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绍兴地理环境

绍兴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10 10:45:12

Ⅰ 绍兴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对绍兴外贸的影响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是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故里。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并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和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全国十强市,十强县双十强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与世界纺织品贸易中心。
绍兴市现为全国68个省会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国家列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生活质量较好百强城市”、“全国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最适合养生城市”等荣誉,所属5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07年,城市综合实力由2005年全国百强第41位上升为第33位,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居全省第1位。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 兰亭序
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是威尼斯的十四倍,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小桥、流水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曾经在此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最终被唐太宗派萧翼骗走(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书法杰作,特派监察御史萧翼用计谋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珍藏在云门寺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也在此发生)。得知云门是缘于《兰亭序》,王羲之在山阴兰亭写就《兰亭序》为世人知晓,却少有人知道会稽云门乃《兰亭序》失却之所。唐代演义故事中有《云门失兰 亭序记》一章。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绍兴市是对外全面开放城市,已与日本、美国、法国、丹麦、英国、韩国、意大利、巴西等国的2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关系。与湖北·荆州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 进出口贸易 2005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4.8亿美元,增长21.1%。其中自营出口81.4亿美元,增长23.2%;与19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关系,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717家,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84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的依存度达到58.2%。 ▲ 利用外资 2005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16家,合同外资20.21亿美元,增长20.9%,实际利用外资9.01亿美元,增长9.4%。全市累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4011家,总投资183.2亿美元,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0.9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44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德国的戴姆勒、荷兰的菲利浦、法国的拉法基、日本的丸红、丰田、日绵、伊藤忠、松下、双日等公司在绍投资兴办企业。 ▲ 境外合作 2005年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1.97亿美元,外派劳务合作人员352人次,年底在外人数达3018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7家,总投资1792万美元,全市累计兴办境外企业(机构)311家,总投资10613万美元。 2006年11月11日世界银行公布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绍兴名列第三名。

Ⅱ 绍兴市上虞区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绍兴市上虞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绍兴市东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市,西连柯桥区、越城区,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

绍兴市上虞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又因地形复杂,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总趋势是洪涝多于干旱。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

