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理环境
1. 河池的地理环境
河池市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旅游地貌是广西最重要的一类旅游资源,也是河池市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旅游景观。据掌握的资料,河池市辖区十县市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为2179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
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布于边缘地带,北有九万大山,西北有凤凰山、东风岭,西和西南有都阳山、青龙山等山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乡的无名峰,海拔1693米,是河池第一高峰。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 河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集雨面积30010平方公里,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13.3%,名列广西前茅。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量71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亩均1813立方米、广西亩均4750立方米的水平,河网密度为0.153公里/平方公里。全市有大小河流635条,其中主要河流50多条,河流总长度5130公里。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和龙江河两大干流,均属西江水系。
河池河流众多,河流密度大,地形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据统计,全市水能资源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占广西水能资源的二分之一以上,是未来华南的能源中心之一。国家计划在红水河建设的10座梯级电站,其中有4座在河池境内。已建成投产的大化电站和岩滩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40万千瓦和121万千瓦;已经上马的天峨县境内的龙滩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远期540万千瓦,是在建的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大型水电工程,是红水河梯级规划中最大的“龙头”电站。 河池有各种淡水鱼类52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鳜鱼(桂鱼)、芝麻剑鱼、黄峰鱼、巴马油鱼、鲶鱼等是淡水鱼之上品,家鱼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塘角鱼、罗非鱼为大宗。黄鳝、泥鳅等发展也很快,开发前景广阔。
2. 广西的地理环境与哪个省份的相似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天气气候很多方面。桂西北地形地貌跟跟云南贵州相似,都是位于版云贵高原,权桂东南地形地貌跟广东西部相似,以盆地丘陵居多。气候是亚热带,南方的省份都差不多。但从整体上看广西是独一无二的,桂林也是独一无二的,不然怎么会有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山水???
3. 形成广西区域特殊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为人们所觉察。但在某些阶段和某些局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发生得非常迅速,非常剧烈,造成巨大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如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速度要快得多。当然,这两方面的是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的。
1、疆域、政区
自秦至清的疆域范围,以鸦片战争前的清疆域为极盛。秦汉实行郡县制,唐朝逐渐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朝主要为路-州-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清沿袭,基本形式为省-府-县。
2、民族、人口
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各族共同缔造中国,中国领土也由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巩固。公元初已有6000多万人口,几经起落,至19世纪中叶达4.3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迁移频繁,移民众多。
3、地形、地貌
一些湖泊消失,或发生巨大变化;水道、水系的变迁,如黄河改道,海河水系形成;海陆变迁,一些沿海地区陆续成陆,另一些地区又沦入大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破碎;沙漠扩大或范围变动等。
4、气候
温度变迁,有过多次反复,由寒转暖,又由暖转寒;湿润状况的变迁,由湿润而逐渐干燥,旱情增加。
4. 广西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方沿海,位于东经104°26'—°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接邻省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与海南隔海相望。接邻国家:越南,国境线全长约800多公里;海岸线长度:约1500公里。陆地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比例:2.5%,在全国各省区市国土总面积中排名第9位。
广西南临北部湾,属于南海,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其大陆海岸线约1595千米,岛屿岸线461千米。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深广大,面积达1005㎞²。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²。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千米,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84㎞²,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8平方千米。
5. 广西省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广西,全称广西壮抄族自治区,简称“桂”。广西地处中国南部,东部与广东省接壤,西部与云南省接壤,南部面向大海,地理位置优越。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同时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中唯一最发达的地区,唯一通地铁的城市。
广西由于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因此开放程度并不高,再加上地形多山和石灰岩地质,导致该地区较为贫穷,中国几个重点扶贫对象都在广西。
省府:南宁市。
人口数量:约5579万。
下属辖区:桂林市,柳州市,百色市,贺州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14个)。
交通枢纽: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南宁东站,桂林北站,柳州站,南宁地铁。
著名旅游景点:桂林山水(世界著名景点,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景取自广西桂林),北部湾,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红水河,天坑等。
主要民族分布:壮族,汉族,瑶族,傣族,回族,布依族,水族,苗族。
高等院校: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6. 地理环境对广西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内气候、土地、河流容、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7. 来宾的地理环境
来宾,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东经108°24′-110°28′,北纬23°16′-24°29′之间,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故有“桂中腹地”之称。来宾市是桂北与桂南、桂西与桂东的连接部,北与柳州市、桂林市、河池市交界,东与梧州市、桂林市、贵港市相邻,西与河池市、南宁市相交,南与贵港市、南宁市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同时也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宾市总面积13411平方公里,辖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是一座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和睦聚居城市,2016年,来宾市总人口为268.56万人,常住人口为220.05万人,有壮族、苗族、瑶族等12多个民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5%。
(7)广西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来宾市处桂中低山丘陵区,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头高中间低,从西北向东南呈缓缓倾斜的湖盆状。山地占38.4%,丘陵占26.2%,平原占22.5%,台地占8.8%,其他占4.1%。东部为大瑶山山脉。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圣堂山海拔1979米,为桂中最高峰。
