也极为罕见,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典型湿地。
古桂柳运河
古桂柳运河又称桂柳运河、桂柳古运河、相思埭,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69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与灵渠同为广西古代的两大运河。古桂柳运河穿过会仙湿地,河源于临桂区会仙镇狮子岩,汇分水塘,东流至相思江,入漓江;西流折入鲤鱼陡至永福洛清江汇柳江。千百年来,古桂柳运河曾经发挥航运和灌溉的重要作用。
华岩
华岩位于保宁乡境内,离乡政府2公里,此处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庙宇胜地。华岩有大洞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庙宇,并有和尚住持,香火甚盛。小洞艰险幽深,有“十二重门”之称。入口处仅容一人攀登而下,宽阔之处有礼堂般大小。传说中,此处为吕洞宾修仙之处,仙人床、仙人脚印依稀可辨。
十二滩漂流
十二滩座落在临桂宛田乡洞头、合作、庙坪三个村委的交界地之内。此地森林面积一万多亩,树种繁多,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由庙坪至宛田是义江流域的源头一段,流水碧绿,水色清澄,其中有一段河流长960多米,落差十分惊险,自然形成了十二个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瀑布,故名十二滩。
㈥ 临桂县两江镇简介
两江作为著名爱国人士——民国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的故乡,曾为国人所敬仰。而今,随着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通航,两江又将成为闪耀之星,为世界所瞩目。
两江镇是桂林市西部重镇,下辖16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人口4.8
万人,总面积154.6平方公里,东距桂林市区30公里,南连示福县,西通融安、融水县,北接龙胜县通湖南省,20171省道及义江河穿镇而过。优越的地理环境,培育了两江独特的区位优势。
两江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点繁多,目前已开辟的有李宗仁故居,两江城古南门,城联古塔,犀牛望江,即将建成的有桂林玉龙高尔夫休闲山庄,炎黄书画院,桂林民国影视城等。人民勤劳敢闯,现建有特种水果、蘑菇、韭菜花、罗汉果、桑蚕等基地,盛产果蔗、凉薯、草席、猕猴桃、黄瓜、西红柿、毛瓜、双季莲藕、优质大米、鳗鱼、湘云鲫,有四大林场。成材湿地松300万株,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
两江镇党委、政府以发展一方经济为目的,倾力舞好小城镇建设这个龙头,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5000万元,用于镇区的硬件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量6000吨的水厂,新修街道5条,镇区新建楼房500多座,村村开通程控电话,拥有耕牛猪花、木材、花卉苗木等3个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800多户,圩日人流量3万多人,年交易额3亿元。
两江镇以她独特的魅力,备受各方宾客青睐。目前,已落户两江的企业有年产600吨的林化厂,1000亩工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规划筹建,白岩岩洞正准备开发。假以时日,两江将成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名副其实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和旅游重镇。
㈦ 桂林临桂左岸巴黎的具体地理位置
一、桂林临桂左岸巴黎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奥林匹克花园内,具体地理位置如图所示:
㈧ 临桂最大的镇在哪
临桂县最大的镇是临桂镇
临桂镇 临桂镇地处桂林市西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区,距市中心仅8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下辖两个村委和一个街道居委会,人口4.5万人。
临桂镇近郊的地理位置,桂海高速公路、321国道、铁路、两江国际机场等编织的便利交通,共同构成临桂镇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工业扩散、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发展的理想之地。
临桂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型经济,依托球泰中华鳖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中华鳖、黄鳝骨、黄鳝、鳅鱼水产养殖基地,并与中国水产科学院合作,新引进杂交鲟、俄罗斯鲟30万尾,开辟广西水产养殖新领域。依托广西桂林丰华果苗公司,发展南方优质梨等名特优水果种植。依托广东温氏公司,发展温氏鸡养殖户117户。依托县农业局和农工办发展日本韭菜花、蘑菇等蔬菜种植基地,并成立了临桂镇花木盆景协会,新增花卉盆景6万盆,会员达68多人。新开辟特种养殖梅花鹿示范基地。
临桂镇现有规模企业75家,个体工商户1530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线、印刷、建材制品、农副产品综合开发为龙头的较大稳定的产业结构。并先后建成了金山农贸批发市场、桥头市场。
临桂镇小太平村发现的大岩史前文化遗址,是岭南地区十分典型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水仙岩距县城2公里,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动人,水源丰富,自然生态优越,石奇洞美,山上长有珍岩松树种黄枝油松,距水仙岩100米处。有一洞穴布满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岭脚底村已建设成为市、县级保护生态环境旅游村。临桂镇以休闲、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经济发展。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