Ⅲ 你认为古代绍兴的地理环境与古代越文明的发祥.传承和发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绍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9°14′至30°16′,东经119°53′至121°13′,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232公里。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平方公里。
水城绍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绍兴多水既与该地区地形特征有关,更与晚更新世最后一次海侵具有密切的联系。从地理位置上看,绍兴位于浙江东北部,南靠会稽山,北临绍虞平原(是宁绍平原西部,古时称山会平原),离钱塘江口杭州湾约20千米。会稽山属中生代隆起的武夷山余脉,经长期风化剥蚀,山体地势低缓,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绍虞平原由钱塘江、浦阳江和曹娥江三江冲积而成,属河流冲积平原,表面覆盖一层淤泥,整个平原开阔平坦,平均海拔不足7米。晚更新世几次海侵,这里一度出现海陆变迁和居民迁徙的现象。据考证,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阿尔卑斯玉山冰期全盛时期,海平面比现在要低一百多米,时间在一万二千年前,当时宁绍平原的范围更广,向北、东方向的大陆架上延伸。因宁绍平原背山面海,开阔平坦,气候暖热,水土丰厚,北部四明山、会稽山地又是山林富饶,燃料充沛,人居环境得天独厚。中华民族的其中一支祖先于越先民在这里大量繁衍,他们积累了大量农业生产技术,《周礼·职方氏》说,东南杨州“其谷宜稻”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挖掘中发现人工栽培稻的遗迹和大量陶器碎片,说明在这里稻作农耕是其主业,原始制陶业这时在绍兴也已形成迅速发展。距今7000—6000年,最后一次海侵达到高峰时,宁绍平原又一次成为汪洋,现今杭州湾两岸宁绍平原与杭嘉湖平原成为相互联结的浅海,越民族纷纷从北部平原撤退。另据史料记载,原始越民中的一部分过钱塘江赶往浙西和苏南的丘陵;一部分东迁入东海,成为岛民;留在本地的越民随着宁绍平原自然环境自北而南的不断恶化逐渐退入南部会稽、四明山地,这一支后来真正成为绍兴的土著居民,河姆渡遗址就是当时越民族进入山区的最后一个平原聚落之一。直到越王勾践即位时,海水逐渐退出平原,越民族才再一次走出山地,开发北部平原。这时的绍虞平原仍然为充盐泥泞之地,到处是相互连接的泻湖。史书记载,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利用钟山(今卧龙山)的地形,沿山麓的一片平地上,修筑了勾践小城,成为绍兴城的雏形,绍兴从春秋建城一直发展到现在,时间上长达2500年之久,这在我国历史上实属罕见。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可以说优越的水环境对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绍兴多水,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有一段描述,“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变渠。”春秋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人们对绍虞平原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快,海潮倒灌、土地盐分过重、灌溉水源缺乏,成为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郡守马臻以会稽郡城(今绍兴城)为中心筑堤蓄水,从会稽山麓以北直到绍兴城一线之间,形成一个面积为200平方千米的大型水库,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鉴湖水利工程。鉴湖的外堤上建有斗门、闸、堰等大小不同的排灌设备,通过纵横交错的人工灌渠向北部农田输水,使这片土地旱涝保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北部平原上出现了众多的人工运河。随着以后北部海塘的建成,绍虞平原(古时称山会平原)少受杭州湾咸潮的威胁,鉴湖的稀释盐土的功能就逐惭丧失。在鉴湖成湖以来的近千年时间里,由于受源于会稽山、四明山麓众多溪沟的影响,泥沙不断淤积,湖底逐渐升高,鉴湖又失去了蓄水防洪的功能。到了人口压力极其严重的唐宋时期,该地区因田地不足,人地之间的矛盾渐趋突出,宋真宗大中祥符(公元1010年)以后,“盗湖为田”已成常事。南宋王十朋曾说过:“每岁雨稍多则田以淹没,晴未久而湖已枯竭。”可见到南宋时,鉴湖已彻底失去了作用。鉴湖的湮废消失,给绍兴城周围留下了大大小小许多自然湖泊,据《会稽志》记载:鉴湖消失后,形成东西两大湖群,其中东湖群有浮湖、白塔洋、谢憩湖、康家湖、泉湖、西葑湖等等;西湖群有周湖、孔湖、铸湖、贔石湖、容山湖、秋湖、阳湖等等,它们

与萧绍运河、北部灌溉河渠以及曹娥江、浦阳江等自然河流连成一体,成为绍兴城乡之间的水上交通通道。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河湖的存在却阻隔了陆路交通的发展,船运自然成为南宋鉴湖消亡之后绍兴城乡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古时绍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当地城乡居民,面河建房、切石为埠,“码头人家”、“单面街”、“八字桥”等成为江南水乡独具绍兴特色的重要景观。

春秋时越王勾践说过:“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船在绍兴的起源应在春秋之前,晚更新世最后一次海侵,使繁衍在宁绍平原上的于越民族,被迫改变自己的劳动生活习俗,弃平原农耕习惯操山海渔狩生活,学会适应有水的环境,蛇图腾文化就是越民族“人水合一”的重要见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挖掘中发现了刻有花纹的木浆,足以说明,在绍兴舟船作为交通工具出现的历史。然而,至今为止的史料记载中,乌篷船一词最早出现在宋朝,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隐居故里绍兴时,对当地人们的乡间闲逸生活有过诗句描述:“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这是对乌篷船最早的文字描述,由此可见,乌篷船在南宋已成为绍兴人生产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乌篷船的出现与鉴湖的消失在时间上可谓不谋而合,这与鉴湖消失后,绍兴城乡稠密的河湖网阻隔陆路交通的开发分不开。在绍兴,乌篷船作为一种货客二用的交通工具,其周转的方便性更优于陆上交通,且大量出现在文化、旅游、风俗等活动之中,鲁迅所著诸文中描写的绍兴人坐在乌篷船里看社戏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乌篷船一方面反映了绍兴有水的环境,同时,也是绍兴人在生产生

