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演讲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演讲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1-25 21:06:58

⑴ 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旅游活动

.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及开发的影响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以自然地理环境为载体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及开发是建立在一定价值的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人们通过对不同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获得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这样的旅游形式往往更能吸引旅游者。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已经成为旅游活动与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及开发的积极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具有差异性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离开自己的常住环境,到其他的陌生环境所进行的一段时间内的消遣活动。因为自然地理环境本身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所形成的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是旅游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对旅游活动具有独特的吸引作用: (1)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西藏地区的开发以及青藏铁路的建设成功,促使许多东部和中部的旅游者来到西藏,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温度低、大阳辐射强、风大。物理风化和冰川流水作用强烈,多冰川、湖泊和河源。适合登山与探险旅游,雪山和冰川风景广布。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东、中部平原地区旅游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2)水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最为活跃的自然因素,其分布状况直接决定了生物的自然分布,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自然景观。我国东部季风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所以自然旅游资源季节变化大,多旅游名山与海滨风景,田园景色秀丽,河网稠岩,泉,湖众多,山水风景突出。而反观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多为荒漠植被和荒漠草原植被。 大部分面积属内陆流域,多冰雪融水和咸水湖。所以高原与盆地风景典型,草原和荒漠景观突出,森林少见。加上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因而形成的雅丹地貌,吸引众多旅游者前往游览。 (3)风景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唯一有生命的自然要素,因而是最生动、最活泼的自然风景素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气候降水等许多原因, 使得同一物种在不同地区生长,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风景生物的差异也会成为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动力。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引起人文环境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引起的人文环境差异也是促进人们旅游活动与开发的重要原因。四川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自古以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淳朴的民风,悠闲的生活状态,使不少游客为之向往。这主要归功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异。成都属于四川盆地,雾气大,湿气大,保温作用强,四季温暖,紫色土壤比较肥沃,物产丰富。独特的民风民俗作为旅游资源同样对游人产生吸引。
优化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首选自然环境优美、安全的区域。因而,许多地区为刺激旅游业的发展,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栽花养木、绿化山地,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
2.
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市场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时尚、医药等领域中,许多...
3.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健康和娱乐是两大基本需求。优良的大气环境...
4.
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必然会使旅游活动的规模受到最为直接...

⑵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体有哪些影响

自然地理环复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制其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地理的整体性。而我们所谓的“牵一发动全身”就是整体性的最好体现,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而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性改造,其后果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恶化,并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尤其是在人类所生活的城市中,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改造,使城市及其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被破坏,产生大量的环境问题。要协调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应该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入手,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把自然地理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毕竟自然环境破坏后的修复所需要的时间是极其漫长的,而且人也是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切的发展都要以协调好人地关系为基础。

⑶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反馈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干预会产生正反馈作用,例如填海造田、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沙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等实例。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联系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如此严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致“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件.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地理环境是各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的各项活动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以及生命的支持系统。从空间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从时间看,自然环境又时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针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进而影响整个自然环境。当今社会出现的众多资源和环境问题,就是人类活动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破坏的结果,所以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⑷ 举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动态联系的。

地貌是地壳表面的形态和外貌。作为形态,地貌与组成它的岩石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两者共同构成为岩石地貌复合体。地貌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貌要素反过来又影响着其他各个要素的发展。因为地貌是大气、水和生物作用的场所,地表形态的差异必然引起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的变化。因此,岩石地貌复合体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组成的基本部分。

气候是长期的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它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地表的热量和水分两个气候要素影响了生物土壤的形成分布和陆地水文网的分布。大气搬运地表松散物质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水文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水与大气的物质、能量交换,决定着自然地理环境中水热的配置,影响着全球的气候。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还起着独特作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还滋养着整个地球的生物界。因此,水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各种水文过程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起着纽带作用。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派生的自然体,也是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要素。它的空间位置正处在四个基本地圈紧密交接的地带。在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壤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枢纽,也是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键环节。

生物是行星地球的特殊物质,作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它也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质,同时又把所截获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藏于有机物质中。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改造着周围环境。其作用表现在: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参与风化作用、土壤形成作用、地貌的改造、岩石和非金属矿产的建造等等。

总之,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成分在以太阳能和地球内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自然地理组成要素。每一组成要素都按着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但是,其中没有一个要素是孤立的。换言之,没有一个要素不受其他要素的影响和给予其他要素以影响,因此,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组成为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整体性是一切系统的本质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其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地理系统具有各单独组成部分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功能和效应。如一个自然带的整体特征,绝不是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个别作用的累加,而是各要素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形成的统一体。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既不能把它简化为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也不能离开组成部分和要素去谈论整体,而只能从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系统高度去认识它。自然地理环境既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又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所以说,整体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实质。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总是作为整体的—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各自然要素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环境整体特征的反映。因为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作用是隶属于整体的,同类要素在不同性质的整体中具有相应不同的性质和作用。例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类型的气候,同类型的气候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地区差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第四纪冰后期以来,由于气候转暖,冰川退却,从而引起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海岸的变化,在陆地上引起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的变化,以及植被带与相应的动物群向极地移动,等等。所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最终改变了全球的地理结构。

由此可见,其整体性如此严密和具有如此的普遍性,以致“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某一环节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环节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件.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地理环境是各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的各项活动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以及生命的支持系统。从空间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从时间看,自然环境又时刻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往往针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进而影响整个自然环境。当今社会出现的众多资源和环境问题,就是人类活动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破坏的结果,所以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 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我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⑸ 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1、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区域实际上都已开展旅游活动为由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在生态旅游规模和综合产值上要远远超过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潜在威胁。

