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亚太地理环境和经济贸易的优势

亚太地理环境和经济贸易的优势

发布时间: 2021-02-10 02:36:29

A. 美国为什么把亚太作为今后的战略重点(从地理环境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及前景论述)

个人见解:
1、亚洲正在一点点获得更高的世界地位。之前世界历史都是欧洲主导,现在渐渐地亚洲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以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相对在欧洲的利益相对增加,本来就应该要更加关注亚洲一点。
2、欧洲已经对美国服服帖帖了,不服的反正除了俄罗斯都掀不起太大的浪了,而俄罗斯目前也在亚洲方向上部署更多的关注,所以从政治重要性而言亚洲也更加高了。
3、如果美国霸权有一天要瓦解,人们都相信这将发生在亚洲。不光是中国的崛起,也不光中国与俄罗斯在亚洲接壤,也就是在亚洲合作,就连与美国同盟紧密的韩国日本作为世界领先的经济体,一旦与中俄联手也会导致霸权的崩溃,而且韩日并非完全不想脱离美国的控制,尤其是日本。
4、亚洲的朝鲜问题严重威胁着韩日的生存,必须有美国的介入才能维持半岛的平衡。随着中俄实力的增长,美国介入的力量必须更加强大才能保持平衡。而欧洲地区美国介入本来就不多,其他地方则中俄没什么存在不需要平衡。当然,中东很需要美军存在,现在伊拉克出的事情已经证明了美国会先管中东,再来平衡亚太,奥巴马亚太再平衡的战略几乎已经被乌克兰和伊拉克打破了的感觉
5、地理上美国和中国仅仅隔着一个太平洋。在如今交通越来越方便的今天,太平洋相当于正在变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美是邻国,因此亚洲对美国的影响也就更大。
6、亚洲的经济随着这次金融危机已经明显地强于欧洲了。与美国的经贸联系也比欧洲更加紧密。

B. 亚太地区为什么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将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
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位置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其表现:
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说明其实力.
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
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1, 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
2,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 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4, 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

C. 求关于"地理环境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资料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版由此引发的双权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

D. 地理环境与经济贸易的关系

环境是经济,贸易的基础。自然地理条件的好坏是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发展的外部硬环境条内件。国际容贸易的根本是物品的买卖,因此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地区所盛产的物品时不同的,而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国际贸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经济,这便成为了能否进行国际贸易的先决条件。其次,国际贸易的进行离不开软环境的开放政策,即开放地区(沿海城市)的国际贸易发达,相对比较闭塞的内陆地区的国际贸易就相对落后,当然也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政策作为(是否鼓励本地区国际贸易开展、是否鼓励对外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作保障等)、主体经济形势分不开。第三,自然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人的行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观念,人文环境的作用同样是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开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国际贸易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离不开教育培养,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素质。

E. 试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情况,分析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A、纬度低:绝大部分位于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沿北纬20度剖面自西向东穿过的河流依次为: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澜沧江——湄公河,(红河)。

B、东经95度至东经110度之间:东经100度穿过中国云南、金三角(缅、老、泰交界)、湄南河三角洲(泰国曼谷)、泰国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印度洋

C、“十字路口”的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D、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E、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内陆国——老,沿海国——缅、泰、柬、越、马
F、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菲律宾、文莱、新加坡、东帝汶、马来西亚
G、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跨亚洲与大洋洲的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
H、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非“东盟”国家

(2)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形成了河谷成V字形、两岸高耸的流水侵蚀地形,下游河段流速减慢,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形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火山灰土,土质肥沃,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类型

主要特征

分布地区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较多,一年之中有旱季、雨季之分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一年中农作物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

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和马来半岛南部

农作物在一年中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4)河流与人类活动

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加上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类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市沿河分布——红河(河内)、湄公河(万象、金边)、湄南河(曼谷)、伊洛瓦底江(仰光)

2、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人口分布不均:稠密区——平原、三角洲、大岛——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稀疏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山区——自然条件恶劣

