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貌知识
1. 关于中国的地表地形,你知道哪些知识
(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的总称.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以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多种多样的地形一方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向北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盆地、高原组成,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有重大影响,这种地势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深入大陆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国家.
佳佳_7052014-10-27
2. 地理中的地貌,地势,地形分别指的是什么! 我都弄糊涂了,地势是什么地形又是什么地貌呢
1.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抄态的总称,也叫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2.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3.地形【topography】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 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如:鞍部是地形,山谷是地貌.(1) [land forms;physical contours;general configura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topographic] ; (2)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
3. 地理地貌常识
坡地重力地貌:岩体或土体主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这种位移的特点是整体向下运动,统称为块体运动,包括崩塌、滑动、蠕动、泥石流等。常见的重力地貌有崩塌面、崩塌倒石锥、滑动面、泥石流体、蠕动土屑等。大多数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流水的诱发。由于流水的介入,坡面的磨擦阻力减小,使岩体或土体整体地向下运动,这与流水的面状侵蚀和沟状侵蚀(见河流作用)有显著的不同。促使重力地貌发生的流水,并不成为搬运这种物质的介质,它只起给这种物质充水和润滑的作用。重力地貌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多为山区的灾害性地貌。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大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冰川与冰缘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和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别称为冰川地貌与冰缘地貌。海岸地貌:海岸在构造运动 、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答案补充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奔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答案补充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碛丘陵等冰川融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一般分布于冰川上游,即雪线以上位置,形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蚀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答案补充
随着气候的地带性变化,冰缘地貌的类型和分布有相应的变化。按气候条件划分,冰缘地貌划分为海洋性、过渡性和大陆性。冰缘地貌区按地带性,可划分为纬度(地带)冰缘带和高度(地带)冰缘带。答案补充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4. 地理百科知识
其实,要是你方便的话,可以借初中地理课本,总共三本,看完基本的常识就知道了,这个方法系统,全面。
5. 地理地貌问题
瀑布、黄土沟壑、河流峡谷,它们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在河流的上游、中游较常见;三版角洲,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权地貌,在河流下游比较常见。冲积扇常形成于山麓,三角洲常形成与河流入海口或内流河入湖口;戈壁属于风力侵蚀搬运后形成的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多见;沙丘是风力沉积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常见;花岗岩风化可以形成花岗岩地貌,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常见。
6. 高中地理知识 如何描述地貌特征
1、地形(地貌)特征——
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
海拔高度、
地势(如我国大致为西高东低)
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
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PS 高中地理一般考局部小区域,典型的区域需要运用背过的知识,而不出名的地方需要仔细读题看图找信息。
2、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大;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A、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
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日本工业生产特征:
日本是世界上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部门齐全、结构完整;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尤其是钢铁、纺织、机械、化工、电子等工业部门;工业原料、能源和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
8、自然资源的特征: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
中国矿产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矿产资源形势严峻;矿产资源种类齐全;矿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等。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农业用地绝对数量较多,人均占有数量较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9.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水资源分布与人口和耕地分布之间存在不协调
10、某地理事物的走向(如山脉、河流、等值线等等)特征——分段叙述
美国冬季0度等温线走向:
西段大约与海岸线平行(西北段为南北走向,西南段为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
PS 补充了些地理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7. 地形地貌方面有哪些题型 怎么答
地形应该是 丘陵 平原 山地 苔原等
地貌应该是 冰川 火山岩地貌 草原 沼泽 等
8. 地理知识
世传“潇湘八景”有: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环绕西湖,西南有龙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烟霞岭,大慈山、临石山、南屏山、凤凰山、吴山等,总称南山。北面有灵隐山、北高峰、仙姑山、栖霞岭、宝石山等,总称北山。它们像众心拱月一样,捧出西湖这颗明珠。山的高度都不超过400米,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南北高峰遥相对峙,高插云霄。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比较有名的是西湖老十景和西湖新十景
西湖老十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平湖秋月、三潭映月
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其他的还有六和塔、植物园、郭庄、杭州花圃等很多景点。
在西湖胜景中,一类是以天气命名的。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晨有“宝石流霞”,晚有“雷峰夕照”。另有“吴山天风”,“玉皇飞云”等。
另一类是由天气的特殊条件,地貌的多姿而形成的奇景。有“三潭印月”,“双峰插云”,“九溪烟树”,“阮墩环碧”等。一类是物以景胜,景以物名,“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可观鱼鸟花木之盛;“曲院风荷”可赏芙蓉出水,“云栖竹径”去聆听修篁;孤山灵峰可踏雪寻梅,“满陇桂雨”可秋凉赏桂;牡丹园看国色天香,环湖沿岸桃柳迎春。
9. 地形的知识!!!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版高差200米以上。
海拔高度一般权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平原是一种广阔的平缓的地貌类型。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的平原称低平原。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