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地理环境
⑴ 古代埃及的自然环境是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
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古埃及的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这个称号反映了河谷和三角洲在地理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在古埃及历史上,上埃及的政治地位高于下埃及。
(1)埃及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由于有湖泊调蓄,终年水量稳定;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山区,处于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因此,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也会在每年7—11月定期泛滥。这种泛滥一方面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另一方面,还使两岸得以沉积大量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的淤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沃土。
此外,由于淤泥的沉积由于淤泥的沉积使河岸增高,所以泛滥时河水不是冲出堤岸,而是缓缓地通过河渠蔓延出去,进而在两岸的旧河道和低凹处形成许许多多的大小池塘。
在进入干旱期后,池塘中的水倒流出来,既为逐渐干旱的河谷及时补充了灌溉,又把土地中由于先前泛滥而产生的盐分冲洗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总之,这一系列良好而稳定的自然条件,使古埃及农民几乎只需在每年泛滥季结束后把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静待收获季的到来。
⑵ 地理环境对埃及的历史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
古埃及文明属大河文明.就不得不提到尼罗河了.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
尼罗河流域,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据希腊多德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三十一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 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尼罗河最下游分成许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积约240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⑶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相当封闭的,它北临地中海,东侧的大部分为红海回所切断,只留下狭窄的苏伊士答地峡与亚洲相通,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锁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罗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在这片国土以外,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几乎不存在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国家。
⑷ 埃及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⑸ 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埃及的抄地理位置?埃及的地理范围?埃及的地形?埃及的气候?埃及的河流?------------------此为埃及自然环境的五要素,通过地图就能获得答案。埃及的居民?埃及的文化?埃及的物产?埃及的城市?埃及的经济?-------------此为埃及人文地理的五要素,找答案也不难。
⑹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怎么样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相当封闭的,它北临地中海,东侧的大部分为红海所切断,只内留下狭窄的苏容伊士地峡与亚洲相通,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锁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罗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在这片国土以外,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几乎不存在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国家。
⑺ 埃及的地理环境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 ,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的95%。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
⑻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相当封闭的,它北临地中海,东侧的大部分为红海所切专断,只留下狭窄的苏伊士地属峡与亚洲相通,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锁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罗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在这片国土以外,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几乎不存在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国家。因而这也造成埃及美术的第二个特点:稳定的形式。除了公元前15世纪阿赫纳顿的宗教改革期间,曾出现短暂的自由样式以外,整个说来,埃及艺术在形式上是由一种严格的理想化的装饰风格所左右的。埃及艺术家并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致力于追求视感的真实性,而更重视形式的精神力量,并归结为严格的形式规范。
⑼ 古埃及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当今的埃及领土。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
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曾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9)埃及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
这句话的理解为:地理上的尼罗河从东非高原的万山丛中走来,用洪水和泥沙在东非大裂谷带上塑造了肥沃的河谷平原,它象一条生合之藤伸延在荒凉的撒哈拉大沙漠上。
历史上的尼罗河从新石器时代走来,它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
靠着尼罗河的滋养,古埃及人繁衍生存,并打造了当时无以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每年5月到8月,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尼罗河河流的泛滥期,河水带着东非高原的黑土奔流而下,一直到中下游地区才慢慢滞缓下来,形成一片潮湿的沃土区。
这种靠天吃饭的的农耕方式,最适合早期人类发展水平,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在生产技术极端低下的上古时期,便轻而易举的享受到了农业带来的丰硕。有了足够的物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古埃及也成为了第一个摆脱原始部落形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⑽ 埃及的地理位置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
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
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10)埃及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一、地形地貌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的95%。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二、气候特征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
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