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热带经济作物产地(天然橡胶—马来西亚、油棕—马来西亚、椰子—菲律宾、蕉麻—菲律宾、胡椒—印尼、金鸡纳霜—印尼),世界水稻主要产区(泰国—稻米主要出口国)
森林——世界热雨林主要分布区,世界名贵木材(楠木、柚木)出口区(主要是缅、泰两国)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世界石油主要产地之一(印尼和文莱为石油出口国—主要输往日本)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是长期以来受殖民统治的结果,殖民统治者将东南亚作为掠取廉价资源的宝库,压抑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倾销自己的工业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东南亚独立后,也不能很快摆脱此种局面

利用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产品大量出口,振兴民族经济,泰国、新加坡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很快;
旅游业迅速发展如新加坡、泰国。

3、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2)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展经济

①、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A、地理位置——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和航运要冲上;B、城市岛国——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小岛组成;C、港口优良,世界各国物产转口中心;D、经济地理位置——地处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域中心,各国贸易集散地;E、政策——对外开放,重视教育和科技。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贫乏,领土面积狭小,粮食靠进口,水靠邻国供应,原材料、能源、市场对外依赖严重,易受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或冲击。

②经济发展情况:
A、利用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增加商品的出口数量和港口的吞吐量,使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各国互相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

B、新加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迅速发展了造船、炼油、海上钻井平台、电子电器等工业

C、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银行大量增加

D、利用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E、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F、重视保护环境,是闻名的“花园式城市”(A、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B、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C、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3)工业布局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4、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
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岛,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万隆:1955年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热点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流域开发”、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

F. 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在一个国家内部,地理位置有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对于国家,地理位置对回国家的经济答发展有时也有重要影响.
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一般与国家面积的大小有关.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的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的越次要.原因是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总有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人口自然会在这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集中,照样能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的好处.比如,面积大国一般都临海,都可以利用临海优势.
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是否临海,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家是否临海,对经济发展有时会有影响.临海的国家相对来说具有海洋交通优势.因为国家之间最主要的交通,是以海洋交通为主.是否拥有便捷的海洋交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拥有便利的海洋交通,可以实现便利的国际贸易,获得其它地方的自然资源.可方便出口自己的优势自然资源或产品,也可以方便的吸收外来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比如劳动力优势.

G.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首先濒临太平洋,海上交通比较发达;地理环境导致两国在农产品、工业原料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贸易可以为双方带来便利

H. 为什么说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贸易中心

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将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 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位置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其表现: 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说明其实力. 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 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1, 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 2,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 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

I. 形势与政策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由于在世界贸易组织(WTO) 多边框架下达成协议十分困难,现在各国开始积极探索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FTA) 形式,其中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主要代表,这些经济区都具有一定的排外色彩,对其他国家形成很大的冲击,因此从1998 年末开始,东亚国家也开始摸索建立自由贸易区。比如,韩国已经分别与智利、新加坡、冰岛和东盟签署了FTA 协定,与美国、日本等国的谈判也在进行。日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墨西哥和菲律宾已经签署了FTA协定,与智利、韩国、东盟的谈判也已启动。但是,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所签订的FTA 协定数目在世界上还是最少的。
在2002 年之前,我国经济重点主要放在加入WTO 上,近几年对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始表现出很高的热情。2003 年6 月和10 月中国大陆分别与香港和澳门地区签署的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 正式实施,可以看作我国自贸区建立正式拉开了帷幕。在此基础上,中国-东盟(ASEAN) 自由贸易区(10 + 1) 也迅速启动,2005年7月《, 中国 - 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2007 年1 月《服务贸易协议》签署。2005 年11 月,中国- 智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2006 年11 月,中国- 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签署。另外,我国与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冰岛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的自贸区谈判也已经启动或安排。
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G20)先后在北京和布里斯班召开。使得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在本次APEC会议上得以正式启动,APEC各成员批准了推动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路线图。而已研究亚太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就非常具有意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