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地理知识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是用来形容庐山的
庐山上的气候于庐山下的气候是截然不同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四月时分不是花开的胜季,花香的味道都尽了
而在庐山上,此时这是大林寺桃花盛开的时节这是诗人白居易对大林寺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此地的热爱之情
㈡ 用地理知识解释大林寺桃花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山上的桃花开得比山下晚
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人间的春景,到了四月已经即将结束,可是山寺之中,桃花却刚刚盛开。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㈣ 桃花源的地理研究
桃花源得名自陶潜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由此可见,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应位于“武陵”这个地方。那么武陵到底在哪儿呢,《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朗州今理武陵县。春秋、战国时皆属楚地。秦昭王置黔中郡。汉高更名武陵郡,后汉、魏至晋皆因之。晋赵廞问潘京云:‘贵州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郡,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出,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武陵记》桃花源,即此地也。”
那么上面提到的“郎州”即“武陵”又在哪儿呢?“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记载:“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领)县十三:索(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汉寿县地,故城今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孱陵(今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安乡、澧县、津市、南县、华容等县地)、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大部和桃源县地)、沅陵(今沅陵、泸溪、吉首、麻阳等县地)、镡成(今洪江市、靖州、绥宁、会同、通道、中方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无阳(今芷江、新晃、怀化等县地,错入今贵州省境)、迁陵(今保靖县地,错入今重庆市境)、辰阳(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等县地)、酉阳(今永顺、龙山、古丈等县地,错入今重庆市境)、义陵(今溆浦县地)、佷山(今湖北长阳县地)、零阳(今慈利、石门、临澧、澧县等县地)、充(今永定区、桑植县地)” ①。武陵郡又称“义陵郡”。其来历据晋人常林《义陵记》云:“项羽弑义帝于郴,武陵人缟素哭于招屈亭,高帝闻而义之,故曰义陵。”郡治义陵县(一说治索县)。建置时间,据《后汉书·郡国志》武陵郡下原注:“秦昭王置,名黔中郡。高帝五年(前202)年更名。”[《水经注·沅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由此可见,陶潜所说的桃花源应该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内,并且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开元寺黄炼师院》、司空图《武陵路》、曹唐《武陵洞》、五代王建《武陵春日》、宋梅尧臣《武陵行》、张斛《武陵春晓》、唐庚《武陵道中》、胡浚《武陵竹枝词》(六首)等诗,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常德市内现有4A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区,景区内风景秀丽,历史遗迹众多,酷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以我们认定湖南常德内的桃花源是最接近陶潜文中所描绘的仙境。
然而为了考证更加严谨,我们在此也不下定论,只是认为湖南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潜所描写的桃花源。

㈤ 林芝桃花地理知识
三月,西藏林芝桃花源,宛若人间天堂,为世间一大绝色。有人这样赞誉:这里的桃花,是经由帕隆藏布江的清澈河波涤荡,再由喜马拉雅山脉的冰湛风雪淬炼,历经山河千年的薰育,独得天地一缕灵气的呵护,才有此世间殊品,是别样江南的转世记忆。
雪山的圣洁巍峨与桃花的香软柔美,完美的融合一体,美得清新脱俗,又香气四溢。桃花沟里有人家,远山云雾缭绕,青山巍巍,近处桃花灼灼,藏寨隐隐。寒意未尽,林芝却已是花的海洋。粉嫩的桃花,在气势磅薄的雪山怀抱中无限柔媚。
㈥ 大林寺桃花所蕴涵的地理原理
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上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这是何故呢?是因为山比平地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㈦ 怎么用地理知识解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专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属是用来形容庐山的
庐山上的气候于庐山下的气候是截然不同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四月时分不是花开的胜季,花香的味道都尽了
而在庐山上,此时这是大林寺桃花盛开的时节这是诗人白居易对大林寺的赞美,表达出诗人对此地的热爱之情
㈧ 桃花镇的地理环境
桃花镇是浙江宁波东南方向东海中的一个小岛,位于东经122°22′~122°32′,北纬29°85′~29°77′,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普陀诸岛屿中心,北距舟山市普陀区政府所在地沈家门7.8海里,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沙雕故乡”朱家尖隔港相望,西与宁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临桃花港国际深水航道,东濒著名的东海渔场,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渔业总产值9.27亿元
桃花岛全岛面积为40.97平方公里,另有悬鹁鸪岛0.77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为31平方公里,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桃花岛以岛建镇,全镇总人口2万余人,公前为镇政府所在地。岛略呈菱形,东南--西北走向,两头狭中间宽,长11.5公里,最宽处6.5公里。基岩丘陵地形为主,群山相连,峰高峦密,岛中南部安期峰为舟山群岛第一高峰,海拔为539.7米;西北面纵深2~3公里,宽百米的港湾平原,岛北为海积平原。
桃花岛四面环海,港口优良,全岛海岸线长54.8公里,分东北、西南两大水道,东北边的蛏子港为国家一级渔港,将成为日趋饱和的沈家门渔港的附属港;岛西南为桃花港,水深30~123米,是通往上海港、北仑港、舟山港的国际航道,对开拓境外旅游客源十分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