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理环境
『壹』 天津的自然环境
位置
天津市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黄崖关,南至大港区翟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洒金坨以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天津市域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
地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1860年,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位居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0万标准箱。
地质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南向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滩涂等。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褐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盐土等7类。植被大致可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草甸、盐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农田种植植物等11种。
气候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5°C;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
『贰』 天津的地理位置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40°l5',东经ll6°43'至ll8°04'之间,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湾边。从市中心区向西北行l37公里即达首都北京。天津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地形
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境内有海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等穿流入海。市中心距海岸50公里,离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畿辅重镇。天津又是连接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天津到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包头,南下到徐州、郑州等地,其直线距离均不超过600公里。 天津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其地理区位具显著优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气候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 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 多偏南风。天津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特点: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地处滨海,大陆性强。年平均气温12.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土地
天津北部蓟县山地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残积土,其余地区是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肥力。全市农业用地67.17万公顷,非农业用地45.9万公顷。在海河下游滨海地区尚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已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20多种。主要有锰、锰硼石、金、钨、钼、铜、铝、锌、石灰岩、大理石、麦饭石、重晶石、天然油石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燃料矿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
水资源
天津地跨海河两岸,而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 72公里,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5米,历史上河通航3000吨海轮。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输水10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山区多岩溶裂隙水,水质最好,矿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吨/小时,雨季最大可达720-800吨/小时。全市有库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生物资源
滨海地带多耐盐碱植物。树木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近年发展梨、枣、杏、桃、葡萄、苹果等林果。积水洼地生长有芦苇、菖蒲及人工栽培的菱、藕。北部山地盛产油松、侧柏核桃、板栗、红果、柿子。 有一定数量,野生动物多属平原草原型,如野山羊、獐子、刺猬、松鼠和鸟类。陆上的坑塘、水库有淡水鱼类约计30种左右,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
『叁』 滨海新区的地理环境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在1993年建成区110.8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面积350平方公里,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221.95平方公里。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89平方公里。 地层
滨海新区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的华北平原分区,处在断陷及坳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堆积物,前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与区域地层基本相同。厚度大于5000m,其中古近系和新近系是滨海新区油气资源和地下热水的主要生储层和储集层。第四系厚约280-410m,最厚约450m,是滨海新区淡水资源的主要赋存层位 。
地质构造
滨海新区区域构造处在华北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华北断坳中,位于其三级构造单元—黄骅坳陷的北部,自北东至南西分别涉及宁河凸北塘凹陷、板桥凹陷和歧口凹陷四个4级构造单元。接近近黄骅坳陷的沉降中心 。 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肆』 天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东经116°43'至118°04',北专纬38°34'至40°15'之间。市中心属位于东经117°10',北纬39°10'。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北南长189千米,西东宽117千米。
陆界长1137千米,海岸线长153千米。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4)天津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地形地貌: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全市最高峰:九山顶(海拔1078.5米)。地貌总轮廓为西北高而东南低。
天津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平原约占93%。除北部与燕山南侧接壤之处多为山地外,其余均属冲积平原,蓟县北部山地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靠近山地是由洪积冲积扇组成的倾斜平原,呈扇状分布。倾斜平原往南是冲积平原,东南是滨海平原。
『伍』 天津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天津市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黄崖关,南至大港区翟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洒金坨以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天津市域面积11760.26平方公里,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
地理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1860年,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200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4亿吨,位居世界港口前10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0万标准箱。
地质
天津地质构造复杂,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南向北逐渐下降。北部最高,海拔1052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5米。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滩涂等。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褐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盐土等7类。植被大致可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草甸、盐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农田种植植物等11种。
气候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年平均气温在11.4~12.9°C,市区平均气温最高为12.9°C。1月最冷,平均气温在-3~-5°C;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C。天津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多为西南风。天津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天津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日数为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天津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时数为2500~2900小时。
『陆』 详细介绍一下天津的地理位置
天津抄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位于东经116°43'至118°04',北纬38°34'至40°15'之间。市中心位于东经117°10',北纬39°10'。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北南长189千米,西东宽117千米。
陆界长1137千米,海岸线长153千米。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6)天津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生物资源:
天津地区植被大致可分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草甸、盐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沙生植被、人工林、农田种植植物等11种。
地热资源: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属于非火山沉积盆地中、低温热水型地热。水温多为30℃至90℃,具有埋藏浅、水质好的特点,已发现的10个具有勘探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异常区,面积2434平方千米,热水总储藏量达1103.6亿立方米,是中国迄今最大的中低温地热田。
『柒』 天津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天津市位于北纬38°34'至°l5',东经ll6°43'至ll8°04'之间,地处太平洋西岸环渤海湾边。从市中心区向西北行l37公里即达首都北京。天津处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地形
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境内有海河、子牙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等穿流入海。市中心距海岸50公里,离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畿辅重镇。天津又是连接三北-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天津到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包头,南下到徐州、郑州等地,其直线距离均不超过600公里。 天津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条海上航线通往300多个国际港口,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其地理区位具显著优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气候
天津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 面对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控制,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洋副热带高气压左右, 多偏南风。天津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有明显由陆到海的过渡特点: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风显著,日照较足;地处滨海,大陆性强。年平均气温12.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26℃;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
土地
天津北部蓟县山地土壤,是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残积土,其余地区是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的土壤,在农业生产上具有较高肥力。全市农业用地67.17万公顷,非农业用地45.9万公顷。在海河下游滨海地区尚有待开发的荒地滩涂120多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已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20多种。主要有锰、锰硼石、金、钨、钼、铜、铝、锌、石灰岩、大理石、麦饭石、重晶石、天然油石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燃料矿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埋藏在平原地下和渤海大陆架等。
水资源
天津地跨海河两岸,而海河是华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条,在中游附近汇合于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钢桥附近的三岔口汇合成海河干流,由大沽口入海。干流全长 72公里,平均河宽100米,水深3-5米,历史上河通航3000吨海轮。
引滦入津输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输水10亿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蕴藏量丰富,山区多岩溶裂隙水,水质最好,矿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吨/小时,雨季最大可达720-800吨/小时。全市有库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3.4亿。
生物资源
滨海地带多耐盐碱植物。树木有白蜡、槐、椿、柳、杨、泡桐等;近年发展梨、枣、杏、桃、葡萄、苹果等林果。积水洼地生长有芦苇、菖蒲及人工栽培的菱、藕。北部山地盛产油松、侧柏核桃、板栗、红果、柿子。 有一定数量,野生动物多属平原草原型,如野山羊、獐子、刺猬、松鼠和鸟类。陆上的坑塘、水库有淡水鱼类约计30种左右,产量较多的有鲤、青、草、鲢、梭等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