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自然地理环境贫困

自然地理环境贫困

发布时间: 2021-03-14 23:39:45

㈠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本研究区位于河北西南部,南与河南省交界,西与山西省接壤。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北邯郸市。区内交通比较方便,京广铁路南北贯穿东部地区,公路成网,通往各乡镇和村庄。磁县和涉县处于邯郸的西南端,属于太行山南麓,它们与河南省林县、安阳市以及山西省阳城构成太行山食管癌高发区。涉县为山区,磁县自西向东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临漳县和魏县为平原。

(一)地貌类型

本区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形成冲蚀和堆积地貌。由西向东依次为山区—丘陵—洪积扇—冲积平原地貌。食管癌高发区基本处于太行山区,太行山的主体为北东—南西走向,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m,山峰陡峭岩石裸露,山谷则为大大小小的山间谷地和盆地。磁县和涉县在太行山南缘。磁县西部为山地,山区地貌为冲蚀地貌。丘陵地貌分布于磁县中部,是太行山脉的边缘,并由此过渡到平原。丘陵海拔一般50~300m之间,呈向东倾斜的山丘、岗地及其凹陷盆地。洪积扇在磁县东部和临漳县西部,为河流和洪水的出口和排泄场所,呈平缓东斜的扇形台地。在临漳县以东地区和魏县为平原地貌,海拔小于50m,为漳河和滏阳河冲积而成。

表4-31993~1995年磁县食管癌标化死亡率(1/10万)

调查者: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磁县肿瘤研究所。

(二)水系和沉积物

本区发育漳河和滏阳河两条水系,河流自西部山区流向东部平原。漳河水系发源于太行山主脉,大致由西向东流经涉县、磁县、林县、安阳等地进入山东省。清漳河、浊漳河由西部、西北部汇合为漳河。它是本区的主要河流,河谷不宽,具山区河流特点。滏阳河发源于峰峰矿区附近太行山与丘陵交接带,由西向东流经磁县县城,后转向北流入邯郸市,途中在马头附近有芒牛河汇入。除此之外,在涉县和磁县山区再无常年性流水汇入,这是因为在山区岩石渗水性强,且少有隔挡层。使表层岩石中的水向地下深处渗漏,而无地表水源出露。而在滏阳河上游岩石中有页岩和煤层等隔挡层和蓄水层,使地下水位浅,地下水出露的源头多,并在丘陵地区形成网状水系。

漳河沿岸堆积物主要来自上游地区的砂和岩石碎屑以及附近山区洪水带入的砾石碎块。滏阳河的一、二级水系在峰峰矿区和磁县中部的丘陵凹陷区容易受山洪的影响形成冲洪积堆积,这是在丘陵地区河床中经常见到的堆积景观。河流的三级水系流经的洪积扇台地,甚至在临漳县杜村集附近浅层表土下也能见到砾石和泥沙的堆积。在两水系之间的广大山区无水源出露,山中大大小小的干涸的河道,是洪水的通道,河床两侧有薄层冲洪积砾石层。临漳以东漳河古道堆积大量的冲积砂和风成黄土。

(三)土壤与植被

在山区谷地和盆地中发育褐土或褐土型粗骨土,其母质为寒武-奥陶系灰岩、白云岩、砂岩以及太古宙片麻岩等原地堆积的残坡积物。丘陵地区有两种土壤类型:一种是山丘、岗地的二叠系砂岩、页岩、煤层原地发育的灰色草甸土和褐土,另一种为丘陵凹陷冲洪积层发育的红色、褐色砂质或黏土质褐土。洪积扇的洪积层上一般也发育砂质-黏土质褐土。平原区为冲积砂和风成黄土发育的砂质黏土或砂土,漳河流域沿岸为冲积砂发育的砂土和砂质褐土。上述土壤中,山区褐土和丘陵草甸土成分与原岩关系密切,然而其它环境中形成的土壤成分由于母质的不同而可能有较大差别。例如丘陵的砂质褐土与洪积扇的砂质褐土由于洪水能量释放的差异其母质堆积的成分必然不同,因此其土壤成分也应有所不同。土壤类型与气候、自然植被、海拔高度、基岩等有关,在海拔700~1000m以上的山地,多为棕色森林土,低山和丘陵地带主要是褐土,平原区为洪积冲积的黄垆土和黄淤潮土(陈君石等,1991)。

自然植被从山区到丘陵、平原发生变化。涉县、磁县西部的山区,主要树种有栓皮栎、槲树、落叶松、白桦、油松、辽东栎、槲栎等。丘陵自然植被以荆条、酸枣为主,其次为野皂荚、洋槐、白羊草、黄背草、蒿属植物等。平原自然植被较少,已开垦为农田,只在沙岗上长有砂棘豆、沙蓬、虫实、蒺藜等,低洼区有盐吸、矸蓬、枸杞等,河流、公路两旁及居民点有加拿大杨、毛白杨、旱柳、垂柳、杞柳、榆、洋槐等。本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破坏,仅在山地残存少量次生林,原生植被保存极少。

