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襄阳地理知识

襄阳地理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2-07 15:34:34

⑴ 湖地北襄阳的人文地理

襄阳文化积淀抄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中国古城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古城遗址富集、历史悠久。在市区建成区1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座古城遗址,西周邓城遗址有3000多年历史,樊城、襄阳城都有2800多年历史。在一个城市内有三座独立建城的古城,且历史都如此悠久,在全国是少有的。
襄阳古城军事文化印迹深刻、声名远播。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⑵ 描述襄阳的地理要素特征

襄阳,湖北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专化的发源地,已属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1-3]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2010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辖3个区(襄州、襄城、樊城)、3个县级市(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南漳、保康、谷城)和3个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
襄阳名胜古迹旅游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著名景点:隆中风景名胜区、襄阳城等;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襄阳已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2013年襄阳入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襄阳入围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4]

⑶ 为什么襄阳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襄阳市抄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袭,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1983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⑷ 襄阳为什么在古代军事中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

襄阳,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专水之阳而得名,汉属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两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境辖3个城区(襄州、襄城、樊城)、3个县级市(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南漳、保康、谷城)和3个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旅游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

⑸ 襄阳地理位置重要性

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西邻关陕,东达江淮,南通荆湖、巴蜀,北距三都,为鄂、豫、陕交通要冲。樊城居汉水北,襄阳在汉水南,两城隔水相对,互为犄角,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扼守长江的屏障。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襄阳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是鄂、豫、渝、陕、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汉江襄阳码头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春秋时期就开始营运。西汉时期襄阳码头已成为汉水中游的重要港口。
襄阳港是中国第二十大内河港口国家“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主要中转港口是汉江流域港口服务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襄阳港将形成以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商品汽车运输为主兼顾旅游客运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2009年10月1日襄阳与武汉之间开通了高速动车组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开通高速动车组的城市往返襄阳与武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武汉至襄阳城际铁路已纳入规划。郑万高铁将经过襄阳设有襄阳东津站已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未来郑万高铁和西武高铁将在东津交汇。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准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经过襄阳使襄阳成为“北煤南运”新的国家战略运输通道上的重要枢纽。

⑹ 襄阳的地理环境

襄阳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版适权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241天,年均降水量878.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1987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⑺ 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襄阳城的地理位置有何优势

襄阳城正好处在一个盆地的十字路口,南北贯通,要经过这里;东西版贯通,也要经过这里。四权周的各条道路,都汇聚于此,绕不过去。所以无论你在这里是建个炮塔还是修个兵营,只要这个口堵住,整个盆地就都在你的控制之下。

⑻ 襄阳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军事中有多重要呢

《孟子.公孙丑下》中记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其中三项指的是古代作战时期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自然条件比不上地理环境,地理条件又比不上实际的综合实力。而在《孙膑兵法.月战》中记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军事专家孙膑也认为,作战时期,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必要因素。缺少任何一条因素,即使最后战争胜利,那么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古代所说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是指的“地利”也就是地理环境。

同样在秦末乱世楚汉争霸时期,汉中之地也同样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志》记载,“汉中实天下形势之地,号令中原,必基于此。”只要拿下汉中就可以顺势拿下巴蜀之地。而有了巴蜀之地就可以重走秦国旧路称霸天下。历史上项羽把刘邦分封到汉中之地后,为了遏制刘邦向外的发展,项羽特意把忠义自己的秦国旧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安排在秦国旧地封锁刘邦之路彻底把刘邦困死。但最终刘邦还是凭借汉中打出了川蜀之地夺取了天下。当然了,占据地利优势也并不一定肯定会成功。刘邦的后代三国时期的刘备,同样也占据了川蜀之地。但刘备去世的早,碰上一个徒有虚名的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没有走出川蜀之地。

⑼ 襄樊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重要性

襄樊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西邻关陕,东达江淮,南通荆湖、巴蜀,北距三都,为鄂、豫、陕交通要冲。樊城居汉水北,襄阳在汉水南,两城隔水相对,互为犄角,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扼守长江的屏障。

⑽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襄阳,地理位置有多么重要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也就是襄水的北面(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此处的襄水并不是指汉江),所以取名襄阳。

襄阳更名之前称之为襄樊,是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明洪武初年维修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使北城与汉水紧连,加强城东北角防御能力,把城向东北扩展,遂使城周长达7.3公里,面积达2.5平方公里。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护城河是襄阳城池的组成部分,汉朝时期筑城取土形成高墙,东、南、西三面环城。宋代在城河西南处开渠与襄水相通,并在今陵园路旁响水洞处筑闸,以调节护城河水位,又在长门处建闸泄水。

临汉门,夫人城,昭明台,荆州古治遗址,仲宣楼,拱宸门,长门......古城里的古建筑有很多,关于它的故事也有很多,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关羽水淹七军、金庸先生笔下郭大侠抗击蒙古都发生在这里。感受古城文化魅力,让我们一起畅游襄阳吧。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