活中长期与水打交道的结晶,乌篷船的形式、材料、造型、颜色、装饰、动力设置都体现了绍兴多水的地理环境和绍兴人特殊的生产生活习俗。古时候穿梭在绍兴城乡之间水面上的船有二种,一种是白篷船,作航船用,属现在的货船;另一种是乌篷的,属坐人载客用的客船。乌篷船根据大小又可以分四明瓦、三明瓦、脚划(读uoa音)船等几种。乌篷船的船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竹片与竹片之间夹一些竹箬,雨天阻挡雨水的下渗,竹片涂上一层黑油,有利于雨水下滑;两扇固定的圆篷称“定篷”,而在定篷之间有一扇可以滑动的透光圆篷,上面镶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可以透光的薄蛎壳,雨天时盖上明瓦挡雨遮风,晴天时移开明瓦通风透阳。因此,当地人把这个圆篷叫做“明瓦”。三明瓦就是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的一种。在绍兴,比四明瓦更大的还有一种大乌篷船,船体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雕刻、彩绘着似虎头形象的动物,当地人叫它“益鸟”,其形象十分古怪,似在微笑,且又让人恐惧。这与古越民族长期生活的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当海侵达到高峰时,古越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成为一片汪洋,越民在海中捕捞,经常会遇到大风浪而出现船翻人亡的事故。降伏兴风作浪的海龙,保证渔船、航船在海面上风平浪静一直成为越民族的神圣向往。而益鸟 深 居海内,性嗜龙,龙见而避之,所以船民把它绘于船头,使龙无法在水面上作祟,以保证行船太平,后人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不少官宦富豪常常坐着大乌篷船(现已逐惭被豪华机动游艇所代替)游览、扫墓、迎亲、看戏;一些文人墨客也在乌篷船上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墨宝。鲁迅先生笔下的“文人酒船”,俗称“梭飞”的就是三明瓦。坐乌篷船旅游已经是现在绍兴旅游的一大特色。目前,穿梭在绍兴城乡各大景点之间的乌篷船大多是脚划船,船小可一人经营,灵活方便,有利于接客载人;乘脚划船游绍兴,是目前绍兴最时尚的一种旅游方式,船在运河上行驶犹如一叶扁舟,船底常常垫一些草席,游客上船后席地而坐,头顶离顶篷仅有二、三十厘米,船尾坐一艄公,手脚并用,娴熟自得。乌篷船前进的动力来自艄公的双脚,艄公的脚用力蹬桨,船就稳稳地前进了,“脚划”的意思正妙在此,夹在艄公腋下划水的木桨是船舵,

用它可以控制船的方向。天气比较暖和的日子里,游客们可以把双手伸出船外,搁在左右的船舷上,有时还可以轻轻拍打水面,如鸭子嬉水状。坐满游客的乌篷船,船身“吃水”较深,游客的视线往往与船外的水面相差不多,乘这种船旅行,仿佛坐在平静的水面上,当船在城里行进时,眼前的高楼大厦与古朴的“八字”桥从身边和头顶“走”过,犹如在播放江南水乡风光的慢镜头。每当游船“漫步”在乡间水道时,两岸田埂与眼鼻接近,能不时闻到泥土和田间作物发出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绍兴乌篷船已名扬海内外,绍兴市政府适时提出建设旅游大市的口号更为乌篷船体现其旅游价值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在绍兴,乌篷船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更是一项无价的旅游产业,绍兴人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环境,挖掘隐藏在乌篷船内部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绍兴独有的山水风光、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地方特产。一场乌篷船的船娘招聘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诸多学子,乌篷船是绍兴人的旅游产业,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以水乡泽国闻名于世的绍兴,自古为受人称颂的旅游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市现有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近200处,“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就是这样一座地方色彩很浓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纤道上,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桥梁4000余座,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东湖洞桥相映,水碧于天;五泄溪泉飞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兰亭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被称为书法胜地;沈园则因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后来者嗟叹不已;此外还有唐代纤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桥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绍兴风土人情,以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为代表,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呈现独特的地方风采,令人仰慕神往。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景观:八字桥 半亭御碑亭 会稽山 镜水飞瀑 流觞亭 宋六陵 咸亨酒店 圆善园 越女春晓 越中名士苑 周恩来纪念馆 蔡元培故居。

绍兴的经济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是被旅游业带动的.地形特征使得绍兴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业的环境因素.
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较发达地区,水陆交通便利,靠近市场,靠近上海,杭州,宁波等经济发达城市,有利于发展经济.