(四)气候条件

本区地处中纬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8~13℃,无霜期140~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70~620mm,为半干旱地区。

(五)人口、资源与环境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和红薯,还有水稻、高粱。经济作物有线麻、蓖麻、棉花等。山区盛产柿子、核桃、花椒等。平原盛产梨等。

本区工业主要以煤、铁矿开采为主。峰峰煤矿在磁县中部一带,是著名的邯邢铁矿基地。铜、耐火粘土、铝土矿、水泥灰岩、电石灰岩、石膏、瓷土、水泥粘土和黄土等也是本地的重要矿种。

涉县、磁县经济落后,农民比较贫困。新鲜蔬菜较少,当地居民喜欢吃酸菜,动植物蛋白摄入量也较少。临漳县和魏县地处平原,交通便利,外来食物相对丰富。

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生存的需要,在山区大量开垦荒地,越来越多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土壤中的某些组分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影响。而在丘陵平原地区则大量增施化肥和农药,以提高粮食产量,由于化肥和农药的积蓄同样会改变生态环境食物链的成分,对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㈡ 中国哪些地方有贫困山区

中国的贫困山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包括湖北、四川、广西、甘肃、贵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区。

贫困地区的特点如下:

1、面积广

2011年,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我国680个县,覆盖的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左右,覆盖人群大概2亿多人口。

2、在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边疆地区占主体,这些地区在国家整体发展当中相对脆弱。

3、贫困地区往往人口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交织

沿用传统的以开发为主的方式发展,可能会影响我国的整体生态结构。

贫困人口的特征如下:

1、分布广

从建档立卡的情况来看,贫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个县,12.8万个村。

2、既相对集中,又分散

所谓相对集中,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个片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谓分散,是指除了这些集中区域外,还有1000多个县也有贫困人口。

3、在现有贫困人口当中,中西部占了大约93%,东部占百分之六点多。

4、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老年人贫困问题突出,个体特征致贫的情况也越来越凸显。

(2)自然地理环境贫困扩展阅读

全国共有485个国家贫困县(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区、旗、县级市)。

国家为扶持贫困地区,设立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格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审批工作共进行过三次。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有不同评定标准,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国家级贫困县分布于中国22个省级行政区内,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数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以西藏自治区最多,其后分别为贵州省、甘肃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2年3月,国家级贫困县调整名单出炉,调出38区县,但总数不变。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㈢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的自然地理原因

  1. 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2. 气候干旱,多风沙

  3. 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㈣ 如何利用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来改变贵州省贫困区面积大的局面

实施差异化战略,推行劳动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生态产业。

㈤ 从地理角度分析非洲贫困原因 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经济,政策,人口方面分析非洲贫穷原因。

地形:非洲高抄原面积广大,袭被称为高原大陆
气候: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被称为热带大陆,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赤道穿过的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还有地中海气候
水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河流除热带雨林气候区内的水量较大外,其他河流水量较小
土壤贫瘠
经济:经济发展落后,多为单一的商品经济,主要出口原料,进口工业制成品,民族工业落后
人口: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各大洲之最,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㈥ 贵州脱贫攻坚困难的自然原因属于地理的哪一要素

贵州脱贫攻坚困难的自然原因属于地理的地形要素,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凝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㈦ 贫困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条件恶劣 导致中国贫困地区贫穷落后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亚欧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变。西部干旱少雨,南北气温和温度相差较大,跨越热带、亚热带和寒温带三个气候带。近海大陆多台风,内陆多寒潮,西北、华北多沙漠。南方雨多泥石流多,河流雨季洪水多。全国灾害气候多,旱、涝、冻、风、沙等灾害频繁不断。贫困地区多处于条件差的区域,主要在西北、西南,呈块状、片状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喀斯特等地区。这些地区或是干旱严重,降水量小又主要集中在夏季;或是地表水源不能利用,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透严重;或是高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不适合第一产业农业的耕作;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大多数地区降自然条件外,都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如果按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衡量,相当多地区都被认为是处于人娄不适合生存的环境。
(2)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
(3)电力供应不足
1992年,全国有195年县的户通电率小于50%,有1389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58%)户通电率低于95%,有28个无电县,有1453个无电乡、63120个无电村、1.2亿农村人口没有用上电。28个无电县中,西藏21个、新疆6个、青海1个。1.2亿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甘宁、豫东皖西、贵州、滇桂、川青、西藏等。这些全部都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4)--交通不便
贫困地区多数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我国最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虽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但铁路里程还不到全国的1/4
(5)人口增长过快,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太低
(6) 财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础投入严重不足

㈧ 自然条件导致三区三州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1地形以什么和什么为主。2气候

三区三州是我国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区域,那边以高海拔高原山地地形为主,气候寒冷,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因此比起中国内地其他地方,还是属于贫困地区。

㈨ 云南贫困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天气炎热,干燥,水分缺乏,造成农作物缺收家禽牧病故致使贫困加剧,富裕的变穷!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