2、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3、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5、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5)演讲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扩展阅读:

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生态旅游的体制机制: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并提交与当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相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建立旅游收入反馈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够有效返还保护区,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

4、加强监测,量化保护区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旅游承载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理清不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重叠现象,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⑹ 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

比如说人类在开采矿产时,由于过度开采导致地面塌陷,改变了原来的地貌;或者以乱砍乱伐为例,这样导致了森林的减少,使动物的栖息地减少,物种多样性随之减少。

⑺ 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

地理环境的五大要抄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而且某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 作为整体的地理环境又因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的差异,导致了地域分异,使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整个自然景观按一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或变化,具体表现为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但每一个自然带亦可看成是一个综合体。无论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是地域性,都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都要求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搞清地理环境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人类活动,对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多年来各类考试经常涉及此知识的原因所在。在备考复习中要对此作好充分准备。

⑻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

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一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8)演讲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扩展阅读:

一、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联合国在伦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国际社会为削减贫困和抵抗疾病所做的努力。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

近几十年中,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灭绝。另外,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

二、对气候的影响

最初,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陆面的面貌,改变了陆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⑼ 举例说明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有哪些影响

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火山爆发时,常常喷出大量的火山特质,主要有灼热的熔岩、碎屑、灰尘、CO2、H2S,SO2及大量朋汽.这些喷出特质对地理环境有较大的影响,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和灾难,也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和肥沃的土地.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短时间内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SO2等气体呈气体溶胶状态时,产生“阳伞效应”导致气候全球变化.火山灰尘随各种风系漂移扩散,在高空形成火山尘幕影响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致使周围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1988年印度尼西亚一座火山喷发致使当年北半球夏季成为“凉夏”.火山物质中上升的大量蒸汽高空冷凝,附着在火山灰与吸湿性的硫化物形成的丰富的凝结核上,空气发生剧烈对流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火山灰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东亚大气环流产生异常,导致锋面带位置长时间地停留在我国江淮地区,造成长江流域发大水.
火山活动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污染环境,摧毁建筑,危害生物.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图彭加托火山,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估计每秒钟至少有2300千克的水汽和大量的酸性气体的逸出,山谷里终日烟雾弥漫,热气腾腾,地面上有无数干裂口,释放着有毒硫化物对附近居民和其它生物造成危害.1982年墨西哥东南部的乔纳尔火山喷出的物质覆盖地面厚达2米多,四周的12个村庄全被埋入岩尘之中,空中形成高达20千米,厚3米绕地球一周的火山灰云层,日照减少20%,使高纬度国家(欧美)异常温暖,而南亚的势带国家异常寒冷,或旱涝频繁,或风雪交加,大批畜牲畜死亡,饮民流离失所.
火山喷发诱发各种地质灾害.火山灾害中有10%是由泥石流造成的.1985年鲁伊期火山喷发,冰雪融化,引发泥石流,受灾3万平方千米,死者2.2万人.近海及海底火山喷发还伴生地震、海啸、滑坡、山崩、地陷等造成更大的灾害.
火山活动塑造周围的地表形状.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一组火山岛组成的,几乎全部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该岛每年增长4至5千米,常有熔岩喷出,这些基性熔岩在地表上堆积成大面积的盾状高地以小于3度的坡度向四面八方展开,整座火山基底长不下600千米,据测定水上部分海拨4169.7米.水下部分4974.9米.总高度超过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许多.很难想象这样高的山峰竟是由海底火山的多次喷发而形成的.
火山活动还为人类提供大面积土地和肥沃的土壤,著名的基拉韦尼火山在1986年的一次喷发中,使夏威夷岛面积增加了100多亩,火山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使土质变松,富含水分,火山灰中含大量的N、P、K等营养可以肥沃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火山灰散发地区多数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区,如印度德干高原上的“黑棉土”,就是玄武岩台地经过长期风化发育而成的.
从火山口和周围的裂隙中喷出的大量气体物质中含有较多硫化物和氯化物,与大气和地表岩石按触冷却后在火山口附近沉淀出的硫磺、食盐、萤石、硼砂等矿物.如我国天然硫磺的主要产地台湾大屯和云南腾冲就是这样形成的.
火山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火山的爆发,可以把含有早期结晶的有用矿物的岩浆喷出地表,或抵达近地表形成喷发岩浆矿床.火山活动能将地壳内的岩浆活动形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喷发出来,特别是有色金属中国的金、银、铜、铀、铅、铁、锌,非金属中的明矾石、沸石、硫磺等以及刚玉、锆石、金刚石、石榴石等宝石矿床,都是当今科技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火山地区有山有湖、温泉飞瀑、景色秀丽,吸引游客.多数火山活动区独特的火山景观与有益的泉水矿泥是旅游、疗养胜地.我国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而形成的湖泊,有“火山博物馆”之称的五大连池也是由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每年吸收大量游客.日本的富士山自然垂直分带明显,火山地貌景观典型,四季风景优美,山下樱花与山顶的白雪相映独具魅力.美国夏威夷火山景观和热带风情闻名于世,属世界遗产.意大利的苏威士火山爆发后的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两座古城,成为考古学和地质学的无价宝藏以及旅游胜地.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