Ⅳ 远古绍兴的自然环境

一、远古绍兴自然环境
远古的绍兴自然环境分两片,以会稽山脉的平水为界,一片是山南,一片是山北。山南是山地,是古人生活群居的地区;山北是沼泽地区,时不时有海水灌上来,一直灌到平水。
绍兴人曾在上世纪的1967年从干旱的河床里挖出泥煤;知识青年曾在学大寨的年代里,在挖坟开田中从地下一米多处挖出泥煤。这些泥煤初挖出来时是整沓整沓的茅草、树叶和树枝,黑中泛黄,一见阳光后,这些茅草树叶树枝就变成黑黑的泥煤了,这是绍兴平原上的没有记录的考古。现今还在挖井的师傅们会告诉你绍兴地区挖井经常会碰到泥煤层的故事。泥煤是怎么形成的?我以为是远古滩涂上生长的茅草和小树枝叶,海水经常冲上滩涂,茅草成片成片地顽强地生长。当钱塘江的海水高起来后,海水夹杂着泥沙,将大量泥沙冲上滩涂,当然也在这些滩涂中留下一些水湾,这些水湾以后成了鉴湖和白塔洋等湖泊,并与湾水河流连成一片。古人生活在山上,当平原不再是水的天下后,古人就逐渐移民来到平原上生活,境内的马鞍市桥仙人山、凤凰墩新石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原隶属于绍兴的河姆渡文化,都说明五六千年前绍兴先民移民到平原上来生活。
远古绍兴地处热带,降水量充足,气候温暖而湿润,非常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南部丘陵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北部水网地带,沼泽遍布,河流湖泊交错纵横,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中部河谷盆地,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Ⅳ 绍兴地理位置

绍兴地处长三角、浙江省东部,是历史上的大都会和世界文豪鲁迅先生回的故里。素有“中国答文化圣地”、“东方水城”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华东天然交通枢纽,民营经济第一城,中国品牌之都,中国经济民富强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和全球纺织中心。绍兴近年快速发展,着力构建大绍兴都市圈(交通枢纽、商务集聚、旅游名城、新兴产业),重现东南巨郡风采。

Ⅵ 绍兴地理位置位于哪里

绍兴市境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河口段南岸,介于北纬29°13′36〃(新昌安顶山)至

Ⅶ 绍兴的气候特点

绍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形较复杂,小气候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

1、春季,冬、夏季风交替,太阳辐射增强,气温渐升,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雨水增多,风向多变,天气变化大,常有倒春寒、大风冰雹出现。

2、秋季,北方冷空气逐渐影响,气温开始下降,常常是”一阵秋雨一阵凉”。暑热渐消,多数年份秋高气爽,”十月小阳春”,但常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有些年也会出现”秋拉撒”天气,因此,秋季也是第二雨季。

3、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盛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天气稳定,是一年中温度最低、降水最少的季节。

(7)绍兴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1、地名由来

夏称“於越”,亦称大越,简称"越"。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

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2、历史文化

绍兴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绍兴话是绍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起源于绍兴。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戏是流行于绍兴的传统民间娱乐风俗,是旧时绍兴城乡春秋两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社戏源于该地农村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习俗。