来宾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从市内南缘通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30℃。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5.6℃。月平均气温高于15℃的月份为3-11月,年气温低于10℃的天数在10天以下,气温高于20℃以上的天数多达198天左右。本市地处北回归线贯穿地带,日照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582小时。
8. 广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一、地理
(一)地形概况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二)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
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其特征是: 1、盆地大小相杂。西、北部为云贵高原边缘,东北为南岭山地,东南及南部是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盆地中部被广西弧形山脉分割,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沿广西弧形山脉前坳陷为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形成大小盆地相杂的地貌结构。 2、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4列:第一列为大苗山—九万大山;第二列为大南山—天平山—凤凰山;第三列为驾桥岭—大瑶山—莲花山—镇龙山—大明山—都阳山(此列亦称广西弧〕;第四列为云开大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大青山。
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桂东北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岭最高峰。越城岭—猫儿山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 3、丘陵错综,占广西总面积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 4、平地(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山)占广西总面积26.9%。广西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二类。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各大、中河流沿岸,较大平原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其中浔江平原最大,面积达630平方公里。 5、喀斯特广布,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三)河流众多
广西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了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度有3.4万公里,河网密度0.144公里/平方公里。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广西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全长1239公里,出梧州流向广东入南海。长江水系分布处于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3.5%,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要河段有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其中湘江在兴安县附近通过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均注入北部湾。经越南入北部湾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总面积0.6%。喀斯特地下河众多,有433条,其中长度超过10公里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独自形成地下河水系。
(四)海岸、岛屿
广西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约1500公里,岛屿岸线46l公里。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及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广西近海滩涂广大,面积达1005平方公里。0—20米浅海广阔,面积达6488平方公里。整个北部湾的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东起雷州半岛、琼州海峡,东南为海南岛,北至广西,西迄越南。湾内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一般20—50米,最深不超过90米。广西沿海有697个岛屿,总面积约66.9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涠洲岛面积约24.7平方公里。
二、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濒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按全国地形分类,广西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具有周高中低、形似盆地,山地多、平原少的地形特点。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冬少夏多,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温暖,热量丰富
广西北部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等温线基本上呈纬向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区递减。全区约65%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其中右江河谷、左江河谷、沿海地区在22.0℃以上,涠洲岛高达23.1℃。桂林市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乐业、南丹、金秀年平均气温低于18.0℃,其中乐业、资源只有16.5℃。
(二)降水丰沛,干湿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为1080~2760mm,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mm之间。其地理分布具有东部多,西部少;丘陵山区多,河谷平原少;夏季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等特点。广西有三个多雨区:(1)十万大山南侧的东兴至钦州一带,年降水量达2100~2760mm;(2)大瑶山东侧以昭平为中心的金秀、蒙山一带,年降水量达1700~2000mm;(3)越城岭至元宝山东南侧以永福为中心的兴安、灵川、桂林、临桂、融安等地,年降水量达1800~2000mm。另有三个少雨区:(1)以田阳为中心的右江河谷及其上游的田林、隆林、西林一带,年降水量仅有1080~1200mm;(2)以宁明为中心的明江河谷和左江河谷至邕宁一带,年降水量为1200~1300mm;(3)以武宣为中心的黔江河谷,年降水量1200~1300mm。 由于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广西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4~9月为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强降水天气过程较频繁,容易发生洪涝灾害;10~3月是干季,总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5%~30%,干旱少雨,易引发森林火灾。
(三)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年日照时数1169~2219小时,与邻省比较,比湘、黔、川等省偏多,比云南大部地区偏少,与广东相当。其地域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河谷平原多,丘陵山区少。北海市及田阳、上思在1800小时以上,以涠洲岛最多,全年达2219小时。河池、桂林、柳州三市大部及金秀、乐业、凌云、那坡、马山等地不足1500小时,金秀全年日照时数最少,只有1169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1800小时之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除百色市北部山区春季多于秋季外,其余地区秋季多于春季。夏季各地日照时数为355~698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31%~32%;冬季各地日照时数只有186~380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17%。
9. 广西春节习俗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广西的地理环境和春节习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版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广权西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
先秦时期,广西属百越之地一部分,壮族、侗族是岭南广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分别源于先秦百越不同的越人支系。秦汉后汉、苗等北方中原民族南迁与土著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各族之间相互融合孕育各种文化的诞生和发展,在原百越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桂柳、岭南等文化。
民俗主要有百龙舞宾州炮龙之夜文艺晚会和烟花燃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炮龙展示、百家宴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