Ⅷ 绍兴的地理环境

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普遍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一年有两个汛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下游多受海潮顶托等特点。境内主要有汇入钱塘江的曹娥江、浦阳江、鉴湖水系;浙东运河东西横贯北部,与南北向河流沟通,交织成北部平原区河密率很高的河网水系。此外,上虞尚有部分河溪属甬江水系,诸暨尚有很小部分属壶源江,经富阳直接注入富春江。
绍兴市总水资源量65.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63.78亿立方米增加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3.56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量的96.80%。产水系数0.53,产水模数79.5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00立方米,比多年平均人均水资源量增加2.30%。绍兴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7座,年末蓄水量4.37亿立方米,与2008年末蓄水量(3.89亿立方米)增加12.40%。 绍兴市主要河流 曹娥江:属钱塘江水系,发源于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大盘水脉长坞,自南而北流经新昌、嵊县、上虞,于绍兴三江口以下注入杭州湾。干流全长193公里,境内长156.6公里;流域面积5099.15平方公里,占绍兴市总面积的61.8%,是境内最大的河流。澄潭江:为曹娥江干流上游段,自源头至嵊县城关镇,长85公里,流域面积85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长乐江、新昌江、黄泽江,先后在城关镇附近汇入,呈典型的扇状水系。
长乐江:旧称西江,发源于海拔744米的东阳县道尚岭,至嵊县绿溪乡入市境,称绿溪江。经水竹、合山村流至太平村,称合山江。
新昌江:旧称潭遏溪,发源于海拔932米的天台县华顶山,流经新昌于黄泥桥村入嵊县,至新联乡捣臼爿村注入澄潭江。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全长52.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5‰。砂砾河床,宽100米左右。
黄泽江:旧称东江,发源于海拔954米的宁海县与新昌县交界的虾脖尖。右岸有上东江(晦溪)汇入,至嵊县浦口乡万年亭注入曹娥江。流域面积577平方公里,全长65公里,河道平均4.5‰,砂砾河床,宽90~140米。
隐潭溪:因寨岭、石窟间的隐潭得名,旧称李家溪。发源于余姚市鹁鸪岩南坡,在上虞岭南乡白龙潭村入境,流经岭南、覆厄乡至章镇镇南汇入曹娥江,全长30公里,流域面积73平方公里。
范洋江:因江边的范洋村得名,发源于嵊县北部的西社乡岩岭,至上虞罗村山注入曹娥江,总长25.5公里,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河底宽20米。属季节性溪流。
小舜江:因是舜江(曹娥江)的主要支流得名,又名小江或东小江。总长73公里,流域面积54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40米,属常年性溪流。
浦阳江:属钱塘江水系,发源于浦江县花桥乡天灵岩南麓,从诸暨安华水库进入市境,于诸暨城北茅渚埠分东西两江,西江为主流,至湄池又合二为一,直到萧山闻家堰汇入钱塘江。境内主要一级支流有大陈江、开化江、五洩江、枫桥江、店口江和凰桐江。干流总长151.1公里,总流域面积3431平方公里,市境内长67.6公里,流域面积2224.9平方公里。大陈江:是浦阳江入境后第一条南会支流,源出义乌市巧溪乡全章岭大坞尖,经巧溪、苏溪、大陈三乡,由浦江县郑家坞流入诸暨汤江乡,流域面积245平方公里,主流长39.6公里,诸暨境内7.2公里,河流宽200米左右,主河槽宽60~70米。
开化江(上东江):由璜山江、陈蔡江组成,两江自东南向北流至街亭会合后,始称开化江,至丫江杨汇入浦阳江。全长46公里,流域总面积623平方公里,境内面积60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4.2立方米每秒。
枫桥江:是浦阳江的一条重要支流,由栎桥江(左、右溪)、枫桥江(黄檀溪)、孝泉江(大干溪)三水组成。枫桥江居中,左侧栎桥江,右侧孝泉江。上游均为山溪型河流,下游为感潮河段。主流枫桥江,源出诸暨、嵊县交界的龙头岗北麓,主流全长25公里。总流域面积432平方公里。
凰桐江:源出诸暨紫云乡五云岭南麓,东流经寨头、大路杨、凰桐等村,流入萧山尖山镇注入浦阳江。源长52公里(境内46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境内160平方公里)。
浙东运河:始于杭州三堡,向东至镇海流入东海,为京杭运河之延伸部分,自西向东沟通钱塘江、甬江两大水系。西自钱清入境,经柯桥、绍兴、皋埠、陶堰、东关、曹娥,至驿亭长坝闸出境。境内萧绍运河构成的河网水系又称三江水系(古称鉴湖水系)。

Ⅸ 绍兴的地理位置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
我市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我市常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10.1℃,≥10℃的活动积温在5200℃以上,80%保证率为4800℃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现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后期,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下旬前期,无霜期年平均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为1438.9 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变化呈双峰型且年际变化较大,即3-6月和9月为两个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为两个少雨季,最多年降水与最少年相差达895.2 mm;年降水日数平均为156.2天。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89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5%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